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学生思辨力的阅读支架设计与运用——以小说类文本阅读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春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40,共5页
思辨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逻辑的架构以及主旨意图的寄托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重要载体。直面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内容理解零散、人物分析单薄、主旨把握浅表化等问题,通过... 思辨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逻辑的架构以及主旨意图的寄托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重要载体。直面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内容理解零散、人物分析单薄、主旨把握浅表化等问题,通过适时搭建图谱支架、话题支架、资源支架和读写支架,能有效促进小说的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的思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力 阅读支架 小说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语文讨论课实践研究——评《初中语文讨论课模式》
2
作者 徐德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样态——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深刻转型。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和评价模式,着力营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场景。讨论课作为“对话型课堂”的典型范式,有效地创设了知识与思维碰撞的...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样态——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深刻转型。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和评价模式,着力营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场景。讨论课作为“对话型课堂”的典型范式,有效地创设了知识与思维碰撞的公共话语空间,既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义,又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黄顺平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讨论课模式》,为语文讨论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该书主要聚焦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建构“任务驱动—过程管理—成果生成”的完整教学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深度学习 学生主体 讨论课 新课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综合技能板块教学策略与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玉松 杨海春 沈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5,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译林出版社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将原来的Task板块整合为Integratedskills板块。该板块以活动为导向,融合听、说、读、看、写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在运用听、读、看等理解性技能的基础上,向说、写等表达性... 一,问题的提出译林出版社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将原来的Task板块整合为Integratedskills板块。该板块以活动为导向,融合听、说、读、看、写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在运用听、读、看等理解性技能的基础上,向说、写等表达性技能过渡,完成半开放性的活动,形成个性化的产出(王守仁、何峰,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林出版社 高中英语教材 表达性 译林版 综合技能 教学策略 王守仁 问题的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主题任务驱动大单元学习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严育洪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8期54-56,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用主题性任务联结起不同领域的知识,组织新的学习单元。按照主题性任务引领的知识之间、事件之间或故事之间的驱动路径,组建的大单元可以有链式结构、辐射结构、树状结构、嵌入结构等联结方式。
关键词 主题任务 大单元学习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再现:阅读理解的融合与超越 被引量:3
5
作者 储建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0,共4页
阅读者不仅参与和再现文本的世界与意义,而且促使自我情感与文本意义相互作用,从文本世界中发现自我的世界。文本解读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之间的视城对话,文本意义也只有在读者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与阐释,这个过程永远在语言文字之中... 阅读者不仅参与和再现文本的世界与意义,而且促使自我情感与文本意义相互作用,从文本世界中发现自我的世界。文本解读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之间的视城对话,文本意义也只有在读者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与阐释,这个过程永远在语言文字之中,在文化现场之中,在每一个读者的精神发育和生长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理解 文化现场 文本解读 视域融合 文本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学以致用”思辨及路径探析
6
作者 陈春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3,共3页
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应赋予“学以致用”新的内涵,重构“学”“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实现学习样态从认识活动向实践活动的转型。本文探索出三条路径:学习任务的“实用性”设计、学习过程的“运用性”展开... 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应赋予“学以致用”新的内涵,重构“学”“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实现学习样态从认识活动向实践活动的转型。本文探索出三条路径:学习任务的“实用性”设计、学习过程的“运用性”展开和学习结果的“效用性”呈现,使知识的学习始终与实践保持联系。这样,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乃至素养目标的实现便有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 核心素养 学习方式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