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城乡地区气象服务覆盖面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忠伟 潘新民 +2 位作者 王胜兰 杨静 唐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466-11467,11481,共3页
2009年新疆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分别进行了乌鲁木齐市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全疆农村气象覆盖面问卷调查,对城乡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①2009年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城市为67.8%,南北疆农村差别不是很大,约为74%,表明城乡气象服... 2009年新疆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分别进行了乌鲁木齐市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全疆农村气象覆盖面问卷调查,对城乡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①2009年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城市为67.8%,南北疆农村差别不是很大,约为74%,表明城乡气象服务基本得到了公众的认可。②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城市气象服务调查中,电视、手机短信和网络位于前3位;农村覆盖面调查中,电视、手机短信和广播位于前3位。③93%的乌鲁木齐城市公众能够及时得到气象信息;81.6%的农村地区人口能够及时得到气象信息,但通过调查说明农村,尤其南疆农村地区获取气象预警信息的渠道有限,急需尽早通过大喇叭、LED显示屏工程等信息手段解决农村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覆盖面 城乡地区 气象服务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科普宣传在防灾减灾服务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柴美琪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317-319,共3页
气象科普宣传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共气象服务手段,对于提升社会公众的气象知识、增强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概述了气象科普宣传及其内容,详细分析了气象科普宣传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中的作用,包括普及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科普宣传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共气象服务手段,对于提升社会公众的气象知识、增强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概述了气象科普宣传及其内容,详细分析了气象科普宣传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中的作用,包括普及气象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及时传播预警信息,增强公众防范意识、教育公众应对策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公众心理调适与应急行为引导等,探讨了气象科普宣传在防灾减灾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构建现代化的防灾减灾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普宣传 防灾减灾工作 防灾减灾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服务效益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曾雪莹 潘新民 +2 位作者 王燕 王舒 张新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5期50-55,共6页
利用新疆18个林业气象灾害风险点相关信息,采用德尔菲法,对林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是风险点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其次是病虫害;主要气象灾害类型为干旱、高温、大风,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气温、风速、湿度;新疆... 利用新疆18个林业气象灾害风险点相关信息,采用德尔菲法,对林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是风险点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其次是病虫害;主要气象灾害类型为干旱、高温、大风,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气温、风速、湿度;新疆林业气象服务贡献率为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气象灾害 森林火灾 服务效益评估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 a新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静 黄秉光 +1 位作者 黄玫 古丽格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4-1060,共7页
新疆地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明确其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研究中国干旱区植被碳汇及其对陆地碳平衡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 新疆地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明确其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研究中国干旱区植被碳汇及其对陆地碳平衡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 2),在0.05°×0.05°经纬度空间网格上估算分析了1961-2015年新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近55 a新疆NEP平均值为14.4 g C·m-2,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空间上看,约40%地区的NEP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天山两麓的城市人口聚集区;而60%地区NEP呈上升走势,其主要分布在新疆昆仑山脉、天山山区和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区。新疆NEP对降水量变化更为敏感,气温的变化对NEP的影响并不显著。虽然新疆平均碳汇随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在源与汇之间波动,但是从多年平均来看,新疆仍然为碳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AVIM2 新疆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基于小波的周期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秦榕 李林超 +3 位作者 杨霰 杨华 杨艳玲 何亚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4-962,共9页
Φ20 cm和E601型蒸发皿在新疆均有使用,但两种数据序列自观测开始至今均不完整,尤其自2003年以后数据未进行整合和校正,使得对蒸发皿蒸发量数据的使用和深入分析受到限制。本研究基于Φ20 cm(E_(20))和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E601)的共同... Φ20 cm和E601型蒸发皿在新疆均有使用,但两种数据序列自观测开始至今均不完整,尤其自2003年以后数据未进行整合和校正,使得对蒸发皿蒸发量数据的使用和深入分析受到限制。本研究基于Φ20 cm(E_(20))和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E601)的共同观测期数据,选取新疆地区57个气象站,分析4~10月E_(20)和E601的换算系数K。以数据序列较长的喀什(隶属南疆)和塔城站(北疆)为例,分析了逐日和逐月尺度下K的变化,并将各月K值用于两个典型站2003—2016年期间4月1日~9月30日E_(20)的估算,得出1961—2016年完整的日E_(20)序列。进一步基于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月及年尺度E_(20)的波谱特性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E_(20)和E601的换算系数在4~10月期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南疆K值较北疆大。(2)喀什和塔城站插补后完整的1961—2016年期间日E_(20)序列具有以年为周期的典型变化,月E_(20)在7月最大,年E_(20)均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日、月及年尺度下喀什站E_(20)均高于塔城站。(3)两站点1~12月E_(20)的主周期和准周期具有2~16 a的波动,年E_(20)的主周期均为7 a,喀什站准周期为3 a和6 a,塔城站准周期为2 a和4a。本研究可为新疆地区蒸发量序列的插补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换算系数 小波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春季融雪型洪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鑫 赵鲁强 +3 位作者 杨静 惠建忠 唐千红 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0期165-168,共4页
