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太阳能电池ITO电极的光刻制备法及其研究
1
作者 席曦 王振交 +4 位作者 杨辉 乔琦 季静佳 陆红艳 李果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533-1535,共3页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光电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通常该器件以ITO为阳极,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制作。在对器件进行测试时,ITO电极的设计制作,有利于器件的保护。用光刻技术进行ITO电极的制作,可以得到非常精细的结果。重点阐述了利用...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光电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通常该器件以ITO为阳极,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制作。在对器件进行测试时,ITO电极的设计制作,有利于器件的保护。用光刻技术进行ITO电极的制作,可以得到非常精细的结果。重点阐述了利用光刻方法制作优良ITO电极的注意点,包括表面清洗、曝光控制、显影控制和腐蚀工艺,其中由于不同ITO玻璃的导电层厚度、各成分含量不同,所以腐蚀工艺的研究是重点中的重点。提供了对生成光刻ITO电极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价的一种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电极 光刻 方块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电池ITO电极质量衡量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席曦 王振交 +3 位作者 杨辉 乔琦 季静佳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1-1314,共4页
通过测量不同光刻条件下制作的ITO电极的方块电阻,提供了一种利用方块电阻测量值来衡量有机太阳电池ITO电极质量的方法。对于笔者所使用的ITO电极图案和ITO玻璃的规格,在指定点上测得方块电阻为7.0Ω/□时,电极质量较好。相比利用显微... 通过测量不同光刻条件下制作的ITO电极的方块电阻,提供了一种利用方块电阻测量值来衡量有机太阳电池ITO电极质量的方法。对于笔者所使用的ITO电极图案和ITO玻璃的规格,在指定点上测得方块电阻为7.0Ω/□时,电极质量较好。相比利用显微镜观察ITO电极质量的方法,该方法既简便又准确,可以提供一个对ITO电极质量的量化衡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电极 光刻 方块电阻 四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OT:PSS/ZnPc作为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阳极修饰层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孟庆蕾 李方馨 +5 位作者 席曦 钱维莹 阙立志 季静佳 丁玉强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0-674,共5页
采用阳极修饰法构建了基于酞菁铜(CuPc)和碳60(C60)的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分别研究了酞菁锌(ZnPc)、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PEDOT:PSS/ZnPc作为阳极修饰层对该有机太阳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修饰层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采用阳极修饰法构建了基于酞菁铜(CuPc)和碳60(C60)的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分别研究了酞菁锌(ZnPc)、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PEDOT:PSS/ZnPc作为阳极修饰层对该有机太阳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修饰层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加入ZnPc修饰层的电池开路电压(Voc)增大,从0.372提高到0.479V。旋涂PEDOT:PSS的电池短路电流(Jsc)提高,由1.943mA/cm2提高到3.752mA/cm2。而以PEDOT:PSS/ZnPc作为阳极修饰的电池Voc和Jsc均有较大的提高,Voc从0.372V提高到0.482V,Jsc从1.943mA/cm2提高到3.810mA/cm2,其转换效率可提高两倍以上。分析认为,ZnPc更有利于阳极空穴的输出,PEDOT:PSS能有效改善ITO表面的平整度的性质是提高太阳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OSC) 阳极修饰层 PEDOT:PSS/Zn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Pc作为有机太阳电池阴极修饰层的研究
4
作者 李方馨 孟庆蕾 +4 位作者 席曦 钱维莹 阙立志 季静佳 李果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3-988,共6页
采用ZnPc作为ZnPc/C60有机太阳电池阴极修饰层,分析了其对器件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度ZnPc修饰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 nmZnPc修饰的器件性能最好。通过传输矩阵的方法画出了结构为ITO/ZnPc(30 nm)/C60(40 nm)/... 采用ZnPc作为ZnPc/C60有机太阳电池阴极修饰层,分析了其对器件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度ZnPc修饰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 nmZnPc修饰的器件性能最好。通过传输矩阵的方法画出了结构为ITO/ZnPc(30 nm)/C60(40 nm)/ZnPc(3 nm)/Al(100 nm)电池内部两束敏感光线(630 nm和450 nm光波)的光强分布图,加入3 nmZnPc对光强分布影响不大。实验还对比分析了未添加、添加LiF和ZnPc修饰层器件的稳定性,用ZnPc修饰的器件更好地改善了稳定性,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Pc/C60 ZnPc阴极修饰层 结构优化 光强分布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段LED太阳模拟器及其测试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超 邵剑波 +7 位作者 席曦 朱益清 刘桂林 王晓 钱维莹 陈如龙 朱华新 李果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5-642,共8页
