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1
作者 郭燕云 王雪姣 +1 位作者 李新建 胡启瑞 《中国棉花》 2025年第7期7-9,共3页
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基于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了2024年新疆植棉区的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疆棉花... 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基于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了2024年新疆植棉区的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趋利避害的依据,并为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这对于保障新疆棉花高质高效发展以及抗灾减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气象条件 2024年 生育期 长势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燕云 王雪姣 +1 位作者 黄娟 李新建 《中国棉花》 2024年第5期17-19,共3页
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时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3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花生产趋利避害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气象条件 2023年 生育时期 长势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3
作者 房彦飞 张山清 +3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罗晓颖 胡冬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8,共12页
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 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分析了新疆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温度、≥10℃积温和降水量随时间的推进均呈升高的趋势,倾向率分别达到0.41℃·(10 a)^(-1)、74.05℃·(10 a)^(-1)和9.82 mm·(10 a)^(-1);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倾向率达到-23.32 h·(10 a)^(-1)。在空间上,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整体均以伊犁河谷地区最高,≥10℃积温和日照时数整体分别以塔额盆地和昌吉州东部最高。各站点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以塔额盆地平均增速最快;昌吉州东部降水量平均增速最快;昌吉州东部平均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最快。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分别达到74.54和323.79 kg·hm^(-2)·(10 a)^(-1)。空间上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整体上分别以塔额盆地和伊犁河谷地区最高。其中,塔额盆地光温生产潜力和昌吉州东部气候生产潜力的增速均最快,二者的平均速率分别为101.45和487.50 kg·hm^(-2)·(10 a)^(-1)。光温生产潜力与气温、≥1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气候生产潜力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80%左右的研究站点同上述相关性一致;在降水量丰富的伊犁河谷地区,气温和≥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生产潜力主要因素。因此,新疆旱作农区暖湿化气候有利于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提高,且在此气候背景下未来新疆气候资源变化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旱地冬小麦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古丽娜孜·居来提 李杰 +8 位作者 穆光荣 张立祯 马腾飞 帕尔哈提·买买提 王雪姣 张鹏忠 巴特尔·巴克 李顺澳 孙帅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220,I0011,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 【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13万株·hm^(-2)(D4)和9万株·hm^(-2)(D5),以筒形(新陆中79号,T1)和塔形(欣试518,T2)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棉密度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长度、果枝和叶片的倾角及方位角、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T1品种的株高在D3或D4处理下最大,T2品种的株高在D4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减小,T1与T2品种的平均果枝节间长度逐渐增加,下部、中部、上部果枝的倾角整体呈增大趋势。D4或D5处理下,2个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最大。不同植棉密度下,T1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下部果枝方位角以及中部、上部叶片的方位角均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LAI分别在D4、D3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增大,单株铃数降低。T1、T2品种分别在D3、D1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结论】不同植棉密度对筒形和塔形棉花品种的株型与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南疆植棉区新陆中79号和欣试518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8万株·hm^(-2)和2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 种植密度 产量 塔形 筒形 新疆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生产现状及加快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对策研究(Ⅰ) 被引量:6
5
作者 毛树春 于小新 +6 位作者 葛群 王雪姣 郑艺 买文选 宋妮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累计3595.8万t(15915.4万包)的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了逐包品质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厘清了新疆绿洲棉花主要纤维指标的现状。7年平均,新疆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累计3595.8万t(15915.4万包)的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了逐包品质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厘清了新疆绿洲棉花主要纤维指标的现状。7年平均,新疆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29.14 mm、断裂比强度(比强度)28.49 cN·tex^(-1)、马克隆值4.60;不同生态亚区存在明显差异。7年平均,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10 mm、比强度28.12 cN·tex^(-1)、马克隆值4.65;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20 mm、比强度28.93 cN·tex^(-1)、马克隆值4.54;东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8.98 mm、比强度28.37 cN·tex^(-1)、马克隆值4.59。与南疆亚区的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相比,北疆亚区的纤维长度长0.10 mm,比强度高0.81 cN·tex^(-1),马克隆值低0.11;东疆亚区的纤维长度短0.12 mm,比强度高0.25 cN·tex^(-1)。