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双峰驼乳乳清蛋白的乳化特性
1
作者 高胜寒 苗灏 +6 位作者 牛晴 刘恩慧 贺蕊琪 霍辰坤 张飞 杨洁 赵仲凯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1,共7页
本实验以驼乳乳清蛋白(camel whey protein,CWP)和牛乳乳清蛋白(bovine whey protein,BWP)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水相与油相比例(8∶2、7∶3、5∶5、3∶7、2∶8,V/V)条件下乳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相体... 本实验以驼乳乳清蛋白(camel whey protein,CWP)和牛乳乳清蛋白(bovine whey protein,BWP)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水相与油相比例(8∶2、7∶3、5∶5、3∶7、2∶8,V/V)条件下乳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使得两种蛋白稳定的乳液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显著增加,当油相体积分数≥70%,乳液不再分层。在相同水相与油相比例下,CWP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优于BWP,CWP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更小的液滴粒径尺寸((722.41±77.91)nm,油相体积分数为30%),所带Zeta电位绝对值高于30 mV((33.58±0.15)mV,油相体积分数为20%),其乳化稳定性相较于BWP稳定乳液提升约2倍以上。本研究表明CWP可作为优质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并应用于功能性驼乳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乳清蛋白 Pickering乳液 乳化活性 乳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细菌多样性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新疆博乐酸奶细菌菌群结构及代谢差异
2
作者 汪琪 曾军 +5 位作者 霍向东 薛娟娟 娄恺 林青 赵仲凯 高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5-138,共14页
利用Illumina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新疆博乐酸奶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细菌多样性可知,新疆博乐酸奶中主要菌属分别是Lactobacillus、Klebsiella、Lactococcus和Acetobacter等。通过线性判... 利用Illumina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新疆博乐酸奶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细菌多样性可知,新疆博乐酸奶中主要菌属分别是Lactobacillus、Klebsiella、Lactococcus和Acetobacter等。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微生物功能预测工具分析,筛选出Lactobacillus、Klebsiella和Lactococcus等菌属为生物标志物,并预测了其功能。根据代谢组学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鉴定到397个和324个代谢物,其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和有机杂环化合物为主要化合物分类。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是主要差异代谢物,这些物质对酸奶风味有一定影响。在代谢通路分析中,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和次生代谢,这和功能预测结果部分一致。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Lactobacillus、Limosilactobacillus、Lactococcus和Klebsiella等菌属与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分子等代谢物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群落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影响酸奶的营养物质。本研究探索了3种新疆博乐酸奶的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以期更好地为新疆酸奶的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细菌多样性 非靶向代谢组学 Illumina测序 新疆博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原料酸粥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其分离菌株的生理学特性
3
作者 薛娟娟 汪琪 +3 位作者 曾军 霍向东 张民伟 高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8-141,共14页
为探讨不同原料对酸粥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分离菌株的生理学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以内蒙古清水河县采集的3种酸粥样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和3株酵母菌。测序结果显示,细菌水平主要菌属为乳酸杆菌... 为探讨不同原料对酸粥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分离菌株的生理学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以内蒙古清水河县采集的3种酸粥样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和3株酵母菌。测序结果显示,细菌水平主要菌属为乳酸杆菌属、醋酸杆菌属、迟缓乳杆菌属等;真菌水平主要菌属为伊萨酵母属、交链孢霉属、毕赤酵母属等。生理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乳酸菌在48 h后均使培养液pH值降至3.66~3.70;酵母菌中SMF 5产气性能优异;耐酸实验中,SXZ 6和SZ 1+表现较好;耐胆盐测试中SZ 4和SMF 5优势明显;此外,SXZ 7和SXZ 9分别展现出91.78%和93.6%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对酸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谷物配方对细菌或真菌有特殊聚集性。分离菌株均展示出良好的生理学特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粥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分离鉴定 生理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核桃调和油微胶囊理化性质及其结构表征
4
