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性教学—提高药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红英 马秀敏 +1 位作者 孙利杨 丁剑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8-109,共2页
从药学微生物学的内涵出发,对本科教育在理论课、实验课上采用了针对专业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药学专业的微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 针对性 微生物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色植物恰玛古块根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寒峭 迪丽达尔.库德热提 +6 位作者 白飞荣 苗蕾 李南南 刘素辉 陈建国 刘洋 孙玉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植物体的内生真菌与其自身生长及生物防御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健康恰玛古块根组织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方法对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恰玛古块根中共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29株,鉴定结果分属于8... 植物体的内生真菌与其自身生长及生物防御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健康恰玛古块根组织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方法对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恰玛古块根中共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29株,鉴定结果分属于8个属的11个种,其中支顶孢属(Acremonium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4.48%和27.59%。为国内外首次对新疆特色药用植物恰玛古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玛古 药食兼用 内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A1等位基因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红英 邢建新 +5 位作者 周康 潘泽民 陆林 马海梅 张慧 张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相关性分析方法及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个体83例和高血压病患者80例(均无血缘关系),进行了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相关性分析方法及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个体83例和高血压病患者80例(均无血缘关系),进行了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DQA1*0301的频率为21.591%,显著高于对照组(10.345%),χ2=4.770,P<0.05,OR=2.561。DQA1*0103的频率(19.318%)显著低于对照组(34.483%),χ2=4.404,P<0.05。OR=0.477。结论HLA-DQA1*0301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易感相关,而HLA-DQA1*0103可能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HLA—DQA1 等位基因 新疆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色药食同源植物恰玛古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燃 迪丽达尔·库德热提 +7 位作者 姚粟 苗蕾 梁寒峭 刘素辉 曹艳花 陈建国 刘洋 孙玉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我国新疆恰玛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及筛选,共得到48株内生细菌,分为7个OTUs,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我国新疆恰玛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及筛选,共得到48株内生细菌,分为7个OTUs,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中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噬脯氨酸菌属(Prolinoborus sp.)。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我国新疆特有的药用植物恰玛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筛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恰玛古 内生细菌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龙海晨 王红英 +5 位作者 李玉华 杨昕 左强强 范佩文 郭彩丽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收集46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EBPα第一外显子的突变,利用PCR扩增方法分析HPV16病毒的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C/EBPα第一...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收集46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EBPα第一外显子的突变,利用PCR扩增方法分析HPV16病毒的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HPV16病毒感染率高。且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与未突变的患者的HPV16病毒的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McNemanr检验P<0.05双侧。由此可知,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病毒的感染相关。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突变 C/EBPα基因 HPV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NKX6-1基因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佩文 杨昕 +6 位作者 王红英 李玉华 李洪涛 潘欢 武丹 刘畅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为探讨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收集43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组织。采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NKX6-1基... 为探讨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收集43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组织。采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NKX6-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常宫颈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NKX6-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1.63%、46.67%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3.95%,36.67%和66.66%,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KX6-1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但与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NKX6-1基因 甲基化 HPV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DB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7
作者 武丹 杨昕 +6 位作者 朱君玲 王红英 李洪涛 潘欢 何鸿昌 任显显 潘泽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8-21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改变与癌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已经成为癌症的新标志。该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缺失基因1(deleted...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改变与癌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已经成为癌症的新标志。该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ladder cancer 1,DBC1)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关系及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能否作为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工具用于子宫颈癌筛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4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3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以及54例子宫颈癌组织进行HPV16、HPV18感染的检测;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DB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方法检测10例甲基化阴性的正常子宫颈组织和10例甲基化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中DBC1基因m 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8.6%、34.3%和68.5%;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2.3%、8.6%和16.7%;DBC1基因发生甲基化率分别为23.3%、40.0%和87.0%;在79例高级别宫颈损伤及子宫颈癌样本中,其中50例HPV16/18感染阳性,29例HPV16/18感染阴性;阳性组中DBC1基因发生甲基化率88.0%,阴性组甲基化率为55.2%(P<0.05);10例甲基化阳性子宫颈癌组织中DBC1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0例甲基化阴性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结论:DBC1基因甲基化可能作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分子标志物,结合HPV16/18感染检测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DBC1基因甲基化 HPV16/18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HPV16L1蛋白质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贞贞 潘欢 +8 位作者 朱君玲 郑威楠 李洪涛 何鸿昌 任显显 武丹 王红英 杨昕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458-461,共4页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 L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防治宫颈癌奠定基础。采用收集宫颈癌患者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41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30例石...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 L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防治宫颈癌奠定基础。采用收集宫颈癌患者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41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30例石蜡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方法。检测HPV16 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状况。HPV16 L1蛋白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组织中阳性率为100%,而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仅为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由此可知,HPV16 L1蛋白质在宫颈原位癌开始表达减少,宫颈浸润癌表达减少更明显,可能可以用于诊断CINⅡ和CINⅢ或CINⅡ和宫颈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L1蛋白质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Ki-67和PCNA的表达
9
作者 赵志敏 王红英 +7 位作者 木拉提 郑威楠 杨昕 李玉华 左强强 龙海晨 张金莉 潘泽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ITM1、PCNA和Ki-6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慢性子宫颈...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ITM1、PCNA和Ki-6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子宫颈癌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结论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Ki-67和PCNA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IFITM1 KI-67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F1A2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欢 李洪涛 +7 位作者 朱君玲 王红英 杨昕 武丹 潘贞贞 何鸿昌 任显显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为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收集新鲜宫颈癌组织和宫颈正常组织样本各1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eEF1A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宫颈癌患者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45例和慢性宫颈... 为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收集新鲜宫颈癌组织和宫颈正常组织样本各1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eEF1A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宫颈癌患者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45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35例石蜡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eEF1A2基因在宫颈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状况。qRT-PCR结果显示,eEF1A2基因在宫颈癌组织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组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EF1A2蛋白质表达强阳性率、弱阳性率和阴性率表达在宫颈癌组织分别为46.6%,31.0%和22.4%,而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分别为21.2%,48.5%和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可知,eEF1A2基因的表达增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eEF1A2表达情况对于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分级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eEF1A2基因 基因表达 Q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