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function abnormality,TFA)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function abnormality,TFA)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102例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TFA组与正常组,应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TFA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探究TFA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02例接受免疫治疗的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中,有43例(38.23%)患者发生TFA,其发生TFA的中位时间为5.36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转移、既往联合治疗方案数、癌胚抗原(CEA)是TFA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TFA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39.53%vs.6.78%,P<0.001)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72.09%vs.35.59%,P<0.001)均优于正常组。Cox回归分析示TFA是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TFA组患者相比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延长(90.70%vs.79.66%)。结论:肝转移、既往联合治疗方案数、CEA可能是TFA发生的影响因素,TFA可能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出现TFA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放化疗不同联合模式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模式不同分为3组,同步放化疗组(43例)、序贯放化疗组(49例)及单纯化疗组(59例),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目的探讨放化疗不同联合模式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模式不同分为3组,同步放化疗组(43例)、序贯放化疗组(49例)及单纯化疗组(59例),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便秘方面,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在治疗后积分均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化疗组的社会功能在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个月均出现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情绪功能在治疗后1个月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功能、疲倦、便秘方面,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改变(P>0.05),在躯体功能领域中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结束时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放化疗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结束1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放化疗组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状况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结束1个月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序贯放化疗组治疗结束1个月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经济状况在3个组均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出现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相对于单纯化疗、序贯放化疗而言,虽在治疗刚结束时躯体、角色等功能会有所下降,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会加重,但在治疗后1个月这些功能、症状均得到不同的改善,总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提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function abnormality,TFA)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102例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TFA组与正常组,应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TFA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探究TFA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02例接受免疫治疗的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中,有43例(38.23%)患者发生TFA,其发生TFA的中位时间为5.36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转移、既往联合治疗方案数、癌胚抗原(CEA)是TFA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TFA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39.53%vs.6.78%,P<0.001)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72.09%vs.35.59%,P<0.001)均优于正常组。Cox回归分析示TFA是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TFA组患者相比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延长(90.70%vs.79.66%)。结论:肝转移、既往联合治疗方案数、CEA可能是TFA发生的影响因素,TFA可能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上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出现TFA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放化疗不同联合模式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模式不同分为3组,同步放化疗组(43例)、序贯放化疗组(49例)及单纯化疗组(59例),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便秘方面,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在治疗后积分均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化疗组的社会功能在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个月均出现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情绪功能在治疗后1个月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功能、疲倦、便秘方面,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改变(P>0.05),在躯体功能领域中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结束时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放化疗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结束1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放化疗组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状况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结束1个月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序贯放化疗组治疗结束1个月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经济状况在3个组均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出现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相对于单纯化疗、序贯放化疗而言,虽在治疗刚结束时躯体、角色等功能会有所下降,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会加重,但在治疗后1个月这些功能、症状均得到不同的改善,总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