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组植物新资源元宝山茶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涛林 陈美丽 +7 位作者 葛智文 廖寅平 杨雪梅 王熙富 曾宏亮 李明丹 张征 罗军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9-313,共15页
【目的】评价茶组植物新资源元宝山茶(Camellia yungkiangensis var.Yuanbaoshanica)的饮用安全性,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元宝山茶资源的鲜叶固定样和红茶工艺样为材料,参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通过经... 【目的】评价茶组植物新资源元宝山茶(Camellia yungkiangensis var.Yuanbaoshanica)的饮用安全性,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元宝山茶资源的鲜叶固定样和红茶工艺样为材料,参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通过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慢性喂养(30 d)亚急性毒性试验对其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元宝山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可可碱含量,但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元宝山茶鲜叶固定样提取物对ICR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5.123 g/kg,其红茶工艺样提取物对小鼠的LD_(50)为7.573 g/kg;元宝山茶(红茶工艺样提取物)各剂量组在添加S_(9)与不加S_(9)时均未导致测试菌株(TA97a、TA98、TA100和TA102)出现致突变作用,即Ames试验结果呈阴性;在5.00 g/kg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食用量的144倍)条件下,元宝山茶(红茶工艺样提取物)对小鼠骨髓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表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按0.87、1.74和3.47 g/kg的剂量经口灌胃红茶工艺样提取物给SD大鼠30 d,试验期间各剂量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行为活动、摄水、粪便、尿液及各腔道分泌物等均未见异常,也无大鼠死亡;其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湿重及脏/体比值等除个别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外,绝大部分指标均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剖检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元宝山茶对大鼠产生明显毒性意义的病理变化。【结论】元宝山茶属于典型的高茶多酚、高可溶性糖、高可可碱及低咖啡碱的特异性资源,且具有很高的饮用安全性,按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标准属于无毒级食品,作为代茶饮料植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山茶 茶组植物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茶多酚 半数致死剂量(LD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消炎宁抗甲型流感H3N2病毒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周莎莎 程雪清 +4 位作者 彭冬冬 王小青 扶丽君 肖文喜 张国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54,共8页
目的:研究清热消炎宁(QRXYN)体内抗病毒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其防治甲型流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感染甲型流感H3N2病毒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改变、血凝滴度、病毒载量评价QRXYN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通过ELISA... 目的:研究清热消炎宁(QRXYN)体内抗病毒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其防治甲型流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感染甲型流感H3N2病毒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改变、血凝滴度、病毒载量评价QRXYN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通过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4、IFN-γ、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巨噬细胞(F4/80)、辅助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比例;通过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抑制因子κB激酶-β(IKK-β)、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和磷酸化IκB激酶-α(p-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司他韦及清热消炎宁均能减轻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小鼠肺组织血凝滴度及病毒载量(P<0.01),降低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4、VCAM-1的水平(P<0.05,P<0.01),减少巨噬细胞比例(P<0.05,P<0.01),提高CD4^(+)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P<0.05,P<0.01);此外奥司他韦可降低小鼠肺脏MYD88蛋白表达(P<0.05),清热消炎宁可降低小鼠肺脏IKK-β与P-IκBα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清热消炎宁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髓样分化因子88 奥司他韦 肺泡灌洗液 血凝滴度 IΚB激酶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介导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梓宁 陈相池 +5 位作者 刘学武 周志敏 厉巧 肖洒 姜德建 彭冬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2,共10页
目的 本研究建立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为抗侵袭性肺曲霉病药物药效学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每天进行... 目的 本研究建立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为抗侵袭性肺曲霉病药物药效学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每天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分别于造模第3、7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并检测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含量,同时观察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和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自主活动减少及竖毛,且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伴有呼吸急促,可闻及肺部湿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对照组大鼠血中CD4^(+)、WBC、Neu、IgG、IgM水平均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P<0.05,P<0.01);与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IgG、IgM、CD4^(+)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WBC、Neu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GM水平及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均显著增加(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菌丝分布和肺泡上皮破坏、肺泡内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炎症细胞浸润,其病变程度与造模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构建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病程与菌液浓度和造模时间呈正相关,证实细胞免疫在该病发病机制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球蛋白也可影响侵袭性肺曲霉病疾病的发展过程,推测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机制可能与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免疫抑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祥昌 