为了克服传统氙灯太阳模拟器成本高、寿命短、功耗大等缺点,提高太阳电池测试的准确性,本文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11种波段的LED太阳模拟器,在光谱匹配度、不均匀度和不稳定度上均达到IEC60904-9-2007规定的A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配... 为了克服传统氙灯太阳模拟器成本高、寿命短、功耗大等缺点,提高太阳电池测试的准确性,本文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11种波段的LED太阳模拟器,在光谱匹配度、不均匀度和不稳定度上均达到IEC60904-9-2007规定的A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配套的太阳电池测试系统,经过光源控制、数据处理、温度修正以及参数计算,得到太阳电池的电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准确测得单晶硅太阳电池片的各项参数,且结果稳定,从而验证了光源的可靠性及测试方法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模拟器 LED 测试 温度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沉积双层SiN_x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凡金星 施正荣 +3 位作者 张光春 杨健 陈如龙 李果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196,共5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双层SiNx薄膜的方法,其薄膜具有良好的减反射钝化特性。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通过控制SiH4和NH3气体流量比,在p型多晶硅衬底上生长单层及双层SiNx膜。随后使用薄膜测试分析仪测量了薄膜...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双层SiNx薄膜的方法,其薄膜具有良好的减反射钝化特性。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通过控制SiH4和NH3气体流量比,在p型多晶硅衬底上生长单层及双层SiNx膜。随后使用薄膜测试分析仪测量了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及反射率,并用Semilab WT-2000测量少数载流子寿命,通过测量量子效率,对单、双层膜电池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层减反射钝化膜,采用双层SiNx膜,少数载流子寿命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开路电压可提高约2 mV,短路电流可提高约40 mA,电池效率能提高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SiNx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减反射膜 太阳电池 少数载流子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版参数对单晶硅太阳电池栅线印刷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牛源 卞宝安 +4 位作者 杨健 陈如龙 鲁科 严婷婷 李果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常规太阳电池表面由于扩散浓度高,导致载流子复合严重,电池转换效率很难提高,目前高方阻密栅线工艺是提高产业化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扩散工艺很容易实现高方阻,难点在于优化电池正面网版参数,得到最优的栅线形貌及高... 常规太阳电池表面由于扩散浓度高,导致载流子复合严重,电池转换效率很难提高,目前高方阻密栅线工艺是提高产业化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扩散工艺很容易实现高方阻,难点在于优化电池正面网版参数,得到最优的栅线形貌及高宽比。针对该问题,基于丝网印刷网版参数,研究不同感光胶EOM膜厚、网版纱度、网版目数、下墨量对单晶硅太阳电池栅线印刷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了栅线的形貌、高宽比。结果表明感光胶并非越厚越好,当感光胶厚度达到20μm时栅线的高宽比达到最优,此时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当网版目数、线径相同时纱厚较小的网版印刷出的栅线较均匀;当网版目数、线径均不同时,下墨量大的网版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密栅 感光胶 网版目数 下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丽萍 王永谦 +6 位作者 钱洪强 陆红艳 陈如龙 杨健 李果华 朱景兵 施正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PECVD沉积掺硼氧化硅结合激光掺杂形成局部背场,依次经过背面溅射铝、低温烧结形成背面电极,电镀形成正面电极制备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对比不同清洗条件对表面钝化的影响,背面电极不同烧... 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PECVD沉积掺硼氧化硅结合激光掺杂形成局部背场,依次经过背面溅射铝、低温烧结形成背面电极,电镀形成正面电极制备PERL结构单晶硅太阳电池。对比不同清洗条件对表面钝化的影响,背面电极不同烧结条件对单晶PERL电池电性能的影响,优化后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激光掺杂 钝化发射极背面局域扩散(PE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吸杂对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湘波 施正荣 +1 位作者 朱拓 汪义川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针对铝吸杂对多晶硅的影响,比较了单、双面蒸镀2μm铝的多晶硅片在CTP和RTP炉中进行铝吸杂后的少子寿命、电性能和量子效率.发现在RTP炉中进行铝吸杂时,双面蒸镀铝少子寿命的增加比单面蒸镀时明显,在830℃时吸杂效果最优;而在CTP炉中吸... 针对铝吸杂对多晶硅的影响,比较了单、双面蒸镀2μm铝的多晶硅片在CTP和RTP炉中进行铝吸杂后的少子寿命、电性能和量子效率.发现在RTP炉中进行铝吸杂时,双面蒸镀铝少子寿命的增加比单面蒸镀时明显,在830℃时吸杂效果最优;而在CTP炉中吸杂时,单面蒸镀铝少子寿命的增加更明显,在600,700℃时吸杂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吸杂 太阳电池 多晶硅太阳电池 少子寿命 传统热处理过程 快速热处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工艺中链式扩散与管式扩散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星谕 蔡昭 +1 位作者 张光春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5-859,共5页
简要介绍链式和管式扩散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给出扩散后硅片表面磷浓度、pn结结深、方阻不均匀度和电池片电性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相比于管式扩散,链式扩散所具有的优劣势。链式扩散在拥有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简要介绍链式和管式扩散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给出扩散后硅片表面磷浓度、pn结结深、方阻不均匀度和电池片电性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相比于管式扩散,链式扩散所具有的优劣势。链式扩散在拥有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条件下,虽然开路电压略有降低,但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仍能和采用传统管式扩散工艺制备的电池片相持平,技术水平已适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链式扩散 磷酸 电化学电容-电压法(E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掺杂形成硼背场PERL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文佳 王振交 +3 位作者 韩培育 储银枝 施正荣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349,共6页
