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液在肝移植病人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汉飞 段键 +4 位作者 徐王刚 林杰 王帅 邹文香 曾仲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7-269,273,共4页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液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蛋白质合成、细胞因子含量、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发生等的影响。方法:将46例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营养组。强化营养组病人每天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液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蛋白质合成、细胞因子含量、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发生等的影响。方法:将46例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营养组。强化营养组病人每天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20 g和精氨酸20 g。检测病人术后第1、3、5、7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以及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强化营养组病人术后第5天ALT、AST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ALB和P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强化营养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可增加肝移植病人术后蛋白质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感染发生率,且不增加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精氨酸 肠外营养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子庭 李珍 +4 位作者 曾仲 刘涛 段键 黄汉飞 林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1-334,339,共5页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108对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供肾 GFR 数值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 G1组...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108对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供肾 GFR 数值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 G1组(GFR <40 ml/min)、G2组(GFR 40~45 ml/min)、G3组(GFR 46~50 ml/min)及 G4组(GFR >50 ml/min)。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清肌酐(Scr)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1年的人及肾存活情况。结果与 G1组比较,G2、G3、G4组术后2周、3周、1个月的 Scr 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术后1年内人、肾存活情况,G1组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1例、重症肺部感染死亡1例;G2组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功1例;G3组死于重症肺部感染者1例;G4组1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人、肾均存活。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肾GFR 值低对术后移植肾早期(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体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对肾移植受体霉酚酸血药浓度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曾维胜 李珍 +3 位作者 宋秘 张长升 祝敏 曾云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肾移植术后受体霉酚酸(M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以115例接受活体肾移植的受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将受体分为两组,男性为S1组(61例),女性为S2组(54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每次2 mg,每日2次)+吗替麦考酚酯(MMF,每次0.75... 目的探讨性别对肾移植术后受体霉酚酸(M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以115例接受活体肾移植的受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将受体分为两组,男性为S1组(61例),女性为S2组(54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每次2 mg,每日2次)+吗替麦考酚酯(MMF,每次0.75 g,每日2次)+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至少1周,检测两组受体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的MPA血药谷浓度。分析两组受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S1组受体的MPA血药谷浓度均低于S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服药后不同时间点S1组与S2组受体MPA血药谷浓度均数的比值较稳定,波动在0.71~0.84。S1组MPA血药谷浓度<1.0μg/mL者的例数较多,尤其是服药后1、2周,达到44%、20%,而S2组MPA血药谷浓度>3.5μg/mL者的例数较多,波动在30%~78%。S1组中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3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失功;S2组中7例发生胃肠道紊乱,3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性别对于肾移植受体术后服用MPA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有一定影响,女性受体术后MPA血药谷浓度明显高于男性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雌激素 肾移植 霉酚酸 吗替麦考酚酯 血药浓度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木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与麦考酚钠肠溶片对肾移植受体血药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曾维胜 张长升 +3 位作者 宋秘 祝敏 李同海 李珍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与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在同等生物效应剂量下对肾移植受体麦考酚酸(MPA)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活体供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按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药物分为两组,MMF组(M1组,62例)...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与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在同等生物效应剂量下对肾移植受体麦考酚酸(MPA)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活体供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按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药物分为两组,MMF组(M1组,62例)和EC-MPS组(M2组,44例)。两组受体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为M1组用他克莫司(FK506)+MMF+泼尼松,M2组用FK506+EC-MPS+泼尼松。分析两组受体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MPA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服用药物所花费用。结果采取同等生物效应给药,服药后第1、2、3周,第1、2、3个月时M1组MPA血药谷浓度比M2组低,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1组比较,M2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采用同等生物学效应给药,M1组服用MMF所花费用1 710元/月,M2组服用EC-MPS所花费用2 736元/月,但M1组因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所产生费用远高于M2组。结论同等的生物效应剂量下服用EC-MPS的患者相对服用MMF的患者能维持更高的MPA血药浓度并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吗替麦考酚酯 麦考酚钠 血药浓度 急性排斥反应 不良反应 胃肠道症状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5增龄性表达促进胸腺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和凋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禧禅 曾继涛 +2 位作者 瞿思铭 高维武 吴玉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577,共11页
目的 探讨在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上调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5,IGFBP5)在胸腺衰退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使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从已发表人胸腺基质细胞单细胞数据集(GS... 目的 探讨在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上调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5,IGFBP5)在胸腺衰退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使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从已发表人胸腺基质细胞单细胞数据集(GSE147520)中筛选出随年龄增长表达上调程度最高的基因IGFBP5;Mfuzz趋势分析筛选出与IGFBP5具有相同表达趋势的基因;富集分析注释与IGFBP5共趋势基因集;使用蛋白序列比对工具研究IGFBP5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人鼠同源性;使用NIH基因数据库研究IGFBP5在人鼠器官组织中表达模式;免疫组化研究IGFBP5在不同年龄C57/BL6小鼠胸腺中的表达模式;构建IGFBP5过表达胸腺上皮细胞系;透射电镜观察IGFBP5过表达胸腺上皮细胞系中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 WB)对线粒体及全细胞组分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 LC3B)、PTEN诱导激酶1(Pten Induced Kinase 1, PINK1)、Parkin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 Rbr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Parkin)、BCL2互作蛋白3(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3, BNIP3),细胞凋亡标记物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 (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细胞双重免疫荧光对线粒体标志物与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胞内定位进行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对细胞系凋亡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GFBP5是人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表达上调程度最大的基因,与其具有共同表达模式的基因集显著富集在线粒体相关通路上。