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双语示范课程网络体系建设及教学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颖 刘跃 +4 位作者 冯蕊 李霞 李飞 陈静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92-1892,共1页
目的:通过省级病理生理学双语示范课程网站建设及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网络教学引入双语教学实践过程。改革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多维立体的双语教学平台,引导并促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总结网络双语及全英文教学经... 目的:通过省级病理生理学双语示范课程网站建设及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网络教学引入双语教学实践过程。改革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多维立体的双语教学平台,引导并促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总结网络双语及全英文教学经验,示范并推广应用。方法:着重加强病理生理学双语示范课程网络教学体系建设及应用。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英语能力,充分整合互联网和自行开发的多媒体双语教学资源,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块,以全英文案例为主线,实施CBL双语网络教学:(1)教师预设网络学习任务,提供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在线学习资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2)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通过网络题库进行自我检测,并可与教师时时沟通解答疑问;(3)教师发布基于自学任务的在线作业或考试,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阶段考试"三段式"学习模式,引导其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结果和结论:通过病理生理学双语示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以加强,并有效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辅以具体学习任务、监控教学效果及反馈机制,才是互动并有效的双语网络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的病理性修饰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婕 李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7,共7页
Tau是脑内含量最多的微管相关蛋白(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 MAPs ),其病理性改变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1 Tau的生理功能 Tau在神经细胞的轴突广泛表达,主要起促进微管( microtubulin , MT)形成... Tau是脑内含量最多的微管相关蛋白(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 MAPs ),其病理性改变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1 Tau的生理功能 Tau在神经细胞的轴突广泛表达,主要起促进微管( microtubulin , MT)形成和稳定MT的作用,并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丝分裂、神经递质和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 tau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含碱基100 kb,16个外显子,其结构被分为N端、脯氨酸富含区域、微管结合区域和C端4部分。其中的脯氨酸富含区含有许多磷酸化位点,能被其它蛋白包括酪氨酸激酶Fyn的SH3结构域识别,进而发生磷酸化修饰,参与tau生理和病理功能的调控[1]。目前的研究发现,与成熟脑相比发育脑的tau呈现特殊的磷酸化,并在髓鞘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tau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髓鞘形成障碍 谷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信号通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发育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向优 黄麒屹 +5 位作者 唐佳航 钟慧 张茜 杨露茜 阮慧婕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髓鞘形成指神经元包绕轴突,其细胞质被挤至核周围,而多层细胞膜叠加在一起变成髓鞘的过程。而髓鞘再生是指丢失的髓鞘重新恢复的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修复通常需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 髓鞘形成指神经元包绕轴突,其细胞质被挤至核周围,而多层细胞膜叠加在一起变成髓鞘的过程。而髓鞘再生是指丢失的髓鞘重新恢复的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修复通常需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并迁移到病变部位,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然而,自发的髓鞘再生在脱髓鞘疾病中经常受到抑制,因此对于调节髓鞘再生机制和靶点的了解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发育的信号通路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发育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引起内质网应激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肝损伤
4
作者 韩龙传 李悦 +9 位作者 邹智慧 罗静 李若伊 张颖婷 唐欣欣 田丽红 陆宇恒 黄莺 贺明 付寅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3-704,共12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对巨噬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和分子机制,以及PE在肝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利用阿霉素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并给予PE处理。通过腹腔联合注射PE和...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对巨噬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和分子机制,以及PE在肝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利用阿霉素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并给予PE处理。通过腹腔联合注射PE和脂多糖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PE对肝损伤的影响。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衰老标志物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RNA测序结合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细胞组分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筛选PE促进巨噬细胞衰老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中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spliced 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s)、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结果·PE显著促进巨噬细胞衰老标志物SA-β-gal、p21、p16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RNA测序分析显示内质网应激参与PE促进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的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表明,PE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体内实验证实PE通过内质网应激加剧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结论·PE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分泌,进而加重脂多糖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巨噬细胞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肝损伤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及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玉萍 李树德 邹英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4-758,共5页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in diabetes,CID)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NF-κB是原始的信号激活因子,可导致细胞机能紊乱和损伤的其他通路...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in diabetes,CID)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NF-κB是原始的信号激活因子,可导致细胞机能紊乱和损伤的其他通路激活。在高糖及氧化应激等环境下,NF-κB表达增强导致NOS、MMP-9、TNF-α等因子的表达也发生改变,继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文中以NF-κB为切入点,探讨NF-κB及其相关因子NOS、MMP-9、TNF-α与CID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ID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核转录因子-ΚB 一氧化氮合酶 金属基质蛋白酶-9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和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PKC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姣 王芳 邹英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0-533,共4页
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记忆回路的重要结构,在人与动物学习、记忆整合中起重要作用。视觉是人们认知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视觉系统是人们接触外界信息最常用的器官。视网膜作为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中起着关键的作... 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记忆回路的重要结构,在人与动物学习、记忆整合中起重要作用。视觉是人们认知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视觉系统是人们接触外界信息最常用的器官。视网膜作为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许多机体的病理改变会让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但其存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海马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PKC的表达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联系,现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视网膜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脑病导致新生大鼠海马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7