研究两种激光器(绿光纳秒调Q激光器和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对PERL太阳电池的背面掺硼的效果。通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ECV曲线和少子寿命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激光器及激光参数。继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研究两种激光器(绿光纳秒调Q激光器和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对PERL太阳电池的背面掺硼的效果。通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ECV曲线和少子寿命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激光器及激光参数。继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电池的反射率、内量子效率、电性能参数及烧结后铝硅接触的SEM剖面图,得到最优烧结温度。研究发现用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7 W,250 mm/s)进行激光掺硼、以630℃烧结,所得电池效率最高可达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PERL 激光掺硼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修饰层ZnPc对OLED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方馨 孟庆蕾 +7 位作者 席曦 钱维莹 阙立志 王振交 季静佳 丁玉强 顾晓峰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1-726,共6页
本文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酞菁锌(ZnPc)超薄膜,研究了不同厚度的ZnPc缓冲层对OLEDs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器件的一系列光电性能,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含有ZnPc修饰层的器件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有修饰层的器件,加... 本文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酞菁锌(ZnPc)超薄膜,研究了不同厚度的ZnPc缓冲层对OLEDs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器件的一系列光电性能,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含有ZnPc修饰层的器件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有修饰层的器件,加入ZnPc修饰层后器件发光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不同厚度的修饰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分析认为,ZnPc能有效改善ITO表面的平整度和降低空穴注入势垒的性质是提高器件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阳极修饰 Zn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光电导电材料PEDOT-PSS薄膜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振交 杨辉 +3 位作者 席曦 乔琦 季静佳 李果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93-395,共3页
PEDOT(聚乙撑二氧噻吩)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导电材料,具有高电导率、好的环境稳定性、在掺杂状态是透明的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制备有机电致显示、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有机光电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了用旋涂方法制备PEDOT-PSS的工艺... PEDOT(聚乙撑二氧噻吩)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导电材料,具有高电导率、好的环境稳定性、在掺杂状态是透明的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制备有机电致显示、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有机光电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了用旋涂方法制备PEDOT-PSS的工艺,考察了所得薄膜厚度、均匀性与溶液的浓度、基片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另外退火温度和时间对薄膜的均匀性也有很大影响,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PEDOT-PSS在1.3%(质量分数)的情况下薄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曲线和经验公式,利用AFM、椭偏仪等仪器研究旋涂工艺对PEDOT-PSS导电膜的厚度、粗糙度等性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涂 PEDOT-SS 退火 AFM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 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培育 季静佳 +1 位作者 王振交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9-1552,共4页
首先使用正交设计法对SiN_X和SiO_2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两种膜的最佳沉积条件。然后使用PECVD在P型多晶硅片发射极上沉积了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并与SiN_X单层钝化膜进行比较。通过测试硅... 首先使用正交设计法对SiN_X和SiO_2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两种膜的最佳沉积条件。然后使用PECVD在P型多晶硅片发射极上沉积了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并与SiN_X单层钝化膜进行比较。通过测试硅片在退火前后少子寿命的变化,考察了两种钝化膜对太阳电池发射极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SiO_2-SiN_X叠层膜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利用反射率测试仪测试了两种膜的反射率,其反射率曲线基本相同。最后,测量了采用该叠层膜制作的太阳电池的量子效率和电性能,其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比采用SiN_X单层膜的电池要好,转换效率提高了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太阳电池 PECVD 氮化硅 二氧化硅 减反射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多晶硅的吸杂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湘波 许志强 +2 位作者 施正荣 朱拓 汪义川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749-752,共4页
吸杂是减少多晶硅中有害金属杂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比较了在800℃、900℃和1 000℃条件下经2 h的磷吸杂、铝吸杂和磷铝共吸杂处理后的多晶硅少子寿命、电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磷铝共吸杂少子寿命的增加比仅用磷、铝单独吸杂都明显,但3... 吸杂是减少多晶硅中有害金属杂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比较了在800℃、900℃和1 000℃条件下经2 h的磷吸杂、铝吸杂和磷铝共吸杂处理后的多晶硅少子寿命、电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磷铝共吸杂少子寿命的增加比仅用磷、铝单独吸杂都明显,但3种吸杂方式对太阳电池电性能都没太大影响;同时发现退火到700℃的热处理并不能有效地改善磷吸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杂 铝吸杂 磷铝共吸杂 太阳电池 多晶硅太阳电池 少子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片上激光打孔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俊 张光春 +3 位作者 杨健 陈如龙 李果华 王玉林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5-380,389,共7页
