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种间竞争取代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文超 贾尊尊 +6 位作者 丁新华 叶晓琴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小武 乔小燕 孙建博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1,共11页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竞争取代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亚洲玉米螟对高温适应性、寄主范围的广度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同域亚洲玉米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欧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结论】取代是种间竞争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疆亚洲玉米螟已取代欧洲玉米螟,且大部分地区成为为害玉米作物的主要优势种,并区域性暴发,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均高于欧洲玉米螟。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数的延长、玉米种植面积增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是加速亚洲玉米螟取代欧洲玉米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欧洲玉米螟 竞争取代 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分析
2
作者 李进 沈煜洋 +4 位作者 邓菲菲 陈江华 孙婧婧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小麦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小麦主产区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 【目的】分析新疆小麦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小麦主产区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新疆小麦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常发性重大有害生物呈多发重发态势,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线虫病和皮蓟马等次要病虫害有演变为重要有害生物的趋势,麦田优势杂草存在抗药性急剧增加风险。现阶段新疆小麦有害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用药次数1~2次,防效效果相对较好,但在小麦有害生物爆发成灾规律研究、监测技术和农药产品研发、施药器械和统防统治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强。【结论】加大小麦植保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小麦植保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产品,健全小麦植保服务体系,为新疆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害生物 发生为害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发生及防控
3
作者 叶晓琴 贾尊尊 +6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小武 赵雯慧 茹先古丽·胡加布都 郭文超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1期11-13,共3页
亚洲玉米螟作为新疆玉米产区玉米田主要害虫,其发生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基于其在田间的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适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解决该虫在田间大爆发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亚洲玉米螟的形态学、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为新疆各... 亚洲玉米螟作为新疆玉米产区玉米田主要害虫,其发生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基于其在田间的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适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解决该虫在田间大爆发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亚洲玉米螟的形态学、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为新疆各玉米产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炔氟草胺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4
作者 曹双瑜 安静 +4 位作者 吴湘琳 钱涛 吴莉莉 李广阔 丁瑞丰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1,共7页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其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利用45 g/hm^(2)、60 g/hm^(2)、75 g/hm^(2)和120 g/hm^(2)的丙炔氟草胺进行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后,分别于药后2 h及1、5、10...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其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利用45 g/hm^(2)、60 g/hm^(2)、75 g/hm^(2)和120 g/hm^(2)的丙炔氟草胺进行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后,分别于药后2 h及1、5、10、15、30、45和60 d,在0~10 cm和10~20 cm棉田土壤层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在0~10 cm和10~20 cm土壤层的丙炔氟草胺消解残留动态表现一致,随着时间的推进,丙炔氟草胺在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呈下降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土壤层的丙炔氟草胺残留量,均表现为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丙炔氟草胺在0~10 cm棉田土壤层中的半衰期为13.6~17.3 d,10~20 cm棉田土壤层中的半衰期为11.6~16.5 d,属于易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氟草胺 棉花 土壤 残留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区大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药效评价
5
作者 沈煜洋 王仙 +7 位作者 陈利 郭小玲 苗雨 董裕生 陈智军 方伏荣 向莉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药后50 d,20%双氟·氟氯酯WG 19.50 g/hm^(2)、10%双唑草酮OD 37.5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 210.00 g/hm^(2)、22%氟吡·双唑酮OD 165.00 g/hm^(2)、50%2甲·氯·双氟SC 450.00 g/hm^(2)、87.5%2,4-滴异辛酯EC 577.50 g/hm^(2)、25%辛酰溴苯腈EC 562.50 g/hm^(2)和75%苯磺隆WG 22.50 g/hm^(2)对阔叶杂草灰绿藜和卷茎蓼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0.87%~96.02%和94.15%~98.08%,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0%双氟·氟氯酯WG、10%双唑草酮OD、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22%氟吡·双唑酮OD、50%2甲·氯·双氟SC、87.5%2,4-滴异辛酯EC、25%辛酰溴苯腈EC和75%苯磺隆WG可防除大麦田灰绿藜、卷茎蓼等阔叶杂草,且对大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大麦 阔叶杂草 除草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甜菜害虫的发生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3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王锁牢 李广阔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新疆甜菜田常发害虫主要有筒喙象、象甲类、地老虎类、潜叶蝇、跳甲、叶螨、大龟甲、旋幽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偏重发生或大发生的害虫有叶螨、地老虎、甘蓝夜蛾、甜菜夜蛾,中等发生的害虫有筒喙象、甜菜跳甲,间歇性爆发害虫有旋幽夜蛾、草地螟、象甲,区域性偶发害虫有甜菜大龟甲、红头纹豆芫菁,零星或偶发害虫有甜菜潜叶蝇、白星花金龟、棉铃虫、牧草盲蝽、亚洲玉米螟等。【结论】掌握区域性甜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对靶标害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害虫 分布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花蓟马消长规律及空间分布
