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17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烨 张焕 +3 位作者 王维娜 张银华 马晓梅 梁莉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系统性评估及生存随访的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 目的探讨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系统性评估及生存随访的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并分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号染色体短臂(3p)的杂合性缺失;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男女比为2.4∶1。年龄28~73岁,平均54岁。多为偶然或体检发现肾脏占位。镜检:囊腔大多衬覆单层肿瘤细胞,局灶为双层或假复层,胞质透明、核小、未见明显核仁、WHO/ISUP核分级多为Ⅰ级。纤维间隔内可见与囊腔衬覆细胞类似的透明细胞团。免疫表型:17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K(AE1/AE3)、CK7、EMA、vimentin、CD10、碳酸酐酶IX(CAIX)、PAX-2和PAX-8,不表达CD68,Ki-67增殖指数均<10%;17例患者中11例检测到3p染色体杂合性缺失,3p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率为64.7%。结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具有低度恶性潜能,预后良好;其可能来源于肾小管中具有多向潜能分化的肿瘤干细胞;其与肾透明细胞癌在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上相似,推测其可能是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透明细胞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女性乳腺癌中ER、PR、HER-2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文婷 王莹 +1 位作者 张银华 赵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在新疆地区年轻女性(≤35岁)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患者中的...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在新疆地区年轻女性(≤35岁)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年轻女性BC组织中ER、PR、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70例年轻女性BC中,ER、PR、HER-2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4.3%(52/70)、71.40%(50/70)、32.90%(23/70)和97.1%(68/70);(2)HER-2表达在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PR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在民族和组织学分级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在肿瘤大小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PR在年轻女性BC中表达较高,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2)HER-2和Ki67表达与年轻女性BC恶性度分级和转移有关;(3)Ki67在年轻女性BC中表达较高,且在不同民族中的表达存在差异;(4)联合检测ER、PR、HER-2和Ki67可作为判定年轻女性B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表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鸿涛 阿力比亚提·艾尼 +3 位作者 马斌林 孙刚 张银华 郭云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8-66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维吾尔族有着不同于汉族的遗传背景,目前国内对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RCA1、C-erBb-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 背景与目的:维吾尔族有着不同于汉族的遗传背景,目前国内对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RCA1、C-erBb-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0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表达,以100例汉族女性乳腺癌及30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二者表达的特点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和维吾尔族女性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BRCA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28.9%和86.7%,维、汉两民族女性乳腺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与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2.0%,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显示维、汉两民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和BRCA1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erBb-2在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PR状况方面其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汉女性散发性乳腺癌及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BRCA1和C-erBb-2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维、汉女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阳性表达显示有种族差异性,临床常规联合监测BRCA1和C-erBb-2,有助于指导患者合理治疗和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乳腺癌 BRCA1 C-ERBB-2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9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维娜 陈海霞 +3 位作者 张银华 王翠翠 张焕 蒲红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双侧浸润性乳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藏素红 王莉 +1 位作者 陈波 李依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2例病理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的维吾尔族病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BV,并对其中的27例用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m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mRNA...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2例病理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的维吾尔族病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BV,并对其中的27例用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m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mRNA,EBER)。结果EBV:52例HL中40例阳性(76.9%),其中结节硬化型23例,混合细胞型10例,富于淋巴细胞型5例,淋巴细胞减少型2例。EBV在≤14岁的儿童中阳性率为95%(19/20),在14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65.5%(21/32)。EBER:22例阳性,阳性率为81.5%(22/27),其中结节硬化型10例,混合细胞型8例,富于淋巴细胞型4例,无淋巴细胞减少型。EBV在≤14岁的儿童中阳性率为88.9%(8/9),在14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77.8%(14/18)。结论新疆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中有高水平EBV感染的现象,尤其是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各亚型的EB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姬文莉 岳娜 +3 位作者 陈海霞 张焕 王翠翠 梁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侵及肾被膜纤维囊,1例侵透肾被膜纤维囊,2例侵及肾周脂肪;侵透肾被膜...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侵及肾被膜纤维囊,1例侵透肾被膜纤维囊,2例侵及肾周脂肪;侵透肾被膜纤维囊者局部区域肿瘤细胞核异型明显。患者均行肾部分切除术,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部分具有侵袭性的组织学特征,属于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由于部分病例具有局部异型性及侵袭性组织学特征,容易误诊为肾细胞癌而被过度治疗。因此正确评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预后,有助于对组织学特征的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细胞腺瘤 侵袭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少见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峤 刘翔 +3 位作者 李建军 曹燕珍 张健 单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少见突变型的临床病理参数及EGFR-TKIs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例非小细胞肺癌携带...