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元共生、动态交融——回鹘西迁后的西域文明与居民身份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闫国疆
郝新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丹、蒙古与原西域居民融合而成了畏兀儿、哈萨克、回回等多个新的民族,西域居民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共生、动态交融之景。历史证明,今日新疆的任何一个族裔性群体都是长期历史发展中或远或近、自他乡而来并与当地原住居民交融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回鹘
民族
多元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维吾尔族原始宗教遗留看泰勒“文化遗留物说”
被引量:
2
2
作者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7-191,共5页
原始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在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原始宗教逐渐成为非主体的边缘性现象,亦原始宗教的残余形态以傍伊斯兰教的局面在维吾尔族中仍然遗存着。从泰勒的&qu...
原始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在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原始宗教逐渐成为非主体的边缘性现象,亦原始宗教的残余形态以傍伊斯兰教的局面在维吾尔族中仍然遗存着。从泰勒的"文化遗留物"观点可以推测,"文化遗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丧失其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实际作用,在新的文化形态中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或者变成为无意义的纯粹的遗俗的历史文化现象。但是,从维吾尔族的原始宗教遗留和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仍然存在着的类似的文化遗留的状况看,泰勒的定义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原始宗教遗留
文化遗留物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元共生、动态交融——回鹘西迁后的西域文明与居民身份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闫国疆
郝新鸿
机构
新疆
财经
大学
马列部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化历程中的认同危机与新疆居民身份构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BZX1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现代化历程中的新疆居民身份演变与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M551541)
+2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规划项目"新疆社会意识整合中的身份构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YJA710082)
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走进问题
融入生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良性身份构建与不良社会意识化解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BS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丹、蒙古与原西域居民融合而成了畏兀儿、哈萨克、回回等多个新的民族,西域居民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共生、动态交融之景。历史证明,今日新疆的任何一个族裔性群体都是长期历史发展中或远或近、自他乡而来并与当地原住居民交融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之物。
关键词
西域
回鹘
民族
多元
共生
Keywords
Western Region
Huihu
nationality
multi-element
coexistence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维吾尔族原始宗教遗留看泰勒“文化遗留物说”
被引量:
2
2
作者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
机构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7-191,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绿洲环境退化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编号:15CMZ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南疆沙漠腹地绿洲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编号:13YJC850025)
文摘
原始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在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原始宗教逐渐成为非主体的边缘性现象,亦原始宗教的残余形态以傍伊斯兰教的局面在维吾尔族中仍然遗存着。从泰勒的"文化遗留物"观点可以推测,"文化遗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丧失其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实际作用,在新的文化形态中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或者变成为无意义的纯粹的遗俗的历史文化现象。但是,从维吾尔族的原始宗教遗留和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仍然存在着的类似的文化遗留的状况看,泰勒的定义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原始宗教遗留
文化遗留物说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元共生、动态交融——回鹘西迁后的西域文明与居民身份变化
闫国疆
郝新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维吾尔族原始宗教遗留看泰勒“文化遗留物说”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