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帕依固龈液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护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艳梅 阿依古力.拜克提 +4 位作者 刘芬 张丽娟 李巧印 王慧 李萍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n=30)、对照2组(n=28)、实验组(n=32)分别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口泰含漱液、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擦洗和口腔冲洗。结果...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n=30)、对照2组(n=28)、实验组(n=32)分别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口泰含漱液、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擦洗和口腔冲洗。结果三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效果最好,对照2组次之,对照1组最差。结论西帕依固龈液作为口腔护理液可有效降低牙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口腔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西帕依固龈液 生理盐水 口泰含漱液 牙菌斑 牙龈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6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健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洪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和rs22353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并探讨两位点在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内和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和rs22353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并探讨两位点在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内和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出生缺陷诊断标准,同时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进行唇腭裂诊断,选取100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作为NSCL/P组(维吾尔族50例,汉族50例),对照组100例(维吾尔族50例,汉族50例),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来分析IRF6基因的多态性,检验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在两民族内和民族间频率分布的差异性。结果两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WE(P>0.05),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等位基因C和T频率及rs2235375位点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C频率在NSCL/P组和对照组比较,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两民族内,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维族中TT基因型和汉族中CC和C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6基因的rs2235375位点维族中等位基因G和C和汉族中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两民族间,IRF6基因型的rs2235371位点,NSCL/P组中维族CC和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的频率高于汉族,两民族间CT和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235375位点NSCL/P组中维族CC和等位基因G的频率均高于汉族,维、汉两民族间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和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NSCL/P与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等位基因C及rs2235375位点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硒基因 维吾尔族 汉族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SII及SIR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联合诊断及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库得来提·阿不都克力木 艾丽菲热·吐尔逊塔依 多力昆·吾甫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41例OSCC患者作为OSCC组,196例同期正常受试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41例OSCC患者作为OSCC组,196例同期正常受试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小板计数(PLT)、身体质量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根据PNI、SII、SIRI高低进行排序,按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观察OSCC患者各组所占比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BMI、PNI、SII及SIRI的最佳截断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各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OSCC组的SII、SIRI、NE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I、PNI、LYM、P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SII、SIRI的增高,OSCC患者的比例增高(P<0.05)。同时,随着PNI的增高,正常组患者的比例也增高(P<0.05)。PNI、SII、SIRI、BMI单独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694、0.650、0.702、0.589;敏感度分别为48.1%、72.6%、75.1%、71.8%;特异度分别为86.7%、55.6%、57.7%、46.4%;PNI分别与SII、SIRI、BMI联合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715、0.758、0.704;敏感度分别为53.9%、46.7%、72.2%;特异度分别为77.6%、86.5%、68.9%。结论:单项指标SIRI的敏感度最高,PNI的特异度最高。PNI与SII、SIRI、BMI联合检测OSCC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口腔鳞状细胞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木合塔尔.霍加 李军 +1 位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张晓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8-390,共3页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提出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途径,明确导师在少数民族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志强 叶钟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为与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相关或经上颌窦外侧骨壁入路的手术,提供手术指导以及来评估术前风险和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方法 选择331例CBCT检查的影像资料中,牙位15、16、17、2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为与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相关或经上颌窦外侧骨壁入路的手术,提供手术指导以及来评估术前风险和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方法 选择331例CBCT检查的影像资料中,牙位15、16、17、25、26、27对应上颌窦外侧骨壁完好的影像资料,通过Planmeca Romexis 3.1.0.R软件进行测量,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资料中,上颌窦外侧骨壁几乎都是在16、26处骨壁最厚;所有数据中,最薄处骨壁见于上颌第二磨牙处,为0.5 mm,最厚处骨壁见于上颌第一磨牙处,为10.92 mm。