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现有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大。10%~21%的TNBC为老年患者,多伴随心、脑、肾疾病等诸多慢性合并症,对化疗耐受性差,是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大难题。...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现有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大。10%~21%的TNBC为老年患者,多伴随心、脑、肾疾病等诸多慢性合并症,对化疗耐受性差,是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大难题。同时,专门针对老年TNBC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导致这部分患者的安全及合理用药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疾病诊疗方面存在很多难点和争议。此外,老年TNBC有其特征,非肿瘤因素所致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及耐受性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老年TNBC的流行病学、疾病生物学行为及特征、诊疗现状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初步探索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老年TNBC中的获益,以期为老年TNBC系统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纳米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肺部是吸入暴露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靶器官,因此,二氧化硅对肺部的生物毒性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方法应...背景与目的纳米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肺部是吸入暴露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靶器官,因此,二氧化硅对肺部的生物毒性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um cells,BEAS-2B)内的亚细胞分布;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处理BEAS-2B细胞24h后的DNA损伤,了解不同粒径二氧化硅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微米二氧化硅不能进入细胞,纳米二氧化硅赋存在细胞质,纳米二氧化硅导致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纳米二氧化硅导致比微米二氧化硅更严重的DNA损伤(P<0.05)。结论二氧化硅的粒径决定二氧化硅颗粒物是否能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纳米二氧化硅对细胞遗传毒性比微米二氧化硅严重。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中国云南省宣威地区是世界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20倍,前期研究认为,这种高肺癌发病率可能与当地出产和使用的烟煤燃烧产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硅颗粒物有关。本研究将从宣威地区出产的烟煤...背景与目的中国云南省宣威地区是世界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20倍,前期研究认为,这种高肺癌发病率可能与当地出产和使用的烟煤燃烧产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硅颗粒物有关。本研究将从宣威地区出产的烟煤(C1烟煤)燃烧产物中分离二氧化硅颗粒物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这种自然产出的二氧化硅颗粒物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体外毒性。方法①物理法从C1烟煤燃烧后的底灰中分离二氧化硅颗粒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分离出的颗粒物形态,能谱分析显微组分的依存关系,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单颗粒形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颗粒物粒径分布,BET氮吸附比表面积仪测定颗粒物表面积;②应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分离出的二氧化硅处理组(实验组)、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处理组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处理组(对照组)的细胞成活率变化,测定经刺激24h-72h后细胞内活性氧化酶(ROS)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①我们从C1烟煤燃烧后的底灰中分离出二氧化硅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粒径大小不一,30nm到120nm的颗粒物占86.8%,形态各异,表面不光滑,赋存有铝、钙和铁等元素;②相同浓度下,与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相比,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有更高的体外毒性。结论①物理法能从C1烟煤底灰中分离出天然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物,且不改变原有的形貌特征和显微组分的依存关系;②天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因形貌不规则、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组分可能比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MRI对T3、T4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肿瘤累及肠管周径的范围、累及肠管的长度范围、增强表现、侵犯层次、管...目的:探讨MRI对T3、T4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肿瘤累及肠管周径的范围、累及肠管的长度范围、增强表现、侵犯层次、管周筋膜情况、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直肠周围器官累及情况、T分期.结果: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MRI检查对45例直肠肿瘤病变均显示良好,术前新辅助治疗前肿瘤3~≤5 cm 15例,>5 cm 30例;累及肠管周径1/2以上未达全周径17例,全周径28例;累及肠管长度3.0~≤5.0 cm 14例,>5.0 cm 31例;侵犯肌层19例,侵犯直肠系膜15例,侵犯系膜筋膜11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中等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26例;45例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降低;T3期19例,T4期26例.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大小<1.0 cm 10例,1.0~<3.0 cm 18例,3.0~<5.0 cm 13例,≥5 cm 4例;累及肠管周径<1/3 7例,1/3~<1/2 19例,1/2~<全部周径10例,全部周径9例;累及肠管长度<1.0 cm 8例,1.0~<3.0 cm 25例,3.0~<5.0 cm 9例,≥5.0cm3例;侵犯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5例,肌层25例,直肠系膜5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轻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5例;45例DWI均表现为低信号,ADC值均升高.术前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变化:T1期5例,T2期28例,T3期7例,T4期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4例,T2期29例,T3期7例,T4a期2例,T4b期3例.结论:MRI可以对直肠癌T3、T4期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做出良好的分期,能够正确判断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后的降期情况.展开更多