饶泰 +4 位作者 陈露露 李超鹏 曾贵荣 陈军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6,共14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给药前HLA基因筛查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转化价值有限;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因果关系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抗原加工呈递通路、T细胞受体、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被发现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未来将这些基因与HLA联合分析或许可加深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的理解,同时推动其转化应用于临床来改善人类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免疫遗传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DHA含量的精制鱼油对小鼠记忆改善作用比较
5
作者 李明丹 朱恒 +1 位作者 王凯 姜德建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8,84,共7页
旨在为鱼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DHA标注含量分别为85%、40%的精制鱼油为试样,将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鱼油(DHA 85%)低、中、高(0.2、0.4、0.6 g/kg)剂量正常组,鱼油(DHA 40%)低、中、高(0.2、0.4、0.6 g/kg)剂量正常组,模... 旨在为鱼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DHA标注含量分别为85%、40%的精制鱼油为试样,将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鱼油(DHA 85%)低、中、高(0.2、0.4、0.6 g/kg)剂量正常组,鱼油(DHA 40%)低、中、高(0.2、0.4、0.6 g/kg)剂量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鱼油(DHA 85%)低、中、高(0.2、0.4、0.6 g/kg)剂量模型组,鱼油(DHA 40%)低、中、高(0.2、0.4、0.6 g/kg)剂量模型组,按5 mL/kg经口灌胃,每日一次,连续30 d,末次给样后从阴性对照组及各剂量正常组中分别取10只小鼠直接进行跳台、避暗、水迷宫实验,从模型对照组及各剂量模型组中分别取10只小鼠于训练前腹腔注射东莨菪碱造模后进行跳台、避暗、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鱼油(DHA 85%)高剂量、鱼油(DHA 40%)高剂量正常组小鼠在跳台实验重测验阶段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鱼油(DHA 85%)中剂量、鱼油(DHA 40%)高剂量正常组小鼠在避暗实验消退阶段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鱼油(DHA 85%)中剂量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重测验阶段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小鼠比例明显降低(p≤0.05),鱼油(DHA 85%)低剂量模型组小鼠在避暗实验重测验阶段和消退阶段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鱼油(DHA 40%)高剂量模型组小鼠在避暗实验训练阶段的错误次数明显降低(p≤0.05),鱼油(DHA 85%)、鱼油(DHA 40%)低、中、高剂量模型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的训练和测试阶段到达终点的总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鱼油(DHA 85%)中、高剂量及鱼油(DHA 40%)高剂量模型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的训练和测试阶段总错误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鱼油(DHA 85%)低、中、高剂量及鱼油(DHA 40%)中剂量模型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的训练和测试阶段到达终点总小鼠数量占比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鱼油(DHA 40%)高剂量模型组相比,鱼油(DHA 85%)中剂量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重测验阶段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小鼠比例明显降低(p≤0.05),鱼油(DHA 85%)低剂量模型组小鼠在避暗实验消退阶段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综上,鱼油(DHA 85%)、鱼油(DHA 40%)具有改善小鼠记忆作用,且鱼油(DHA 85%)效果优于鱼油(DHA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改善记忆 跳台实验 避暗实验 水迷宫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花清菲代用茶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感染雪貂的预防作用
6
作者 彭冬冬 唐梓宁 +5 位作者 傅聪 赵易敏 李萌 陈相池 姜德建 刘学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 考察连花清菲代用茶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所致雪貂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8只雪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组(6.9 mg/kg)、板蓝根颗粒组(1 g/kg)和连花清菲代用茶低、中、高剂量组(0.8、1.6、3.2 g/kg),每... 目的 考察连花清菲代用茶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所致雪貂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8只雪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组(6.9 mg/kg)、板蓝根颗粒组(1 g/kg)和连花清菲代用茶低、中、高剂量组(0.8、1.6、3.2 g/kg),每组4只,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 d。于第4天给药前,经鼻滴入给予H3N2甲型流感病毒原液(病毒滴度6log2)。每日测量并记录雪貂肛温、体温及体质量,并进行症状评分;采用RT-qPCR法检测咽拭子病毒载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比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TNF-α、IFN-γ水平;解剖取肺组织,进行肺指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连花清菲代用茶高剂量组和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组雪貂症状评分(包括鼻部症状和活跃度)、肺组织病理评分、体温、肺指数、肺组织IFN-γ和TNF-α水平、咽拭子病毒载量均降低(P<0.05,P<0.01),CD4^(+)T/CD8^(+)T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 连花清菲代用茶可抑制H3N2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减轻肺组织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肺组织炎性介质分泌及提高机体免疫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菲代用茶 雪貂 H3N2甲型流感病毒 炎症因子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传播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与比较研究