二是明确了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状况。7年间,新疆高品质原棉公检总量占比的加权平均值为24.5%,变幅为8.0%~33.3%;新疆机采高品质原棉占机采原棉总公检量比例的加权平均值为32.5%,变幅为8.7%~48.0%。各亚区高品质原棉加权占比,北疆为36.7%,南疆为13.6%,东疆为23.6%,由此可见新疆以南疆亚区高品质原棉的占比为最低,东疆次之,北疆最高。结果表明,新疆绿洲高品质原棉占比偏低,且变幅大,表明不同生态区之间的高品质原棉占比差异大,稳定性差,但提升潜力大。进一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机械化采收进程,但也对高品质原棉的生产有负面影响,2021年和2022年总体上品质呈现恢复态势,一些年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品质原棉占比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和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的45%左右的目标。三是明确了高品质棉花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发展棉花科技、提升高品质棉花生产供给能力和建设棉花强国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绿洲 纤维长度 断裂比强度 马克隆值 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生产现状及加快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对策研究(Ⅱ)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树春 于小新 +6 位作者 葛群 王雪姣 郑艺 买文选 宋妮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南疆南部亚亚区,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和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归类统计,厘清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的状况,为高品质棉花种植带规划、建设和承建单位的遴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7年加权平均,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表现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62.1%)>北疆东部亚亚区(45.9%)>北疆中部亚亚区(35.8%)>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31.6%)>北疆西部一亚亚区(22.8%)>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20.8%)>南疆中部亚亚区(18.8%)>南疆东部亚亚区(17.9%)>南疆南部亚亚区(16.2%)>南疆西部亚亚区(4.7%)。围绕提升高品质棉花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建议在北疆天山北麓大部、东疆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率先开展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建设,遴选这些产地的县(县级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率先开展整建制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示范性创建,预计高品质棉花产量潜力在400万t左右,可为完成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十四五”高品质棉占比45%左右和今后更高高品质棉占比目标,加快建设棉花强国奠定基础;并提出在南疆西部亚亚区开展中短绒陆地棉种植带建设,形成差异化的陆地棉品质类型和结构,预计中短绒棉花产量潜力为100万t左右,以满足市场新需求。最后,探讨了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生产链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区划 亚亚区 新疆 绿洲 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州地区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启瑞 吉春容 +3 位作者 李福生 王雪姣 李新建 郭燕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为探究博州地区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61—2021年新疆博州地区4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博州地区近60 a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阿拉山口、温泉年最... 为探究博州地区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61—2021年新疆博州地区4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博州地区近60 a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阿拉山口、温泉年最高气温呈降低趋势,博乐、精河的呈升高趋势。阿拉山口≥35℃高温日数呈减少趋势,精河、博乐的呈增加趋势;博乐和温泉近60 a没有发生≥40℃高温天气。博州地区高温日数主要发生在6—8月,7月最多,6月最少。博州地区高温初日主要发生在6—7月,最早(4月28日)出现在精河,最晚(8月12日)出现在温泉,博乐、精河高温初日呈提前趋势,阿拉山口的呈推迟趋势。高温终日主要发生在8月中下旬,阿拉山口、博乐、精河高温终日呈推迟趋势。最高气温与高温日数呈正相关关系,最高气温每升高1℃,阿拉山口、精河≥35℃高温日数约增加4 d。综上,博州地区高温日数的增加不仅与最高气温的升高有关,还与高温初日的提前及高温终日的推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高温日数 时空变化 枸杞 博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气象服务平台功能设计与服务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子铭 胡启瑞 +2 位作者 张山清 火勋国 吉春容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0期37-41,共5页
通过构建气象站点实况数据库、气象网格数据库、气象预警数据库、历史气象数据库、农田小气候站点数据库、服务产品数据库及棉花气候适宜度评价数据库,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气象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棉花监测预报、灾害预警... 通过构建气象站点实况数据库、气象网格数据库、气象预警数据库、历史气象数据库、农田小气候站点数据库、服务产品数据库及棉花气候适宜度评价数据库,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气象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棉花监测预报、灾害预警、气候图表、棉田技术服务及我的棉田5大功能,开展基于位置的格点实时数据、预报预警数据查询、历史气象数据的统计和精细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业务服务,旨在推动新疆棉花气象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新疆棉花气象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气象服务 新疆 格点化 大数据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雪莲 火勋国 +8 位作者 王雪姣 王森 张立祯 张钰曈 郭燕云 张山清 孙帅 李顺澳 帕尔哈提·买买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6-407,共12页
