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NDK/ATP/P2X7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表型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魏巍 谭小容 +2 位作者 李慕秋 龚忠诚 李晨曦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8-385,共8页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P.g)分泌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是否通过耗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P.g)分泌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是否通过耗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调控P2X7门控从而影响OSCC的恶性表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3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OSCC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SCC组织中P.g与P2X7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SCC 9和SCC 25细胞,培养P.g(W83型),敲除P.g(W83型)中的NDK(P.g-△NDK)后并培养,建立细胞/细菌的共培养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共培养模型),加入或不加入ATP,运用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乳酸脱氧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检测P.g和P.g-△NDK对各组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毒性的影响,并用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其各组间P2X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OSCC组织中P.g与P2X7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1);细胞学实验中,感染P.g的SCC9和SCC 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1),细胞毒性也增强(P<0.0001),感染P.g-△NDK后,SCC 9和SCC 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细胞毒性减弱(P<0.0001);各组加入ATP后,Control组、感染P.g组及感染P.g-△NDK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增强(P<0.05),细胞毒性均减弱(P<0.0001),其中感染P.g组上清液中ATP含量明显减少(P<0.05),P2X7表达与A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g分泌的NDK具有耗竭SCC 9和SCC 25细胞外ATP的能力,敲除NDK后,P2X7表达上调,从而增强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降低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口腔鳞状细胞癌 核苷二磷酸激酶 三磷酸腺苷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2
作者 玛丽亚木古丽·帕塔尔 阿尔曼·阿卜力孜 +2 位作者 于甜甜 萨肯德克·居马太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5-760,共6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新疆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数、根管数分布以及根管形态。方法:对2021年1月~2024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因治疗需要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新疆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数、根管数分布以及根管形态。方法:对2021年1月~2024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因治疗需要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Vertucci根管分类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图像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根据年龄、性别和双侧牙位进行分组,分析其对根管形态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247例患者,其中女性1386例(61.68%),男性861例(38.32%)。在新疆地区人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占比分别为97.42%,99.67%,而双根发生率分别为2.34%,0.20%,C-型根发生率分别为0.22%、0.11%。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双牙根占比高于下颌第二前磨牙(χ^(2)=81.881,P<0.001),而左右侧双根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下颌前磨牙的根管构型主要以Ⅰ型为主,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中的发生率依次为90.48%,98.53%。多根管的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的根管类型为Ⅴ型,发生率依次为5.41%,0.62%。在根管数目方面,下颌第一前磨牙中有9.52%为多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中有1.47%为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生率高于下颌第二前磨牙(χ^(2)=280.700,P<0.001)。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根管构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称性高于下颌第一前磨牙(χ^(2)=53.822,P<0.001)。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多根管率性别组间比较发现,下颌第一前磨牙男女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3,P<0.05),而下颌第二前磨牙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6,P=0.562)。结论:在新疆地区人群中,下颌前磨牙不同程度发生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较下颌第二前磨牙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颌前磨牙 Vertucci根管分类 根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汉民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的研究
3