相同牙位情况下,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及有、无牙间,除27男女间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CBCT可以很精确的测量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年龄、性别、种族、有无牙情况对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并无太大影响,但不同牙位及个体间具体骨厚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外侧壁 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环境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广鹏 李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SCL/P)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 ~ 2017 年的新疆维吾尔族NSCL/P 患者156 例,维吾尔族正常新生儿305 例,对患者的父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SPSS 2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SCL/P)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 ~ 2017 年的新疆维吾尔族NSCL/P 患者156 例,维吾尔族正常新生儿305 例,对患者的父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SPSS 2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和χ^2 检验。结果:病例组中NSCL/P 患者唇裂∶唇裂合并腭裂∶腭裂比为= 1∶ 4. 63∶ 2∶ 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妇服用药物与NSCL/P 的关系为OR= 2. 53( 95% CI: 1. 29 - 10. 94),母亲家族史与NSCL/P 的关系为OR= 7. 29( 95%CI: 6. 84 - 23. 31),父亲家族史与NSCL/P 的关系为OR= 1. 43( 95% CI: 1. 89 - 4. 19);孕妇服用叶酸及维生素与NSCL/P 的关系为OR= 0. 36, 95%CI: 0. 19 - 0. 77,经济条件与NSCL/P 的关系为OR= 0. 13, 95%CI: 0. 25 - 0. 81。结论:母亲孕期服用药物、母亲家族史、父亲家族史是NSCL/P 的危险性因素,母亲孕期补充叶酸及维生素、经济条件是NSCL/P 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SCL /P) 环境因素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木合塔尔.霍加 +3 位作者 米热古丽.吾马尔 李军 闫广鹏 卡米力.买买提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维吾尔族唇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单侧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维吾尔族唇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单侧唇裂18例、唇裂伴腭裂115例、单纯腭裂80例,单侧唇腭裂多于双侧,所有患者中出生于7—9月者均少于其他季度,患者父母多来自农村,母亲经历过危险因素的有55例。结论维吾尔族唇腭裂发病以唇裂合并腭裂居多,且以单侧发病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唇腭裂的病因除遗传因素外,出生家庭来源及胚胎的环境因素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后氧化应激对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阿布都乃比 热则耶·麦麦提祖农 +3 位作者 张鹏鑫 齐佳 伍诗涵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放射后导致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24 h、72 h及1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进行一次性20 Gy照射,检测各组大鼠唾液分泌流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放射后导致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24 h、72 h及1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进行一次性20 Gy照射,检测各组大鼠唾液分泌流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l histochemistry, IHC)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 8-OHdG)阳性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检测颌下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Bcl-2关联X的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放射后大鼠唾液分泌减少;细胞内空泡化、组织水肿及间隙增宽等病理变化逐渐加重;细胞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并伴随出现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量异常。结论:放射后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颌下腺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颌下腺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蓉 木合塔尔.霍加 +3 位作者 李军 李昊 徐前 闫广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目前遵循的MAS诊断标准为:具有多发性骨纤维发...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目前遵循的MAS诊断标准为:具有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加上至少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功能亢进,和(或)特异性皮肤色素沉着。基因诊断,可通过从超声引导下穿刺卵巢滤泡得到的囊内液、异常骨组织等病灶中取材行基因分析,发现Gsα基因的突变而确定。结论:McCune-Albright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且尚未被国内多数临床医生所认识,易被误诊或漏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对于性早熟的患者以及皮肤的咖啡色色素沉着的患者应考虑到该病,早发现有助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辅助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辉 闫广鹏 +3 位作者 马晶 夏志刚 唐晖 李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目的评估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复合诊断标准分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1例),非颈部... 目的评估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复合诊断标准分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1例),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7例),对48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斑点形成细胞(SFCs)个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和外周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0.48%(19/21)、95.24%(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和外周血的特异度分别为70.37%(19/27)、92.59%(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组中IGRA检测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的SFCs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EM(Q1,Q)]分别为109(52,186)个、68(30,156)个,不同标本间检测的SFCs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5.00,P〉0.05)。