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F6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健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洪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和rs22353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并探讨两位点在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内和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和rs22353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并探讨两位点在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内和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出生缺陷诊断标准,同时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进行唇腭裂诊断,选取100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作为NSCL/P组(维吾尔族50例,汉族50例),对照组100例(维吾尔族50例,汉族50例),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来分析IRF6基因的多态性,检验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在两民族内和民族间频率分布的差异性。结果两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WE(P>0.05),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等位基因C和T频率及rs2235375位点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C频率在NSCL/P组和对照组比较,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两民族内,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维族中TT基因型和汉族中CC和C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6基因的rs2235375位点维族中等位基因G和C和汉族中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两民族间,IRF6基因型的rs2235371位点,NSCL/P组中维族CC和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的频率高于汉族,两民族间CT和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235375位点NSCL/P组中维族CC和等位基因G的频率均高于汉族,维、汉两民族间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NSCL/P与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等位基因C及rs2235375位点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硒基因 维吾尔族 汉族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帕依固龈液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护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艳梅 阿依古力.拜克提 +4 位作者 刘芬 张丽娟 李巧印 王慧 李萍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n=30)、对照2组(n=28)、实验组(n=32)分别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口泰含漱液、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擦洗和口腔冲洗。结果...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n=30)、对照2组(n=28)、实验组(n=32)分别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口泰含漱液、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擦洗和口腔冲洗。结果三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效果最好,对照2组次之,对照1组最差。结论西帕依固龈液作为口腔护理液可有效降低牙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口腔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西帕依固龈液 生理盐水 口泰含漱液 牙菌斑 牙龈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与外周血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地丽拜尔·依明江 +2 位作者 卡米力江·买买提明 李军 乌丽凡·托勒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与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NSOC患者60例为病例组,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30例,单纯腭裂(CPO)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 目的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与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NSOC患者60例为病例组,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30例,单纯腭裂(CPO)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外周血中FOXN3、SIN3A和NEAT1的表达量,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卡方检验对NSOC和对照组FOXN3、SIN3A和NEAT1的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NSCL/P组和CPO组患者FOXN3、SIN3A、NEAT1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FOXN3、SIN3A、NEAT1的基因序列AUC分别为0.933[95%CI=(0.864,1.000)]、0.822[95%CI=(0.713,0.932)]、1.000[95%CI=(1.000,1.000)];CPO组FOXN3、SIN3A、NEAT1的基因序列AUC分别为0.891[95%CI=(0.806,0.976)]、0.688[95%CI=(0.552,0.824)]、1.000[95%CI=(1.000,1.000)]。结论外周血FOXN3、SIN3A、NEAT1基因表达上升与新疆地区NSO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以对将来进一步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作为生物标记物,从而对NSOC的早期筛查、患病预测和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FOXN3 SIN3A NEAT1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盼 多力昆.吾甫尔 +1 位作者 蔡志刚 孙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12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正常组)的血清SCC-Ag水平,并对其中60例OSCC和60例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CC-A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SCC-Ag在OSCC诊断、治疗疗效中的意义。结果OSCC组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P=0.002),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组(P=0.001)。OSCC患者血清SCC-Ag阳性串为43.3%(39/9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01)。