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宏云 李圆圆 陈胜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240-242,共3页
通过深入新疆人影基层单位调研,与在职、退休专家面对面访谈、电话咨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制度、文件、年度总结、科技成果等,参考中国气象局人影现代化评估报告,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 通过深入新疆人影基层单位调研,与在职、退休专家面对面访谈、电话咨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制度、文件、年度总结、科技成果等,参考中国气象局人影现代化评估报告,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从服务保障能力、作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高质量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在新疆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坤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2期97-97,99,共2页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手段之一,主要的作用在于防御气象灾害。基于此,依据新疆人工影响天气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状况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和应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以便让人工影响天气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防灾减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D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管理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晏军 郭帷 +1 位作者 荆海亮 蔡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62-266,共5页
目的针对当前人工影响天气行业在装备管理和保障等环节存在的不足,探析RFID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仓储管理和物资配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详细介绍RFID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行业、作业装备管理、弹药及包装识别、仓储保障和物资包... 目的针对当前人工影响天气行业在装备管理和保障等环节存在的不足,探析RFID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仓储管理和物资配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详细介绍RFID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行业、作业装备管理、弹药及包装识别、仓储保障和物资包装储运等环节中的应用与主要功能。结果通过与传统人工管理保障模式进行对比,RFID技术能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整个物资管理和保障环节更加高效、准确、科学合理。结论RFID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有着巨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实现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弹药的安全管理、仓储物资信息的动态监管和物流储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未来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 管理保障 物联技术 RFI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1991―2023年终霜日变化对棉花播种 出苗的影响
4
作者 刘海蓉 张仕明 +4 位作者 严建昌 李徐翘楚 卢建国 朱虹 李瑞 《中国棉花》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及其引发的病害是造成新疆阿克苏植棉区棉田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2023年4-5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遭遇异常低温灾害天气,致使棉花补种和重播面积创历史之最。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应... 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及其引发的病害是造成新疆阿克苏植棉区棉田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2023年4-5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遭遇异常低温灾害天气,致使棉花补种和重播面积创历史之最。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91―2023年阿克苏地区4个主产棉县市(库车市、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终霜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结合2023年当地气象条件,分析了当年苗期棉花冻害的成因、过程和影响。结果表明:终霜冻害风险,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小,靠沙漠南部的阿拉尔市以及东部库车市植棉区较大;4月终霜冻害发生概率,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低,南部阿拉尔市植棉区最高,南部阿瓦提县植棉区较高;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的终霜日呈提前趋势,但偏晚年份时有发生,对棉花安全出苗构成威胁。结合2023年苗期棉花冻害发生情况分析,建议当地不能因早春气温高就盲目过早播种棉花,而应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及土壤特点趋利避害,在气象条件达到要求且较稳定时再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霜日 低温冷害 棉花 播种出苗期 阿克苏地区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清 何金伟 杨炳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22期157-159,179,共4页
准确、迅速的数据传输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重要保证,要求精简高效的通信协议支持。根据《XR-08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通信终端》的电路结构和流程分析,结合GSM/GPRS与Internet网络资源特点,自定义终端注册流程、数据帧结构和... 准确、迅速的数据传输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重要保证,要求精简高效的通信协议支持。根据《XR-08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通信终端》的电路结构和流程分析,结合GSM/GPRS与Internet网络资源特点,自定义终端注册流程、数据帧结构和指令编码方法,设计了一种适应GSM/GPRS远程数据传输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并给出协议编码规范、帧结构和实现框架,创新地将GSM/GPRS和Internet网络同时引入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服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协议 TCP/IP GPRS 人工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M观测的山谷风对伊犁河谷地形降水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智敏 冯婉悦 +3 位作者 杨璟 李圆圆 汪会 付亚鹏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32,共13页