7
作者 袁湘中 彭冬冬 +5 位作者 王卓乐 刘可 李萌 李宇晗 刘学武 唐梓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2-90,共9页
目的建立甲型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间接诱导动物呼吸道感染模型,筛选流感病毒传播宿主,为临床防治流感病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及5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5组,均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1组、病毒感染2组、密接传播1... 目的建立甲型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间接诱导动物呼吸道感染模型,筛选流感病毒传播宿主,为临床防治流感病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及5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5组,均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1组、病毒感染2组、密接传播1组、密接传播2组,每个种属每组各10只。病毒感染1组及病毒感染2组小鼠使用经鼻滴入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N2流感病毒,病毒感染1组及病毒感染2组豚鼠鼻滴入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N2流感病毒;病毒感染1组动物感染后次日与密接传播1组动物1∶1合笼饲养,病毒感染2组动物感染后次日与密接传播2组动物1∶1合笼饲养,连续观察7 d。合笼第7天检测各组动物肺功能及鼻组织、气管、肺组织病毒滴度、病毒载量,检测密接传播组动物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病毒感染1、2组小鼠、密接传播1、2组小鼠动物鼻组织、气管及肺组织病毒滴度、病毒载量均显著增加(P<0.01),气管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病毒感染1、2组小鼠FVC、FEV_(20)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豚鼠比较,病毒感染1、2组豚鼠、密接传播1、2组豚鼠动物鼻组织、气管及肺组织病毒滴度、病毒载量均显著增加(P<0.01),气管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FVC、FEV_(200)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分别采用甲型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间接诱导小鼠及豚鼠呼吸道感染,从动物肺功能、呼吸系统病毒滴度、病毒载量及病理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呼吸道间接传播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存在一定局限,其中流感病毒在小鼠间传播效率较低,在豚鼠间传播效率高,且模型稳定,进一步证实豚鼠具有病毒有效复制与传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间接传播 呼吸道感染 飞沫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组3型感染幼龄大鼠动物模型的研究
8
作者 张卓 刘学武 +4 位作者 陈相池 肖洒 杨柳 姜德建 彭冬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2-1042,共11页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幼龄SD大鼠,探究病毒在大鼠组织分布、免疫应答以及炎症因子的反应,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为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日龄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幼龄SD大鼠,探究病毒在大鼠组织分布、免疫应答以及炎症因子的反应,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为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日龄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CVB3(TCID_(50)为10^(-3.34)/100μL),分别于造模第4、8天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心脏、肝、脾、脑、肾、胃肠道组织CVB3载量,采用大鼠ELISA试剂盒检测组织中TNF-α、IFN-γ水平,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CVB3可引起幼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且体质量下降;CVB3主要分布于胃、小肠、大肠组织及粪便,其中在大肠及粪便中载量最高;与正常组比较,原液组(TCID_(50)=10^(-3.34)/100μL)幼龄大鼠全血中CD8^(+)T比例增加和CD4^(+)/CD8^(+)比值减少(P<0.05,P<0.01),大肠组织中TNF-α高表达和IFN-γ低表达(P<0.05,P<0.01),病理组织观察可见大肠组织黏膜下层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而10-1组、10-2组、10-3组幼龄大鼠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TNF-α、IFN-γ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不同剂量的CVB3诱导幼龄SD大鼠感染模型,其中原液攻毒CVB3(TCID_(50)=10^(-3.34)/100μL)可引起幼龄大鼠大肠组织病理损伤、病毒大量复制可引起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细胞失调,提示CVB3病毒对幼龄大鼠具有独特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抗CVB3病毒感染药物评价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幼龄SD大鼠 组织分布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成全 邓青 +3 位作者 谭志超 杨华 姜德建 曾贵荣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方法分别采用碘乙酰以及复合小平台站立或复合游泳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及摄食量变化,检测血清胃动素、胆囊收缩素、乳酸、胃泌素的含量...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方法分别采用碘乙酰以及复合小平台站立或复合游泳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及摄食量变化,检测血清胃动素、胆囊收缩素、乳酸、胃泌素的含量、尿D-木糖排泄率来评价成模效果。结果碘乙酰胺单因素组大鼠体重增长减缓、摄食量减少;复合因素组大鼠出现消瘦、毛发枯涩、腹泻等脾虚症状,且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胆囊收缩素、乳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三种造模方法均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症状,但复合因素处理组脾虚症状更明显,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站立法成模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症 碘乙酰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循环肝癌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桂芳 张娟娟 +3 位作者 邓青 曾贵荣 姜德建 信红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5,315,共6页
