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森岛启子
王象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0-35,69,共7页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王象坤译一、栽培稻──野生稻复合体的分类现状稻属有两个栽培种和大约20个野生种(Vauehan,1989)。全世界普遍栽培的普通稻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王象坤译一、栽培稻──野生稻复合体的分类现状稻属有两个栽培种和大约20个野生种(Vauehan,1989)。全世界普遍栽培的普通稻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而另一个栽培稻是局限于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栽培稻
非随机组合
同工酶
基因库
普通野生稻
普通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遗传分化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研究单粒古代稻谷(公元800年)离体DNA片段的扩增
被引量:
2
2
作者
中村郁郎
佐滕洋一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5-179,共5页
在东南亚地区已发掘出很多古代稻谷,如果能从这些古稻谷中把DNA提出加以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栽培稻的系统分化和地理传播方面的直接信息。古代稻种的基因型相当复杂,必须要能从单粒种子开始分析,方能得到有价值的资料。为此,我们进行了从...
在东南亚地区已发掘出很多古代稻谷,如果能从这些古稻谷中把DNA提出加以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栽培稻的系统分化和地理传播方面的直接信息。古代稻种的基因型相当复杂,必须要能从单粒种子开始分析,方能得到有价值的资料。为此,我们进行了从单粒古稻谷中提取DNA的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通常提取植物组织中DNA的方法。从在日本挖掘出的古代稻谷单粒种子中提取出了50—100ng左右的DNA片段。以这些DNA作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将DNA加以扩增。由其中几个DNA片段初步合成了相当于水稻光敏色素基因的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聚合酶
链式反应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
3
作者
秋本正博
森岛启子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秋本正博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近几年,野生稻(O.rufipogon)遗传变异的频临绝灭,即遗传侵蚀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遗传侵蚀的主要因素有...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秋本正博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近几年,野生稻(O.rufipogon)遗传变异的频临绝灭,即遗传侵蚀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遗传侵蚀的主要因素有:1)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栖息地的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遗传侵蚀
栽培稻
基因多样性
基因型
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
日本北海道
基因分化系数
野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
19
4
作者
汤圣祥
闵绍楷
佐藤洋一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国粳稻的起源。认为我国的粳稻独立起源于偏粳的普通野生稻,籼、粳稻是乎行演化的;我国粳稻最重要的起源地是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沼泽地带,其中心区域位于太湖流域。
关键词
粳稻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被引量:
4
5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自从加藤等把亚洲栽培稻分成印度型和日本型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基于各种标准提出许多种分类方法,尽管对于生态型的分类及名称仍有分歧,但是,普通栽培稻可以分为粳亚种(日本型)和籼亚种(印度型)这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可是,分类...
自从加藤等把亚洲栽培稻分成印度型和日本型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基于各种标准提出许多种分类方法,尽管对于生态型的分类及名称仍有分歧,但是,普通栽培稻可以分为粳亚种(日本型)和籼亚种(印度型)这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可是,分类方法所采用的大多是形态性状或生理性状,这些性状的表现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异和实验误差的影响,给分类带来一定的误判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大量产生各种各样的酶,酶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在基因未发生突变时,其表现不会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亚种
生理性状
接产
形态性状
同工酶
生长过程
酶基因
植物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
被引量:
1
6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97-399,共3页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汤陵华日本静冈大学佐藤洋一郎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森岛启子关于中国栽培稻起源的论争,起始于40年代末,至今尚未能有定论。纵观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稻作起源的研究,大致...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汤陵华日本静冈大学佐藤洋一郎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森岛启子关于中国栽培稻起源的论争,起始于40年代末,至今尚未能有定论。纵观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稻作起源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观点:1.华南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长江下游
杂草稻
栽培稻
起源地
粳稻
稻作起源
生物学
同工酶变异
植物蛋白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盐对基因启动子的σ因子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丁清泉
石浜明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用σ ̄(70)或σ ̄(38)和核心酶(E)组成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Eσ)对四种启动子进行了体外转录。结果表明:lacUV5,rplJ主要被Eσ ̄(70)识别,katE主要被Eσ ̄(38)识别,fic在低盐浓度...
用σ ̄(70)或σ ̄(38)和核心酶(E)组成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Eσ)对四种启动子进行了体外转录。结果表明:lacUV5,rplJ主要被Eσ ̄(70)识别,katE主要被Eσ ̄(38)识别,fic在低盐浓度时被Eσ ̄(70)识别,在高浓度盐时被Eσ ̄(38)识别;Eσ ̄(38)转录特异性启动子所需酶量大于Eσ ̄(70)转录特异性启动子的酶量;在含有分别对σ ̄(70)或σ ̄(38)亲和性大的混和启动子的体外转录中,启动子之间不存在干扰和竞争,转录水平与启动子浓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遗传学
Σ因子
基因启动子
有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野生稻的变异和栽培化
被引量:
1
8
作者
森岛启子
宋恩才
徐鹏章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95-98,118,共5页
关键词
野生稻
栽培稻
印度型
栽培型
变异
栽培化
遗传因子
多年生
祖先品种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洲野生稻(Zizania)的驯化和育种
9
作者
冈彦一
陈温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6-69,5,共5页
在作物起源的研究上,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之一是由野生祖先到最初栽培型(初始驯化)的进化过程。可能是在野生群体中产生栽培型基因后,这些基因在栽培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压力的作用得到累加,从而使植物得到驯化(Qka 和Morishima,1971)。
关键词
美洲野生稻
驯化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森岛启子
王象坤
机构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0-35,69,共7页
文摘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王象坤译一、栽培稻──野生稻复合体的分类现状稻属有两个栽培种和大约20个野生种(Vauehan,1989)。全世界普遍栽培的普通稻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而另一个栽培稻是局限于西...
