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新疆综合能源系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达 程翔 李鹏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4,共12页
新疆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区域,明晰各能源主体在利益分配中如何实现协同互补是“双碳”背景下新疆保障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火、水、风、光在合作博弈中收益最大化原则为切入点,构建了多能互补模式下的联合运营函... 新疆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区域,明晰各能源主体在利益分配中如何实现协同互补是“双碳”背景下新疆保障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火、水、风、光在合作博弈中收益最大化原则为切入点,构建了多能互补模式下的联合运营函数,并使用改进Shapley值法对其收益再分配。研究结果显示:多能互补模式更注重产业协同,Shapley值法的各主体收益取得显著增加,经过改进调整,仅火电收益提升,其余主体收益下降;论证了“先立后破”的必要性,要补“旧”以促“新”,在提高联盟效益时,有针对性地对火电等传统行业进行利益补偿,助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追“风”逐“日”加快新能源建设,发挥未来科技产业在绿色生产力发展中的竞争新优势,以合力储蓄区域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利益分配 新疆 多能互补 改进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后碳捕集醇胺吸收剂热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增伟 美合日阿依·穆太力普 +2 位作者 李立雯 杜庶铭 徐冬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90,共8页
碳捕集吸收剂的降解不仅会使CO_(2)浓度下降,还可能会导致设备腐蚀并增大碳捕集成本,探究吸收剂在高温条件下的降解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碳捕集材料至关重要。以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MEA)为基准胺,分别对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 碳捕集吸收剂的降解不仅会使CO_(2)浓度下降,还可能会导致设备腐蚀并增大碳捕集成本,探究吸收剂在高温条件下的降解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碳捕集材料至关重要。以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MEA)为基准胺,分别对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3-氨基丙醇(MPA)和4-氨基丁醇5种醇胺进行了热降解特性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醇胺的降解率、CO_(2)饱和负载下降率和黏度下降率等参数,探究了不同种类醇胺溶液在热降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气质联用色谱(GC-MS),进一步揭示了醇胺溶液吸收剂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经过16 d的热降解,MEA、DEA、TEA、MPA和4-氨基丁醇的降解特性呈现出明显差异。随着碳链增长,MEA、MPA和4-氨基丁醇的各项降解参数均有所减小,其中4-氨基丁醇最为稳定。对于伯胺MEA、仲胺DEA和叔胺TEA而言,DEA的热稳定性能最差,—CH_(2)CH_(2)OH基团数量的增大并不会增强这3种胺的热降解性能。GC-MS检测结果表明,醇胺的热降解产物较少,其中MPA与4-氨基丁醇生成了哌嗪(PZ),PZ可能抑制了这两种胺的降解。4-氨基丁醇更易发生脱水环化反应,生成四氢吡咯。DEA与TEA的主要降解产物相似,但DEA降解产物数量更多。以上结果,可为优化碳捕集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 热降解 降解机理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益补偿决策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育宝 王子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0,共14页
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为保障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火电作为灵活性调节的支撑性电源,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实现高比例替代,亟需建立相适应的利益补偿机制。为此构建中央政府、跨省跨区可再生能... 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为保障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火电作为灵活性调节的支撑性电源,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实现高比例替代,亟需建立相适应的利益补偿机制。为此构建中央政府、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企业、消纳地火力发电企业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各主体跨省跨区能源合作时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权交易市场替代政府补贴措施,可以减少政府财政压力;消纳地火力发电企业愿意低碳转型的前提是出让发电权的收益足以补偿其灵活性改造成本与市场份额降低造成的损失,但过高发电权价格会挫伤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企业异地消纳的积极性,造成资源浪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作为调节新旧能源利益分配的有效工具,二者价格增加会从不同程度上推动跨省跨区能源合作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跨区输电 演化博弈理论 煤电灵活性改造 补偿机制 发电权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多能互补体系政策协同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育宝 樊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3,共15页
