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善脑代谢药物不良反应的适药新物态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文文 贾艳潇 +4 位作者 闫明 杨德智 高莉 张丽 吕扬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2-867,共6页
已上市的改善脑代谢药物主要包括麦角碱衍生物、γ-氨基丁酸衍生物、维生素B_(6)衍生物、神经肽类、吗啉类、激素类等,在临床应用时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该文对脑代谢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从药物联用、手性拆分异构体、优势药物晶型、共... 已上市的改善脑代谢药物主要包括麦角碱衍生物、γ-氨基丁酸衍生物、维生素B_(6)衍生物、神经肽类、吗啉类、激素类等,在临床应用时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该文对脑代谢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从药物联用、手性拆分异构体、优势药物晶型、共晶药物和纳米药物等适于药用新物质状态研究以降低不良反应角度进行综述,归纳了通过改变药物的固体物质状态改善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案,为获得不良反应小且更具有临床价值的新型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代谢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适药新物态 晶型 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药艾菲提蒙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艾合买提.买买提 热比古丽.伊斯拉木 +1 位作者 吐鲁洪.卡地尔 阿布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4-1625,共2页
关键词 艾菲提蒙汤 血脂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圆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旭平 高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7,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鲜叶和贮存1年的干燥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鲜叶中的成分鉴定了31种,干叶中的成分鉴定了23种,共有成分15种。与鲜叶比较,干叶中含量减少的成分是: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鲜叶和贮存1年的干燥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鲜叶中的成分鉴定了31种,干叶中的成分鉴定了23种,共有成分15种。与鲜叶比较,干叶中含量减少的成分是:2,7-二甲基-3-辛烯-5-炔(51.88%,15.29%,前者为鲜叶中的量,后者为干叶中的量,下同)、1-柠檬烯(1.65%,1.13%)、α-异松油烯(0.92%,0.58%)、3,7-二甲基-甲基酯-2,6-辛二烯酸(2.88%,0.50%)、α-长叶蒎烯(1.91%,1.46%)、α-雪松醇(12.69%,10.81%),含量增加的成分是:β-侧柏酮(1.01%,1.98%)、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0.22%,2.83%)、β-香茅醇(0.22%,10.83%)、乙酸香桧酯(4.37%,39.83%),新疆圆柏鲜叶和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差异甚大,但是特征成分种类基本一致,随着叶的干燥贮存时间的延长,其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在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圆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曼陀罗子的急性毒性与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尤力都孜.买买提 +2 位作者 买合素提.卡德尔 闫明 斯拉甫.艾白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曼陀罗子的毒性。方法选用小鼠,对新疆曼陀罗子进行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①急性毒性实验:新疆曼陀罗子(生药)对小鼠最大耐受剂量(MTD)为40g.kg-1。②亚急性毒性实验:对小鼠血生化数据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天冬... 目的探讨新疆曼陀罗子的毒性。方法选用小鼠,对新疆曼陀罗子进行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①急性毒性实验:新疆曼陀罗子(生药)对小鼠最大耐受剂量(MTD)为40g.kg-1。②亚急性毒性实验:对小鼠血生化数据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第2、第7、第14天(雌性)升高(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第7、第14天升高(P<0.05或P<0.01);尿素氮(BUN):第2天降低,第7、第14天(雌性)升高(P<0.05或P<0.01);肌酐(Cr):第2天(雄性)降低、第14天(雌性)含量升高(P<0.05或P<0.01);对小鼠血清酶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单胺氧化酶(MAO)第14天升高(P<0.05);乙酰胆碱酯酶(T-CHE)第2天(雌性)、第7天(雌性)升高,第14天(雌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初步认为,新疆曼陀罗子具有毒性,但不是剧毒;毒性靶器官可能是肝、肾,同时具有抑制乙酰胆碱作用(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子 新疆 毒性 急性 毒性 亚急性 靶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复杂的治疗机制以推动中医药复兴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高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原创优势、传承优势和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优势。其不仅累积了深厚的临床应用经验和丰富的案例资料,还在不断地推陈纳新中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治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 被引量:2
6
作者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美热古丽.热合曼 +2 位作者 艾西木江.热甫开提 买合苏提.卡德尔 阿不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60-2463,2467,共5页
目的:分析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维吾尔医综合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和通过体检确定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1H-NMR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检测健康志愿者、银屑病患者血清差... 目的:分析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维吾尔医综合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和通过体检确定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1H-NMR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检测健康志愿者、银屑病患者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银屑病患者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不饱和脂类、糖蛋白、酪氨酸、组氨酸及丙酮含量降低,乳酸、肌酸、甲酸、乙酸及苯丙氨酸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血清仍存在氨基酸、脂类及其一些小分子化合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患者 健康志愿者 血清 代谢组学 维吾尔医 综合治疗 1H-NMR技术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1 位作者 张兰兰 霍仕霞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 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鸠菊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中发现了9种入血成分,其中5种为原型成分,其余4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9种入血成分可能是驱虫斑鸠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驱虫斑鸠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药物化学 代谢产物 色谱法 高效液相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高莉 林娟 +3 位作者 张富春 霍仕霞 彭晓明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注射D-半乳糖(150 m...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造模,连续90d。从第71天开始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20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予类叶升麻苷和石杉碱甲后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明显缩短(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类叶升麻苷组在给药后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SOD和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和脑组织内MDA含量(P<0.0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血清和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相关(P<0.01)。结论类叶升麻苷能够改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血清和脑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学习记忆 MORRIS水迷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中没食子鞣质的提取工艺及免疫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晓红 李治建 +3 位作者 斯拉甫.艾白 刘发 周露 孟繁龙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695-698,共4页