文摘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现有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大。10%~21%的TNBC为老年患者,多伴随心、脑、肾疾病等诸多慢性合并症,对化疗耐受性差,是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大难题。同时,专门针对老年TNBC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导致这部分患者的安全及合理用药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疾病诊疗方面存在很多难点和争议。此外,老年TNBC有其特征,非肿瘤因素所致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及耐受性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老年TNBC的流行病学、疾病生物学行为及特征、诊疗现状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初步探索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老年TNBC中的获益,以期为老年TNBC系统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文摘背景与目的纳米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肺部是吸入暴露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靶器官,因此,二氧化硅对肺部的生物毒性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um cells,BEAS-2B)内的亚细胞分布;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处理BEAS-2B细胞24h后的DNA损伤,了解不同粒径二氧化硅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微米二氧化硅不能进入细胞,纳米二氧化硅赋存在细胞质,纳米二氧化硅导致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纳米二氧化硅导致比微米二氧化硅更严重的DNA损伤(P<0.05)。结论二氧化硅的粒径决定二氧化硅颗粒物是否能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纳米二氧化硅对细胞遗传毒性比微米二氧化硅严重。
文摘背景与目的中国云南省宣威地区是世界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20倍,前期研究认为,这种高肺癌发病率可能与当地出产和使用的烟煤燃烧产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硅颗粒物有关。本研究将从宣威地区出产的烟煤(C1烟煤)燃烧产物中分离二氧化硅颗粒物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这种自然产出的二氧化硅颗粒物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体外毒性。方法①物理法从C1烟煤燃烧后的底灰中分离二氧化硅颗粒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分离出的颗粒物形态,能谱分析显微组分的依存关系,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单颗粒形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颗粒物粒径分布,BET氮吸附比表面积仪测定颗粒物表面积;②应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分离出的二氧化硅处理组(实验组)、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处理组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处理组(对照组)的细胞成活率变化,测定经刺激24h-72h后细胞内活性氧化酶(ROS)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①我们从C1烟煤燃烧后的底灰中分离出二氧化硅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粒径大小不一,30nm到120nm的颗粒物占86.8%,形态各异,表面不光滑,赋存有铝、钙和铁等元素;②相同浓度下,与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相比,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有更高的体外毒性。结论①物理法能从C1烟煤底灰中分离出天然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物,且不改变原有的形貌特征和显微组分的依存关系;②天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因形貌不规则、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组分可能比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
文摘目的:探讨MRI对T3、T4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肿瘤累及肠管周径的范围、累及肠管的长度范围、增强表现、侵犯层次、管周筋膜情况、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直肠周围器官累及情况、T分期.结果: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MRI检查对45例直肠肿瘤病变均显示良好,术前新辅助治疗前肿瘤3~≤5 cm 15例,>5 cm 30例;累及肠管周径1/2以上未达全周径17例,全周径28例;累及肠管长度3.0~≤5.0 cm 14例,>5.0 cm 31例;侵犯肌层19例,侵犯直肠系膜15例,侵犯系膜筋膜11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中等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26例;45例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降低;T3期19例,T4期26例.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大小<1.0 cm 10例,1.0~<3.0 cm 18例,3.0~<5.0 cm 13例,≥5 cm 4例;累及肠管周径<1/3 7例,1/3~<1/2 19例,1/2~<全部周径10例,全部周径9例;累及肠管长度<1.0 cm 8例,1.0~<3.0 cm 25例,3.0~<5.0 cm 9例,≥5.0cm3例;侵犯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5例,肌层25例,直肠系膜5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轻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5例;45例DWI均表现为低信号,ADC值均升高.术前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变化:T1期5例,T2期28例,T3期7例,T4期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4例,T2期29例,T3期7例,T4a期2例,T4b期3例.结论:MRI可以对直肠癌T3、T4期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做出良好的分期,能够正确判断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后的降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