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1
作者 吕志琴 童军茂 +2 位作者 陈国刚 王坚 贺琼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1期167-169,共3页
对纤维素酶提取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酶作用的pH、酶作用时间和酶作用的温度对沙棘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与水提法、微波法和超声波的提取效果... 对纤维素酶提取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酶作用的pH、酶作用时间和酶作用的温度对沙棘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与水提法、微波法和超声波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作用时间50min,酶作用的pH值为5.5,酶用量为2%,酶作用温度为5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沙棘多糖得率最高为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糖 酶法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新疆红枣中环磷酸腺苷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雪 刘娅 +1 位作者 刘秀敏 单春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43-250,共8页
针对新疆红枣,采用绿色、高效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为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其中的功能性成分--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3',5'-monophosphate,cAMP)。研究低共熔溶剂的摩尔比、含水量以及料液... 针对新疆红枣,采用绿色、高效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为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其中的功能性成分--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3',5'-monophosphate,cAMP)。研究低共熔溶剂的摩尔比、含水量以及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与cAMP提取量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新疆红枣中cAMP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氯化胆碱与丙三醇摩尔比为1:3,DES体系含水量为44%,红枣粉末与DES的料液比为1:35 g/mL,超声时间为45 min,超声温度为45℃,此时与同等超声条件下的水提法和醇提法相比,低共熔溶剂法提取cAMP的含量最高为(284.15±0.06)μg/g。因此,选用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新疆红枣中的cAMP是获得较高提取量的一种新型、高效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枣 环磷酸腺苷 低共熔溶剂 超声波辅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葡萄枸杞复合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涛涛 郝向帅 +6 位作者 张一凡 邢智彬 廖婉琴 陈卓源 费丽越 唐凤仙 成池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210,共6页
该研究以石榴为原料,葡萄、枸杞为辅料,制备石榴葡萄枸杞复合果酒,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榴葡萄枸杞复合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5&#... 该研究以石榴为原料,葡萄、枸杞为辅料,制备石榴葡萄枸杞复合果酒,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榴葡萄枸杞复合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5°Bx,初始pH为3.8,酵母接种量0.05%,发酵时间59 h。在此优化条件下,石榴葡萄枸杞复合果酒酒精度为8%vol,感官评分为92.43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Bx,总酚含量为12.58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 L,总黄酮含量为260.05 mg芦丁当量(RE)/m L,总花色苷含量为50.10 mg/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1.49%、97.75%。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吸光度值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43.08%、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复合果酒 发酵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黄酮超声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文静 赵馨馨 +3 位作者 张琴 唐凤仙 齐倩倩 余明会 《中国调味品》 2025年第9期227-234,共8页
该研究以新疆特色大果沙棘为原料,利用超声复合酶法对沙棘黄酮进行提取,探究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对沙棘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沙棘黄酮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沙棘黄酮的抗氧化... 该研究以新疆特色大果沙棘为原料,利用超声复合酶法对沙棘黄酮进行提取,探究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对沙棘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沙棘黄酮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沙棘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复合酶添加量2.7%、乙醇浓度63%、超声时间53 min,该条件下沙棘黄酮提取量为(18.57±0.12)mg/g。当沙棘黄酮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9.18%、77.58%、84.76%,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沙棘黄酮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易受还原剂(Na 2 SO 3)的影响,在pH为7的中性溶液环境中较稳定。该研究可为沙棘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黄酮 超声提取 复合酶 抗氧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鉴定及冷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文 张琴 +4 位作者 宁明 周发科 杨新泉 单春会 唐凤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5,共9页