作者 王梓涵 徐金瑞 +3 位作者 朱婉瑜 石晓宇 杨洁 聂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初步研究汉族、维吾尔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点及民族差异。方法:纳入18~35岁的女性Ⅱ类1分类的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90例,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每组各30例,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比较分析汉... 目的:初步研究汉族、维吾尔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点及民族差异。方法:纳入18~35岁的女性Ⅱ类1分类的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90例,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每组各30例,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比较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颏部软硬组织各个指标。结果:(1)汉族高角组的Po-Pos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厚度/颏高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颏角小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维吾尔族高角组的颏高度、颏凹陷、颌颈角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厚度/颏高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小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2)低角组:颏角、颌颈角、软组织颏倾角、Me-Mes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颏高度、LI-LL、Me-Mes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颏前厚度与颏后厚度之比、颏角、软组织唇颏距离、Po-Pos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维吾尔族与FH/MP呈正相关的为Po-Pos、颌颈角、颏凹陷、颏唇角、颏高度、颏前厚度与颏后厚度之比、软组织唇颏距离(P<0.05);与FH/MP呈负相关的为颏唇沟、颏厚度、颏厚度与颏高度之比、颏角、颏最小厚度与颏厚度之比(P<0.05)。结论:汉族、维吾尔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软硬组织形态不同,在相同垂直骨面型中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种族间有一定的差异性,颏部软硬组织形态与垂直骨面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骨面型 垂直骨面型 颏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买克里亚·艾克帕尔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手术切除多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如视诊、触诊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参考,缺乏术中实时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安全且无污染的有机荧光染料,在近红外荧光(NIR)的照射下,聚集在病变部位并显影... 目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手术切除多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如视诊、触诊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参考,缺乏术中实时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安全且无污染的有机荧光染料,在近红外荧光(NIR)的照射下,聚集在病变部位并显影。此技术应用于OSCC的原发灶及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显影、前哨淋巴结活检、颈部淋巴结清扫、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血运状态的评估等多方面。NIR显影技术未来或许会成为OSCC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关键的一环,本文将以ICG-NIR在OSCC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经皮胃造瘘对口腔癌切除并同期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帕热克江·帕塔尔 李晨曦 +3 位作者 克热木·阿巴司 胡露露 方昌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予的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将纳入病例分为预防性经皮胃造瘘组(n=26)、鼻饲管组(n=54)及经口进食组(n=33)。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术区感染率、皮瓣坏死率情况。结果:预防性经皮胃造瘘组患者术区感染率显著低于鼻饲管组和经口进食组(P<0.05);3组间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患者体重指数、总蛋白、白蛋白、肌酐、红细胞压积值与入院时测量的差值在3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经皮胃造瘘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皮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修复重建 术区感染 预防性经皮胃造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骨在口腔种植及牙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婧 周思颖 +2 位作者 张新铎 冯玉霞 李健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0,共8页
黏性骨由自体血小板浓缩物与颗粒骨移植材料交联而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可以适应多种骨缺损区形态并维持成骨空间;同时,源于自体血小板浓缩物的白细胞和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了血管生成和组织愈合。目前,黏性骨已逐渐应用于... 黏性骨由自体血小板浓缩物与颗粒骨移植材料交联而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可以适应多种骨缺损区形态并维持成骨空间;同时,源于自体血小板浓缩物的白细胞和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了血管生成和组织愈合。目前,黏性骨已逐渐应用于口腔种植和牙周领域并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阐述了黏性骨的组成、制备方式和作用机制,并对其在牙槽骨增量、即刻种植、牙槽嵴保存、上颌窦底提升以及牙周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骨 血小板浓缩物 颗粒骨材料 骨增量 牙龈退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介导细胞焦亡促进牙髓炎的炎症反应
7
作者 努尔比亚木·麦麦提依明 连冰洁 +1 位作者 孟凡琦 赵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在牙髓炎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方法:利用GSE77459和GSE92681分析细胞死亡在牙髓炎中的激活情况。收集牙髓炎(有感染)和健康(无感染)的牙髓组织和龈沟液样本(n=10),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SDMD、NLRP3和caspas...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在牙髓炎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方法:利用GSE77459和GSE92681分析细胞死亡在牙髓炎中的激活情况。收集牙髓炎(有感染)和健康(无感染)的牙髓组织和龈沟液样本(n=10),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SDMD、NLRP3和caspase-1以及焦亡蛋白的水平;通过ELISA检测IL-1β和IL-18水平;通过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GSE77459和GSE92681中牙髓炎患者的细胞焦亡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GSDMD、NLRP3和caspase-1在牙髓炎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IL-1β、IL-18、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在牙髓炎中显著升高(P<0.05);活性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牙髓炎中细胞焦亡水平升高促进炎症水平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细胞焦亡 线粒体功能 活性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恶性外耳炎相关性的循证医学评价
8
