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森岛启子,王象坤译一、栽培稻──野生稻复合体的分类现状稻属有两个栽培种和大约20个野生种(Vauehan,1989)。全世界普遍栽培的普通稻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而另一个栽培稻是局限于西...
作者
森岛启子
王象坤
机构地区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0-35,69,共7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野生稻
栽培稻
非随机组合
同工酶
基因库
普通野生稻
普通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遗传分化
数量性状
分类号
S51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97
1
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J]
.农业考古,1998(1):21-29.
被引量:6
2
王海明.
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与考古发掘[J]
.农业考古,1998(1):78-86.
被引量:11
3
任重,马绍林,任尔平.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J]
.农业考古,1998(1):183-187.
被引量:5
4
张之恒.
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98(1):206-211.
被引量:8
5
向安强.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J]
.农业考古,1998(1):212-222.
被引量:11
6
森岛启子,宋恩才,徐鹏章.
亚洲野生稻的变异和栽培化[J]
.农业考古,1998(3):95-98.
被引量:1
7
宋兆麟.
河姆渡遗址出土骨耜的研究[J]
.考古,1979(2):155-160.
被引量:13
8
华泉.
对河姆渡遗址骨制耕具的几点看法[J]
.文物,1977(7):51-53.
被引量:4
9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
.文物,1980(5):1-15.
被引量:181
10
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86
引证文献
5
1
蔡保全.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49-55.
被引量:9
2
李海彬,高方远,曾礼华,李勤修,陆贤军,李治华,任鄄胜,苏相文,任光俊.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F_2群体枝梗数的QTL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129-1133.
被引量:2
3
李晨,孙传清,穆平,陈亮,王象坤.
栽培稻与普遍野生稻两个重要分类性状花药长度和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1,28(8):746-751.
被引量:36
4
李晨,穆平,陈亮,王象坤,孙传清.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BC_1群体分子连锁图的构建和株高的QTL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5):19-24.
被引量:12
5
姜国勇,祁建民,杨仁崔.
亚洲栽培稻起源与演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5-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王盈盈,乔保建,洪德林.
水稻抽穗期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GA_3的敏感性及其QTLs定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33(2):1-7.
被引量:3
2
何宗陶,肖层林.
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概述[J]
.作物研究,2008,22(S1):338-342.
被引量:4
3
司马杨虎,李斌,陈大霞,徐海明,张烈,孙德斌,鲁成,向仲怀.
不同标记数对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比较[J]
.蚕业科学,2004,30(3):249-254.
被引量:3
4
吴萍,李奕仁,沈兴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与家蚕育种[J]
.中国蚕业,2004,25(4):4-7.
5
王金英,江川.
野生稻资源研究及其在水稻育种上利用现状[J]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2):1-4.
被引量:11
6
余守武,万勇,胡标林,张铮,谢建坤.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6):761-767.
被引量:28
7
樊传章,万亚涛,阿新祥,汤翠凤,余滕琼,徐福荣.
利用土著知识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J]
.云南农业科技,2006(B05):54-57.
8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舒庆尧,夏英武.
水稻柱头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J]
.生物数学学报,2006,21(4):610-614.
被引量:13
9
乔保建,黄柳柳,江建华,洪德林.
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1-5.
被引量:10
10
王万盈.
2006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26-132.
被引量:1
1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
水稻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6,23(4):276-285.
被引量:15
2
李卫国.
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02,30(4):42-44.
被引量:12
3
张沁怡,李文蔚,阳晶,罗亚成,杨捷茹,王惠群,肖浪涛.
腐殖酸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必需元素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2):185-191.
被引量:19
4
李冬波,张端品,林兴华.
SSR标记在疣粒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中的多态性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1):1-4.
被引量:6
5
吴秀兰,唐文武.
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含量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42-45.
被引量:1
6
谢辉,冯志新.
植物线虫的分类现状[J]
.植物病理学报,2000,30(1):1-6.
被引量:34
7
徐小荣,夏九云.
杂草稻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J]
.种子科技,2010,28(10):31-32.
被引量:1
8
钟代彬,罗利军,郭龙彪,梅捍卫,王一平,应存山.
稻属种间杂种(Oryza sativa×O.officinalis)回交世代的形态学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7,9(4):169-173.
被引量:1
9
秋本正博,森岛启子.
栽培稻的渐渗引起野生稻遗传侵蚀和栖生地的破坏[J]
.农业考古,1998(1):36-37.
10
李卫国.
钾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J]
.山西农业科学,2001,29(4):37-39.
被引量:9
农业考古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