目的优选提取没食子鞣质的提取工艺,探讨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没食子药材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各滤液经不同溶剂萃取得鞣质。以鞣质水解后没食子酸提取率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采用噻唑蓝(MTT)法检... 目的优选提取没食子鞣质的提取工艺,探讨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没食子药材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各滤液经不同溶剂萃取得鞣质。以鞣质水解后没食子酸提取率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提取工艺的没食子鞣质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中性红法检测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甲醇超声提取没食子酸提取率最高,达(77.01±2.97)%;没食子鞣质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结论 70%甲醇超声提取为最佳提取方法;没食子鞣质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 没食子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工艺对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东 闫明 +1 位作者 霍仕霞 张兰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驱虫斑鸠菊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文中建立并优化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的色谱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方法:通过保留时间及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并优化分析... 目的:驱虫斑鸠菊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文中建立并优化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的色谱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方法:通过保留时间及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并优化分析驱虫斑鸠菊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结果:建立了驱虫斑鸠菊最优的HPLC-FP分离条件,得到19个指纹图谱共有峰,经对比得知驱虫斑鸠菊85%乙醇提取物与半仿生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比较相似,而与驱虫斑鸠菊水提物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其中1、4、6、11、12、14、16-19峰为驱虫斑鸠菊85%乙醇提取物及驱虫斑鸠菊半仿生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有峰,而20-30峰则为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有峰。结论:实验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制剂工艺及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工艺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豚鼠实验性白癜风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英 霍仕霞 +1 位作者 康雨彤 闫明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观察驱白巴布期胶囊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采用氢醌化学脱色法制造豚鼠实验性白癜风模型,将模型豚鼠给予不同剂量的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结束后,采用多巴和铁染色观察黑素细胞及黑色颗粒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观察酪... 目的观察驱白巴布期胶囊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采用氢醌化学脱色法制造豚鼠实验性白癜风模型,将模型豚鼠给予不同剂量的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结束后,采用多巴和铁染色观察黑素细胞及黑色颗粒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观察酪氨酸酶含量变化。结果实验后各剂量驱白巴布期胶囊给药组及预防组黑素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基底含黑素颗粒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也显著提高(P<0.01);酪氨酸酶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驱白巴布期胶囊可提高白癜风动物模型表皮黑素细胞、基底含黑素颗粒细胞,同时可促进白癜风动物模型酪氨酸酶表达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白巴布期胶囊 白癜风 黑素细胞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露 斯拉甫.艾白 +1 位作者 李治建 安惠霞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898-900,共3页
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细胞膜、DNA和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及真菌线粒体等方面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该文对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及真菌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真菌 作用机制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谢奇 李治建 +2 位作者 斯拉甫.艾白 古力娜.达吾提 周露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80-883,共4页
地锦草含有黄酮、甾体、三萜、鞣质及酚酸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止血等生物活性。该文对地锦草近年来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地锦草 化学成分 抗真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有效部位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安惠霞 古力娜.达吾提 +1 位作者 李治建 斯拉甫.艾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维吾尔药材地锦草有效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 目的初步研究维吾尔药材地锦草有效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不完整,厚薄不均且局部有缺损,细胞膜轮廓不清,局部有破损,胞内细胞器损伤严重,多呈空泡化,细胞内成分聚集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红色毛癣菌中细胞膜中麦角甾醇含量与其生长对照菌相比,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并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地锦草有效部位作用于红色毛癣菌后,可使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有效部位 抗真菌 红色毛癣菌 作用机制 超微结构 麦角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比萘芬的抗真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安惠霞 斯拉甫.艾白 +1 位作者 古力娜.达吾提 李治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9-480,I0001,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特比萘芬的抗真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MIC值;电镜观察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的影响;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对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影响。结果特比萘芬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活... 目的研究特比萘芬的抗真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MIC值;电镜观察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的影响;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对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影响。结果特比萘芬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扫描电镜下观察特比萘芬作用于红色毛癣菌后,真菌细胞表面皱缩不平,有严重皱褶、破裂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破损;胞内细胞器损伤严重,多见空泡化,细胞内成分聚集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特比萘芬对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有明显影响。