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新疆阿魏不同部位阿魏酸的含量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婷婷 丁旭 +2 位作者 谭勇 王恒 王翔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7-1239,共3页
建立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LATISIL ODS (250 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测得阿魏酸进样量在0.440-... 建立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LATISIL ODS (250 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测得阿魏酸进样量在0.440-5.396μg/mL(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97.8%,RSD为1.79%(n=9)。新疆阿魏胶、根、茎和叶中的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2600、0.0362、0.0225和0.0275mg/g,胶中阿魏酸的含量远高于根、茎和叶。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魏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部位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芍药的生药学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曦 周玲玉 +4 位作者 谭勇 张晓艳 彭代萍 王珊珊 南盼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92-894,共3页
目的:对新疆芍药(Paeonia sinjiangensis K.Y.Pan)进行生药鉴定。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紫外光谱鉴别法观察、描述、绘制各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确定了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以及紫外光谱鉴别特征... 目的:对新疆芍药(Paeonia sinjiangensis K.Y.Pan)进行生药鉴定。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紫外光谱鉴别法观察、描述、绘制各部位的显微特征。结果:确定了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以及紫外光谱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芍药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紫外光谱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伯利亚白刺果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芸 刘金荣 +1 位作者 成玉怀 杜华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研究了新疆西伯利亚白刺果中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温度、氧化剂、还原剂、光照、金属离子、添加剂等对白刺果红色素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氧化剂、还原剂、Fe3+、Al3+、Cu2+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明显。
关键词 白刺果 红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白刺的生药学研究
4
作者 王恒 刘金荣 +1 位作者 成玉怀 郑玲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11-213,共3页
通过石蜡切片法、薄层色谱法和紫外谱线组法对西伯利亚白刺的原植物形态、果实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白刺与其它种白刺的主要区别是果实小、表面紫黑色,叶小、4-6枚簇生... 通过石蜡切片法、薄层色谱法和紫外谱线组法对西伯利亚白刺的原植物形态、果实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白刺与其它种白刺的主要区别是果实小、表面紫黑色,叶小、4-6枚簇生,其果实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并且石油醚提与水提、醇提和氯仿提取的化学成分差别较大。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生药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花楸中总黄酮和槲皮素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芹 刘保刚 +1 位作者 李鹏 唐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709-712,共4页
以芦丁、槲皮素为标准品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天山花楸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和果实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5% NaNO2~10%Al(NO3)3~4%NaOH和2%AlCl3显色系统,并分别在510nm和422nm处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天山花楸... 以芦丁、槲皮素为标准品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天山花楸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和果实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5% NaNO2~10%Al(NO3)3~4%NaOH和2%AlCl3显色系统,并分别在510nm和422nm处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天山花楸果实中总黄酮为7.75%(RSD%=1.09),在1.596~6.384mg/100mL(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7月天山花楸叶子中槲皮素为0.777%(RSD%=0.66)、8月其叶子中槲皮素为0.397%(RSD%=0.81),叶子中槲皮素在0.241~0.723mg/100mL(R^2=0.99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含量测定 天山花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离体葡萄叶中茋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春芳 张波 +3 位作者 刘景磊 李荣飞 王晓琴 陈韩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1-2413,2419,共4页
采用HPLC法测定新疆红提(Vitis vinifera cv.Red globe)和紫香无核(Vitis vinifera cv.NO.4 Xinnong)离体葡萄叶片中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紫檀茋、ε-二聚体葡萄素4种茋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茋化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 采用HPLC法测定新疆红提(Vitis vinifera cv.Red globe)和紫香无核(Vitis vinifera cv.NO.4 Xinnong)离体葡萄叶片中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紫檀茋、ε-二聚体葡萄素4种茋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茋化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0~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0.2%~109.2%。新疆红提和紫香无核离体葡萄叶片中4种茋化物含量不同,红提葡萄叶茋化物含量相对较高,其中白藜芦醇苷含量最高达23.73μg/g。2种葡萄叶的茋化物含量依次均为白藜芦醇苷>紫檀茋>白藜芦醇>ε-二聚体葡萄素。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适用于葡萄叶中4种茋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提(Vitis VINIFERA cv.Red globe) 紫香无核(Vitis VINIFERA cv.NO.4 Xin nong) 茋化物 离体葡萄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唐古特白刺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恒 朱瑞罡 +2 位作者 谭勇 刘金荣 赵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60-1861,共2页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红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威 张曦 +3 位作者 谭勇 周玲玉 王恒 陈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9-232,共4页
对不同品种红花种子进行50—350mmol/LNaCl溶液处理,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相对萌发率、萌发势、相对萌发势和发芽指数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3个品种红花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萌发率、萌发势、相对萌发势、发芽指数和活力... 对不同品种红花种子进行50—350mmol/LNaCl溶液处理,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相对萌发率、萌发势、相对萌发势和发芽指数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3个品种红花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萌发率、萌发势、相对萌发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随盐浓度升高明显降低,相对盐害率明显增强。3个品种红花种子的萌发率、幼苗长度、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萌发率和盐浓度线性回归方程得到3个红花的耐盐性阈值。综合比较,耐盐性表现最强的红花品种是裕民无刺,其次是新红4号和吉红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氯化钠 胁迫 发芽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油皂脚饲料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兰 陈红莉 +2 位作者 唐辉 赵满 彭鑫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34,共4页