作者 李晨曦 于靖雯 +1 位作者 张维娜 孙家琳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恶性外耳道炎(malignant otitis externa,MOE)是少见的累及外耳道和颅底的侵袭性、进行性感染,主要见于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文章对MOE患者临床特点及DM与MOE的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 目的恶性外耳道炎(malignant otitis externa,MOE)是少见的累及外耳道和颅底的侵袭性、进行性感染,主要见于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文章对MOE患者临床特点及DM与MOE的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各医学数据库,筛选已发表的评估DM与MOE结果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合并,分析MOE病因、症状和体征、治疗方式、并发症及与DM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7项研究,总样本量10672例。MOE患者队列DM总体患病率为63%,DM平均病程(12.24±6.91)年,糖化血红蛋白合并均值(8.62±2.49)%,常见症状是耳痛(96.1%)、外耳道肿胀(75.8%)、耳脓溢(62.3%)。绿脓杆菌是最常分离出的病原菌(71.6%)。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是首选抗生素。抗菌药物治愈率的合并均值为75.9%。除药物治疗外,24.6%的患者需要清创术。MOE患者总体病死率约1.6%。结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MOE与DM控制不佳有关,对伴DM的MOE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耳炎 糖尿病 回顾性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7例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一项单中心15年回顾性研究
9
作者 史婷婷 李晨曦 +3 位作者 龚忠诚 崔文丽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张维娜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回顾性分析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模式,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口咽癌患者317例。按7∶3随机分成训练队列(n=221)... 目的:本研究基于回顾性分析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模式,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口咽癌患者317例。按7∶3随机分成训练队列(n=221)和验证队列(n=96)两组。利用R语言进行Bonferroni校正后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间变量分布;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后向归纳法结合绩效评价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分析模型识别及校准效能。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老年口咽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肿瘤分化程度、TN分期、手术、放化疗(P值均<0.05)。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输出概率,按照0.5界定高危、低危两组患者并绘制生存曲线,Kaplan-Meier分析表明低危组患者(<0.5)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危组(>0.5)患者(P<0.001)。在模型预测能力方面,训练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AUC1年=0.873,AUC2年=0.829,AUC3年=0.795,验证队列AUC1年=0.823,AUC2年=0.806,AUC3年=0.76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校准曲线也显示出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结果匹配程度较高。结论: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老年口咽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开发、验证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该预测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危患者,并提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口咽鳞状细胞癌 临床预后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冰 刘宁宁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位数年龄为54岁,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持续治疗。结果: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例,极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例,17例患者共有62个并发症,8例患者伴有系统性疾病,脓肿在入院后中位数6.125 h切开,植入封闭负压引流,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须准确诊断,早期切开,多学科支持联合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植入后脓液引流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颈深部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类趋化因子配体2通过募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微环境中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馨雨 郭治辰 +1 位作者 孙杨 龚忠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CXC类趋化因子配体2(CXCL2)通过募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促进肿瘤微环境(TME)中舌癌细胞TSCCA侵袭能力的研究。方法:实验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感染TSCCA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利用细胞趋化实验检测共培养组对TAN... 目的:探讨CXC类趋化因子配体2(CXCL2)通过募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促进肿瘤微环境(TME)中舌癌细胞TSCCA侵袭能力的研究。方法:实验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感染TSCCA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利用细胞趋化实验检测共培养组对TANs的趋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CCK-8增殖实验和qRT-PCR实验检测实验组TSCCA+P.gingivalis+TANs与对照组TSCCA+P.gingivalis+TANs+SCH527123,TSCCA、TSCCA+P.gingivalis、TSCCA+TANs组中细胞迁移、侵袭、增殖的能力,比较差异。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细胞趋化、迁移、侵袭、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01)。结论:P.gingivalis感染TSCCA的口腔TME中,CXCL2通过募集TANs促进TSCCA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CXCL2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沙棘饮料与可乐对釉质脱矿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越 吴泽钰 +3 位作者 王静 罗甜甜 孙新新 刘奕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45-250,共6页
