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区域创新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秦海波 肖鸿波 +1 位作者 乌静 李莉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61,共12页
科学评价分析新疆区域创新政策,有助于发挥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全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的新疆区域创新政策归纳梳理,建立PMC指数模型,遴选出12项典... 科学评价分析新疆区域创新政策,有助于发挥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全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的新疆区域创新政策归纳梳理,建立PMC指数模型,遴选出12项典型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17,共有7项政策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5项政策为良好等级,没有完美与较差等级的政策文本,整体状况良好。各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评价、作用层面和政策视角等方面表现较好,内容详细、具体。各项政策存在4项共性问题:政策时效较为局限、政策缺乏第三部门等主体参与、政策领域侧重点缺乏均衡性及政策激励措施的使用较为单调。基于所得结论,提出各项政策的优化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政策 量化评价 PMC指数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 被引量:20
2
作者 秦海波 肖鸿波 +1 位作者 乌静 张秀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62,共11页
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1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并引入政府创新偏好作为中介变量,解构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路径。研究发现:... 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1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并引入政府创新偏好作为中介变量,解构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路径。研究发现:自创区政策试点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创新偏好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自创区政策试点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专利类别比较发现,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自创区政策试点的建设会对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虹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示范区 政府创新偏好 区域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教育外交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海波 王瑞璇 +1 位作者 李莉莉 贾国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50-61,共12页
近年来,教育外交在俄罗斯的中亚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出于外交政策战略方向调整、应对中亚地区文化安全挑战以及重塑高等教育强国需要等动因,将教育外交作为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通过加强高校招生能力建设、将... 近年来,教育外交在俄罗斯的中亚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出于外交政策战略方向调整、应对中亚地区文化安全挑战以及重塑高等教育强国需要等动因,将教育外交作为对中亚国家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通过加强高校招生能力建设、将留学生占比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大幅提高政府奖学金名额以及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合作等措施,俄罗斯高校在中亚国家的招生能力整体大大加强,留学生数量逐年稳步增长,教育合作进展顺利。中亚国家已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最大最密切的跨境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中亚 教育外交 公共外交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多样化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10个村庄的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艳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5期179-182,共4页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引入家庭结构变量和社区变量对该框架进行改进,系统研究农户多样化生计策略形成机制。通过调研所得数据,利用改进后的框架分析生计资本、家庭结构、社区状况对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的影响。发现影响生计多样性的...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引入家庭结构变量和社区变量对该框架进行改进,系统研究农户多样化生计策略形成机制。通过调研所得数据,利用改进后的框架分析生计资本、家庭结构、社区状况对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的影响。发现影响生计多样性的因素为:距市场的距离、小于15岁成员、人力资本、距公路的距离、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计 多样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莉莉 肖鸿波 秦海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4,共5页
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合成控制等方法探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态文... 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合成控制等方法探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建设能显著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效果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在东部地区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促进创新人员流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改善初始制度环境进而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即产生了虹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边地区贸易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海波 乌静 肖鸿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沿边地区是我国当前新发展格局的开发开放战略前沿。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试点旨在支持沿边地区贸易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69个沿边县域的面板数据,将国家重点开发开... 沿边地区是我国当前新发展格局的开发开放战略前沿。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试点旨在支持沿边地区贸易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69个沿边县域的面板数据,将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视作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政策试点对沿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使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升约18%。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开发开放区政策试点的建设,尚未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或虹吸效应;相较于第二批次设立的重点开发开放区,第一批政策试点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对更强;与非少数民族区县相比,试点政策对少数民族区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沿边地区 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双重差分模型 准自然实验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期制下领导干部的决策冲动及其消弭之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晓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5,共3页
理想化预期收益、模糊化决策风险、激进化权威树立构成领导干部决策冲动的主因。决策冲动极易产生削弱领导权威认同、扰乱组织管理秩序、掏空组织发展根基三重危害。可通过完善领导决策规章制度、构建多元论证比对机制、培育干部科学决... 理想化预期收益、模糊化决策风险、激进化权威树立构成领导干部决策冲动的主因。决策冲动极易产生削弱领导权威认同、扰乱组织管理秩序、掏空组织发展根基三重危害。可通过完善领导决策规章制度、构建多元论证比对机制、培育干部科学决策理念消除领导干部的决策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任期制 决策冲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情基础和发展阶段: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认知 被引量:6
8
