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和MRI对中下段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程度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东 陈海涛 +5 位作者 李支尧 冉凤明 张曦 钏志睿 唐诗聪 罗晓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209,共7页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诊断结果,探讨3D-ERUS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术前EMV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3D-ERUS和MRI检查,...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诊断结果,探讨3D-ERUS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术前EMV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3D-ERUS和MRI检查,均采用EMVI 5级评分(0~4分)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3D-ERUS和MRI的诊断结果,计算3D-ERUS和MRI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特异度(Sp)、灵敏度(Se)、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3D-ERUS和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3D-ERUS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为90.43%(Kappa=0.685,P<0.01),AUC为0.868,Se为81.25%,Sp为92.31%,PPV为68.42%,NPV为96.00%;MRI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为87.23%(Kappa=0.589,P<0.01),AUC为0.824,Se为75.00%,Sp为89.74%,PPV为60.00%,NPV为94.59%。3D-ERUS和MRI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3),AUC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55,P=0.175)。结论:3D-ERUS和MRI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D-ERUS可作为MRI的补充用于评估术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EM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腔内三维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壁外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阳性乳腺癌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段佳君 邹天宁 +1 位作者 张季 刘德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8-8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是临床上棘手的难题。目前研究表明,雌激素效应环指蛋白(estrogen-responsive finger protein,Efp)和polo样激酶3(polo-like kinase 3,Plk3)的表...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是临床上棘手的难题。目前研究表明,雌激素效应环指蛋白(estrogen-responsive finger protein,Efp)和polo样激酶3(polo-like kinase 3,Plk3)的表达与乳腺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该研究旨在探讨ER阳性乳腺癌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相关性,了解Efp和Plk3表达变化在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阳性乳腺癌MCF-7细胞中Efp和Plk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74例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任何关系(P>0.05),其中有51例(68.9%)患者Efp表达阳性和23例(31.1%)患者Plk3表达阳性,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χ2=8.837,P<0.05)。RTFQ-PCR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经雌激素刺激后Efp m RNA的表达显著增加,而Plk3 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经雌激素和MG132刺激后,Efp的蛋白表达较MG132组显著增加,而Plk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在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Efp和Plk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Efp高表达可促进Plk3的蛋白降解,对内分泌耐药过程的形成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效应环指蛋白 Polo样激酶3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和MRI检测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东 李支尧 +5 位作者 陈海涛 钏志睿 张映贤 金鑫 唐诗聪 罗晓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3-760,共8页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的诊断效果,探讨3D-ERUS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4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的诊断效果,探讨3D-ERUS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4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3D-ERUS和盆腔MRI检查。3D-ERUS和MRI的T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精确率、召回率和F1评价3D-ERUS和MRI对T分期的诊断效果,比较3D-ERUS和MRI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和环周切缘有无受累的诊断有无差异性。结果:3D-ERUS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1.91%(Kappa=0.736,P<0.01),MR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74.47%(Kappa=0.624,P<0.0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289)。3D-ERUS对直肠癌患者Tis期、T1期和T2期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精确率、召回率及F1均分别高于MRI。MRI对T4期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精确率、召回率和F1均高于3D-ERUS。3D-ERUS和MRI评估环周切缘有无受累的准确率分别为88.30%和84.0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526)。结论:3D-ERUS和MRI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状态准确率较高,3D-ERUS对早期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 环周切缘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东 李支尧 +5 位作者 陈海涛 钏志睿 张映贤 金鑫 唐诗聪 罗晓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7-504,共8页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和N分期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直肠癌病灶和肠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方方法法:选取94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术前均行3D-E...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和N分期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直肠癌病灶和肠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方方法法:选取94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术前均行3D-ERUS和盆腔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D-ERUS和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3DERUS和MRI诊断N分期的结果采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1评分评价,二者对有无淋巴结转移和N分期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采用Kappa系数评价。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影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D-ERUS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80.85%(Kappa=0.615,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MRI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0.21%(Kappa=0.415, P<0.01),AUC为0.728;二者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9,P=0.041),二者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 P=0.126)。3D-ERUS对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74.47%(Kappa=0.562,P<0.01),高于MRI (63.44%)(Kappa=0.394,P<0.01),二者准确性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141)。单因素分析,有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即病理T分期、癌胚抗原(CEA)、分化程度和3D-ERUS术前T分期(uT-stage);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T分期是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与T_(is)-T_2期直肠癌比较,T_4期[比值比(OR)=12.000,95%可信区间(CI):3.141~45.839]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结论:3D-ERUS在术前诊断中下段直肠癌的N分期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病理T4期的直肠癌发生肠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不同化疗方案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青 解思琦 +7 位作者 郑凯 唐一吟 李红万 张恒瑀 谭明建 彭蕾 刘德权 唐诗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4-730,共7页