目的采用小鼠肝癌Hepa 1-6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模型。方法采用雄性C57BL/6小鼠108只,按照体重分为3组,每组36只。3个组分别每只尾静脉接种0.2 m L的浓度为1×106、5×106和1×107个/m L的小鼠肝癌Hepa 1-6... 目的采用小鼠肝癌Hepa 1-6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模型。方法采用雄性C57BL/6小鼠108只,按照体重分为3组,每组36只。3个组分别每只尾静脉接种0.2 m L的浓度为1×106、5×106和1×107个/m L的小鼠肝癌Hepa 1-6细胞单细胞悬液。各组分别于接种后第1、5、9、13、17、21天检测采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计算2万个有核细胞中CTCs数目及比例、相对CTCs抑制率,记录动物死亡率。(2)采用雄性C57BL/6小鼠80只,按体重分为2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甲苯磺酸索拉菲尼组,每组40只。每只尾静脉接种0.2m L的浓度为5×106个/m L的Hepa 1-6细胞单细胞悬液,接种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予甲苯磺酸索拉菲尼(50 mg/kg),连续21 d,并于给药第3、8、15、21天采血进行CTC检测。结果 (1)接种浓度为1×106个/m L的细胞悬液后,第1、5、9、13、17、21天的动物CTCs比例为:25.1%、18.1%、8.9%、4.4%、2.9%、0.3%,未出现动物死亡;接种浓度为5×106个/m L的细胞悬液后,第1、5、9、13、17、21天的动物CTCs比例为:40.4%、35.4%、15.4%、9.0%、6.6%、4.1%,未出现动物死亡;接种浓度为1×107个/m L的细胞悬液后,第1、5天的动物CTCs比例为:39.1%、33.5%,在接种完毕之后立即出现动物死亡,且所有动物在接种后第7天全部死亡。(2)甲苯磺酸索拉菲尼给药期间D3、D8、D15、D21相对循环肿瘤细胞清除率分别为:-7.5%、4.6%、55.3%、-94.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采用浓度为5×106个/m L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悬液尾静脉注射可建立小鼠肝癌CTC模型,可用于抑制循环肿瘤细胞药物的筛选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循环肿瘤细胞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对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模型调控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贵荣 罗桂芳 +3 位作者 周仕达 邵亚杰 唐娅辉 姜德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5-1005,共1页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对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模型调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周后,采用可吸收线套于右侧颈动脉,随后继续饲养4周,再自右颈外动脉远端结扎并切断颈外动脉,由结扎近心侧插入扩张球囊导管进行球囊扩张...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对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模型调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周后,采用可吸收线套于右侧颈动脉,随后继续饲养4周,再自右颈外动脉远端结扎并切断颈外动脉,由结扎近心侧插入扩张球囊导管进行球囊扩张,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模型。成模后,静脉注射不同密度的内皮组细胞(1.0×105m L-1和2.5×105m L-1),每日1次,连续7 d,4周后再进行相关血脂相关指标检测、血管造影及血管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5×105m L-1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移植能明显降低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中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含量,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能明显改善主动脉内膜下有脂质颗粒沉积,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内皮祖细胞能减少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模型血管内膜炎症浸润,其调控作用与降低VEGF与PDGF-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 球囊损伤 高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2 位作者 夏伟 刘学武 王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0-807,共8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每组12只。各组麻醉后,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气管滴入1×...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每组12只。各组麻醉后,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气管滴入1×10^(8) CFU/mL混合菌液,每只0.5 mL,空白对照组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 h后进行口鼻吸入给药,每天3次,每次10 min,每次间隔4 h,连续给药7 d。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造模第3、7天检查大鼠肺功能,测定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NF-α、IL-6显著增大,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200)/FVC)、潮气容积(V_(T))显著减小,大鼠肺泡结构被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体温、WBC、Neu%、TNF-α、IL-6显著下降,FVC、FEV_(200)/FVC、V_(T)显著上升,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肺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本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细菌,经气管滴入大鼠肺建立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成功,可用来进行药效作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大鼠 混合感染 炎症因子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生物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贵荣 杨柳 +1 位作者 罗桂芳 姜德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自我复制能力强、具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来源广泛,是细胞治疗的首要来源。在组织修复、自身免疫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生物安全是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转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但目前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自我复制能力强、具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来源广泛,是细胞治疗的首要来源。在组织修复、自身免疫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生物安全是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转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但目前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致肿瘤发生、免疫原性方面阐述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安全研究进展,以期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生物安全意识,为其间充质干细胞安全评价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遗传稳定性 致癌性 免疫原性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阴道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冬冬 董珂 +3 位作者 厉巧 周志敏 肖洒 姜德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阴道炎模型,为阴道炎治疗药物的开发与评价提供新模型。