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1
作者 郭泽希 伊力扎提·麦麦提 古丽格娜·艾塔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611,共5页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强迫症状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测试,第一次施测时间为2020年11月(T1),第二次施测时间为2022年3月(T2),第3次施测时间为2023年3月(T3)。对调查结果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同时参与3次测量的3289份有效被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3289名大学生中女性1966人(59.8%),汉族2352人(71.5%),首次施测平均年龄(21.0±0.7)岁。大学生焦虑得分分别为:T1(1.48±0.51)分,T2(1.38±0.45)分,T3(1.33±0.43)分;强迫症状得分分别为:T1(1.75±0.58)分,T2(1.66±0.55)分,T3(1.53±0.5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学生强迫症状与焦虑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无条件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拟合良好,模型截距显著>0(P<0.001)、斜率显著<0(P<0.001),截距与斜率之间呈负相关(r=-0.033,P<0.001),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得分呈现下降趋势,起始水平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纳入性别协变量(赋值:男=0,女=1)后,发现性别对截距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05,P<0.001),对斜率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01,P>0.05),即女大学生强迫症状起始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下降速度不存在差异。纳入焦虑协变量后,发现各时间点焦虑正向影响强迫症状(P<0.001),性别对斜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17,P<0.05),对截距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即控制焦虑的影响后,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低于男大学生。结论大学生强迫症状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高起始水平不一定带来长期困扰。焦虑阻碍强迫症状的缓解,并更大程度地影响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出现及男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状 发展轨迹 焦虑 性别差异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向人格特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
2
作者 闫琼 姚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究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调节策略在内外向人格特征影响大学生孤独感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的内外向分量表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孤独感问卷,组织50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数据采... 目的探究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调节策略在内外向人格特征影响大学生孤独感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的内外向分量表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孤独感问卷,组织50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数据采集使用“问卷星”软件完成。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内外向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情绪调节策略对孤独感的影响。结果内外向人格特征与核心自我评价、情绪调节策略的认知重评维度呈正相关(r=0.39,P<0.01;r=0.23,P<0.01),与情绪调节策略的表达抑制维度和孤独感呈负相关(r=-0.21,P<0.01;r=-0.45,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调节策略的认知重评维度呈正相关(r=0.43,P<0.01),与情绪调节策略的表达抑制维度和孤独感呈负相关(r=-0.24,P<0.01;r=-0.60,P<0.01)。并且情绪调节策略的认知重评维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r=-0.42,P<0.01),情绪调节策略的表达抑制维度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5,P<0.01)。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核心自我评价、认知重评在内外向人格特征与孤独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效应量为-0.034,效应占比为7.9%;核心自我评价与表达抑制在内外向人格特征与孤独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效应量为-0.017,效应占比为3.9%。结论内外向人格特征可以分别通过核心自我评价、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孤独感产生影响,这提示可通过干预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调节策略降低大学生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向人格特征 孤独感 核心自我评价 情绪调节策略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父母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关文军 吴添昊 +1 位作者 程毓可 多强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4,共7页
为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领悟社会支持在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对582名孤独症儿童父亲或母亲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显著正向预测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交焦... 为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领悟社会支持在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对582名孤独症儿童父亲或母亲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显著正向预测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交焦虑;(2)领悟社会支持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负面评价恐惧→领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这一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孤独症儿童母亲群体负面评价恐惧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显著,在父亲群体中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缓解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交焦虑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评价恐惧 领悟社会支持 社交焦虑 孤独症儿童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视知觉如何影响特殊儿童的家庭功能?孤独感和亲子亲合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徐金凤 吴添昊 +2 位作者 程毓可 于冲 关文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5,共7页
