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发动机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艳庆 《南方农机》 2019年第6期129-129,共1页
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交通工具,汽车在逐步向低碳环保的方向改进,尤其是各大汽车企业将视线转移到了发动机的性能优化上,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对汽车发动机优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做出阐述,并从发动机的不同结构优化技术实施... 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交通工具,汽车在逐步向低碳环保的方向改进,尤其是各大汽车企业将视线转移到了发动机的性能优化上,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对汽车发动机优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做出阐述,并从发动机的不同结构优化技术实施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性能优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F主动再生温度需求的柴油机进气节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建 曹政 +1 位作者 张多军 刘胜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得到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全工况区域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选取大、中、小负荷下的3种典型工况研究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泵气损失、排气热状态、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台架稳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节流阀开度的减小,节流作... 为得到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全工况区域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选取大、中、小负荷下的3种典型工况研究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泵气损失、排气热状态、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台架稳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节流阀开度的减小,节流作用增强,各工况下进气量逐渐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最大燃烧压力下降,比油耗、CO、NO_X及烟度排放升高;但进气量的减少使得燃烧始点推迟,滞燃期延长,缸内燃烧温度及排气温度升高,抑制了HC的生成。当进气节流阀开度减小至20%时,低速小负荷工况进气流量减少率较大,排气温度提升更为显著,增幅可达62.7%,而高负荷工况排温略有升高,但泵气损失较大,增幅高达19.2%,严重恶化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因此该文综合3种代表工况下的排温提升潜力及主要性能变化规律,将A、B、C工况进气节流阀开度分别控制在35%~45%,50%~60%和70%~80%范围内,并依据排温分布特点得出发动机全工况范围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即小负荷工况采用较小的节流阀开度,随负荷增大节流阀开度增大直至全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 排放控制 DPF主动再生 进气节流 排气温度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柴油机排气热管理的喷油策略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建 曹政 +1 位作者 张多军 刘胜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稳态试验结果表明:推迟主喷提前角缩短了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峰值温度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减小且燃烧重心后移,同时燃油消耗率及烟度略有增加,DOC入口温度提升也不明显;引入近后喷使得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但放热率第二峰值及后燃期有所增加,近后喷油量与主-近后喷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适当提高DOC入口温度,最高增幅可达19.3%,同时也能有效改善NOx排放和烟度;次后喷油量的增加能显著提升DPF入口温度,最大增幅达70%,但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及HC逃逸量增加。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状态提出各区域升温喷油控制策略:低负荷区域采用"近后喷+次后喷"的喷油组合,并且采用较大喷油量;中大负荷区域逐渐减少近后喷,直至无近后喷,同时将主喷适当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热管理 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燃烧过程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DC循环的发动机代表工况确定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 黄乾坤 张多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2-469,共8页
正确快速评估NEDC循环油耗与排放是整车性能开发、匹配的重要环节,而代表性工况点的确定研究则是预估整车经济性与排放性能的重要途径。为准确确定发动机代表工况点,文中以轻型车用NEDC循环工况为基础,依据聚类分析并结合Matlab计算方法... 正确快速评估NEDC循环油耗与排放是整车性能开发、匹配的重要环节,而代表性工况点的确定研究则是预估整车经济性与排放性能的重要途径。为准确确定发动机代表工况点,文中以轻型车用NEDC循环工况为基础,依据聚类分析并结合Matlab计算方法,将整车NEDC循环工况转化成具有代表性的7个工况点,并根据这些典型工况点所在聚类区域所占时间权重来确定各工况点加权系数,对比分析整车NEDC循环工况油耗、NOx与PM排放量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简化后工况点的NOx与PM排放量与整车NEDC循环试验结果偏差较小,仅为5%;燃油耗偏差也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DC 聚类分析 简化工况 燃油耗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型柴油车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入口温度升温特性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顾晗 王建 +2 位作者 许鑫 张多军 刘胜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09,共8页
选取了高、中、低负荷的3个典型工况,研究了进气节流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排放性、经济性及柴油机催化氧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入口温度的影响,得到全工况区域的DOC入口温度的升温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随进气... 选取了高、中、低负荷的3个典型工况,研究了进气节流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排放性、经济性及柴油机催化氧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入口温度的影响,得到全工况区域的DOC入口温度的升温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随进气节流阀开度减小,进气流量降低,压缩压力下降,燃烧始点滞后,最高燃烧压力下降,循环指示功降低;HC排放得到抑制,其他排放恶化;DOC入口温度得到有效提升,负荷越小,温升效果越显著。喷油规律耦合进气节流发现,主喷提前角的推迟使得滞燃期缩短、后燃加重,DOC入口温度小幅度提升;近后喷油量增加可提高DOC入口温度,推迟近后喷,DOC入口温度先增大后降低,存在最佳的近后喷时刻。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特征,提出了不同工况区域DOC入口温度升温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 主动再生 排气热管理 燃烧过程 柴油机催化氧化器(DOC) 升温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