人与小鼠IGFBP5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其在人、小鼠多器官组织中表达模式相近,且IGFBP5在人、小鼠胸腺中均呈现中等表达水平;此外,IGFBP5在人和小鼠胸腺上皮中随年龄增长表达升高;在IGFBP5过表达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中,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线粒体自噬体增多,WB结果表明线粒体组分和细胞组分LC3B、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NIP3无明显差异;细胞双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LC3B、PINK1、Parkin蛋白胞质表达增多且与线粒体共定位;WB表明IGFBP5过表达鼠胸腺上皮细胞系中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Caspase3水平升高;FCM表明IGFBP5过表达细胞系凋亡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人、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表达升高的IGFBP5促进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胸腺上皮细胞减少和胸腺功能衰退,因此,IGFBP5可成为干预胸腺衰老、重构人体免疫力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 线粒体自噬 凋亡 胸腺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步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夏志超 曾仲 +3 位作者 黄汉飞 段键 徐王刚 林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42-2943,共2页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自从1991年...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自从1991年妇科医生REICH等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肝脏边缘的良性肿瘤.揭开了腹腔镜肝切除(1aparoscopic hepat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肝左外叶切除术 临床应用 肝法 良性肿瘤 妇科医生 蛋白质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沙沙 黄汉飞 +4 位作者 段键 林杰 代敏 张艺 曾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1-45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侵袭途径广泛以及术后缺乏有效辅助治疗,目前患者获得治愈的惟一途径依然是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术前胆道引流、肝切除的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的...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侵袭途径广泛以及术后缺乏有效辅助治疗,目前患者获得治愈的惟一途径依然是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术前胆道引流、肝切除的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联合肝叶切除治疗HC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7例H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207例患者中,125例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R0切除率为60.4%。联合肝叶切除156例,肝叶切除组获R0切除率70.5%;51例行单纯性切除,单纯性切除组获R0切除率29.4%,两组比较R0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死于围手术期,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肝肾功能不全和胆漏。获得随访的172例中,102例行R0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1%、59.1%、17.2%,70例行R1-2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19.2%,无5年存活患者。获得R0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率优于姑息性切除(R1-2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1,P<0.01)。在联合肝叶切除组中获R0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7.8%、63.9%、18.0%,在单纯性切除组中获R0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3.3%、20.8%、8.3%,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P=0.014)。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HC远期疗效的关键,联合肝叶切除及标准化淋巴结清扫可显著提高HC的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肝叶切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步分层法”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丹 夏仁品 +2 位作者 杨世昆 徐王刚 段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的解剖学结构,对比"2步分层法"和传统法在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实行"2步分层法"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46例,并与2014年以前行传统腹腔镜左外...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的解剖学结构,对比"2步分层法"和传统法在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实行"2步分层法"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46例,并与2014年以前行传统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的53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及大小、术前肝功能、肝储备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基本接近,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步分层法"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步分层法"在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中改良不切断镰状韧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节省手术时间,方法简单易学,加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可使其成为左外叶肝切除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法 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免疫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睿 洪茂林 曾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0-1293,共4页
分离、鉴定肝窦内皮细胞是研究其生理功能的基础,而免疫表型是分离、鉴定的关键。然而,肝窦内皮细胞缺乏特异性的免疫表型,成为其研究中的重大挑战。肝窦内皮细胞的免疫表型随不同阶段肝脏的功能转变而转换,并受肝小叶内代谢微环境的影... 分离、鉴定肝窦内皮细胞是研究其生理功能的基础,而免疫表型是分离、鉴定的关键。然而,肝窦内皮细胞缺乏特异性的免疫表型,成为其研究中的重大挑战。肝窦内皮细胞的免疫表型随不同阶段肝脏的功能转变而转换,并受肝小叶内代谢微环境的影响和细胞因子的调控,其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本文就肝窦内皮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生理功能、异质性表现及成因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目前其相对特异性的免疫表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内皮细胞 免疫表型 异质性 肝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CD4^+T细胞外泌体分离及鉴定
10
作者 张伟鑫 曾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CD4^+T细胞是否具有分泌外泌体的能力,以及CD4^+T细胞外泌体参与炎症及肿瘤免疫过程的可能。方法应用断颈处死的方法取出小鼠的脾脏,用磁珠分选的方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选出CD4^+T细胞,并尝试从培养基上清液中提取CD4^+T细胞... 目的探讨CD4^+T细胞是否具有分泌外泌体的能力,以及CD4^+T细胞外泌体参与炎症及肿瘤免疫过程的可能。方法应用断颈处死的方法取出小鼠的脾脏,用磁珠分选的方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选出CD4^+T细胞,并尝试从培养基上清液中提取CD4^+T细胞的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后用PCR技术分析miR-23a、miR-21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能够观察到提取出的CD4^+T细胞外泌体,且用PCR技术能检测到小鼠CD4^+T细胞外泌体中miR-23a、miR-214这两个炎症及肿瘤相关的miRNA的表达。结论小鼠CD4^+T细胞有分泌外泌体的能力,且为CD4^+T细胞外泌体参与炎症及肿瘤相关过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外泌体 分离 鉴定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明廷凤 袁博 曾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7-1451,共5页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新陈代谢和解毒器官,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肝脏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肝脏疾病。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taxin-2,LECT2)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的碱性蛋白,在人体的各个...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新陈代谢和解毒器官,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肝脏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肝脏疾病。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taxin-2,LECT2)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的碱性蛋白,在人体的各个系统中有着诸多重要功能,如控制和调节免疫系统、改变葡萄糖代谢、促进骨骼生长、控制细胞周期和分裂等。不同疾病状态下LECT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在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中,血清和肝组织中LECT2水平与肝功能下降、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大量的动物研究和体外实验表明,LECT2的异常表达导致代谢紊乱、肝脏炎症、纤维化及肿瘤的发生。本文通过复习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LECT2的分子概念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探讨LECT2是否可作为治疗不同肝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 肝纤维化 肝炎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