探究可乐、去离子水及新疆沙棘汁对釉质结构的影响。收集15颗牛上颌切牙制备30个牙釉质样本块,将30个样本随机分为可乐、去离子水及新疆沙棘汁组,每组10个釉质块。每天浸泡4次,每次90 s,其余时间存于人工唾液,14 d后显微维氏硬度仪检测... 探究可乐、去离子水及新疆沙棘汁对釉质结构的影响。收集15颗牛上颌切牙制备30个牙釉质样本块,将30个样本随机分为可乐、去离子水及新疆沙棘汁组,每组10个釉质块。每天浸泡4次,每次90 s,其余时间存于人工唾液,14 d后显微维氏硬度仪检测其表面硬度,磷钼酸法检测处理溶液中的磷离子浓度,邻甲酚肽络合铜法检测钙离子浓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激光共聚焦观察脱矿深度。3种溶液均导致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溶出质量浓度由大至小分别为可乐组(15.487±1.168)×10^(-2) mmol/L、新疆沙棘汁组(8.891±1.423)×10^(-2) mmol/L和去离子水组(2.191±0.469)×10^(-2) mmol/L,钙溶出浓度由大至小分别为新疆沙棘汁组(69.422±1.543)×10^(-3) mg/mL、可乐组(9.744±1.117)×10^(-3) mg/mL和去离子水组(4.289±0.79)×10^(-3) 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去离子水组样本其表面结构未发现明显凹陷,仅见零星小凹陷;可乐组釉质表面见较密集的小凹陷,部分区域连接成片;新疆沙棘汁组釉质表面呈蜂窝状结构,表面凹陷面积连接成片。新疆沙棘汁组荧光染料渗透深度连续,均匀;可乐组荧光染料不连续;去离子水组中仅见到轻微荧光染料渗入。可乐、去离子水及新疆沙棘汁组均会引起釉质表面脱矿,脱矿程度由快变缓,持续脱矿;导致牙釉质表面脱矿程度最严重的为新疆沙棘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 牙釉质 新疆沙棘汁 显微硬度 钙离子 磷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外耳的性别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新芳 买买提·吐地 +3 位作者 王杰睿 金苗 帕提姑丽·吾斯曼 米丛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42-647,共6页
目的通过直接观察维吾尔族成人外耳特征并对各特征分类,分析维吾尔族成人双侧外耳特点,计算各特征频率分布,为法医学同一认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10例(男性75例、女性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疆维吾尔族成人双侧外耳照片,记录外耳各特征... 目的通过直接观察维吾尔族成人外耳特征并对各特征分类,分析维吾尔族成人双侧外耳特点,计算各特征频率分布,为法医学同一认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10例(男性75例、女性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疆维吾尔族成人双侧外耳照片,记录外耳各特征出现的频率,并在两性及左右侧之间进行区分,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性外耳形状,以斜形和长方形较多见(男性斜形外耳左右侧分别为34.67%、41.33%;女性长方形外耳左右侧均为30.37%),三角形为罕见变异形,最为少见。耳轮形态有两性及左右侧差异,正常卷曲型耳轮最常见(左耳,男性占58.67%,女性占61.48%;右耳,男性占60.00%,女性占72.59%),男性左侧以覆盖耳舟型最少见,女性右侧以平坦型最少见。方形耳垂和游离型耳垂最常见(左耳,男性占49.33%,女性占62.96%;右耳,男性占40.00%,女性占54.81%),三角形耳垂几乎未见。单突起耳屏(左耳,男性占40.00%,女性占37.78%;右耳,男性占37.33%,女性占33.33%)和突起型达尔文结节(左耳,男性为50.67%,女性为40.00%;右耳,男性为48.00%,女性为39.26%)较常见。结论男女性维吾尔族成人双侧外耳特征存在差异,可用于法医学同一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外耳 个体识别 维吾尔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江龙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14-520,共7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局部侵袭性及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查方法,超声造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实时评估淋巴结微循环灌注...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局部侵袭性及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查方法,超声造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实时评估淋巴结微循环灌注的超声成像手段,不仅能够使淋巴结内血流可视化,还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参数来诊断良恶性淋巴结。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超声造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及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成像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快捷、经济、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钉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15
作者 木合森·牙生江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带线锚钉通过植入于骨皮质内的锚钉及配套缝线达到固定目标软组织的目的。该技术在骨科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对韧带、肌腱等软组织进行固定,之后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本文探讨了锚固技术的基本原... 带线锚钉通过植入于骨皮质内的锚钉及配套缝线达到固定目标软组织的目的。该技术在骨科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对韧带、肌腱等软组织进行固定,之后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本文探讨了锚固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锚钉种类、适用范围以及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具体应用,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定术 带线锚钉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对上气道影响的CBCT研究
16
作者 周思颖 彭早霞 +2 位作者 李春霞 于晶尧 米丛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研究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对上气道不同部位的影响。方法:纳入安氏Ⅲ类9~12岁患者20例,在治疗前及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后拍摄锥体束CT,使用Dolphin软件三维重建后测量上气道总体积、鼻咽、腭咽、舌咽、喉咽... 目的:通过锥体束CT研究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对上气道不同部位的影响。方法:纳入安氏Ⅲ类9~12岁患者20例,在治疗前及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后拍摄锥体束CT,使用Dolphin软件三维重建后测量上气道总体积、鼻咽、腭咽、舌咽、喉咽各部分容积、分界面的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等指标,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治疗后上气道总容积、鼻咽容积、腭咽容积分别平均增加1385.39 mm^(3)(P=0.013)、546.74 mm^(3)(P=0.011)、768.03 mm^(3)(P=0.035);鼻咽和腭咽分界面面积增加73.79 mm^(2)(P=0.002)、横径增加1.41 mm(P=0.037)、矢状径增加1.52 mm(P=0.022);而舌咽、喉咽的容积、最小横截面积、分界面面积和分界面的横径、矢状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反复扩缩合并前方牵引治疗可显著增大鼻咽、腭咽容积,对气道舌咽和喉咽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上颌反复快速扩缩 前方牵引 安氏Ⅲ类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15年回顾性研究