关键词
野生稻
栽培稻
非随机组合
同工酶
基因库
普通野生稻
普通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遗传分化
数量性状
分类号
S51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研究单粒古代稻谷(公元800年)离体DNA片段的扩增
被引量:
2
2
作者
中村郁郎
佐滕洋一郎
机构
日本
国立
遗传
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5-179,共5页
文摘
在东南亚地区已发掘出很多古代稻谷,如果能从这些古稻谷中把DNA提出加以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栽培稻的系统分化和地理传播方面的直接信息。古代稻种的基因型相当复杂,必须要能从单粒种子开始分析,方能得到有价值的资料。为此,我们进行了从单粒古稻谷中提取DNA的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通常提取植物组织中DNA的方法。从在日本挖掘出的古代稻谷单粒种子中提取出了50—100ng左右的DNA片段。以这些DNA作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将DNA加以扩增。由其中几个DNA片段初步合成了相当于水稻光敏色素基因的DNA序列。
关键词
水稻
聚合酶
链式反应
DNA
Keywords
Oryza sativ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cient rice seed
Molecular archaeology
分类号
S51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
3
作者
秋本正博
森岛启子
机构
日本
北海道大学农学部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文摘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秋本正博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近几年,野生稻(O.rufipogon)遗传变异的频临绝灭,即遗传侵蚀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遗传侵蚀的主要因素有:1)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栖息地的破...
关键词
野生稻
遗传侵蚀
栽培稻
基因多样性
基因型
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
日本北海道
基因分化系数
野生植株
分类号
S51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
19
4
作者
汤圣祥
闵绍楷
佐藤洋一郎
机构
中国水稻
研究所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国粳稻的起源。认为我国的粳稻独立起源于偏粳的普通野生稻,籼、粳稻是乎行演化的;我国粳稻最重要的起源地是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沼泽地带,其中心区域位于太湖流域。
关键词
粳稻
起源
Keywords
Domestication
Keng rice(japonica)
Rice origin
分类号
S511.22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被引量:
4
5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日本
国立
遗传
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文摘
自从加藤等把亚洲栽培稻分成印度型和日本型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基于各种标准提出许多种分类方法,尽管对于生态型的分类及名称仍有分歧,但是,普通栽培稻可以分为粳亚种(日本型)和籼亚种(印度型)这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可是,分类方法所采用的大多是形态性状或生理性状,这些性状的表现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异和实验误差的影响,给分类带来一定的误判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大量产生各种各样的酶,酶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在基因未发生突变时,其表现不会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亚种
生理性状
接产
形态性状
同工酶
生长过程
酶基因
植物
产物
Keywords
Isozymes
Oryza sativa L
Indica
Japonica
Genotyp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
被引量:
1
6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机构
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97-399,共3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汤陵华日本静冈大学佐藤洋一郎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森岛启子关于中国栽培稻起源的论争,起始于40年代末,至今尚未能有定论。纵观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稻作起源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观点:1.华南起源...
关键词
野生稻
长江下游
杂草稻
栽培稻
起源地
粳稻
稻作起源
生物学
同工酶变异
植物蛋白石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盐对基因启动子的σ因子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丁清泉
石浜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
研究所
出处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613-617,共5页
文摘
用σ ̄(70)或σ ̄(38)和核心酶(E)组成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Eσ)对四种启动子进行了体外转录。结果表明:lacUV5,rplJ主要被Eσ ̄(70)识别,katE主要被Eσ ̄(38)识别,fic在低盐浓度时被Eσ ̄(70)识别,在高浓度盐时被Eσ ̄(38)识别;Eσ ̄(38)转录特异性启动子所需酶量大于Eσ ̄(70)转录特异性启动子的酶量;在含有分别对σ ̄(70)或σ ̄(38)亲和性大的混和启动子的体外转录中,启动子之间不存在干扰和竞争,转录水平与启动子浓度成正相关。
关键词
生化遗传学
Σ因子
基因启动子
有机盐
Keywords
factors, In vitro transcription, E. coil RNA polymerize, Gene regulation
分类号
Q342 [生物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野生稻的变异和栽培化
被引量:
1
8
作者
森岛启子
宋恩才
徐鹏章
机构
日本
国立
遗传
学
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95-98,118,共5页
关键词
野生稻
栽培稻
印度型
栽培型
变异
栽培化
遗传因子
多年生
祖先品种
日本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洲野生稻(Zizania)的驯化和育种
9
作者
冈彦一
陈温福
机构
日本
国立
遗传
学
研究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6-69,5,共5页
文摘
在作物起源的研究上,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之一是由野生祖先到最初栽培型(初始驯化)的进化过程。可能是在野生群体中产生栽培型基因后,这些基因在栽培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压力的作用得到累加,从而使植物得到驯化(Qka 和Morishima,1971)。
关键词
美洲野生稻
驯化
育种
分类号
S511.90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
森岛启子
王象坤
《农业考古》
199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研究单粒古代稻谷(公元800年)离体DNA片段的扩增
中村郁郎
佐滕洋一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
秋本正博
森岛启子
《农业考古》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
汤圣祥
闵绍楷
佐藤洋一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农业考古》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有机盐对基因启动子的σ因子选择性的影响
丁清泉
石浜明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亚洲野生稻的变异和栽培化
森岛启子
宋恩才
徐鹏章
《农业考古》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美洲野生稻(Zizania)的驯化和育种
冈彦一
陈温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