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边界样本分位数的葡萄霜霉病自适应识别方法
1
作者 高芮 武琼 +3 位作者 韩玮 杨涛 卢晨媛 张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253,共7页
针对葡萄霜霉病病斑组织图像阈值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样本分位数的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通过高斯滤波识别病斑边界,并采用边界样本的50%分位数确定为病斑阈值。之后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通过随机采样方法估算病斑比例。结果表明... 针对葡萄霜霉病病斑组织图像阈值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样本分位数的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通过高斯滤波识别病斑边界,并采用边界样本的50%分位数确定为病斑阈值。之后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通过随机采样方法估算病斑比例。结果表明,与其他阈值确定方法对比,所提方法能够自适应获取病斑灰度阈值,识别精度达到92.2%,明显高于其他阈值确定方法;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对比,在识别精度上高于BP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略低于VGG16模型的94.3%与ResNet50模型的96.26%,但计算时间为1.410 s,远快于VGG16模型与ResNet50模型的5.588 s与20.317 s,说明方法能够在较短的运行时间内实现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边界识别 样本分位数 病斑识别 高斯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富士系苹果花晚霜冻指标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景红 高峰 +3 位作者 刘璐 赵军 王军 杨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8-272,285,共6页
为解决现有的陕西省富士系苹果晚霜冻指标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问题,以人工气候箱试验方法为主对指标进行研究。试验发现:陕西省富士系苹果花晚霜冻临界温度为-2℃,且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苹果花的受冻率就越高;剧烈的升降温变化,更易... 为解决现有的陕西省富士系苹果晚霜冻指标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问题,以人工气候箱试验方法为主对指标进行研究。试验发现:陕西省富士系苹果花晚霜冻临界温度为-2℃,且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苹果花的受冻率就越高;剧烈的升降温变化,更易造成苹果花遭遇冻害影响;苹果花受冻与其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开放程度越大,受冻越重,但受冻害程度与其是中心花还是边花关系不明显。基于此,建立了包含受冻等级、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低温持续时间、受冻率及受冻表现共5要素在内的陕西省富士系苹果花晚霜冻指标,并通过检验发现,该指标对实际灾情的吻合率和基本吻合率大于70%,可投入业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系苹果 晚霜冻 指标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单元的陕西苹果越冬冻害风险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柏秦凤 王景红 +4 位作者 郭新 霍治国 梁轶 张勇 杨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7-1513,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西苹果产业,促进县域苹果种植布局优化,实现健康、可持续生产,依据3个苹果种植代表县县站与其境内区域站越冬期气温的关系,进行概率移植,借助各代表县县站1971—2011年越冬期气温数据...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西苹果产业,促进县域苹果种植布局优化,实现健康、可持续生产,依据3个苹果种植代表县县站与其境内区域站越冬期气温的关系,进行概率移植,借助各代表县县站1971—2011年越冬期气温数据,计算获得各代表县县站及其境内区域站苹果不同等级越冬期冻害的发生概率。根据对30多个苹果越冬冻害历史个例的分析结果,分别赋予苹果越冬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冻害0.3、0.5和0.7的灾损系数。依据气候致灾风险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计算获得各代表县县站及其境内区域站的越冬期冻害风险指数.并基于GIS系统制作了各代表县的降尺度苹果越冬期冻害风险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单元 苹果 越冬期冻害 风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背景下昼夜温差对葡萄叶片光系统Ⅱ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高芮 韩玮 +2 位作者 杨太明 陈金华 武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为了研究高温条件下昼夜温差对设施葡萄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设施葡萄提供精准温度调控,以二年生蓝宝石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人工控制试验,在日均温相同(30℃)的条件下,设置昼夜温差分别为16℃(昼温/夜温为38℃/22℃... 为了研究高温条件下昼夜温差对设施葡萄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设施葡萄提供精准温度调控,以二年生蓝宝石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人工控制试验,在日均温相同(30℃)的条件下,设置昼夜温差分别为16℃(昼温/夜温为38℃/22℃)、12℃(昼温/夜温为36℃/24℃)、8℃(昼温/夜温为34℃/26℃)、4℃(昼温/夜温为32℃/28℃)的4个处理,以昼温/夜温为30℃/30℃作为CK,对比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昼夜温差对葡萄叶片PSⅡ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夜温差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显著升高,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显著下降(P<0.05)。与CK相比,12、16℃温差处理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Eo)显著升高(P<0.05),表明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昼间温度升高受体侧受到损害。在16℃温差处理下,PSⅡ供体侧的受伤害程度(W k)显著升高,并且16℃温差处理下的供体侧受损害程度大于受体侧。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昼夜温差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昼间温度与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 O/RC)、S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昼夜温差与ψEo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8℃/22℃处理下的叶片受损害程度最深。研究发现,在日均温相同的高温条件下,昼夜温差增大时,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PSⅡ的供体侧、受体侧受到损害,受损程度取决于昼间高温,昼间温度越高则叶片的受损害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昼夜温差 PSⅡ供体侧 PSⅡ受体侧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花期冻害综合防御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窦慎 赵晓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根据2004~2005年试验结果,采用秸秆覆盖、树体涂白、地面及叶面喷水、空中烟雾对果花期冻害有明显的防御效果;秸秆覆盖与空中烟雾组合对冷平流冻害防御效果明显;秸秆覆盖+喷水对辐射型冻害防御效果明显。
关键词 花期冻害 防御技术 秸秆覆盖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北部塬区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
6
作者 窦慎 朱海利 +4 位作者 程国锋 罗贤 王维 王薇 史创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5-248,共4页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咸阳市北部塬区春末夏初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数D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演变规律及春末夏初干旱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夏初干旱的预测模型。结果表...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咸阳市北部塬区春末夏初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数D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演变规律及春末夏初干旱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夏初干旱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咸阳市北部春未干旱发生几率具有同一性特征;在空间上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干旱几率大于北部;年际分布近年来具有频发连旱趋势,并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同一性。根据干旱指数DH分布特征建立春未降水预报模式,业务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北部 干旱 气候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北部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干旱指标的确定
7
作者 赵西社 窦慎 +1 位作者 赵奕兵 赵晓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24-25,28,共3页
通过对咸阳市北部塬区旬邑、永寿两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00年10个冬小走生育年度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冬前逐渐增大,开春后不断降低,麦收前有回升,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土壤水分亏缺是制约本区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水分... 通过对咸阳市北部塬区旬邑、永寿两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00年10个冬小走生育年度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冬前逐渐增大,开春后不断降低,麦收前有回升,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土壤水分亏缺是制约本区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临界点,即干旱出现指标为,永寿及其气候相近区为相对湿度62%,旬邑及其气候相近区为相对湿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水分 动态 土壤水分 咸阳市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泉县秋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云溪 任小锐 +2 位作者 武琼 杨彤 王娟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136-138,共3页
选取陕西省礼泉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对应具体月份,认为9—11月为秋季。对礼泉县秋季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礼泉县秋季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2.3%,对年降水的贡献较大,仅次于夏季。秋季... 选取陕西省礼泉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对应具体月份,认为9—11月为秋季。对礼泉县秋季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礼泉县秋季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2.3%,对年降水的贡献较大,仅次于夏季。秋季降水量总体为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且降水量波动较大。9月降水对秋季降水贡献最大,11月最小。秋季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暴雨日数在21世纪10年代后出现频次较多,占秋季暴雨总日数出现频率的40%。运用小波分析法研究礼泉秋季降水周期变化特征,降水周期序列存在3~7 a、8~11 a、12~18 a、22~32 a共5个时间尺度,14 a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 小波分析 时间尺度 主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