背面接触太阳电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这种电池增加了使用激光器在硅片上打孔工艺。选用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在晶体硅片上进行打孔实验。通过调节激光器的功率、离焦量、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并分析其对打孔的影响。在激光打孔后,对... 背面接触太阳电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这种电池增加了使用激光器在硅片上打孔工艺。选用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在晶体硅片上进行打孔实验。通过调节激光器的功率、离焦量、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并分析其对打孔的影响。在激光打孔后,对硅片使用显微镜测试来分析打孔大小、形貌和损伤区,并优化打孔的参数。通过实验证实孔的入孔直径和出孔直径都随激光能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离焦量的增大,出孔直径先增大后减小,且出孔直径越大时孔附近的破坏区域越小。脉冲重复频率的变化由于影响激光能量而影响孔径。另外,脉冲重复频率过大时,激光能量仍然比较大,但却打不穿硅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打孔 脉冲能量 离焦量 重复频率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真空蒸镀法制备Al背场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琦 季静佳 +2 位作者 张光春 施正荣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559,共5页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经过制绒、清洗、扩散和PECVD镀氮化硅(SiN_x)处理的单晶硅片上蒸镀Al膜并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形成背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l背电场进行表征,测量开路电压并探讨工艺条件对Al背电场微结构及开路电压的影响。实验结...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经过制绒、清洗、扩散和PECVD镀氮化硅(SiN_x)处理的单晶硅片上蒸镀Al膜并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形成背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l背电场进行表征,测量开路电压并探讨工艺条件对Al背电场微结构及开路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5.0×10^(-3)Pa,阻蒸电流为250A的条件下,所镀膜层最厚、致密均匀、结合力好,且Al背场的开路电压随膜厚和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镀 Al背场 SEM 开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级水平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亮 蔡世俊 +2 位作者 高鹏 朱拓 施正荣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6,共6页
在准赤道坐标系统下,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最佳跟踪角度。给出了具有方位角和坡度偏差校正功能的最佳跟踪角度的表达式。提出了准赤道坐标系统下的Back-Tracking的跟踪算法。利用该坐标系统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水平坐标系数据对... 在准赤道坐标系统下,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最佳跟踪角度。给出了具有方位角和坡度偏差校正功能的最佳跟踪角度的表达式。提出了准赤道坐标系统下的Back-Tracking的跟踪算法。利用该坐标系统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水平坐标系数据对比,误差在0.7°内。基于上述最佳跟踪角度,开发了1套可适应不同地形、容积可变的电站级水平光伏跟踪系统,并详细讨论了系统的跟踪策略,在中国6个典型性气象地区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与讨论。相对于固定安装系统,该系统在无Back-Tracking算法情况下可平均提高21.85%,在具有Back-Tracking算法情况下可平均提高2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水平跟踪系统 Back—Tracking算法 准赤道坐标系统 开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亮 蔡世俊 +3 位作者 高鹏 李果华 施正荣 朱拓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2-938,共7页
对不同太阳位置的表述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分类。基于处理过的PSA算法及向量法对太阳位置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数据对比误差在0.7°以内。给出更有利于跟踪系统应用的准赤道坐标系统,从朗伯余... 对不同太阳位置的表述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分类。基于处理过的PSA算法及向量法对太阳位置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数据对比误差在0.7°以内。给出更有利于跟踪系统应用的准赤道坐标系统,从朗伯余弦定理出发,给出单轴倾斜轴跟踪系统的最佳跟踪角度sν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了具有方位角、坡度校正的sν。以R.Perez模型为基础,结合PSA算法以及向量法等对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跟踪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νs角跟踪的优势得到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跟踪系统 PSA算法 R.Perez模型 全日照辐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辉 王维洁 +2 位作者 季静佳 丁玉强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6-237,共12页
有机发光器件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年,具有理想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由于OLED具有超轻薄、低成本、低功耗、宽视角、全固化、自发光、驱动电压低(3-12V)及可实现柔软显示等诸多突出的性能,OLED将成为... 有机发光器件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年,具有理想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由于OLED具有超轻薄、低成本、低功耗、宽视角、全固化、自发光、驱动电压低(3-12V)及可实现柔软显示等诸多突出的性能,OLED将成为很有前途的新一代的平板显示技术。本文首先回顾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对有机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然后对当前先进的OLED器件结构、显示的发光机理,特别是对实现全彩显示的方法及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小分子材料 大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