OSCC患者TNM晚期的术前SCC-Ag水平的表达高于早期水平(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后SCC-Ag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化疗前后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在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g对维吾尔族OSCC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在评价治疗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标志物 手术 化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志强 叶钟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为与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相关或经上颌窦外侧骨壁入路的手术,提供手术指导以及来评估术前风险和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方法 选择331例CBCT检查的影像资料中,牙位15、16、17、2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为与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相关或经上颌窦外侧骨壁入路的手术,提供手术指导以及来评估术前风险和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方法 选择331例CBCT检查的影像资料中,牙位15、16、17、25、26、27对应上颌窦外侧骨壁完好的影像资料,通过Planmeca Romexis 3.1.0.R软件进行测量,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资料中,上颌窦外侧骨壁几乎都是在16、26处骨壁最厚;所有数据中,最薄处骨壁见于上颌第二磨牙处,为0.5 mm,最厚处骨壁见于上颌第一磨牙处,为10.92 mm。相同牙位情况下,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及有、无牙间,除27男女间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CBCT可以很精确的测量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年龄、性别、种族、有无牙情况对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并无太大影响,但不同牙位及个体间具体骨厚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外侧壁 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放射诱导的唾液腺损伤及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宇硕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4-848,共5页
放射治疗作为头颈部恶性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会引起不可逆的唾液腺放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天然药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通过抗氧化、抗炎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等多重途径,... 放射治疗作为头颈部恶性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会引起不可逆的唾液腺放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天然药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通过抗氧化、抗炎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等多重途径,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减轻放射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唾液腺功能。本文综合分析了酚类、萜类、多糖类、苯丙素和苯乙醇苷类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最新研究,探讨了它们通过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53等信号通路在防治放射诱导的唾液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放射性损伤 天然药物 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环境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闫广鹏 李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SCL/P)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 ~ 2017 年的新疆维吾尔族NSCL/P 患者156 例,维吾尔族正常新生儿305 例,对患者的父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SPSS 2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SCL/P)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 ~ 2017 年的新疆维吾尔族NSCL/P 患者156 例,维吾尔族正常新生儿305 例,对患者的父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SPSS 2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和χ^2 检验。结果:病例组中NSCL/P 患者唇裂∶唇裂合并腭裂∶腭裂比为= 1∶ 4. 63∶ 2∶ 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妇服用药物与NSCL/P 的关系为OR= 2. 53( 95% CI: 1. 29 - 10. 94),母亲家族史与NSCL/P 的关系为OR= 7. 29( 95%CI: 6. 84 - 23. 31),父亲家族史与NSCL/P 的关系为OR= 1. 43( 95% CI: 1. 89 - 4. 19);孕妇服用叶酸及维生素与NSCL/P 的关系为OR= 0. 36, 95%CI: 0. 19 - 0. 77,经济条件与NSCL/P 的关系为OR= 0. 13, 95%CI: 0. 25 - 0. 81。结论:母亲孕期服用药物、母亲家族史、父亲家族史是NSCL/P 的危险性因素,母亲孕期补充叶酸及维生素、经济条件是NSCL/P 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SCL /P) 环境因素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SII及SIR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联合诊断及诊断价值分析
8
作者 库得来提·阿不都克力木 艾丽菲热·吐尔逊塔依 多力昆·吾甫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41例OSCC患者作为OSCC组,196例同期正常受试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41例OSCC患者作为OSCC组,196例同期正常受试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小板计数(PLT)、身体质量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根据PNI、SII、SIRI高低进行排序,按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观察OSCC患者各组所占比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BMI、PNI、SII及SIRI的最佳截断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各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OSCC组的SII、SIRI、NE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I、PNI、LYM、P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SII、SIRI的增高,OSCC患者的比例增高(P<0.05)。同时,随着PNI的增高,正常组患者的比例也增高(P<0.05)。PNI、SII、SIRI、BMI单独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694、0.650、0.702、0.589;敏感度分别为48.1%、72.6%、75.1%、71.8%;特异度分别为86.7%、55.6%、57.7%、46.4%;PNI分别与SII、SIRI、BMI联合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715、0.758、0.704;敏感度分别为53.9%、46.7%、72.2%;特异度分别为77.6%、86.5%、68.9%。结论:单项指标SIRI的敏感度最高,PNI的特异度最高。PNI与SII、SIRI、BMI联合检测OSCC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口腔鳞状细胞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木合塔尔.霍加 +3 位作者 米热古丽.吾马尔 李军 闫广鹏 卡米力.买买提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维吾尔族唇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单侧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维吾尔族唇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单侧唇裂18例、唇裂伴腭裂115例、单纯腭裂80例,单侧唇腭裂多于双侧,所有患者中出生于7—9月者均少于其他季度,患者父母多来自农村,母亲经历过危险因素的有55例。结论维吾尔族唇腭裂发病以唇裂合并腭裂居多,且以单侧发病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唇腭裂的病因除遗传因素外,出生家庭来源及胚胎的环境因素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0