方法临床阴道加德纳菌、白色链球菌及B族链球菌患者阴道样品中分离和纯化阴道加德纳菌、白色链球菌及B族链球菌株。26只雌性大鼠上午分别给予苯甲酸雌二醇(20 mg/kg)... 目的建立大鼠阴道炎模型,为阴道炎治疗药物的开发与评价提供新模型。方法临床阴道加德纳菌、白色链球菌及B族链球菌患者阴道样品中分离和纯化阴道加德纳菌、白色链球菌及B族链球菌株。26只雌性大鼠上午分别给予苯甲酸雌二醇(20 mg/kg)和链霉素(每只10μg)预处理,下午大鼠阴道内接种混合菌株,另选10只雌性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0 mg/kg)作为正常组,每天1次,连续3 d。分组前采集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冲洗液观察大鼠阴道混合菌感染情况,选取感染成功20只大鼠按体重和菌株负荷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验证组(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每只54 mg,每天1次,连续5 d),每组10只动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经阴道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末次给药后采集阴道灌洗液检测菌株负荷情况,并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涂片、清洁度以及p H检查。取阴道组织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阴道壁变厚,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充血水肿明显,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炎细胞浸润,散在点状出血,乳突区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网状纤维轻度增生。模型组阴道灌洗液混合菌数目、p H值及清洁度评分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且转阴率显著减少(P <0.01);复方甲硝唑阴道栓组能显著降低阴道灌洗液混合菌数目、p H值及清洁度评分,且增加阴道转阴率,同时能显著改善阴道组织病变程度。结论对大鼠进行雌激素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预处理后,接种混合菌可成功建立大鼠混合性阴道炎模型,为女性生殖系统的药物筛选与评价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SD大鼠 混合菌(阴道加德纳菌、白色链球菌及B族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貂在抗感染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学武 唐梓宁 +2 位作者 彭冬冬 杜艳华 姜德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18,共20页
雪貂应用于抗感染药物评价的优势在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株)能不经宿主适应直接进行感染和传播,且动物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人极为相似。虽然雪貂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雪貂... 雪貂应用于抗感染药物评价的优势在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株)能不经宿主适应直接进行感染和传播,且动物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人极为相似。虽然雪貂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雪貂缺少相应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应用的国家级标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和检测试剂等因素有关。本文对雪貂作为感染疾病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并汇总分析了雪貂在抗感染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方向,旨在促进雪貂作为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貂 抗感染药物 标准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菌群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作用研究
16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5 位作者 唐梓宁 刘学武 袁湘中 李萌 厉巧 章泽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桂林西瓜霜,8 mg/d,连续7 d),10只/组。大鼠口腔黏膜经皮下注射10 g/mL的槟榔提取物,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通过观察溃疡面积、溃疡评分、局部组织口腔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8水平,并取口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分布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增大,溃疡评分显著上升(P<0.01),口腔黏膜组织TNF-α、IL-2、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5)、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01)均显著减少,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或局灶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水肿、出血,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减少(P<0.05,P<0.01),溃疡评分显著减少(P<0.05),口腔黏膜组织TNF-α(P<0.01)、IL-2(P<0.05)、IL-8(P<0.05)水平均显著降低,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01)、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1)显著增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0.01)显著减少,口腔黏膜组织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槟榔提取物可成功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口腔正常菌群水平降低,潜在致病菌水平升高,破坏其口腔菌群微生物平衡,进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局部促炎因子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口腔溃疡 口腔菌群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榈木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认知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冬 刘顶鼎 +5 位作者 马丽 云雪林 向怡 聂平 曾贵荣 郭建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8-779,共12页