研究山谷风对地形降水的影响是深入认识复杂地形条件下局地降水形成机制的关键。根据2014-2021年GPM/DPR数据,采用连通域法识别了伊犁河谷夏季地形降水系统,结合ERA5的10 m地表风资料将降水过程分为谷风型和山风型,对比分析了这两类“... 研究山谷风对地形降水的影响是深入认识复杂地形条件下局地降水形成机制的关键。根据2014-2021年GPM/DPR数据,采用连通域法识别了伊犁河谷夏季地形降水系统,结合ERA5的10 m地表风资料将降水过程分为谷风型和山风型,对比分析了这两类“喇叭口”地形降水的时空分布、垂直结构及宏微观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谷风降水集中在河谷南部和东部山麓迎风坡,降水时段主要在午后-傍晚(12:00-20:00,北京时,下同),山风降水在河谷平原较多,降水多发于夜间-清晨(01:00-06:00),谷风平均风速(0.79 m·s^(-1))比山风(0.74 m·s^(-1))大6.8%,谷风和山风降水的近地表降水率(R)和雨顶高度(STH)平均值分别为1.32 mm·h^(-1)、1.15 mm·h^(-1)和5.90 km、5.72 km,统计发现STH与R呈正相关;在上坡风影响下谷风降水的R、STH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和粒子数浓度(dBNw)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出现增幅,在海拔2~3 km处达到极大值,迎风坡形成的上升气流促进了云滴凝结和碰并增长形成雨滴;谷风降水的平均dBN_(w)(33.5)比山风(34.5)偏小近3%,而前者平均D_(m)(1.63 mm)较后者(1.38 mm)大18.1%。由于山风比谷风降水在0℃层以下液相区域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偏小,当雨滴下降到近地面的干燥层时,大液滴破碎蒸发导致dBNw偏多而D_(m)较小。山谷风影响着地形降水的宏观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未来在判别地形云人工增雨潜力及数值模拟山区降水精细结构等研究中,将注重考虑山谷风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降水系统 山谷风 GPM/D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流动式车载雷达外场架设要求与XDR系统检测技术综述
7
作者 陆卫冬 魏旭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6期63-64,共2页
人工影响天气流动式车载雷达(以下简称车载雷达)目前作为新疆气象局应急装备中的一项,在执行应急保障任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车载雷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机动性强等特点,在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中起着监测天气系统、预报系统动向和选择催... 人工影响天气流动式车载雷达(以下简称车载雷达)目前作为新疆气象局应急装备中的一项,在执行应急保障任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车载雷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机动性强等特点,在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中起着监测天气系统、预报系统动向和选择催化云指挥作业的重要作用,其严格的架设要求与系统检测使天气雷达各项技术精度满足于技术要求,充分发挥车载雷达的效益,减少盲目作业,增加科学性。本文主要讨论有关车载雷达架设、系统检测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式车载雷达 外场架设 系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地区夏季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和云凝结核活化特征
8
作者 武自豪 刘安康 +11 位作者 王红磊 银燕 甄钟秀 陈魁 杨璟 李圆圆 李斌 景晓琴 杨军 陈倩 刘思晗 可玥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12,共16页
2019年8月4~25日使用气溶胶宽范围粒径谱仪和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获得了新疆中天山地区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CCN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天山气溶胶数... 2019年8月4~25日使用气溶胶宽范围粒径谱仪和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获得了新疆中天山地区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CCN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天山气溶胶数浓度均值为3607±4105 cm^(-3),爱根核模态粒子占比最高(64.76%)。CCN数浓度在0.1%、0.2%、0.4%、0.6%和0.8%过饱和度下的均值分别为185±185 cm^(-3)、648±345 cm^(-3)、1578±1045 cm^(-3)、2077±1417 cm^(-3)和2408±1657 cm^(-3)。气溶胶数浓度平均谱分布呈单峰型,峰值粒径位于29.5 nm。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在08:00(北京时,下同)、17:00和20:00出现峰值,主要受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山谷风和排放源等影响。不同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日变化不同,爱根核模态粒子呈双峰型,积聚模态粒子呈三峰型,而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可能与新粒子生成有关。CCN活化谱拟合结果为N=3111S0.896(S为过饱和度,N为过饱和度S下CCN数浓度),属于清洁大陆型特征。CCN数浓度日变化在08:00、18:00和21:00出现峰值。新粒子生成事件有利于天山地区CCN数浓度的增加,在0.1%、0.2%、0.4%、0.6%和0.8%过饱和度下新粒子生成事件天CCN平均数浓度分别比非新粒子生成事件天高13%、18%、25%、22%和20%。相对湿度(RH)对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大,对其他模态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小,随着RH的增加,气溶胶谱分布向大粒径方向偏移。当RH>60%时,气溶胶及CCN数浓度随RH增加均出现减少的趋势。由于地形与山谷风的影响,偏北风与偏东风下气溶胶和CCN数浓度较高。天山气团主要有西方气团(占比29.2%)、西北气团(29.3%)、东北气团(27.0%)和南方气团(14.5%)四类。由于气团来向和移动路径的不同以及北方城市带的影响,来自天山北面的东北气团气溶胶数浓度最大,为5449±3793 cm^(-3),南方气团最低,为1971±2087 cm^(-3)。东北气团各过饱和度下CCN数浓度均较高,比最低的南方气团高100%~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气溶胶 云凝结核 气象要素 新粒子生成事件 不同主导气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荆海亮 孔令文 王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92-192,195,共2页
本文概述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原理,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进一步发展应用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减少气象灾害损失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防灾减灾 原理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及天气预报的影响探析
10
作者 马士剑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10期188-188,共1页
我国是出现气候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每年给我国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的进步都带来的巨大的损失,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在与气候灾害做斗争,人为控制天气也相继出现并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能力越... 我国是出现气候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每年给我国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的进步都带来的巨大的损失,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在与气候灾害做斗争,人为控制天气也相继出现并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能力越来越强,本文主要论述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和天气预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要素 天气预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斌 郑博华 +1 位作者 史莲梅 朱思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2-948,共7页
