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杨萍 聂建云 +5 位作者 李鸿钧 周艳 金从国 周永春 刘馨 张一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7-782,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本研究旨在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对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本研究旨在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对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的治疗对TNBC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HDACI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hydroxamiC acid,SAHA)作用于TNBC细胞MDA-MB-468,用MTS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术(the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以及P21、14-3-3σ、Cyclin D1和Cyclin A2蛋白的表达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以上4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S比色法显示,MDA-MB-468在加入SAHA 24 h后出现细胞生长抑制并逐渐凋亡,于72 h达高峰;FCM检测显示,在加入SAHA 48 h后MDA-MB-468出现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内Cyclin A2蛋白的表达量下降,Cyclin D1、P21和14-3-3σ蛋白的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上升,与MDA-MB-468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DA-MB-468在SAHA加入48 h后Cyclin A2蛋白表达量下降,P21、14-3-3σ及Cyclin D1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SAHA是TNBC细胞增殖的高效抑制剂并促进其凋亡,其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时效关系;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21、14-3-3σ蛋白和周期素Cyclin D1、Cyclin A2参与了SAHA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三阴性乳腺癌 P21 14-3-3σ CYCLIN A2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和E2F1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勤 陈德滇 +2 位作者 高倩 周晓军 王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6-19,23,114,共6页
目的:观察P14ARF、E2F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的表达,明确其对肿瘤发生及侵袭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尸检正常结直肠组织6例,结肠腺瘤3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无LNM)结直肠癌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有LNM)结直肠癌30例,后者再分为... 目的:观察P14ARF、E2F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的表达,明确其对肿瘤发生及侵袭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尸检正常结直肠组织6例,结肠腺瘤3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无LNM)结直肠癌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有LNM)结直肠癌30例,后者再分为手术切缘组织、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共6组的P14ARF、E2F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含量。结果:①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癌组织P14ARF、E2F1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P14ARF、E2F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癌组织内表达阳性率与不伴转移的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14ARF、E2F1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14ARF、E2F1具有抑制癌发生作用,蛋白异常仅是结直肠癌癌变早期事件,与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等侵袭活动无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②P14ARF、E2F1相互协同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因而可以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14ARF E2F1 抑制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