7
作者 王伟 张仁福 +2 位作者 刘海洋 李晓维 姚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9,共8页
【目的】研究棉田花蓟马种群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布型。【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田间取样;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棉株叶片、花和棉铃上花蓟马种群动态;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棉田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棉田花... 【目的】研究棉田花蓟马种群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布型。【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田间取样;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棉株叶片、花和棉铃上花蓟马种群动态;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棉田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棉田花蓟马种群数量从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逐渐上升,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8月下旬后至9月初逐渐下降直至消失。花蓟马种群数量在棉花的叶片、花和棉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种群随着调查时间的变化而波动,且种群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在不同器官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花蓟马种群的初始增长期、爆发高峰期、下降期及全时期中,花上具有最高的花蓟马种群数量。花蓟马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结论】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是棉田花蓟马种群爆发期,其种群在棉田成聚集分布,且主要聚集于棉株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棉花 消长规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旭东 丁新华 +12 位作者 王小武 付开赟 袁梓涵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贾尊尊 郭文超 王志方 杨新平 代金平 谢玉清 周留艳 冯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8,共11页
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 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中,红绶曲霉Aspergillusnomius(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19.9%)、镰孢霉Fusariumsp.为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RDF)分别为22.1%、19.9%和13.2%;花腐镰孢菌Fusarium anthophilum(9.6%)、波兰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2.9%)、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1.5%)、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6.6%)、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3.7%)、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2.2%)、多头被孢霉Mortierella polycephala(5.9%)、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5.2%)、直立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2.9%)、C. perangustum(3.68%)为常见种;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0.7%)为稀有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虫病原真菌相对多度最高(41.4%),昌吉州昌吉市次之(21.4%),喀什地区疏勒县(11.4%)最低;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病原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昌吉州昌吉市与乌鲁木齐新市区、伊犁州新源县与昌吉州昌吉市及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与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越冬玉米螟病原真菌中等相似。2年真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分别为28%和14.6%,2019年各采集地区间亚洲玉米螟感染优势病原真菌致死率差异性均显著,2020年各采集地区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属致死率差异性显著,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当地真菌资源,促进亚洲玉米螟绿色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玉米螟 病原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作者 巩雪花 王小武 +6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乔小燕 叶晓琴 郭文超 丁新华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9-59,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种。【方法】分析优势种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样品中共检出玉米田杂草种子11科19种,覆膜滴灌、漫灌和不覆膜滴灌分别...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种。【方法】分析优势种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样品中共检出玉米田杂草种子11科19种,覆膜滴灌、漫灌和不覆膜滴灌分别为14种、13种和17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P.Beauv.、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kus和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为杂草种子库中玉米田优势杂草;土壤EC值是影响反枝苋密度、灰绿藜密度和稗草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狗尾草密度的主要因素,磷是影响苘麻的主要因素,磷对野西瓜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反枝苋、狗尾草、灰绿藜、野西瓜苗、苘麻和稗草6种玉米田杂草种子的发芽率与温度和水势呈正相关,而与盐胁迫呈负相关。在pH 8~10条件下6种玉米田杂草种子均能正常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田 杂草种子库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216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毒性验证
10
作者 常璐 方正武 高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2,共8页