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少见突变型的临床病理参数及EGFR-TKIs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例非小细胞肺癌携带少见EGFR突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少见突变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EGFR-TKIs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9例少见突变患者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依次为同侧/对侧肺组织、骨、脑、肝、肾上腺,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依次为肺门淋巴结、锁骨上/下淋巴结、颈根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少见突变中单突变16例,L861Q 5例,G719X 5例,20ins 4例,S768I 2例。双突变型11例,S768I及20ins突变4例,L858R及S768I双突变1例,19Del及T790M双突变1例,L861Q及G719X双突变2例,19Del及S768I突变1例,20ins及G719X突变1例,T790M及G719X突变1例。三突变2例,L858R、L861Q及G719X突变1例,S768I、20ins及G719X突变1例。一线EGFR-TKIs治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43.7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50.0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5.50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ORR为28.57%,DCR为42.85%,m PFS为4.00个月。三线EGFR-TKIs治疗ORR为33.33%,DCR为50.00%,m PFS为2.67个月。结论:EGFR少见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有效率及生存时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EGFR少见突变患者的ORR及PFS均较经典突变患者低,部分高于野生型。对少见突变患者,EGFR-TKIs治疗一线疗效略优于二、三线,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治疗 少见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颗粒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云泉 赵峰 +1 位作者 房新志 梁莉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9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8例为良性乳腺GCT,1例为不典型乳腺GCT。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充...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9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8例为良性乳腺GCT,1例为不典型乳腺GCT。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充满小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68、S-100、NSE、vimentin阳性表达,而EMA、SMA等阴性表达。结论乳腺GCT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徐慧 贾文霄 周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0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术后标本检测分析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0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术后标本检测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组织学分级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Ki-67以及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体积较大(P<0.001);肿瘤形态不规则形能预测ER阴性表达(P=0.035);环形强化是ER及PR阴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22,P=0.012);肿瘤信号增强率(SER)可以预测淋巴结状态(P=0.003),且SERmax值>133%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肿瘤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莉萍 舒博 +2 位作者 牛越 房新志 岳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中,女性5例,男性...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8~32岁。肿瘤最大直径3.1~8.1 cm。7例中6例大体标本切面为灰黄色或黄褐色,部分伴有坏死和出血,1例为囊性且囊壁厚而粗糙。镜下均可见透明细胞腺泡状、片状、乳头状结构伴较多钙化结节。免疫表型:TFE3、CD10均弥漫强表达,部分病例表达CK(AE1/AE3)、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5%~10%,CK7和CD117均阴性。7例均行肾癌根治术,术后1例化疗,2例行生物靶向治疗。术后2例复发,3例随访12~40个月,未见复发征象,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24个月及20个月失访。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TFE3,手术以治疗为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病理分期需行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Xp11 2易位 TFE3 基因融合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晓梅 房新志 +1 位作者 赵峰 柴敏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近全层,盆腔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表型:腺样囊性癌成分p63、CK7、S-100均(+);HHF-35、34βE12、CK17、ER、PR均(-),鳞状细胞癌成分34βE12、p63(+);CK17、S-100、CK7、HHF-35、ER、PR均(-)。结论发生于宫颈的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该肿瘤术前诊断易出现漏诊,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 BRCA1和BRGA2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斌林 孙刚 +2 位作者 董朝 赵峰 郭云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HER-2、BRCA1和BRCA2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100例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及30例维吾尔族妇女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ER-2、BRCA1和B... 目的:探讨HER-2、BRCA1和BRCA2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100例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及30例维吾尔族妇女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ER-2、BRCA1和BRCA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HER-2、BRCA1和BRCA2蛋白在新疆维、汉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5.0%、49.0%、50.0%和22.0%、26.0%、26.0%,在维吾尔族妇女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00%、86.7%和83.3%,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和BRCA2表达间不存在相关性,而汉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当HER-2和BRCA2均阴性表达时,BRCA1失表达率最高,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4,P<0.0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表明:相对于汉族妇女乳腺癌,BRCA1蛋白表达缺失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中明显增加,并且随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分期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HER-2表达在绝经和非绝经组间其阳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BRCA2蛋白表达与各参数均无关。结论: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及维吾尔族妇女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ER-2、BRCA1和BRCA2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维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BRCA1、BRCA2和HER-2蛋白均独立表达,而汉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BRCA1、BRCA2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尤其当HER-2阴性表达时。BRCA1失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差,可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HER-2、BRCA2的表达状况,可以做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有助于指导病人治疗方案的改进和合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乳腺癌 HER-2 BRCA1 BRCA2 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房新志 周梅 +1 位作者 赵峰 李依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6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所用一抗包括CK(AE1/AE3)、EMA、vimentin、desmin、S-100...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6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所用一抗包括CK(AE1/AE3)、EMA、vimentin、desmin、S-100、CA125、β-catenin、HMB45、CD117、CD99、CD34、MSA等。结果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32~74岁(平均56岁)。临床上表现为近期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块并伴有疼痛及相应的功能障碍,肿块位于深筋膜或肌肉内。