将政策协同与电力生产企业、典型用能企业节能降碳行为发生联系,从碳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全体用能行业两种视角,构建“政府部门-电力生产厂商-典型用能企业”三方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碳中和目标下碳市场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绿... 将政策协同与电力生产企业、典型用能企业节能降碳行为发生联系,从碳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全体用能行业两种视角,构建“政府部门-电力生产厂商-典型用能企业”三方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碳中和目标下碳市场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绿证市场协同实施的降碳成本、运行效率与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碳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情形下,政府部门、电力生产厂商、典型用能企业三方主体博弈中,电力生产企业可达到综合能源发电的均衡解,而典型用能企业的均衡解为消极减排,减碳成本低、存在行业间“碳泄露”;当碳市场扩展至所有用能行业后,三方主体存在促进多能互补体系发展的理想演化稳定策略均衡解(碳市场和绿证市场,综合能源发电,积极减排),碳减排成本高、但减碳效果好,其中政府部门策略选择稳定不变、其他两方主体策略选择则受到参数稳定性条件影响。基于经济增长的工业化能源需求和分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提出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三步走”政策协同发展路径,推进多能互补体系高效运行,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多种能源互补发展的新型电力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电力生产厂商进行综合能源发电和典型用能企业积极减排的高效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新型能源体系 多能互补体系 政策协同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空气当量比对高碱煤预热煤焦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世豪 朱建国 +2 位作者 美合日阿依·穆太力普 刘敬樟 吕清刚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42,共7页
新疆高碱煤储量丰富,但由于Na、K等碱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引发了高碱煤燃烧结渣沾污问题。流态化预热可增加燃料活性、促进碱金属析出,预热燃烧有望实现高碱煤清洁高效燃烧。目前,关于高碱煤预热后的燃料反应动力学特性还尚未阐释。因此,... 新疆高碱煤储量丰富,但由于Na、K等碱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引发了高碱煤燃烧结渣沾污问题。流态化预热可增加燃料活性、促进碱金属析出,预热燃烧有望实现高碱煤清洁高效燃烧。目前,关于高碱煤预热后的燃料反应动力学特性还尚未阐释。因此,为探究预热空气当量比(λ)对高碱煤预热煤焦的动力学影响特性,开展了高碱煤循环流化床预热试验,并通过热重试验,分析了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变化行为,研究了原煤及预热煤焦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预热空气当量比从0.28增至0.40时,预热煤焦的最大失重速率降低,着火点及燃尽点升高;质量转化率在0.5之前,预热煤焦的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高于原煤,而转化率在0.5~0.8阶段内,结果相反,这是因为不同反应阶段内原煤和预热煤焦的挥发分含量和焦炭反应特性不同所引起的;计算了原煤和预热煤焦在不同燃烧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发现预热煤焦的反应速率常数均高于原煤,且反应速率常数随预热空气当量比的升高而先增后减,预热当量比0.31、燃烧温度950℃时,预热煤焦的计算反应速率常数约为原煤的13倍。研究结果期望为高碱煤预热燃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预热煤焦 空气当量比 反应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嘉伟 顾文波 张富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6,共11页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加大了碳捕集的成本,制约了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从化学吸收剂(胺类吸收剂、两相吸收剂、均相少水吸收剂、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加大了碳捕集的成本,制约了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从化学吸收剂(胺类吸收剂、两相吸收剂、均相少水吸收剂、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和工艺(吸收工艺优化、解吸工艺优化与复合工艺优化)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化学吸收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开发新型混合胺体系,研发低共熔溶剂,降低两相吸收剂、少水吸收剂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黏度与成本以及实现吸收剂低能耗再生;改进吸收工艺与解吸工艺时要充分利用系统中的余热,复合工艺改进需合理耦合若干个单一工艺优化方法,以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新型吸收剂 捕集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的光伏积灰过程数值模拟与特性分析
7
作者 阿热帕提·西尔买买提 郑子鹏 顾文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246-10254,共9页
光伏(photovoltaic, PV)发电多分布于沙尘频发地区,光伏组件积灰严重,会降低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系统运行,因此研究积灰规律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光伏板积灰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光伏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利用... 光伏(photovoltaic, PV)发电多分布于沙尘频发地区,光伏组件积灰严重,会降低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系统运行,因此研究积灰规律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光伏板积灰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光伏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利用Fluent软件构建光伏板简化物理模型,设置对数风速分布公式模拟入口风速;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描述颗粒粒径分布,探究不同积灰浓度、风速和相对湿度对积灰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积灰浓度是影响积灰量的关键因素,积灰量随积灰浓度增加而线性上升;而风速与积灰量的关系呈先降后升的非线性趋势;湿度对积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阈值效应。考虑积灰浓度、风速和湿度等因素对光伏板积灰的影响,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光伏板积灰规律,为光伏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PV)积灰 数值模拟 多因素分析 用户自定义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