【目的】客观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1978-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数据,以1996年作为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Welch检... 【目的】客观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1978-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数据,以1996年作为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Welc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明显减少,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参数性Welch检验显著性水平高达0.01,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15 063 hm2,相对减少率为43.14%。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28 109×104元,年投入产出比为1∶6,统计显著性水平达到0.1。【结论】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明显减小,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防雹 统计检验 效果评估 阿克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天气火箭作业车弹药包装储运一体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晏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流动火箭作业车在作业期间随车弹药的包装、运输、存储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业务和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方法通过基层走访、文献查找和样机设计,分析人工影响天气流动火箭作业车在作业期间的储运特点、环境因素及... 目的为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流动火箭作业车在作业期间随车弹药的包装、运输、存储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业务和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方法通过基层走访、文献查找和样机设计,分析人工影响天气流动火箭作业车在作业期间的储运特点、环境因素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在包装、储运方面的发展和现状。结果通过实际应用表明,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车弹药储运箱可以携带WR-98型、HJD-82型、RYI-6300型、BL-1型人影火箭弹合计15枚,能够满足当前火箭作业车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多弹型火箭发射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作业效果。结论有效地消除了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车在弹药存储、运输和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弹药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弹包装 储运 一体化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对新疆冰雹形成物理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茹琳 银燕 +4 位作者 陈倩 王旭 况祥 张昕 王智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利用带有分档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模式(WRF-SBM)模拟了一次新疆夏季的冰雹天气过程,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气溶胶浓度变化对雹云微物理特征、降水过程及冰雹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气溶胶浓度越大,对流云发展越旺盛。雹云发展阶... 利用带有分档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模式(WRF-SBM)模拟了一次新疆夏季的冰雹天气过程,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气溶胶浓度变化对雹云微物理特征、降水过程及冰雹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气溶胶浓度越大,对流云发展越旺盛。雹云发展阶段,云中液水含量随气溶胶浓度增加而增多,冰水含量在中度污染时最多。冰雹的含量随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相较而言中度污染条件下,云滴尺度适当,过冷云水含量相对充足,更有利于液相水成物向冰粒子的转化,也更有利于冰雹的生长。冰雹最初几乎全部由冰晶碰冻过冷水生成,随后该过程迅速减弱,液滴冻结过程短暂地成为主要来源,但冰雹一旦形成,自身就会迅速收集过冷水开始生长,成为冰雹生长的主导过程。重度污染条件导致各种成雹过程推迟发生。气溶胶浓度增大导致地面液相累积降水增加,冰相累积降水先增加减少,并且气溶胶浓度适当增大可使降雹量及冰相降水中冰雹的比重增加,过量则会减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最适合冰雹生长的"最优气溶胶浓度",同时也是人工防雹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浓度 冰雹生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7月中旬新疆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平 徐予洋 刘国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60-12360,12386,共2页
针对2007年7月13~17日新疆出现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
关键词 强降水 环流形势 诊断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冬季飞机人工增雪技术分析
15
作者 王红岩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9期49-49,共1页
利用新疆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基本资料,对开展飞机人工增雪基本条件的作业天气条件、作业要素、通信设备及指挥系统程序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区进行飞机人工增雪作业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雪技术 飞机作业 冬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16