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中IGRA检测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的SFCsM(Q1,Q3)分别为0(0,18)个、0(0,3)个,不同标本间检测的SFCs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71.00,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组的淋巴结细胞悬液SFCs明显高于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的淋巴结细胞悬液SF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00,P〈0.05)。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具有可行性,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标本制备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干扰素Γ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5b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健 闫广鹏 +1 位作者 郭超 李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检测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microRNA-125b的表达,分析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5例T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croRNA-125b在TSCC组织中... 目的检测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microRNA-125b的表达,分析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5例T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croRNA-125b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35例T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microRNA-125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RT-qPCR结果显示,T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125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2±0.69和0.87±0.32,TSCC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5例TSCC组织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分期越高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越高(P<0.05)。经过microRNA-125b探针杂交染色结果显示,35例患者的T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染色平均密度分别为0.010±0.003和0.004±0.001,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RNA-125b在35例TSCC患者中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相关,提示microRNA-125b表达上调可能参与T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5b 舌鳞状细胞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部恶性肿瘤术后贯穿性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坤 李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腭部肿瘤是颌面部常见疾病,而腭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是造成腭部贯穿性缺损的主要原因。腭部的贯穿性缺损可导致口鼻漏的发生,影响口鼻生理功能,因此腭部的贯穿性缺损修复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修复腭部组织贯穿性缺损的方法进行... 腭部肿瘤是颌面部常见疾病,而腭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是造成腭部贯穿性缺损的主要原因。腭部的贯穿性缺损可导致口鼻漏的发生,影响口鼻生理功能,因此腭部的贯穿性缺损修复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修复腭部组织贯穿性缺损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部 恶性肿瘤 贯穿性缺损 组织瓣 材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腭及舌畸胎瘤伴腭裂1例
13
作者 王健 闫广鹏 +3 位作者 孙媛媛 郭超 雷晓春 李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43,共2页
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发生于上腭及舌的畸胎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上腭及舌畸胎瘤伴不完全性腭裂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畸胎瘤 腭裂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hTERT mRNA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张健 吴佩玲 尼加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涎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hTERT mRNA的表达,包括正常涎腺对照组10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43例,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组...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涎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hTERT mRNA的表达,包括正常涎腺对照组10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43例,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涎腺组织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良性肿瘤hTER mRNAT的阳性表达率为3.3%(1/30),恶性肿瘤hTERT mRNA阳性的表达率为83.7%(36/43)。hTER mRNA在涎腺肿瘤良性、恶性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TERT mRNA表达的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坤 闫广鹏 +2 位作者 陈俊文 高鹏 李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2-775,共4页
目的:观察与评价小肠黏膜下层补片用于腮腺良性肿瘤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意愿分为小肠黏膜下层补片治疗的观察组(32例)和无补片治疗的对照组(31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统计术... 目的:观察与评价小肠黏膜下层补片用于腮腺良性肿瘤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意愿分为小肠黏膜下层补片治疗的观察组(32例)和无补片治疗的对照组(31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统计术后异物感情况,采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方法判断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阳性率分别为0%、19.35%,客观评价的阳性率分别为3.13%、48.39%,两组间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物感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补片可有效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且方法简单,术后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腮腺 良性肿瘤 味觉出汗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热孜亚.艾尼 迪丽努尔.阿西木 +2 位作者 孙振柱 努尔艾拉 木合塔尔.霍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病变部位、治疗方法、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神经及周围组织侵犯、手术切缘等临床资料,通过随...