认知缺陷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已成为抑郁症治疗面临的的一大挑战.花榈木为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绿色乔木,具有抗抑郁作用.然而,花榈木对认知损害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花榈木提取物对慢性应激引起的认知障碍的影响,通... 认知缺陷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已成为抑郁症治疗面临的的一大挑战.花榈木为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绿色乔木,具有抗抑郁作用.然而,花榈木对认知损害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花榈木提取物对慢性应激引起的认知障碍的影响,通过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模型,评价花榈木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认知行为采用新物识别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海马组织中GFAP和Aβ蛋白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海马组织NLRP3、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花榈木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小鼠的物体识别辨别指数,明显减少定位航行小鼠平台潜伏期,增加平台穿越次数.花榈木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海马组织中5-HT、DA、NE的水平;同时提高应激小鼠海马CA1区GFAP水平,降低Aβ沉积,减少海马区NLRP3、TNF-α和IL-1β的表达.以上数据表明,花榈木提取物能明显改善CUMS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上调GAFP、减少Aβ沉积、缓解炎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提取物 慢性不预知应激 NLRP3 G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约翰草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致小鼠抑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松年 王江涛 +3 位作者 罗福祥 曾贵荣 李治建 马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6-710,715,共6页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致小鼠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法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圣约翰草提取物低、中、高[0.2 g/(kg·d)、0.4g...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致小鼠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法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圣约翰草提取物低、中、高[0.2 g/(kg·d)、0.4g/(kg·d)、0.8 g/(kg·d)]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同时对小鼠进行不同条件应激,末次给药后对小鼠进行自主活动、悬尾检测,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取海马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圣约翰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逆转模型组指标变化(P <0.05或P <0.01),增加抑郁小鼠血清中5-HT、NE含量(P <0.05),减轻海马组织神经元的损伤。且与盐酸氟西汀组作用相当。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致小鼠抑郁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5-HT和NE含量,减轻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约翰草 抑郁 应激 自主活动 悬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康莱特联合放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健 信红亚 +5 位作者 曾贵荣 石镇港 吴莉峰 徐永兴 袁湘中 王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6-962,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康莱特注射液(KI)或康莱特胶囊(KC)联合放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96只,其中84只背部接种Lewis肺癌细胞,瘤体积达到200 mm^3且无破溃时,按瘤体体积兼顾体质量分为7组,分别为:荷瘤模型组... 目的研究中药康莱特注射液(KI)或康莱特胶囊(KC)联合放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96只,其中84只背部接种Lewis肺癌细胞,瘤体积达到200 mm^3且无破溃时,按瘤体体积兼顾体质量分为7组,分别为:荷瘤模型组、放疗组(Rad)、放疗+5 d顺铂2 mg·kg^-1组(Rad+Cis×5)(iv给药)、放疗+5 d KI组(Rad+KI×5)、放疗+5 d KI+11 d KC 1.4 g·kg^-1组(Rad+KI×5+KC×11)、放疗+16 d KI组(Rad+KI×16)、放疗+顺铂2.0 mg·kg^-1+5 d KI+11 d KC组(Rad+Cis+KI×5+KC×11),KI均按13 mL·kg^-1 iv给予,KC按1.4 g·kg^-1 ig给予。另取12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225 Cx放疗系统进行瘤体放疗,放疗强度为2 Gy·d^-1,连续照射5 d,给药期间测量瘤大小,计算瘤体积。末次给药后解剖取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16 d后,血液生化仪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骨髓涂片观察巨核细胞、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变化,取胸腺、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对胸腺、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ad+Cis+KI×5+KC×11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Rad组(P<0.05);明显降低给药第6~15天瘤体积(P<0.01),且明显低于Rad组和Rad+Cis×5组第12~15天瘤体积(P<0.01);能明显降低小鼠瘤重(P<0.01),且明显低于Rad组和Rad+Cis×5组(P<0.05);对骨髓造血抑制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明显升高小鼠RBC数量和Hgb含量,能增加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0.01),明显增加小鼠胸腺指数,降低脾指数(P<0.05),升高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百分比(P<0.05),且对免疫器官胸腺和脾无明显副作用。结论KI或KC联合放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具有增效抑瘤、增效减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肺癌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重环境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小青 周杰兆 +1 位作者 程泽能 姜德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09-712,共4页
航天药代动力学是航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失重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变化进而导致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是影响航天用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失重的实验模型,失重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失重... 航天药代动力学是航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失重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变化进而导致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是影响航天用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失重的实验模型,失重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失重条件下药动学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