【目的】低温灾害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限制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确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域,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应对低温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基于阿克苏地区1961―2020年的... 【目的】低温灾害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限制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确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域,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应对低温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基于阿克苏地区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和2种低温灾害(寒潮、晚霜冻)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4-5月寒潮和晚霜冻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指数,结合承灾体暴露度指数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低温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划。【结果】1961―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寒潮和晚霜冻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寒潮在4月10日之后和晚霜冻在4月12日之后的发生率均低于20%。阿克苏地区春季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等级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中部和中东部的阿拉尔市、阿克苏市中部、阿瓦提县东北部、柯坪县东部边缘、新和县东部、库车市西南部与中部、沙雅县北部和温宿县东南部是低温灾害的高等级、较高等级风险区。【结论】尽管阿克苏地区春季气温升高,寒潮和晚霜冻的发生频次减少,但阿克苏地区的中部和中东部植棉区仍面临较高的低温灾害风险,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低温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寒潮 晚霜冻 风险评估 区划 苗期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2年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帅 王雪姣 +4 位作者 李顺澳 王森 火勋国 郭燕云 雷斌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100,共14页
【目的】高温热害是新疆棉花花铃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棉花的安全生产。明确该地区高温热害的演变特征,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植棉区5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2年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24个棉... 【目的】高温热害是新疆棉花花铃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棉花的安全生产。明确该地区高温热害的演变特征,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植棉区5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2年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24个棉花气象观测站1991―2022年棉花开花期、吐絮期观测资料,结合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监测指标,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揭示新疆棉花花铃期不同等级高温热害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1961―2022年新疆植棉区花铃期日最高气温、极端高温(日最高气温≥38.0℃)和极端高温累计日数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10 a)^(-1)、0.07℃·(10 a)^(-1)和0.45 d·(10 a)^(-1)。新疆各植棉区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1961―2022年东疆亚区96.0%以上的年份发生了不同等级的花铃期高温热害,南疆亚区花铃期轻度和中度热害发生频率分别为88.7%和51.6%,北疆亚区花铃期轻度热害发生频率为64.5%。【结论】新疆植棉区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多北少”的区域性特征。新疆植棉区应注重耐高温棉花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推广,合理调整棉花种植布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保障新疆棉花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高温 热害 气候变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雪姣 郭燕云 +1 位作者 李新建 胡启瑞 《中国棉花》 2023年第5期4-6,共3页
近60年来,新疆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为新疆棉花稳产增产提供了气候资源保障。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2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近60年来,新疆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为新疆棉花稳产增产提供了气候资源保障。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2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实现棉花生产趋利避害、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气象条件 2022年 生育期 生长状况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伽师瓜生长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启瑞 李锦虎 +2 位作者 王森 火勋国 吉春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91-196,共6页
以新疆伽师瓜为研究对象,利用伽师县1981~2020年气象数据资料、2005~2020年伽师瓜发育期资料和1961~2020年历史灾情资料,分析了伽师瓜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评价指标及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影响伽师瓜发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包括播种到伸... 以新疆伽师瓜为研究对象,利用伽师县1981~2020年气象数据资料、2005~2020年伽师瓜发育期资料和1961~2020年历史灾情资料,分析了伽师瓜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评价指标及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影响伽师瓜发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包括播种到伸蔓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坐果期的日较差和降水量、成熟期的日照时数;4月下旬日平均温度在15~18℃时适宜伽师瓜的播种,苗期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7~25℃;日平均气温25~30℃、平均气温日较差10~15℃时有利于伽师瓜坐果和膨大;果实生长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2~30℃,3 d以上高于35℃高温或5 mm以上持续降水不利于伽师瓜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伽师瓜生长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冰雹和大风,2000年以来大风危险性指数呈增加趋势,且以轻度大风灾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气象条件 气象灾害 伽师瓜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县近50年红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13
作者 胡启瑞 邓新建 +3 位作者 甄建民 郝亚明 热比耶·努日 王雪娇 《农业工程》 2023年第8期74-80,共7页