作者 柴明辰 徐国杰 +5 位作者 甄钟秀 银燕 郑博华 陈魁 李斌 李圆圆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天山夏秋季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浓度总体偏低;重金属总平均浓度为238.50 ng·m^(-3),各元素平均浓度水平为Fe>Cu>Zn>Pb>Mn>Cr>As>V>Rb>Ni>Co>Se>Cd>Tl,除Fe(139.90 ng·m^(-3))和Cu(78.72 ng·m^(-3))外其余元素平均浓度均在10 ng·m^(-3)以下;PAHs总平均浓度为1.37 ng·m^(-3),3环、4环和5~7环的浓度占比分别为3.59%、32.34%和64.07%。(2)观测期间PM_(2.5)主要受到来自西部的长距离输送和来自北部与西部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还可能受山谷风和边界层变化的影响。(3)正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污染源为天然气燃烧与石油源(28.56%)、机动车排放和燃煤(28.46%)、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污染(16.14%)、有色金属冶炼(14.32%)和扬尘(12.52%)。(4)经呼吸道途径直接吸入PM_(2.5)中重金属和PAHs对成人和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较低;存在致癌风险的单体是Cr、Co、As、Se元素,其余物质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中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新疆中天山北坡大气冰核的浓度观测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建新 廖飞佳 +1 位作者 高子毅 王文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利用微孔滤膜法,于2001年6月12日~7月31日在新疆中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上游山区的小渠子和牧试站分别进行了大气冰核观测。观测发现,这里的冰核浓度非常低,平均浓度仅为0.32个·L^-1。分析结果表明,冰核浓度变化与气团活动、... 利用微孔滤膜法,于2001年6月12日~7月31日在新疆中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上游山区的小渠子和牧试站分别进行了大气冰核观测。观测发现,这里的冰核浓度非常低,平均浓度仅为0.32个·L^-1。分析结果表明,冰核浓度变化与气团活动、降水和风向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山区 大气冰核浓度 微孔滤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区域回归分析法对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再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斌 郑博华 +1 位作者 史莲梅 朱思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56-1764,共9页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喀什地区作为对比区,分析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差异性。【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 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44 417×10~4元,年投入产出比接近1∶10,统计显著性水平高达0.01。【结论】阿克苏地区通过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显著减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防雹 区域回归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地理分布和生命史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旭 马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7-864,共8页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夏季造成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高时空分辨率的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是监测MCS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将中-β尺度MCS的最小尺度定义为1.0~3.0个纬距。利用1998-2002年日本第5代地球静止气象...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夏季造成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高时空分辨率的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是监测MCS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将中-β尺度MCS的最小尺度定义为1.0~3.0个纬距。利用1998-2002年日本第5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5)逐时红外云图数字资料,采用红外云图增强和图像叠加处理技术,对发生在新疆的MCS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新疆MCS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生命史特点。结果表明:(1)5 a内新疆没有出现中-α尺度MCS,出现了111个中-β尺度MCS。MCS具有年际不均衡性,1998、2000年为多发年,2002年为少发年。新疆有两个明显的MCS集中区,一处在伊犁河谷东边天山山脉的迎风坡,另一处在西天山东侧背风坡的柯坪附近,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MCS发生的很少,而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MCS的活动。(2)MCS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季,秋冬少见。6月最多,占总数的34%,其次是5月和7月,分别占总数的25%和15%,与新疆沙尘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高发季节相对应。(3)多数MCS形成于午后到午夜,夜间至凌晨消散,持续4~6 h,有明显的夜发性。发生在新疆的MCS维持时间较短,这与新疆水汽供应较少有关。(4)新疆MCS的形状规则,圆形和椭圆形各占一半。绝大多数MCS是由对流泡发展而成,尺度较小。(5)给出了3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MCS个例,用以展示新疆MCS在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云顶黑体温度分布上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云图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理分布 生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层云和层积云冰粒子属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昀 王旭 +3 位作者 赵笑颜 马禹 王式功 陈勇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9-597,共9页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选取冰粒子的等效半径(IER)、数浓度(INC)、含水量(IWC),统计分析了层云、层积云微物理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层云/层积云小粒子(0~50μm)、中等粒子(50~80μm)、大粒子(≥80μm)出现频率分别为18.7%/16.3%、77...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选取冰粒子的等效半径(IER)、数浓度(INC)、含水量(IWC),统计分析了层云、层积云微物理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层云/层积云小粒子(0~50μm)、中等粒子(50~80μm)、大粒子(≥80μm)出现频率分别为18.7%/16.3%、77.6%/62.6%、3.7%/21.2%。在IER垂直分布上,层云小、中等粒子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小粒子在云层上部出现较多,中等、大粒子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云/层积云INC低值段(0~50 L^(-1))、中值段(50~100 L^(-1))、高值段(≥100 L^(-1))出现频率分别为90.1%/76.5%、9.6%/19.5%、0.3%/4.1%。在INC垂直分布上,层云低、中值段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低、中值段分别在云层中部、上部出现较多。层云/层积云IWC低值段(0~50 mg·m^(-3))、中值段(50~100 mg·m^(-3))、高值段(≥100 mg·m^(-3))出现频率分别为96.7%/82.8%、3.2%/13.4%、0.1%/3.7%。在IWC垂直分布上,层云低值段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低、中值段分别在云层中部、上部出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层云 层积云 微物理属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