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地区春季二氧化硫的输送与转化过程研究 I.模式及其验证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美根 徐永福 +1 位作者 Itsushi Uno Hajime Akimoto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1-329,共9页
结合新近评估的东亚地区污染源资料 ,作者利用一个耦合的区域化学输送模式系统以探讨东亚地区春季期间气象过程、气相与液相化学过程、非均相化学过程、气溶胶过程和干湿沉降过程对二氧化硫输送及转化过程的影响 ,并研究二氧化硫和硫酸... 结合新近评估的东亚地区污染源资料 ,作者利用一个耦合的区域化学输送模式系统以探讨东亚地区春季期间气象过程、气相与液相化学过程、非均相化学过程、气溶胶过程和干湿沉降过程对二氧化硫输送及转化过程的影响 ,并研究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模拟的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的浓度值与 2 0 0 1年春季飞机和地面获取的观测值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 ,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模式系统很好地反映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再现了许多观测到的重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气溶胶 三维化学输送模式 长距离输送 气粒转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日本降水化学特性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7
2
作者 黄美元 植田洋匡 刘帅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7-38,共12页
本文对中国33个站、日本29个站及美国9个站的降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日、美三国的降水化学特性有很大不同.三国都有酸雨,但以美国的pH值最低.雨水中离子总浓度以中国为最高,其中SO_4~=,NH_4^+和Ca^(++)的浓度特别高.... 本文对中国33个站、日本29个站及美国9个站的降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日、美三国的降水化学特性有很大不同.三国都有酸雨,但以美国的pH值最低.雨水中离子总浓度以中国为最高,其中SO_4~=,NH_4^+和Ca^(++)的浓度特别高.日本雨水中Cl^-和Na^+的浓度很高.NO_3^-在美国雨水中最高.从雨水中离子结构组成和几种重要参量的比值分析表明,中国雨水中的离子浓度受陆地源影响很大,而影响日本雨水中离子浓度最大因素是海洋.在美国以工业交通污染的影响相对最大.文中还对中、日两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降水 化学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N波激发的港湾共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俊亮 熊伟 +2 位作者 马小舟 刘盈溢 刘倩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3-1210,共8页
本文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模拟了由两种不同形式的波峰在前的等边N波入射所激发的狭长矩形港内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分离了港内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入射N波波幅和入射N波形... 本文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模拟了由两种不同形式的波峰在前的等边N波入射所激发的狭长矩形港内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分离了港内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入射N波波幅和入射N波形式对港内相对波能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入射波波幅的增大,分布于高模态上的波能的比重逐渐增加,港内波能的分布趋于均匀,入射N波形式对于港内相对波能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相比于MS形式的入射N波,TS形式的入射N波诱发的港内波能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共振 N波 Boussinesq模型 正交模态分解法 波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型海上浮式风力机系统运动耦合计算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尚景宏 赵玉娜 +2 位作者 张亮 胡长洪 丁晓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3-1171,共9页
针对海上浮式风力机系统(FOWTs)与风浪流相互作用问题,建立了时域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方程和流体动力数学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时域频域转换和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方法,分析定常风、规则波和随机风浪环境下,Spar型FOWTs除艏摇之外的... 针对海上浮式风力机系统(FOWTs)与风浪流相互作用问题,建立了时域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方程和流体动力数学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时域频域转换和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方法,分析定常风、规则波和随机风浪环境下,Spar型FOWTs除艏摇之外的5自由度运动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额定定常风速时,风力机系统5自由度运动响应的平均值和峰峰值都受影响,而其他定常风速不影响纵向运动响应的峰峰值;规则波对5自由度运动响应的平均值影响很小,但峰峰值明显增大;在随机风浪下,FOWTs的纵荡(摇)和升沉运动分别不同程度地出现明显低频性和波频性,而且与风速相关。分析方法及其结果为海上FOWTs的运动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型海上浮式风力机系统 时域非线性耦合 运动响应特性 规则波 随机风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刚度和局部应力的宏微观均质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应龙 罗冬梅 +1 位作者 汪文学 高雄善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0-674,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简化的碳纳米管等效纤维模型,利用具有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理论和宏微观均质化法分析正弦波形非连续碳纳米管的有效刚度和局部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刚度和局部应力对碳纳米管的波形...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简化的碳纳米管等效纤维模型,利用具有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理论和宏微观均质化法分析正弦波形非连续碳纳米管的有效刚度和局部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刚度和局部应力对碳纳米管的波形非常敏感,碳纳米管稍有弯曲就会导致复合材料有效刚度降低和应力传递能力的下降,为揭示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增强机制和改善增强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 均质化法 局部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u和W/C涂层的循环热负荷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翔 谌继明 +5 位作者 许增裕 邓颖 葛昌纯 李江涛 田树贤 吉田直亮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 4 0 0MW /m2 的瞬时 (脉冲宽度为 4ms)热负荷作用下 ,经过 2 0 0~ 70 0次热循环 ,未发现W /Cu复合体的开裂。其中在 1 2 3MW /m2 的功率密度下作用70 0次后 ,发现等离子体喷涂试样表面的再结晶现象和严重的晶界腐蚀 ,由于激光的冷效应 ,晶粒生长的趋势并不明显 ,再结晶层的晶粒呈垂直于表面的柱状结构。W/C试样的退火实验表明 ,钨涂层的再结晶温度稍高于 1 4 0 0℃。在更高的功率密度下 (3 98MW /m2 )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坑 ,坑内呈疏松的蜂窝结构 ,坑的边缘形成了沉积区 ,能谱分析表明沉积区集聚了大量的金属杂质。等离子体喷涂试样比热压试样更易产生晶界的断裂和裂纹。在同等的热负荷条件下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功能材料 W/C涂层 循环热负荷实验 等离子体喷涂 热压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绕型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有效刚度和应力分析
7
作者 宋瑞兰 罗冬梅 汪文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5-233,共9页
以直线型、余弦波型和缠绕型空心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三维特征体积单元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满足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法计算该模型的有效弹性模量和局部应力,分析碳纳米管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力学特性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以直线型、余弦波型和缠绕型空心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三维特征体积单元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满足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法计算该模型的有效弹性模量和局部应力,分析碳纳米管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力学特性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经典混合法则、Halpin-Tsai法及其他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几何缠绕特性对横向变形有较好的限制作用;缠绕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曲线变化,比直线型和余弦波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容易受几何特性的影响:缠绕型碳纳米管的最大轴向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随碳纳米管外径的增大而增大,但碳纳米管的各向异性会降低碳纳米管的最大应力,导致缠绕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传递应力的能力减弱;双尺度均质化法和有限元法结合能有效反映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是分析具有复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化法 缠绕型碳纳米管 陶瓷基复合材料 有效力学性能 局部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