为考察歧视知觉对特殊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及特殊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孤独感)和亲子子系统(亲子亲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517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显著负向预测特殊儿童的家庭功能;(2)孤独感在歧视知觉和... 为考察歧视知觉对特殊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及特殊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孤独感)和亲子子系统(亲子亲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517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显著负向预测特殊儿童的家庭功能;(2)孤独感在歧视知觉和家庭功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亲合调节了歧视知觉和家庭功能间的直接路径。具体而言,在高亲子亲合水平下,歧视知觉对特殊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显著减弱;在低亲子亲合水平下,歧视知觉对特殊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视知觉 家庭功能 孤独感 亲子亲合 特殊儿童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练双语者负性情绪干扰下的认知优势效应:来自2-back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艺 刘毅 焦江丽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存在认知优势,但是在负性情绪干扰下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是否存在认知优势尚不清楚。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均以大脑右半球为优势脑区,加工效能理论认为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的加工使用同样的认知... 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存在认知优势,但是在负性情绪干扰下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是否存在认知优势尚不清楚。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均以大脑右半球为优势脑区,加工效能理论认为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的加工使用同样的认知资源。研究采用情绪空间2-back任务,探究在负性情绪刺激干扰下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熟练双语者是否存在认知优势。结果表明,熟练双语者在该任务中表现出比非熟练双语者更高的正确率和更短的反应时。这一结果说明,尽管存在负性情绪刺激的干扰,相比非熟练双语者,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仍然表现出了认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练双语者 负性情绪 空间工作记忆 双语认知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间空格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词汇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阿依古丽·艾尼 买合甫来提·坎吉 +1 位作者 刘贵雄 帕里扎·布拉提汗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高熟练和低熟练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有无空格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句子阅读任务中的眼动特征,以探讨词间空格对词汇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熟练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有空格的句子阅读中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高熟练和低熟练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有无空格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句子阅读任务中的眼动特征,以探讨词间空格对词汇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熟练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有空格的句子阅读中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注视次数显著少于无空格条件,即有空格条件下的阅读优于无空格。此外,空格对低熟练大学生词汇通达早期阶段的促进作用更大。总之,空格促进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词汇加工。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词汇加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词素分解表征,并随着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词素分解表征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而整词加工能力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间空格 维吾尔族 句子阅读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线索浏览方向、空间位置与移动光标对伪忽视的影响
7
作者 阿依古丽·艾尼 买合甫来提·坎吉 伊力扎提·麦麦提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采用线段平分任务,以无文字线索作为基线条件,考察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空间位置和移动光标对具有两种不同方向阅读经验的熟练双语者伪忽视的影响。结果发现,无文字线索条件下,光标从左往右方向移动时被试的判断偏向于线段中点的右侧,... 采用线段平分任务,以无文字线索作为基线条件,考察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空间位置和移动光标对具有两种不同方向阅读经验的熟练双语者伪忽视的影响。结果发现,无文字线索条件下,光标从左往右方向移动时被试的判断偏向于线段中点的右侧,而从右往左移动时,偏向于线段中点的左侧。在有文字线索条件下发现,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显示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和空间位置一致时伪忽视明显,不一致时伪忽视消失。结果表明,文字线索浏览方向、空间位置与移动光标能够影响伪忽视。伪忽视的存在和消失,不仅与眼球运动有关,还有与大脑两半球的激活水平有关。研究结果支持了视觉扫描假设和激活朝向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忽视 熟练双语者 移动光标 文字浏览方向 文字线索空间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优生与学困生几何问题表征的认知差异——来自眼动和话语分析技术的整合证据
8
作者 包含金 刘毅 焦江丽 《数学教育学报》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几何问题表征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关键认知因素,研究选取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32人(学优生16人、学困生16人),基于眼动和话语分析技术,采用SMI遥测式眼动仪探讨学优生和学困生表征不同难度平面几何问题的认知差异.眼动结果发... 几何问题表征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关键认知因素,研究选取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32人(学优生16人、学困生16人),基于眼动和话语分析技术,采用SMI遥测式眼动仪探讨学优生和学困生表征不同难度平面几何问题的认知差异.眼动结果发现,学优生在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兴趣区注视次数、兴趣区注视时间和文字兴趣区注视次数上均显著小于学困生.话语分析技术发现,学优生倾向于问题情境和多元的认知加工,学困生更加倾向于直译或单一的认知加工.以上结果说明,学优生和学困生表征几何问题兴趣区均倾向于图形认知加工;学优生倾向于使用问题模型策略,而学困生表现出认知加工困难,更多地使用直译转化策略;学优生比学困生表现出更好的问题表征能力和认知加工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问题表征 眼动 学优生 学困生 话语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传记学:一种人格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兼评《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9
作者 李莉莉 《心理学探新》 2025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调研究者的意识经验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本质直观和意义理解,以关照完整人格和人的内在世界。从根本而言,心理传记学属于心理学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天命可违》一书充分体现了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是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的实践案例。除共时性比较和三角互证外,心理传记学的科学性还在于,其是否如实描述了研究对象,是否充分理解了对象的意义,是否能带来广泛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传记学 现象学-解释学分析 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