作者 木合塔尔.霍加 李军 +1 位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张晓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8-390,共3页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提出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途径,明确导师在少数民族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尔阿迪力·阿不都卡地尔(综述) 木合塔尔·霍加(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9-381,共3页
婴幼儿脉管畸形以颜面皮肤、皮下组织、肌层以及口腔黏膜多见,是一种发育畸形[1].Waner和Suen[2]根据血管扩张程度(血管直径)将其进一步分为4型.Ⅰ型为早期病变,血管直径50~80μm,呈浅或深粉红色斑,在强光6倍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到血管... 婴幼儿脉管畸形以颜面皮肤、皮下组织、肌层以及口腔黏膜多见,是一种发育畸形[1].Waner和Suen[2]根据血管扩张程度(血管直径)将其进一步分为4型.Ⅰ型为早期病变,血管直径50~80μm,呈浅或深粉红色斑,在强光6倍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到血管;Ⅱ型脉管直径80~120μm,呈浅红色斑;Ⅲ型脉管直径120~150 μm,呈深红色斑;Ⅳ型脉管直径】150μm,呈紫色、深紫色,并出现鹅卵石样结节.治疗方式包括药物、硬化剂注射、冷冻、激光、栓塞、手术等.现就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口腔颌面部 脉管畸形 血管直径 色斑 硬化剂注射 紫色 治疗方式 早期病变 血管扩张 皮下组织 口腔黏膜 镜下观察 进展综述 发育畸形 透射电 鹅卵石 药物 栓塞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后氧化应激对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阿布都乃比 热则耶·麦麦提祖农 +3 位作者 张鹏鑫 齐佳 伍诗涵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放射后导致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24 h、72 h及1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进行一次性20 Gy照射,检测各组大鼠唾液分泌流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放射后导致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24 h、72 h及1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进行一次性20 Gy照射,检测各组大鼠唾液分泌流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l histochemistry, IHC)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 8-OHdG)阳性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检测颌下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Bcl-2关联X的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放射后大鼠唾液分泌减少;细胞内空泡化、组织水肿及间隙增宽等病理变化逐渐加重;细胞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并伴随出现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量异常。结论:放射后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颌下腺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颌下腺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15年回顾性研究
13
作者 马英娟 李晨曦 +1 位作者 王玥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8-884,共7页
目的:调查评估颈深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DNI)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2010年1月~2024年8月因DNI住院治疗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除评价患者人口学特征外,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 目的:调查评估颈深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DNI)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2010年1月~2024年8月因DNI住院治疗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除评价患者人口学特征外,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严重并发症及长期住院的DN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合并症(P 1=0.013,P 2<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 1=0.005,P 2=0.008)分别是患严重并发症及长期住院的DN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存在合并症对DNI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长期住院的诊断价值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AUC_(合并症)=0.77及AUC_(合并症)=0.82。NLR值也显示了较好的评价效能,分别为AUC NLR=0.81及AUC_(NLR)=0.82。另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诊断预测严重并发症的AUC WBC=0.90;不同感染来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预测患者长期住院(>10 d)的AUC值分别为0.69、0.73、0.71。结论:本研究发现存在合并症、不同感染来源、WBC、NLR、CRP及PCT为预测DNI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长期住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部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蓉 木合塔尔.霍加 +3 位作者 李军 李昊 徐前 闫广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目前遵循的MAS诊断标准为:具有多发性骨纤维发...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目前遵循的MAS诊断标准为:具有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加上至少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功能亢进,和(或)特异性皮肤色素沉着。基因诊断,可通过从超声引导下穿刺卵巢滤泡得到的囊内液、异常骨组织等病灶中取材行基因分析,发现Gsα基因的突变而确定。结论:McCune-Albright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且尚未被国内多数临床医生所认识,易被误诊或漏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对于性早熟的患者以及皮肤的咖啡色色素沉着的患者应考虑到该病,早发现有助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辅助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辉 闫广鹏 +3 位作者 马晶 夏志刚 唐晖 李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目的评估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复合诊断标准分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1例),非颈部... 目的评估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复合诊断标准分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1例),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7例),对48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斑点形成细胞(SFCs)个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和外周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0.48%(19/21)、95.24%(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和外周血的特异度分别为70.37%(19/27)、92.59%(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组中IGRA检测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的SFCs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EM(Q1,Q)]分别为109(52,186)个、68(30,156)个,不同标本间检测的SFCs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5.00,P〉0.05)。