为了初步探究小麦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入侵小麦的侵染机制,从小麦光腥黑粉菌在入侵宿主时所分泌的效应蛋白入手,在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测序结果中筛选出了含有特殊结构的效应蛋白g2164。由于病原真菌的效应蛋白随着寄... 为了初步探究小麦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入侵小麦的侵染机制,从小麦光腥黑粉菌在入侵宿主时所分泌的效应蛋白入手,在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测序结果中筛选出了含有特殊结构的效应蛋白g2164。由于病原真菌的效应蛋白随着寄主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基序以及结构域随之不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因此,为了解小麦光腥黑粉菌基因g2164所编码的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获得g2164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该蛋白理化性质,通过毒性验证试验验证其蛋白毒性,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对该基因功能行使区域进行定位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2164基因全长1 365 bp,共编码45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1 964.70,理论等电点为9.22;具有典型的Bg1C家族结构域;其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33.64,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531,是一种亲水性稳定的蛋白;使用重组法,将g2164基因整合到pBin-GFP载体和pGR-107载体上,再将它们转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V3101中,使用本氏烟草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g2164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定位;毒性验证试验表明,该基因不具备抑制细胞坏死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光腥黑粉菌 效应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毒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在新疆的发生危害及防控措施
11
作者 马丽娟 杨栋 +7 位作者 王俊 张煜 丁新华 付开赟 王小武 吐尔逊·阿合买提 贾尊尊 郭文超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1期6-8,共3页
2017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区发现番茄潜叶蛾,随后其快速扩散至南疆、东疆多地。本文结合新疆番茄潜叶蛾发生情况,总结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为全区番茄潜叶蛾监测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发生特点 综合防控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枣园桃小食心虫幼虫分布规律调查
12
作者 赵雯慧 吐尔逊·阿合买提 +4 位作者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王小武 郭文超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桃小食心虫在南疆多区域造成了毁灭性为害,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幼虫在红枣树上的分布以及越冬幼虫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桃小食心虫幼虫为害对于方向选择并无明显规律,但是在树冠内膛为害较外缘严重,越冬幼虫集中在距离树干0~40 cm,深度5... 桃小食心虫在南疆多区域造成了毁灭性为害,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幼虫在红枣树上的分布以及越冬幼虫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桃小食心虫幼虫为害对于方向选择并无明显规律,但是在树冠内膛为害较外缘严重,越冬幼虫集中在距离树干0~40 cm,深度5~10 cm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分布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幽夜蛾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2 位作者 白微微 王锁牢 李广阔 《中国糖料》 2023年第2期75-81,共7页
旋幽夜蛾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该虫在我国甜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间隙暴发危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糖分积累。因此,本文综述了该虫在我国甜菜上的发生危害情况,生物学特性、生态... 旋幽夜蛾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该虫在我国甜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间隙暴发危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糖分积累。因此,本文综述了该虫在我国甜菜上的发生危害情况,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植物-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这将是今后研究旋幽夜蛾防控策略的热点方向。基于介导植物-昆虫-天敌三者联系的化学通讯物质,研发旋幽夜蛾的行为调控剂,这不仅可以丰富旋幽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而且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旋幽夜蛾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刘帅 +7 位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王兵 哈孜依 贾尊尊 丁新华 付开赟 李克梅 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8-1236,共9页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25℃、28℃、31℃和34℃下均可顺利完成世代发育,且该螨在28℃下,种群加倍时间(0.15)和内禀增长率(1.73)最短,净增殖率(80.26)及周限增长率(5.64)均大于其余3个温度,此温度下产卵期与25℃基本一致,但产卵量持续高于25℃;在取食8种寄主植物后,截形叶螨各螨态寿命及产卵前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可在四季豆、玉米、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繁殖,且繁殖后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四季豆、玉米、茄子、辣椒、花生、番茄、棉花。截形叶螨在茄子和四季豆上产卵期基本相同,最长均可达到28 d,在辣椒上的产卵期最短,最长仅可产卵21 d。综上,截形叶螨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及寄主植物分别为28℃和四季豆。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截形叶螨室内繁育较适寄主植物和温度,以期为以叶螨为食天敌昆虫的饲养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同时也为截形叶螨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温度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田系统瓢虫资源调查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丁新华 +5 位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虞国跃 付开赟 何江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为全面了解新疆农田系统瓢虫资源组成以及多样性结构差异,本研究采用网捕法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对新疆11个地州50个县/市/区15种农作物生境的406个采集点开展了瓢虫资源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共获7001号瓢虫标本,隶属3亚科13属26种,... 为全面了解新疆农田系统瓢虫资源组成以及多样性结构差异,本研究采用网捕法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对新疆11个地州50个县/市/区15种农作物生境的406个采集点开展了瓢虫资源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共获7001号瓢虫标本,隶属3亚科13属26种,其中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为绝对优势种类,其个体数量占比达55.11%,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等10种为常见种;不同生境瓢虫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苜蓿田和麦田的丰富度指数(5.598150、7.546581)、多样性指数(0.874884、0.708508)、均匀度指数(0.661678、0.544575)都较高,但优势度指数则分别仅为0.224261、0.342884;大豆田和西瓜田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生境类型(P<0.05),但优势度指数远高于其他生境,为0.663091、0.658502,可见苜蓿田、麦田等生境瓢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丰富,且分布均匀,而大豆田和西瓜田种类相对贫乏,且分布不均匀;不同地州的瓢虫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伊犁州的丰富度指数(7.363638)、多样性指数(0.970345)、均匀度指数(0.712583)都较高,但优势度指数仅为0.135821;阿克苏地区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都显著低于其他地州,但优势度指数远高于其他地州,为0.663477,可见伊犁州的瓢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丰富,且分布均匀,而阿克苏地区种类相对贫乏,且分布不均匀;不同海拔带瓢虫群落多样性分析则显示,300 m-1300 m海拔区间农田瓢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它海拔区间,且低海拔(-130 m-300 m)或高海拔(1600 m-2800 m)区间的瓢虫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但优势度较高,这表明300 m-1300 m海拔区间内瓢虫种类比较丰富,而在低海拔或高海拔区间农田生境内的瓢虫物种贫乏,个体数量也比较少。本研究基本明确了新疆农田系统瓢虫资源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了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丰富捕食性天敌瓢虫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资源 新疆 优势种 农田系统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发生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子硕 杨杰 +4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0-956,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 玉米茎腐病 病田率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结构及地理分布