以红枣为研究对象,利用新疆且末县197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小波分析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红枣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当地红枣产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枣生长季平均气温和... 以红枣为研究对象,利用新疆且末县197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小波分析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红枣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当地红枣产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枣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10年、98.4℃·d/10年,分别在2003和2008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显著突变;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呈略微的增加趋势,年际间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在1981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气候倾向率为24.4 h/10年;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尤其以7月的增加显著,增加速率2.0 d/10年;夏季气温日较差平均15.8℃,6—8月气温日较差均呈减少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春季、夏季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大风日数显著减少,沙尘日数年际分布不均。气候变化背景下,且末县红枣生长季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总体有利于红枣产量的提高,但开花坐果期高温日数的增加,对红枣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红枣 且末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1963—2012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海花 刘大锋 +1 位作者 段淑芳 李新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1-258,共8页
利用阿勒泰地区1963—2012年7个气象站的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测、Hurst提出的R/S分析等方法,对阿勒泰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 利用阿勒泰地区1963—2012年7个气象站的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测、Hurst提出的R/S分析等方法,对阿勒泰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木乃站的均方差和变差系数最大;阿勒泰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以0.574 cm·a-1的速度显著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几乎出现在2—3月;阿勒泰地区的最大冻土深度的突变时间是在1986—1987年,发生了下降趋势的突变,福海和富蕴站没有发生突变;阿勒泰地区年极端最大值、最大值的平均值、平均最大值均出现在青河站;年最大冻土深度与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08和-0.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时空分布 气温 阿勒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棉花生育期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5
作者 穆光荣 古丽娜孜·居来提 +7 位作者 张立祯 马腾飞 杜鸿君 王雪姣 孙帅 巴特尔·巴克 李杰 帕尔哈提·买买提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8,I0007-I0010,共19页
【目的】探究南疆地区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构建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3―2024年在尉犁县开展,设置5个种植密度水平:9株·m^(-2)(D1)、13.5株·m^(-2)(D2)、18株·m^(-2)(D3)、22.5株·... 【目的】探究南疆地区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构建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3―2024年在尉犁县开展,设置5个种植密度水平:9株·m^(-2)(D1)、13.5株·m^(-2)(D2)、18株·m^(-2)(D3)、22.5株·m^(-2)(D4)、27株·m^(-2)(D5),3个棉花品种:新陆中79号(C1)、新陆早73号(C2)、欣试518(C3),通过测定棉花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情况及籽棉产量明确各品种的最优种植密度。【结果】棉花的生育期随密度增加呈延长趋势;C1、C2品种的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和地上部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生长速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3密度下达到峰值,2年平均籽棉产量分别为6458.66 kg·hm^(-2)、6083.64 kg·hm^(-2);C3品种的各器官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生长速率随种植密度递增持续上升,在D5时籽棉产量最高,达5875.30 kg·hm^(-2)。种植密度对各器官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量的时间和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的时间影响没有明显规律。【结论】新陆中79号和新陆早73号宜采用18株·m^(-2),欣试518品种建议采用27株·m^(-2)的高密度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品种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复水对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新陆早45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燕云 杨明凤 +3 位作者 吉春容 胡启瑞 王雪姣 刘爱琳 《中国棉花》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为揭示不同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时期和形态特征的影响,2020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前7 d按蕾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 为揭示不同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时期和形态特征的影响,2020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前7 d按蕾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直至开花期才复水(分别记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T1、T2处理形成重旱,T3处理形成中旱,而T4、T5形成轻旱;蕾期干旱与开花期复水使得新陆早45号裂铃期、吐絮期分别较对照提前5~9 d、4~8 d,从而使生殖生长期缩短了4~15 d;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轻旱胁迫对植株含水量影响不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制定农业抗旱对策与措施、确保棉花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胁迫 复水 蕾期 生育期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新疆棉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森 王雪姣 +3 位作者 郭燕云 胡启瑞 火勋国 吉春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明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新疆棉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的调整及热量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981-2018年10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ArcGIS插... 