作者 刘恩慧 牛晴 +4 位作者 赵仲凯 赵文革 冯东霞 尧华文 张玉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101,共11页
以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分别与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GA)、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为复合壁材,利用复合凝聚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核桃调和油(blend... 以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分别与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GA)、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为复合壁材,利用复合凝聚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核桃调和油(blended walnut oil,BWO)微胶囊,改善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通过Zeta电位、浊度分别确定制备不同复合壁材蛋白质-多糖比例(WPI∶GA=4∶1、WPI∶SA=6∶1、WPI∶CMC=6∶1)和pH值(WPI-GA=4.3、WPI-SA=4.3、WPI-CMC=4.4),并比较3种微胶囊的包埋率、理化性质及微观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WPI与GA在质量比为4∶1、pH 4.3条件下,形成的微胶囊(WPIGA-BWO)具有最佳的包埋效果(94.02%)和溶解度(84.49%),平均粒径226.70μm;红外光谱证实WPI与多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凝聚物,可作为包埋BWO的壁材;X射线衍射分析,WPIGA-BWO具有较高的相对结晶度(40.27%);热重分析进一步表明,微胶囊在250℃以下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核桃油粉末油脂产品的开发以及植物油的有效防护提供理论参考,拓宽核桃油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调和油 微胶囊 理化性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粕在饲料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陈海军 孙剑 +2 位作者 齐树森 王嘉一 张菡 《中国果菜》 2025年第8期74-79,共6页
甜菜粕作为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因其显著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特性,成为提升反刍动物瘤胃功能的关键纤维资源。本文综述了甜菜粕作为动物饲料的应用状况、技术革新、发展前景、应用局限以及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甜菜粕应用范围正从反刍动... 甜菜粕作为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因其显著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特性,成为提升反刍动物瘤胃功能的关键纤维资源。本文综述了甜菜粕作为动物饲料的应用状况、技术革新、发展前景、应用局限以及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甜菜粕应用范围正从反刍动物迅速扩展至猪、水产及禽类等多种畜禽养殖领域,显著提升了其作为低碳饲料原料的市场竞争力。生物发酵技术在提高甜菜粕蛋白含量、促进低聚糖释放、提高动物消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预计将在未来实现批量化应用;挤压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饲料消化和营养利用率,但关于其在甜菜粕饲料方面的应用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甜菜粕在构建经济可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饲料体系中的综合潜力,为相关产业的方案优化(如饲料配方优化、原料替代方案)、技术创新(如加工工艺改进、提高适口性和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粕 饲料 纤维 副产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衣分和铃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6
作者 杜霄 龙遗磊 +5 位作者 谭彦平 李丽丽 王胤 金珅 杨伊楠 艾先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73,共19页
【目的】对棉花衣分和铃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相关的候选基因,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提高棉花产量提供遗传基础。【方法】利用3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重测序(10×)数据和3 055 642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目的】对棉花衣分和铃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相关的候选基因,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提高棉花产量提供遗传基础。【方法】利用3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重测序(10×)数据和3 055 642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对2年5个环境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ve value, BLUP)的衣分和铃重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相关的显著关联位点和候选基因。【结果】衣分和铃重在不同环境下存在较广泛的变异,衣分平均变异系数为9.40%,遗传力为92.81%;铃重平均变异系数为11.96%,遗传力为86.67%。不同环境间,群体的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衣分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将300份陆地棉分为6个亚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23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与衣分相关,89个QTL与铃重相关。对衣分中筛选到的3个稳定的QTL qLP_Gh5.18、q LP_Gh12.43和qLP_Gh17.2进一步分析,发现17个相关候选基因;对铃重中筛选到的2个稳定的QTL qBW_Gh7.5和qBW_Gh19.5进一步分析,发现8个相关候选基因。【结论】在300份陆地棉群体中鉴定到5个稳定的QTL与棉花衣分和铃重关联,挖掘到25个与衣分和铃重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衣分 铃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