通过对棉油皂脚中有营养价值部分的加工,使之成为符合饲料添加剂的原料。采用酸化水解法对棉油皂脚中脂肪酸进行提取制备,用GC-MS法对其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化学脱毒法对粗脂肪酸进行脱酚,用HPLC法对粗脂肪酸中游离棉酚进... 通过对棉油皂脚中有营养价值部分的加工,使之成为符合饲料添加剂的原料。采用酸化水解法对棉油皂脚中脂肪酸进行提取制备,用GC-MS法对其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化学脱毒法对粗脂肪酸进行脱酚,用HPLC法对粗脂肪酸中游离棉酚进行测定。通过酸化水解法得到了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9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亚油酸66.84%、棕榈酸15.29%、硬脂酸14.80%;脱酚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从4 707.3 mg/kg降低到383.2 mg/kg。棉油皂脚中粗脂肪酸含量丰富,脱酚达标后,可以成为符合饲料添加剂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油皂脚 酸化水解法 脂肪酸 棉酚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巯基嘧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洪勇 唐辉 +1 位作者 崔利娜 邢春梅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798-802,共5页
目的建立4-巯基嘧啶(4-MP)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含量的方法。方法乙醇超声浸提大蒜样品,用4-MP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结果冬储大蒜和新鲜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分别为0.1170%和0.243 5%;RSD分... 目的建立4-巯基嘧啶(4-MP)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含量的方法。方法乙醇超声浸提大蒜样品,用4-MP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结果冬储大蒜和新鲜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分别为0.1170%和0.243 5%;RSD分别为3.43%和3.08%,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价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巯基嘧啶 大蒜 硫代亚磺酸酯 蒜辣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番茄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绍鹏 陈文 +1 位作者 慕春海 黄洪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605-607,共3页
优化番茄番茄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C)的提取工艺,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以正交实验优化番茄中SDC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水用量40mL/g,乙醇与提取液体积比为4∶1,提取时间30min,浸取温度60℃时产率最高。在此条件下提取... 优化番茄番茄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C)的提取工艺,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以正交实验优化番茄中SDC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水用量40mL/g,乙醇与提取液体积比为4∶1,提取时间30min,浸取温度60℃时产率最高。在此条件下提取产率达到20.3%。结果表明,番茄膳食纤维按照此工艺提取的SDC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番茄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所致急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复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景富春 陈虹 闫明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纹状体内注射法制作急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快速药效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给对照组大鼠脑纹状体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同一部位注射6-OHDA 4μL(12...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纹状体内注射法制作急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快速药效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给对照组大鼠脑纹状体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同一部位注射6-OHDA 4μL(12μg/4μL)制作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的急性模型,术后第7d进行微透析试验,将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测定各组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DOPAC和HVA含量均显著性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或P<0.001)。采用6-OHDA纹状体内注射法可以复制急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纹状体 多巴胺 3 4-二羟基苯乙酸 高香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里克果的镇痛和抗炎活性研究
13
作者 陈文 韩博 +1 位作者 张银玲 严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对民间验方菠里克果镇痛和抗炎的活性部位进行筛选,观察分离出的各部位口服和外敷给药的差别,为将其改为口服制剂或制备成帖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小鼠耳廓肿胀法、扭体法、热板法对分离出的若干有效部位进行药理实验筛选。结果... 目的:对民间验方菠里克果镇痛和抗炎的活性部位进行筛选,观察分离出的各部位口服和外敷给药的差别,为将其改为口服制剂或制备成帖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小鼠耳廓肿胀法、扭体法、热板法对分离出的若干有效部位进行药理实验筛选。结果:醋酸乙酯萃取物外敷和灌胃给药可以抑制小鼠耳肿胀,灌胃给药使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外敷给药使小鼠热板痛阈值提高,正丁醇萃取物外敷和灌胃给药可以抑制小鼠耳肿胀,灌胃给药使小鼠热板痛阈值提高。结论: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为菠里克果镇痛和抗炎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里克果 镇痛 抗炎 活性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抑菌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畅 党婷 +3 位作者 王茹 姚佳 秦冬梅 张云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0-545,共6页
目的研究新疆出产的菊苣根、茎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抑菌效果,为明确菊苣较好的抑菌药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牛津杯法测定根、茎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倍半稀释法测定根、茎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 目的研究新疆出产的菊苣根、茎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抑菌效果,为明确菊苣较好的抑菌药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牛津杯法测定根、茎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倍半稀释法测定根、茎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法测定根、茎提取物对供试菌增殖的影响;酶标法测定细菌胞外溶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浓度变化。结果菊苣根、茎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有明显抑制增殖的作用;菊苣根对两种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4 g·L^(-1),菊苣茎对两种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 g·L^(-1)、64 g·L^(-1);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好,而菊苣根95%乙醇提取物则对粪肠球菌抑制作用更好;菊苣根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上述两种菌的抑菌效果皆优于95%乙醇提取物(P<0.01)。结论菊苣根、茎95%乙醇提取物均可明显抑制两种菌的增殖,且菊苣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更明显,菊苣根对粪肠球菌抑制效果较好;菊苣根最佳抑菌药效为乙酸乙酯萃取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体外抑菌活性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生长曲线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