作者 胡俊楠 李涵 +5 位作者 黄麒屹 彭安妮 牛煜媛 谭恒 杜琨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在新生SD大鼠胆红素脑病(BE)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80只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E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立BE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在新生SD大鼠胆红素脑病(BE)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80只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E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立BE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PARP-1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海马AIF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新生SD大鼠注射胆红素12 h后发生黄疸,同时伴随体重增长缓慢。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BE组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尼氏体含量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海马γ-H2AX蛋白表达于造模后72 h开始升高(P<0.05),PARP-1、AIF蛋白水平在72 h后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显示:海马AIF的表达升高且出现核易位。结论:经腹腔注射胆红素可诱导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DNA损伤,并激活PARP-1/AIF通路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脑病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DNA损伤 海马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R、NR2A、NR2B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鹏 黄永杰 +1 位作者 王芳 邹英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48-1851,共4页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CID)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人们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其亚基NR2A、NR2B不仅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形成,且其分布及表达与CID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CID)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人们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其亚基NR2A、NR2B不仅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形成,且其分布及表达与CI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R2A N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研究中RNA-seq技术的应用
9
作者 赵志敏 邹英鹰 阮永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RNA测序技术(RNA-seq)作为近年兴起的研究方法,已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尤其在二代测序(NGS)技术引进后,RNA-seq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就RNA-seq的发展及其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行... RNA测序技术(RNA-seq)作为近年兴起的研究方法,已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尤其在二代测序(NGS)技术引进后,RNA-seq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就RNA-seq的发展及其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以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及亨廷顿氏病为例介绍基于RNA-seq的转录组学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在预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靶点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 阿尔兹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丹 周玉陶 +5 位作者 徐玉庭 李志荣 虎鑫 王茜 李虹椿 李凡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6-493,共8页
目的对经典Vannucci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方法将新生11 d的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和缺血缺氧组(HIBD组,n=160),对HIBD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按照C1-C8条件缺氧建模。建模后通过比... 目的对经典Vannucci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方法将新生11 d的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和缺血缺氧组(HIBD组,n=160),对HIBD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按照C1-C8条件缺氧建模。建模后通过比较各条件下小鼠死亡率、建模成功率和TTC染色脑梗死体积,选取最稳定的建模条件。建模后利用体重生长曲线分析小鼠生长发育情况;Longa、Grip test、悬吊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8% O_2、35℃条件下缺氧45min,死亡率低(8.3%)且成模率高(47.92%);HIBD组较N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并出现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结扎侧出现脑梗死区,约占全脑体积(17.76±0.70)%;结扎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结论本实验采用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在8%O2、35℃条件下缺氧45 min复制HIBD动物模型,简便且稳定性好,是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动物模型 新生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SD大鼠血常规各项与发育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与血清铁浓度变化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开宇 杜兴华 +6 位作者 王伟舟 崔鑫 李俊宏 周发勇 谭龙 王辉 李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6-2262,共7页
目的:探讨经心脏穿刺和剪尾2种采血方式对新生SD大鼠血常规的影响;建立其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研究发育过程中血常规各项、血细胞形态和血清铁(SI)的消长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揭示SI变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新生鼠出生后1、2、3、7和14 d,... 目的:探讨经心脏穿刺和剪尾2种采血方式对新生SD大鼠血常规的影响;建立其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研究发育过程中血常规各项、血细胞形态和血清铁(SI)的消长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揭示SI变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新生鼠出生后1、2、3、7和14 d,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心脏血和鼠尾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和白细胞(WBC)计数的改变;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2种血液中血细胞形态的差别,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情况;选择心脏穿刺采血建立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范围;经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各时点心脏血SI含量变化;统计学分析发育时间、血常规各项及SI含量三者间的动态关系。结果:鼠尾血中RBC计数、HGB含量和WBC计数均高于心脏血,且RBC碎片较多;RBC形态随发育逐渐成熟稳定,其碎片亦明显减少;发育时间与心脏血中RBC和PLT计数呈正相关(P<0.01),与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WBC计数和SI含量呈负相关(P<0.01)。SI含量与RBC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MCV(P<0.01)和MCH(P<0.05)则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心脏采血能建立相对完善的正常新生SD大鼠血常规参考值范围;新生鼠血常规各项与发育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发育早期RBC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导致SI含量在发育早期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SD大鼠 血清铁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及其突触修剪功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闵颖俊 李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763,共6页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C)是脑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MC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可呈现出不同形态,拥有不同形态的MC其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突触修剪 发育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虹椿 李凡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脑缺血、脑创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造成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 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脑缺血、脑创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造成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由于米诺环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副作用,所以其对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存在争议。但是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却不能被忽视。因此,本文就米诺环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具体保护作用机制、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新生儿 脑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