利用2004-2013年灾情和积雪深度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10年新疆春季融雪型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地理气候特征关系。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塔城地区北部、阿勒泰地区为春季融雪型洪水的极易发区,天山北坡为易发区,南疆... 利用2004-2013年灾情和积雪深度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10年新疆春季融雪型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地理气候特征关系。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塔城地区北部、阿勒泰地区为春季融雪型洪水的极易发区,天山北坡为易发区,南疆为低发区;近10年新疆春季融雪型洪水有明显的增加趋势,3月和4月下旬为高发时期,特别是3月中旬;春季融雪型洪水多发生在山麓、山前平原和河谷地带的3—5级水系附近;2月底积雪深度距平百分率可作为春季融雪型洪水预测预报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融雪型洪水 时空分布 地理 气候特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新疆气温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8
7
作者 李景林 张山清 +3 位作者 普宗朝 王命全 王胜兰 赵书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格局。(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4℃/10 a、0.21℃/10 a、0.39℃/10 a、0.49℃/10 a和0.33℃/10 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分别于2004年、1997年、1995年、1985年和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突变后较突变前,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5℃、0.8℃、1.2℃、1.6℃和1.0℃,但气温上升幅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北疆大,南疆小"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 时空变化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虚拟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忠伟 奚磊 李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0-21,共2页
对新疆气象服务中心新建数字虚拟演播室的灯光系统设计加以探讨,主要涉及布光设计思路、注意事项和布光技巧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气象节目的可视性。
关键词 虚拟演播室 灯光系统 设计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百里风区地形与大风的关系 被引量:42
9
作者 潘新民 祝学范 +2 位作者 黄智强 李晓川 陈冬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大风是影响新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最典型的是百里风区,代表站为十三间房,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该区域风力强劲,大风频繁。根据山口的狭管效应和冷空气越山后流波风的理论,利用近2年的实测风资料,对百里风区有强风... 大风是影响新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最典型的是百里风区,代表站为十三间房,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该区域风力强劲,大风频繁。根据山口的狭管效应和冷空气越山后流波风的理论,利用近2年的实测风资料,对百里风区有强风出现的情况进行了估算和实例的验算,结果表明在冷空气入侵的过程中,上游木垒站与十三间房站风速存在着很好的延时9~10小时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风区 地形 狭管效应 流洩风 延时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区电力负荷与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静 郝毅 +1 位作者 陈冬梅 江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用2005—2006年新疆农业区电力负荷与气象资料,统计得出电力负荷的年、季变化与农事活动周期相符,电力负荷日变化的次高峰与日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较一致。将逐月的日平均电力负荷及变化量分别与气压、气温、空气湿度、风速... 用2005—2006年新疆农业区电力负荷与气象资料,统计得出电力负荷的年、季变化与农事活动周期相符,电力负荷日变化的次高峰与日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较一致。将逐月的日平均电力负荷及变化量分别与气压、气温、空气湿度、风速和降水量做相关分析,并将有无降雨日分段统计。结果表明,电力负荷与降水量、湿度和气温的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利用逐步回归方程将4种不同模式模拟的电力负荷进行了误差分析,发现要素差值模式的模拟效果较好,并对2007年5月的电力负荷进行了预测检验及误差分析,得出:在降雨日,用上一日负荷计划当日负荷的误差高达63.2%,而用要素差值模式预测电力负荷的误差为18.7%,月平均预测误差由前者的26.0%下降到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天气 相关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新闻采访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进先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295-295,297,共2页
从主持人出镜、采访前准备、采访提问方式、采访技巧和民族语言采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气象新闻采访的艺术,以期为气象新闻采访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新闻 采访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视频影视技术规范
12
作者 王进先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41-42,共2页
结合气象台站工作实际,探讨研究了气象灾害视频摄像、现场采访、后期编辑好影视技术规范,以为气象灾害视频拍摄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灾害视频 摄像技术 现场采访 后期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2017年5月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13
作者 王燕 曾雪莹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7期25-27,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新疆地区2017年5月18—20日大降水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及卫星云图演变等,揭示大降水天气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度一脊一槽、后期南北两支槽结合是此次大降水过程环流背景和天气学条...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新疆地区2017年5月18—20日大降水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及卫星云图演变等,揭示大降水天气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度一脊一槽、后期南北两支槽结合是此次大降水过程环流背景和天气学条件;槽前西南气流持续水汽输送及低层水汽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上地形抬升作用,是大降水有利水汽及动力条件;前期北疆各地气温较高,蓄积有利热力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不断经过同一区域,维持较长时间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辐合 动力抬升 上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68
14