为阐明哈密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基因的基本性质及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基于生物信息学对2个哈密瓜DHAR基因(CmDHAR)的基本信息、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关系、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域特征、... 为阐明哈密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基因的基本性质及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基于生物信息学对2个哈密瓜DHAR基因(CmDHAR)的基本信息、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关系、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域特征、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冷胁迫下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DHAR活力、DHAR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CmDHAR编码蛋白氨基酸的长度分别为297 aa与206 aa,等电点分别为8.67与5.99,分子质量为33 082.9 Da与22 891.6 Da。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mDHAR基因具有保守性较高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N端功能结构域。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mDHAR包含6个外显子、6个保守基序、3类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哈密瓜与西葫芦、笋瓜和南瓜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更为接近。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CmDHAR2主要包含α-螺旋、无规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等。蛋白互作分析表明CmDHAR家族蛋白与哈密瓜其他GST家族蛋白之间联系紧密。冷胁迫下耐冷型哈密瓜"伽师瓜-310"中的AsA含量、DHAR活力及CmDHAR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耐冷型的"金皇后-308"。GSEA结果表明CmDHAR基因参与结构分子活性、大分子复合物、细胞膜封闭内腔以及抗氧化活性等生物过程。本研究阐明了CmDHAR的生物信息学特点,证明了DHAR基因在哈密瓜抵御冷胁迫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竹米酒滋味品质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向凡舒 蔡文超 +3 位作者 郭壮 刘慧杰 余海燕 单春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1-238,共8页
为揭示大竹米酒滋味品质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在采用电子舌对其各滋味指标进行数字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解析,同时对其蕴含的乳酸菌类群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类群进行了揭... 为揭示大竹米酒滋味品质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在采用电子舌对其各滋味指标进行数字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解析,同时对其蕴含的乳酸菌类群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类群进行了揭示和功能预测,最后对各滋味指标与细菌类群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大竹米酒在咸味、酸味和苦味指标上的差异较大,米酒中含有7种有机酸和15种氨基酸,其中有机酸以乳酸(8.82 mg/g)和乙酸(6.27 mg/g)为主,氨基酸以谷氨酸(8.06 mg/g)、亮氨酸(4.10 mg/g)和天冬氨酸(3.94 mg/g)为主。通过纯培养共分离出14株乳酸菌,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发酵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4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4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2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和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2株)。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细菌门,累计含量达96.93%;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细菌属,累计含量达89.43%。相关性分析表明,Weissella与后味A、涩味和苦味等滋味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大竹米酒中有机酸以乳酸和乙酸为主,氨基酸以谷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细菌类群以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等乳酸菌为主,且Weissella对米酒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 电子舌 有机酸 氨基酸 细菌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前处理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倪慧 蔡文超 +2 位作者 郭壮 唐凤仙 单春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206,共5页
该研究使用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和500 MPa超高压对红枣汁进行了前处理,其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Z27-2进行了发酵,以热处理红枣汁为对照,从乳酸菌活菌数、颜色、风味、滋味和稳定性解析了超高... 该研究使用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和500 MPa超高压对红枣汁进行了前处理,其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Z27-2进行了发酵,以热处理红枣汁为对照,从乳酸菌活菌数、颜色、风味、滋味和稳定性解析了超高压前处理对乳酸菌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前处理对发酵红枣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以显著提高发酵红枣汁的a*值和b*值(P<0.05),显著降低L*值(P<0.05),对发酵红枣汁滋味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芳香类物质敏感的传感器W1C、W3C和W5C对发酵红枣汁的响应值均显著增大(P<0.05);400 MPa前处理的发酵红枣汁热处理和乙醇处理稳定性均没有显著变化,而强制老化稳定性得以提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0 MPa时发酵红枣汁的风味品质较佳,颜色更鲜红,同时稳定性更好。由此可见,可以使用超高压对乳酸菌发酵红枣汁进行前处理,最佳处理压力为4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色差仪 电子舌 电子鼻 发酵红枣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枣益生菌发酵饮料工艺 被引量:24
8
作者 盛洁 田欢 +1 位作者 刘原野 唐凤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优化益生菌红枣饮料发酵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及活菌数作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产品pH、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活菌数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工艺最优参数为大枣含量20%... 为优化益生菌红枣饮料发酵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及活菌数作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产品pH、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活菌数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工艺最优参数为大枣含量20%、菌种为丹尼斯克YO-MIX 863、菌种添加量0.09%、初始pH 6.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2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品呈透亮的褐黄色,且香气浓郁,酸甜可口,活菌数可达8.6 lg(CFU/mL),感官评分为9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益生菌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