17
作者 田梦 贾文捷 +3 位作者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罗影 贾培松 倪志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6-1002,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为野生阿魏菇资源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普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方法,采集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收集菌株进行种类鉴定,...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为野生阿魏菇资源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普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方法,采集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收集菌株进行种类鉴定,运用统计学分析,阐明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结果】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由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两个种群组成,白灵侧耳为优势种群,占鉴定总数97.23%,阿魏侧耳为弱势种群,占鉴定总数的2.77%;野生白灵侧耳种群广泛分布在新疆石河子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福海县、富蕴县和青河县等7个区域,而野生阿魏侧耳种群仅分布在托里县、裕民县和额敏县等3个区域;野生白灵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分布区差异明显,其中石河子市、托里县和额敏县下降幅度最大,样方内年度采集数量最低年份只有0~1株,保育形势严峻;野生阿魏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极少,5年内在3个分布区样方内仅采集到3株野生菌株,保育形势尤为严峻。【结论】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由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2个种群组成,白灵侧耳为优势种群,且为广布种;野生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菇复合群 白灵侧耳 阿魏侧耳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主要害虫田间一喷多防药效评价
18
作者 孙健博 吴莉莉 +10 位作者 贾尊尊 叶晓琴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哲 李亚文 付文君 艾尔肯娜依·买买提江 安尼瓦尔·库尔班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1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和棉铃虫的实际防效。【结果】不同复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不同,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9.8%甲维·虱螨脲SC药剂对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效优于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22%噻虫·高氯氟SC。其中处理530%氯虫苯甲酰胺(凯荔)SC 7.5 mL/667m^(2)+9.8%甲维·虱螨脲(丝扑瑞)SC 18.75 mL/667m^(2)+迈诺安飞防助剂10 mL/667m^(2)药后28 d,对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棉铃虫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1.68%、93.44%和91.22%。相同复配药剂下,添加飞防助剂可在降低用药量的同时增加其防治效果。【结论】处理5防效最佳,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药,可兼防多种玉米害虫。此外,飞防过程中适量添加飞防助剂可达到较好的减药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棉铃虫 双斑萤叶甲 一喷多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19
作者 张旭艳 贾尊尊 +5 位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丁新华 李亚文 郭文超 牙森·沙力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2,共7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新疆喀什地区番茄潜叶蛾防控药剂,为该地区番茄潜叶蛾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评价4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的杀虫效果,并验证其杀虫效果。【结果】番茄潜叶蛾对4种供试杀虫剂均有较高敏感性,... 【目的】筛选适用于新疆喀什地区番茄潜叶蛾防控药剂,为该地区番茄潜叶蛾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评价4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的杀虫效果,并验证其杀虫效果。【结果】番茄潜叶蛾对4种供试杀虫剂均有较高敏感性,其药剂敏感程度为0.5%苦参碱EC(0.05 mg/L)>0.3%印楝素SL(0.49 mg/L)>5%甲维盐ME(0.68 mg/L)>20%啶虫脒SP(1.27 mg/L)。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使用4种供试杀虫剂后防治效果显著,各药剂在药后14 d后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结论】20%啶虫脒SP、5%甲维盐ME、0.5%苦参碱EC和0.3%印楝素4种杀虫剂可作为新疆喀什地区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杀虫剂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种衣剂的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室内毒力测定与防效评价
20
作者 高国文 王小武 +6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孙健博 吐尔逊·阿合买提 李克梅 丁新华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目的】针对新疆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毒力测定,筛选出高效的种衣剂种类及其最佳施药量,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评价5种种衣剂对拟轮... 【目的】针对新疆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毒力测定,筛选出高效的种衣剂种类及其最佳施药量,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评价5种种衣剂对拟轮枝镰孢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结果】5种供试种衣剂对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EC 50为0.1852~9.3584 mg/L。35 g/L洛菌·精甲霜FS 175 mL/100kg种子包衣处理防效最高,为84.96%,其余依次为18%噻灵·咯·精甲FS 250 mL/100kg种子、30%嘧·咪·噻虫嗪FS 750 mL/100kg种子、35 g/L洛菌·精甲霜FS 150 mL/100kg种子和18%噻灵·咯·精甲FS 200 mL/100 kg种子,防效为74.11%~84.72%。【结论】新疆玉米镰孢茎腐病田间防治的种衣剂及其施药量分别为35 g/L洛菌·精甲霜FS 125~175 mL/100kg种子、18%噻灵·咯·精甲FS 150~250 mL/100kg种子、4%精甲·咯菌腈FS 120~150 mL/100kg种子和30%嘧·咪·噻虫嗪FS 600~750 mL/100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拟轮枝镰刀菌 室内毒力 防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