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病变部位、治疗方法、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神经及周围组织侵犯、手术切缘等临床资料,通过随访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入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总复发率为46.9%,远处转移率为3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周围组织侵犯、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周围组织侵犯是影响术后复发,手术切缘是影响术后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型、手术切缘是术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因此对有高危险复发或转移因素的患者尽量做到手术切缘干净并定期追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途径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言辉 许辉 +4 位作者 姚清婷 刘少华 艾皮孜古丽·亚库普 路利丹 石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紧密连接(TJ)蛋白claudin-4的改变及其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又分为照射后1、4、12周组,照射组一次性给予20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下颌下腺区...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紧密连接(TJ)蛋白claudin-4的改变及其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又分为照射后1、4、12周组,照射组一次性给予20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下颌下腺区。照射后1、4及12周,用Schirmer实验检测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TJ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亚型M3、水通道蛋白5(AQP5)及claudin-4的蛋白表达。结果电离辐射后1、4、12周,腺体分泌量逐渐降低(P<0.01);1周时腺体组织以间质水肿为主,随时间进行出现核固缩,腺泡细胞数目减少,小灶性腺体坏死伴炎症浸润,12周时最明显;照射组腺体不同时期TJ超微结构表现为模糊、崩塌、电子密度降低,TJ宽度显著减少(P<0.01);M3及AQP5表达随时间依赖性下调,荧光强度在照射后明显减弱,而claudin-4表达及荧光强度则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强。结论下颌下腺照射后TJ结构改变,claudin-4表达上调,旁细胞水分泌途径损伤参与了下颌下腺电离辐射后分泌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紧密连接 CLAUDIN-4 旁细胞途径 下颌下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面部扭曲行为与腭咽闭合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力孜巴·艾海提 张鹏鑫 +2 位作者 齐佳 亚尔肯·阿吉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究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面部扭曲行为与腭咽闭合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3年1月68例腭裂术后患有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语音评估视频资料,分析其鼻漏气特点与面部扭曲情况,通过鼻咽镜视频资料分析并... 目的:探究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面部扭曲行为与腭咽闭合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3年1月68例腭裂术后患有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语音评估视频资料,分析其鼻漏气特点与面部扭曲情况,通过鼻咽镜视频资料分析并计算腭咽闭合程度。结果:36例(52.9%)患者存在面部扭曲行为,面部扭曲患者鼻翼肌肉运动变化较无面部扭曲患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不可闻及鼻漏气、可闻及鼻漏气、鼻湍流的患者呈现面部扭曲的比例为7例(35.0%)、24例(75.0%)、5例(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扭曲出现在轻度、中度、重度腭咽闭合不全的比例为7例(38.9%)、25例(73.5%)、4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扭曲发生率在患有可闻及鼻漏气的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中较高,呈现面部扭曲的患者可能患有中度腭咽闭合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咽闭合不全 鼻漏气 面部扭曲 电子鼻咽镜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后炎症反应对大鼠颌下腺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鹏鑫 麦麦提吐尔逊·阿布都乃比 +4 位作者 吴言辉 古力孜巴·艾海提 费润馨 姚清婷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观察颌下腺放射后炎症反应导致的紧密连接(TJ)蛋白改变及对旁细胞途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1、6、12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接受20 Gy照射,特定时间点检测5 min唾液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 目的:观察颌下腺放射后炎症反应导致的紧密连接(TJ)蛋白改变及对旁细胞途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1、6、12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接受20 Gy照射,特定时间点检测5 min唾液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claudin-1、claudin-3及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及分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结果:放射后唾液分泌量降低;组织间质水肿增宽、脱颗粒改变、空泡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持续加重;炎症因子水平增加;claudin-1、claudin-3和AQP5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量异常,荧光染色强度减弱。结论:放射后炎症反应可能是颌下腺紧密连接蛋白异常,旁细胞途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 炎症反应 颌下腺 旁细胞途径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术后患者发音时表情扭曲与构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皮孜古丽·亚库普 亚尔肯·阿吉 +2 位作者 吴言辉 路利丹 许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存在腭咽闭合不全或腭瘘的患者在发音时面部表情扭曲与构音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或有腭瘘且发音时有表情扭曲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发音时的面部表情扭曲情况。将表情扭曲根据部位分为鼻部扭曲和...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存在腭咽闭合不全或腭瘘的患者在发音时面部表情扭曲与构音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或有腭瘘且发音时有表情扭曲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发音时的面部表情扭曲情况。将表情扭曲根据部位分为鼻部扭曲和面部扭曲,根据构音方式及构音位置分别分析表情扭曲与构音的关系。结果按构音方式分类,98例腭裂术后患者鼻部扭曲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塞音57.14%(56例)、擦音51.02%(50例)、塞擦音35.71%(35例),面部扭曲的发生率依次为塞音42.86%(42例)、擦音38.78%(38例)、塞擦音30.61%(30例);按构音位置分类,鼻部和面部表情扭曲的发生率最高为双唇音,最低为喉音,发其他辅音,包括舌尖中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舌根音和舌面音时均可出现。结论腭裂术后患者发所有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等压力性辅音时都可以出现表情扭曲动作;发音方式相同的音,随发音部位后移,表情扭曲的发生率降低;辅音省略、代偿较严重的患者,少有表情扭曲动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鼻漏气 鼻部扭曲 面部扭曲 构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