结论具有很强抗菌活性的特比萘芬通过作用红色毛癣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抗真菌 红色毛癣菌 机制 麦角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体内吸收的维药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良谟 霍仕霞 +2 位作者 高莉 彭晓明 闫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在建立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研究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及血清指纹图谱,确认入血成分;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入血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入血... 目的在建立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研究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及血清指纹图谱,确认入血成分;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入血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入血原型成分,即:紫铆素、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3',4',7-三羟基黄酮。结论血清药化的方法可分析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为寻找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血清药化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花肉苁蓉提取物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的降尿酸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罗福祥 李建梅 +3 位作者 高莉 阿布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36-1743,共8页
目的探究管花肉苁蓉提取物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S)和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的降尿酸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氧嗪酸钾(1.5 g·kg^(-1)·d^(-1))联合腺嘌呤(100 mg·kg^(-1)·d^(-1))建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 目的探究管花肉苁蓉提取物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S)和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的降尿酸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氧嗪酸钾(1.5 g·kg^(-1)·d^(-1))联合腺嘌呤(100 mg·kg^(-1)·d^(-1))建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模型,将HUA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别嘌醇组(30 mg·kg^(-1)·d^(-1)),AS低、高(50、100 mg·kg^(-1)·d^(-1))剂量组,ECH低、高(50、100 mg·kg^(-1)·d^(-1))剂量组,并在此前设置正常对照组。给药4周后,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SUA)、尿素(UREA)、肌酐(CREA)、腺苷脱氨酶(ADA)及尿液中尿酸(UUA)水平;酶标法检测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采集肾脏组织称重计算肾脏系数;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尿酸盐转运体1(URAT1)、葡萄糖转运体9(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AS、ECH能改善HUA模型大鼠肾功能,降低SUA水平,促进尿酸排泄,下调血清中ADA、XOD水平和肾组织中URAT1、GLUT9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肾组织中OAT1、OAT3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提取物AS、ECH可能通过改善HUA模型大鼠肾功能,并降低ADA、XOD水平以及调节URAT1、GLUT9、OAT1、OAT3的表达发挥降尿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花肉苁蓉 毛蕊花糖苷 松果菊苷 高尿酸血症 降尿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8
作者 阿热孜古丽·阿不拉 冯顺钱 +3 位作者 马慧丽 阿力努尔·艾麦尔 高莉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654,共9页
目的从炎症和肠道菌群角度,研究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作用。方法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法制备UC模型并给药治疗14 d,期间观察小鼠活动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EL... 目的从炎症和肠道菌群角度,研究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作用。方法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法制备UC模型并给药治疗14 d,期间观察小鼠活动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并分析菌群与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给予ACT后,小鼠畏寒懒动情况改善,DAI下降;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恢复,黏膜损伤减轻;促炎因子MPO、IL-1β、IL-6、TNF-α、TF、PAF的表达量降低,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另枝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升高;保护性细菌如拟杆菌门、毛螺菌属等与IL-1β、IL-6等促炎因子间呈负相关,变形菌门、链球菌属等损害性细菌与以上促炎因子间呈正相关。结论ACT对慢性UC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与其缓解炎症和调节肠道菌群有关,且炎性因子与菌群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疾病活动指数 16S rRNA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纯度高良姜素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建梅 霍仕霞 +4 位作者 高莉 吴培培 彭晓明 林娟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纯度高良姜素(galangin,GL)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0~300)g随机分组,每组6只,单次口服给药后尾静脉分时采血、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外标法测定GL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 目的研究不同纯度高良姜素(galangin,GL)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0~300)g随机分组,每组6只,单次口服给药后尾静脉分时采血、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外标法测定GL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所建立的方法学下,GL在0.05~1.8 mg.L-1的血浆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3 mg.L-1(S/N=3),在0.24、0.47、0.94 mg.L-1 3个浓度下的绝对回收率为75.5%~86.9%,相对回收率为85.8%~91.2%,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5.0%(n=5)。按100 mg.kg-1单次口服给药后,GL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T12β、Ka、AUC、Cl/F、V1/F,90%GL分别为19.415 min、33.983 min、0.059 min-1、101.722 mg.min.L-1、0.983 L.min-1.kg-1、5.073 L.kg-1;99%GL分别为24.398 min、31.719 min、0.048 min-1、55.201 mg.min.L-1、1.812 L.min-1.kg-1、6.861 L.k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快速,能够满足GL的药代动力学要求。GL纯度为99%时较90%吸收缓慢,消除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高良姜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外标法 代动力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 张君萍 +1 位作者 西尔艾力.吐尔逊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研究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巴旦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6 L/min、萃取时间4 h为最... 研究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巴旦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6 L/min、萃取时间4 h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巴旦杏仁油萃取得率达到43.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巴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20%,以油酸(78.448%)、亚油酸(13.723%)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6.01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巴旦杏仁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