目的:检测接受不同化疗方案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阐明接受不同化疗方案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病例组,n=62)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48)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癌患者血清... 目的:检测接受不同化疗方案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阐明接受不同化疗方案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病例组,n=62)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48)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癌患者血清维生素B12(VitB12)、维生素B9(VitB9)和维生素B6(VitB6)水平,将其分为6个亚组,分别为VitB12<0.025μg·L^(-1)组与VitB12≥0.025μg·L^(-1)组、VitB9<3.93μg·L^(-1)组与VitB9≥3.93μg·L^(-1)组、VitB6<1.955μg·L^(-1)组与VitB6≥1.955μg·L^(-1)组,统计不同亚组乳腺癌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化疗方案。病例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AC-T组21例、EC-T组22例、TC组11例和其他化疗方案组8例。于第1个化疗周期时在输注完全部化疗药物后的第2天清晨,取患者空腹血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并比较和分析接受不同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及不同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VitB9水平高于病例组(t=-3.343,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VitB12和VitB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tB12<0.025μg·L^(-1)组和VitB12≥0.025μg·L^(-1)组乳腺癌患者间是否绝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7,P=0.008),年龄、体质量指数(BMI)、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和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B6<1.955μg·L^(-1)组和VitB6≥1.955μg·L^(-1)组乳腺癌患者间淋巴结有无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7,P=0.014),年龄、BMI、是否绝经、TNM分期、肿瘤大小、ER、PR、Her-2、Ki-67和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B9<3.93μg·L^(-1)组和VitB9≥3.93μg·L^(-1)组乳腺癌患者间年龄、是否绝经、BMI、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Her-2、Ki-67和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的6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1例行TC方案治疗,21例行AC-T方案治疗,22例行EC-T方案治疗,8例行其他化疗方案,接受不同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itB12、VitB9和VitB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VitB9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6 维生素B9 维生素B12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教学全程双向评价的实践 被引量:16
6
作者 严梅 关琼瑶 +2 位作者 秦亚辉 赵宏 王雪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双向评价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实习的护生6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价与考核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实习的护生67人为研究组,采用全程双向评价方法,即在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 目的探讨全程双向评价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实习的护生6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价与考核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实习的护生67人为研究组,采用全程双向评价方法,即在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终末3个阶段均采用带教老师与护生相互评价,并增加护生自评。结果研究组终末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价及对科室带教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全程双向评价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护生 老师 全程评价 双向评价 自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和生存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牛英杰 查勇 +3 位作者 李思嘉 王青 唐诗聪 李红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9-987,共9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CCA)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术后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CCA根治术的89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和13个月。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胆管癌(CCA)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术后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CCA根治术的89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和13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CCA患者DFS和OS的影响;采用R软件进行LASSO回归,评估CCA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患者术后OS,并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糖尿病(χ^(2)=5.204,P=0.023)、糖类抗原19-9(CA19-9)(χ^(2)=7.694,P=0.006)、糖类抗原125(CA125)(χ^(2)=6.908,P=0.009)、糖类抗原242(CA242)(χ^(2)=10.712,P=0.001)、肿瘤大小(χ^(2)=4.310,P=0.038)和淋巴结转移(χ^(2)=16.883,P<0.001)是影响CCA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癌胚抗原(CEA)(χ^(2)=5.188,P=0.023)、CA19-9(χ^(2)=9.324,P=0.002)、CA125(χ^(2)=9.568,P=0.002)、CA242(χ^(2)=19.119,P<0.001)、前白蛋白(χ^(2)=4.370,P=0.03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χ^(2)=4.072,P=0.04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χ^(2)=6.401,P=0.011)、碱性磷酸酶(ALP)(χ^(2)=4.682,P=0.045)、淋巴结转移(χ^(2)=11.739,P<0.001)、脉管癌栓(χ^(2)=5.940,P=0.015)、血管侵犯(χ^(2)=4.892,P=0.027)和术后辅助治疗(χ^(2)=4.011,P=0.045)是影响CCA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LASSO回归和Cox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是CCA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7,95%CI=1.192~8.252,P=0.022),淋巴结转移(HR=2.094,95%CI=1.074~4.083,P=0.030)和术后辅助治疗(HR=0.374,95%CI=0.190~0.736,P=0.004)是影响CCA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CCA患者的OS,其C-index为0.697,第1、2和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95%CI:0.68~0.88)、0.65(95%CI:0.63~0.81)和0.84(95%CI:0.77~0.91)。结论:CCA患者预后较差,术后生存率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结合有无术后辅助治疗构建的列线图对CCA患者术后的生存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LASSO回归 列线图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