【目的】探明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新疆棉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的调整及热量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981-2018年10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ArcGIS插值法等方法,研究近38年新疆棉区棉花生理发育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81-2018年新疆棉区棉花生理发育时间平均为73.4 d,呈极显著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2.4 d/10a,依次为北疆(2.6 d/10a)>南疆(2.4 d/10a)>东疆(1.8 d/10a);4-10月其生理发育时间呈单峰型,共73.4 d,以7月最长,为15.6 d,4月和10月相对最短,分别为5.5 d和3.1 d,其变化倾向率为2.4 d/10a,其中,以4月最大,为0.58d/10a,7月最小,为0.25 d/10a;1981-2018年4-10月棉花生理发育时间的突变年为1998年,突变后较突变前生理发育时间增加5.7 d,全疆大于74 d的生理发育时间面积增加13.4万km^(2)。【结论】1981-2018年新疆棉区棉花生理发育时间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期间4-10月棉花生理发育时间的突变年为1998年,突变后较突变前生理发育时间增加5.7 d,全疆大于74 d的生理发育时间面积增加13.4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热量资源 生理发育时间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贝贝 何玉婷 吉春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279-281,共3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自给自足让社会稳定、百姓温饱。但是,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越发严峻,不可忽视。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和成因,深入讨论了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畜禽养殖、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和秸秆焚烧4...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自给自足让社会稳定、百姓温饱。但是,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越发严峻,不可忽视。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和成因,深入讨论了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畜禽养殖、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和秸秆焚烧4个途径,以及导致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旨在有效抑制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大气面源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精河县枸杞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启瑞 孙蕾 +2 位作者 戎博 张鹏程 李迎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113-121,共9页
【目的】探明精河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当地枸杞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精河县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枸杞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 【目的】探明精河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当地枸杞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精河县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枸杞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1981—2020年,枸杞生长季气温为19.7~23.5℃,平均气温21.5℃,气候倾向率为0.4℃/10 a;≥10℃积温3062~4400℃·d,平均3845.6℃·d,≥10℃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62.6℃·d/10a,≥10℃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为4.6 d/10a;平均气温、≥10℃积温及其日数随年份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均在2004年发生由低到高的显著突变。1981—2020年精河县初霜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2.8 d/10a;终霜日提前,气候倾向率为-3.0 d/10a;无霜期延长。枸杞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年代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在1999年发生突变,呈显著增多趋势。枸杞生长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 d/10a和2 d/10a。【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精河枸杞生长季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枸杞产量,但枸杞萌芽展叶期遭遇霜冻风险增大,4月需加强霜冻灾害防范。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需关注高温对枸杞幼果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7月降水量增加,对枸杞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农业气候资源 特征 精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生长气象条件评价指标及主要气象灾害影响分析
20
作者 胡启瑞 李锦虎 +3 位作者 郭艳云 王森 王雪娇 吉春容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9期59-63,82,共6页
以新疆哈密市中熟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为研究对象,应用1981—2020年气象数据资料、1999—2020年哈密瓜发育期资料、1961—2020年历史灾情资料,分析了哈密瓜生长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影响哈密瓜生长的... 以新疆哈密市中熟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为研究对象,应用1981—2020年气象数据资料、1999—2020年哈密瓜发育期资料、1961—2020年历史灾情资料,分析了哈密瓜生长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影响哈密瓜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播种期、出苗期、伸蔓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或)平均最低气温,坐果期的气温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成熟期的日照时数等。哈密瓜苗期适宜温度为18~25℃,日最高气温>35℃或日最低气温≤13℃对苗期生长有不利影响;果实膨大期的适宜温度为25~30℃;坐果期至成熟期的高温和持续降水会对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哈密瓜生长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苗期大风和霜冻。1999—2020年哈密市春季霜冻和大风灾害均以轻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 生长发育 气象条件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