作者 逯浩 温铁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分别指向中国的国情基础和内生制度,此两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也是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其中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参照标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分别指向中国的国情基础和内生制度,此两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也是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其中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参照标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唯物基础”概念来扩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约束经济基础的客观“地理—人口”条件的学理解释,并将其与初始产权条件、初始技术条件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决定内生性制度的条件组合,以此来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并解释社会发展的不同演化方向和剖析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把握历史主动,以高度历史自觉引领全体人民全面有意识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特征,有意识地调整唯物基础以符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发展需要是实现有意识演进的主要方式。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演进阶段既是革命党也是应然的执政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和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政党特征。只有充分理解国情基础、内生性制度和其决定的发展阶段性,才能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在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基础 有意识演进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政策的焦点变迁与演进规律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海波 李文翰 +2 位作者 孙卢玲 李莉莉 蔺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中国为发展数字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规范与引导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为了揭示不同时期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变迁的演进路径、内在逻辑与基本规律,本文在构建中国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197... 中国为发展数字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规范与引导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为了揭示不同时期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变迁的演进路径、内在逻辑与基本规律,本文在构建中国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1977—2023年国家层面颁布的数字经济政策展开文本挖掘与政策梳理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历经萌芽、信息化、“互联网+”、数字经济四个演进阶段;②政策发布数量阶段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政策发布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③政策焦点具有阶段演化性,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在关键历史事件推动下,数字经济政策重点从基础生产制造逐渐转向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政策变迁 政策文献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审严管”而非“降低门槛”:告知承诺政策执行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志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创新型举措,告知承诺政策通过在审批理念和审批方式层面的改革,以行政相对人的承诺代替(或暂代)证明材料或行政审批,将监管重心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显著加快了行政审批速度,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创新型举措,告知承诺政策通过在审批理念和审批方式层面的改革,以行政相对人的承诺代替(或暂代)证明材料或行政审批,将监管重心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显著加快了行政审批速度,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告知承诺政策绝非在审批条件、要求、标准层面“降低门槛”,而是“快审”与“严管”并存的有机整体。告知承诺政策执行应当坚持“快审严管”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政策语言、明确放宽审批的快审正解,规范审批流程、切实保障快审的程序正义,重视严管成效、坚决维护快审的结果正义,强化技术服务、助民众积极合理适配快审,努力减少来自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消极影响,持续升级告知承诺政策执行的质量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知承诺政策 监管 行政审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两难与多重平衡:美国阿富汗政策调整的逻辑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晓 潘子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36-47,共12页
任何大国在边缘地区长期干预后都会陷入“威望透支”和“资源透支”的战略两难。体系层次、单元层次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解释均无法回答大国为克服战略两难所作的政策调整。依据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最新进展,探索构建了包含体系和单元层... 任何大国在边缘地区长期干预后都会陷入“威望透支”和“资源透支”的战略两难。体系层次、单元层次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解释均无法回答大国为克服战略两难所作的政策调整。依据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最新进展,探索构建了包含体系和单元层次的理论模型,有效阐明了美国在阿富汗过度扩张后的政策调整趋势。弱对抗的地区权力体系以及体系所传递的威胁与机遇不足,作为自变量塑造了美国战略收缩的基本态势,拜登政府的执政风格以及战略偏好作为中介变量加强了体系刺激。由此,美国阿富汗政策从军事平衡走向多重平衡:以全面撤军为基础,灵活采取“接触+引导”的对塔利班政策,塑造“和斗兼济”的地区大国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战略两难。然而,美国对权力政治工具的过度运用,给阿富汗政治重建进程及地区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阿富汗政策 战略两难 多重平衡 新古典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12
12
作者 米吉提·哈得尔 杨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7,共3页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基于农村产业现实状况,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存在供给侧矛盾突出、产业价值链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新型主体培育不足、政策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基于农村产业现实状况,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存在供给侧矛盾突出、产业价值链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新型主体培育不足、政策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调节农村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提升农村产业链价值、密切各产业主体合作、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政策与法律制度等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经济 现实困境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测度及其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7
13
作者 甘晓成 蔡瑶瑶 肖鸿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共6页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多维相对贫困的相关数据,采用AF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扶贫减贫效果显著,2019年重度多维相对贫困省份已经消除,多维相...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多维相对贫困的相关数据,采用AF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扶贫减贫效果显著,2019年重度多维相对贫困省份已经消除,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维度的减贫效果最为明显,社会发展维度次之,而生态环境维度在减贫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基尼系数跨度较大并且下降明显,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的总体发展态势与三大地区的发展态势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总体来看,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绝对差距也在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质量评价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销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的起源、融合发展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10
14
作者 温铁军 逯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发展上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以合作经济性质为原点的制度变迁经验,其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所要求的财产关系重塑,落寞于政府财政减负和农村长期“去组织化”的制度变迁,恢复于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和对分散小农“再组织化”的制度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有必要全面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合作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特征,梳理供销合作社与合作社、集体经济之间互动发展的经验过程,探讨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去组织化”“去集体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明晰新发展阶段“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基本原因和方向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性机遇,更准确地理解“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现实语境,更清晰地判断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社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人民经济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