作者 杨静 李霞 +1 位作者 李秦 王中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 a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基本呈现缓增的趋势。混合层高度在冬季夜间最低,说明此时大气垂向平均稀释能力最差。近30 a大气稳定度以D类频率出现最高,F类次之;其日变化为夜间多稳定层结,傍晚和清晨中性层结占居主导,中午弱不稳定层结出现最多。混合层高度与API相关系数-0.95,表明大气混合层高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开展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报指标。F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与API相关系数0.80,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高度 大气稳定度 变化特征 空气污染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重污染日的天气分型和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霞 杨静 +4 位作者 麻军 王江 赵克明 任泉 赵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4-1423,共10页
利用2004年1月-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逐日空气污染指数,对乌鲁木齐空气污染≥Ⅳ级的重污染日持续时间特征、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及相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污染过程发生1天和... 利用2004年1月-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逐日空气污染指数,对乌鲁木齐空气污染≥Ⅳ级的重污染日持续时间特征、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及相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污染过程发生1天和持续2,3和4天的比例分别是32.2%,23.3%,18.5%和11.0%;发生重污染时500hPa以纬向环流型居多,占重污染总日数的84.2%,经向环流型为15.8%。从地面气压场来看,高压后部型出现重污染的频率最高,达86.3%;高压底部型次之,为9.6%;高压前部型和南高北低型出现重污染的几率较小。乌鲁木齐冬季Ⅲ级污染日对应的温度、湿度及风等要素廓线的垂直结构与冬季平均状况几乎一致,而重污染出现时,边界层逆温较强、风速较低且低空伴随有较厚的偏东风或东南风气流;重污染日和雾的关系密切,伴随有雾或轻雾的频率高达81.3%;前一日20:00(北京时)上干下湿并伴有逆温的边界层结构极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日 环流形势 地面气压场 边界层结构 大气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农业区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萍 潘新民 曾雪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0-278,共9页
为阐释中国不同农业区的水热资源时空演变格局,利用1961-2017年全国613个基本气象站平均气温、降水量月值资料,借助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农业区划,对中国及各农业区气温、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为阐释中国不同农业区的水热资源时空演变格局,利用1961-2017年全国613个基本气象站平均气温、降水量月值资料,借助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农业区划,对中国及各农业区气温、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气温转暖趋势明显,平均增温率为0.249℃/10 a,1996年发生增暖突变,同时增温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全年增暖在北方最为显著;降水量于2015年发生“由减转增”的趋势突变,但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各农业区气温均表现为显著上升态势,且增温速率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又以青藏地区增温最为突出,2000年后各区偏暖幅度增大;除黄土高原农业区年降水量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外,其余各农业区年降水量呈现增势,尤其2011-2017年“湿化”明显。各农业区四季气温、降水量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有显著差异,其中青藏高原农业区春、冬季暖干化突出,北方干旱区夏季暖湿化明显,中南、东北地区以夏、秋季减湿为主,东南地区基本存在全年暖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区 气温 降水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13预报产品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静 陈冬梅 +2 位作者 周庆亮 郝毅 江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用2005—2006年4—9月准东电网负荷资料和T213预报产品资料,建立日平均有效时间序列数据,对电力负荷与T213主要预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影响该地区负荷变化的重要预报因子为700 hPa水汽通量、850 hPa水汽通量和降水量,建立日... 用2005—2006年4—9月准东电网负荷资料和T213预报产品资料,建立日平均有效时间序列数据,对电力负荷与T213主要预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影响该地区负荷变化的重要预报因子为700 hPa水汽通量、850 hPa水汽通量和降水量,建立日平均电力负荷变化的预报方程。对2007年进行试报,负荷变化趋势与实际一致,但对负荷发生明显波动的预报有时出现偏差,原因是T213对降雨天气预报有误所致。提出改进方案,采用模式与预报员经验相结合,从气象观测要素中再筛选出新的降雨因子,与T213重要预报因子重建预报方程,再次试报结果更接近实况。对2007年4—9月预报误差进行分析得到,计划负荷平均误差为11.5%,T213建模平均误差为8.2%,通过改进后重新建模的平均误差为6.4%。在降雨天气条件下,计划负荷误差22.3%,T213建模误差13.4%,而改进后的预测误差降低到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T213预报产品 负荷变化预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贝贝 何玉婷 吉春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279-281,共3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自给自足让社会稳定、百姓温饱。但是,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越发严峻,不可忽视。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和成因,深入讨论了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畜禽养殖、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和秸秆焚烧4...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自给自足让社会稳定、百姓温饱。但是,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越发严峻,不可忽视。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和成因,深入讨论了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畜禽养殖、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和秸秆焚烧4个途径,以及导致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旨在有效抑制农业源大气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大气面源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窦刚 雅森江·库尔班 木尼热·艾尼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2期8-10,共3页
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属于在特殊地形和天气形势条件下形成的峡谷风。分析乌鲁木齐市多年气候观测资料得出,东南大风主要出现在南郊达坂城至红雁池水库一带,红雁池水库站年平均大风最多、年大风极大值最高;东南大风春秋季最多,红雁池水库站... 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属于在特殊地形和天气形势条件下形成的峡谷风。分析乌鲁木齐市多年气候观测资料得出,东南大风主要出现在南郊达坂城至红雁池水库一带,红雁池水库站年平均大风最多、年大风极大值最高;东南大风春秋季最多,红雁池水库站东南大风日变化呈双峰型,主峰在08:00~09:00,低谷在17:00。近60年乌鲁木齐站年东南大风日数总体趋于减少,未出现突变点,其中20世纪60—80年代初为振荡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为迅速减少期;年东南大风日数存在3~6、10~15和30~60年的震荡周期,分别对应第3、第2和第1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风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