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中IGRA检测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的SFCsM(Q1,Q3)分别为0(0,18)个、0(0,3)个,不同标本间检测的SFCs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71.00,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组的淋巴结细胞悬液SFCs明显高于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的淋巴结细胞悬液SF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00,P〈0.05)。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具有可行性,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标本制备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干扰素Γ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5b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健 闫广鹏 +1 位作者 郭超 李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检测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microRNA-125b的表达,分析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5例T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croRNA-125b在TSCC组织中... 目的检测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microRNA-125b的表达,分析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5例T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croRNA-125b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35例T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microRNA-125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RT-qPCR结果显示,T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125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2±0.69和0.87±0.32,TSCC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5例TSCC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分期越高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越高(P<0.05)。经过microRNA-125b探针杂交染色结果显示,35例患者的T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染色平均密度分别为0.010±0.003和0.004±0.001,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RNA-125b在35例TSCC患者中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相关,提示microRNA-125b表达上调可能参与T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5b 舌鳞状细胞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部恶性肿瘤术后贯穿性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坤 李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腭部肿瘤是颌面部常见疾病,而腭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是造成腭部贯穿性缺损的主要原因。腭部的贯穿性缺损可导致口鼻漏的发生,影响口鼻生理功能,因此腭部的贯穿性缺损修复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修复腭部组织贯穿性缺损的方法进行... 腭部肿瘤是颌面部常见疾病,而腭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是造成腭部贯穿性缺损的主要原因。腭部的贯穿性缺损可导致口鼻漏的发生,影响口鼻生理功能,因此腭部的贯穿性缺损修复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修复腭部组织贯穿性缺损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部 恶性肿瘤 贯穿性缺损 组织瓣 材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李军 钟良军 +2 位作者 木合塔尔.霍加 多力昆 闫广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研究选用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制备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动物模型,其中2组(A、B组)行肋间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另一组不行神经吻合。左侧为实验侧,...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研究选用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制备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动物模型,其中2组(A、B组)行肋间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另一组不行神经吻合。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侧。术后12周应用激发肌电图,检测舌下神经潜伏期、振幅及传导速度,观察腹直肌-腹膜瓣是否重获舌下神经再支配。结果 12只Beagle犬中9只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动物模型建立成功,1只雄性犬术后第3天因腹疝死亡,2只雌性犬因动脉解剖与雄性犬差异较大,腹壁下动脉与舌动脉管径相差较大,无法吻合。AB组舌下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恢复至正常侧的40%、30%。结论采用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具有可行性,失神经腹直肌-腹膜瓣可重获舌下神经的支配,舌下神经支配功能可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腹膜瓣 舌下神经 动物模型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hTERT mRNA表达的研究
19
作者 张健 吴佩玲 尼加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涎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hTERT mRNA的表达,包括正常涎腺对照组10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43例,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组...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涎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hTERT mRNA的表达,包括正常涎腺对照组10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43例,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涎腺组织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良性肿瘤hTER mRNAT的阳性表达率为3.3%(1/30),恶性肿瘤hTERT mRNA阳性的表达率为83.7%(36/43)。hTER mRNA在涎腺肿瘤良性、恶性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TERT mRNA表达的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腭及舌畸胎瘤伴腭裂1例
20
作者 王健 闫广鹏 +3 位作者 孙媛媛 郭超 雷晓春 李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43,共2页
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发生于上腭及舌的畸胎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上腭及舌畸胎瘤伴不完全性腭裂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畸胎瘤 腭裂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