17
作者 马英娟 李晨曦 +1 位作者 王玥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8-884,共7页
目的:调查评估颈深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DNI)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2010年1月~2024年8月因DNI住院治疗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除评价患者人口学特征外,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 目的:调查评估颈深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DNI)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2010年1月~2024年8月因DNI住院治疗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除评价患者人口学特征外,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严重并发症及长期住院的DN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合并症(P 1=0.013,P 2<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 1=0.005,P 2=0.008)分别是患严重并发症及长期住院的DN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存在合并症对DNI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长期住院的诊断价值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AUC_(合并症)=0.77及AUC_(合并症)=0.82。NLR值也显示了较好的评价效能,分别为AUC NLR=0.81及AUC_(NLR)=0.82。另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诊断预测严重并发症的AUC WBC=0.90;不同感染来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预测患者长期住院(>10 d)的AUC值分别为0.69、0.73、0.71。结论:本研究发现存在合并症、不同感染来源、WBC、NLR、CRP及PCT为预测DNI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长期住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部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慢病毒介导BMP-2及VEGF-165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晶 塔依尔·阿力甫 +4 位作者 姚志涛 阿迪力江·赛买提 朱晓雨 孙常浩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65)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的影...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65)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原代山羊的BMSCs,传代后在慢病毒的介导下导入目的基因,研究山羊BMSCs作为基因共转移靶细胞的可行性,以及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增殖情况,转染后向成软骨方向分化等生物学变化。结果:Lv-BMP2-VEGF165组BMP-2 mRNA的表达与BMP-2组无明显差异(P>0.05),VEGF-165 mRNA的表达与VEGF-165组无明显差异(P>0.05);Lv-BMP2-VEGF165转染组OCN mRNA的表达高于单基因转染组(P<0.05);BMP-2和VEGF-165蛋白只有在Lv-BMP2-VEGF165组中高效率表达;Lv-BMP2-VEGF165组OCN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Lv-BMP2-VEGF165转染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BMP-2、VEGF-165、BMP-2/VEGF-165可成功转入到山羊BMSCs内,并能长期稳定表达,在新骨形成过程中,二者的协同作用能通过促进碱性磷酸酶的生成、骨钙素的合成并使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转染 组织工程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牙列期下前牙拥挤与牙弓、基骨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盛丽 李桃 +2 位作者 吾尔肯·卡满别克 袁晓娟 刘奕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对混合牙列期下前牙拥挤患者与正常[牙合]牙弓、基骨弓形态对比研究,分析拥挤度与牙弓、基骨弓形态相关性,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39例下颌模型,按拥挤度分为拥挤组(n=71)和正常组(n=68),测量牙弓周长、牙弓、... 目的:对混合牙列期下前牙拥挤患者与正常[牙合]牙弓、基骨弓形态对比研究,分析拥挤度与牙弓、基骨弓形态相关性,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39例下颌模型,按拥挤度分为拥挤组(n=71)和正常组(n=68),测量牙弓周长、牙弓、基骨弓长度和宽度,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拥挤度与牙弓、基骨弓形态相关性。结果:(1)正常[牙合]组各指标男性显著大于女性;(2)拥挤组除牙弓与基骨弓后段长度外,其余指标均较正常组小;牙弓周长,牙弓前段长度,牙弓前、中段宽度,基骨弓前段长度,男性组基骨弓中、后段宽度差异显著;(3)男女组拥挤度与牙弓、基骨弓前段长度,女性组拥挤度与基骨弓中段宽度呈负性相关。结论:牙列拥挤与牙弓、基骨弓形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牙列 拥挤 牙弓 基骨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表达对信号通路中破骨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佳 张文静 +2 位作者 韩祥祯 周琦琪 何惠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on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过表达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相关细胞因子在信号通路中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质...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on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过表达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相关细胞因子在信号通路中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质粒载体上调M-CSF基因表达,使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确定最佳转染剂量,并将质粒转染至BMS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破骨分化特异标志物M-CS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式鉴定BMSCs表面标记物CD29、CD44阳性率为91.4%、85.7%;CD45阳性率为2%;每孔5μL LTX为最佳转染效率;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BMSCs中M-CSF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BMSCs破骨分化特异标志物RANKL、TNF-α、IL-1、IL-24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1),IL-6 mRNA表达降低(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CSF过表达增强BMSC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对破骨细胞形成分化的早中晚期均存在影响。此外,M-CSF高表达质粒将外源基因导入BMSCs,是一种强有力的骨再生的基因治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破骨细胞相关因子 破骨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