CT显示为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与肌肉相近并有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超声检查为实性低回声肿物,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MRI-T1加权显示等信号,MRI-T2加权显示高信号。肿块呈多结节状,缺乏包膜,直径3~25cm(平均7cm);切面灰白色及灰红色,质地偏软呈鱼肉样,灰白色区域质地偏韧。在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明显异型的上皮样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呈中等大小,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嗜酸性,丰富,细胞界限不清,少部分细胞呈梭形并与上皮样细胞间有移行,此外还有部分瘤细胞为横纹肌样细胞,表现为核偏位,核形不规则,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并有核内包涵体;肿瘤坏死明显并侵及横纹肌、骨等周围组织。随访结果:3例病人术后复发,2例患者死于广泛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主要表达EMA(6/6)、vimentin(6/6)、AE1/AE3(5/6)、CD99(5/6)、β-catenin(6/6)、CD34(4/6),而HMB45、S-100、CD117、CD31等均为阴性。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是一中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横纹肌样细胞,需与具有类似细胞形态的多种肿瘤鉴别;结合免疫表型,对诊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梅 赵刚 +1 位作者 赵峰 李景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2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男性11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4~56岁,平均25.9岁,发病部位...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2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男性11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4~56岁,平均25.9岁,发病部位主要位于下肢深部软组织内,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实性,细胞巢之间可见窦状血管分隔,瘤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PAS染色,瘤细胞胞质内可见棒状结晶体,免疫组化:MyoD110例阳性,desmin4例阳性,S-1009例阳性,NSE11例阳性,Vim11例阳性,AE1/AE3、CK、EMA、SMA、MSA、Syn全部为阴性。结论ASPS是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年的罕见肿瘤,但多数早期出现血液转移,切除后易复发,最终预后欠佳,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4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艳梅 张银华 +3 位作者 赵峰 岳娜 杨波 房新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3-968,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4例乳腺结节性筋膜炎,并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5岁,病程短,无局部外伤史,肿块平均直径1.2 cm,3...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4例乳腺结节性筋膜炎,并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5岁,病程短,无局部外伤史,肿块平均直径1.2 cm,3例位于乳腺实质,1例紧邻皮肤。4例病变均见不同程度梭形细胞增生和红细胞外渗及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3例边界不清,浸润周围乳腺及脂肪组织。3例行术中冷冻,2例与常规诊断完全符合。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CD10和SMA,不表达CK(AE1/AE3)、CK5/6、CK14、CAM5.2、ER和PR。随访6~93个月,4例经手术局部切除后,均未复发。结论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临床较少见,术中冷冻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与乳腺纤维瘤病、叶状肿瘤及低级别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等良、恶性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和SMA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结节性筋膜炎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筋膜炎 乳腺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病变1830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东存 叶明 王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304例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之间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 lneoplasia,CIN)的检出率分析,了解其发病状况的变化。方法对1989~2009年间18304例子宫颈上皮病... 目的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304例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之间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 lneoplasia,CIN)的检出率分析,了解其发病状况的变化。方法对1989~2009年间18304例子宫颈上皮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患者的年龄、民族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子宫颈癌共检出5891例,55~64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51.71%),其中维吾尔族检出4440例(75.37%);子宫颈癌检出率呈逐渐下降趋势(57.73%→18.78%)。(2)CIN共检出2601例,CIN1和CIN2~3分别在30~34岁、35~3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6.11%,14.25%),平均年龄有年轻化趋势(P<0.01);汉族共检出1745例(67.09%);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CIN11.20%→6.72%,CIN2~33.50%→13.26%)。(3)子宫颈癌病理类型以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66.13%),其中维吾尔族2957例(75.90%)。结论 (1)子宫颈癌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5~64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其中维吾尔族最多。(2)CIN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0~3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平均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汉族最多。(3)子宫颈癌病理类型以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维吾尔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年龄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存东 梁莉萍 +5 位作者 闻淑娟 古力克孜.吾守尔 赵兵 刘炜 白靖平 杨顺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58-336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预后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丽丽 许晓燕 赵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6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1例为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恶性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6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1例为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恶性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围绕血管排列。免疫组化抗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actin、laminin、Vimentin阳性表达,而CD34、CD11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AE1/AE3、Anti-cytokeratin(CAM5.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均阴性表达。结论:胃血管球瘤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胃血管球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 王振华 张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MRI表现特点,探讨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18例,绒毛膜癌3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①出血灶多见(17例,23个病灶)。②... 目的: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MRI表现特点,探讨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18例,绒毛膜癌3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①出血灶多见(17例,23个病灶)。②T_2WI上子宫内膜边缘均表现不规整,高信号不连续,代之以等信号实性结节。③结合带消失,侵袭性明显。分别为侵及深肌层8例、浆膜层13例,侵及宫颈4例、阴道1例、宫旁15例。④在肌层及外周见紊乱的、粗大的"血管流空"信号是21例的共同表现,夹杂其中的实性结节明显强化。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加强认识,有助于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房新志 赵峰 +1 位作者 柴敏秀 李依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