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炔氟草胺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双瑜 安静 +4 位作者 吴湘琳 钱涛 吴莉莉 李广阔 丁瑞丰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1,共7页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其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利用45 g/hm^(2)、60 g/hm^(2)、75 g/hm^(2)和120 g/hm^(2)的丙炔氟草胺进行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后,分别于药后2 h及1、5、10...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其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利用45 g/hm^(2)、60 g/hm^(2)、75 g/hm^(2)和120 g/hm^(2)的丙炔氟草胺进行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后,分别于药后2 h及1、5、10、15、30、45和60 d,在0~10 cm和10~20 cm棉田土壤层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在0~10 cm和10~20 cm土壤层的丙炔氟草胺消解残留动态表现一致,随着时间的推进,丙炔氟草胺在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呈下降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土壤层的丙炔氟草胺残留量,均表现为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丙炔氟草胺在0~10 cm棉田土壤层中的半衰期为13.6~17.3 d,10~20 cm棉田土壤层中的半衰期为11.6~16.5 d,属于易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氟草胺 棉花 土壤 残留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种间竞争取代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文超 贾尊尊 +6 位作者 丁新华 叶晓琴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小武 乔小燕 孙建博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1,共11页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竞争取代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亚洲玉米螟对高温适应性、寄主范围的广度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同域亚洲玉米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欧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结论】取代是种间竞争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疆亚洲玉米螟已取代欧洲玉米螟,且大部分地区成为为害玉米作物的主要优势种,并区域性暴发,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均高于欧洲玉米螟。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数的延长、玉米种植面积增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是加速亚洲玉米螟取代欧洲玉米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欧洲玉米螟 竞争取代 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甜菜害虫的发生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3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王锁牢 李广阔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新疆甜菜田常发害虫主要有筒喙象、象甲类、地老虎类、潜叶蝇、跳甲、叶螨、大龟甲、旋幽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偏重发生或大发生的害虫有叶螨、地老虎、甘蓝夜蛾、甜菜夜蛾,中等发生的害虫有筒喙象、甜菜跳甲,间歇性爆发害虫有旋幽夜蛾、草地螟、象甲,区域性偶发害虫有甜菜大龟甲、红头纹豆芫菁,零星或偶发害虫有甜菜潜叶蝇、白星花金龟、棉铃虫、牧草盲蝽、亚洲玉米螟等。【结论】掌握区域性甜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对靶标害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害虫 分布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花蓟马消长规律及空间分布
4
作者 王伟 张仁福 +2 位作者 刘海洋 李晓维 姚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9,共8页
【目的】研究棉田花蓟马种群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布型。【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田间取样;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棉株叶片、花和棉铃上花蓟马种群动态;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棉田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棉田花... 【目的】研究棉田花蓟马种群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布型。【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田间取样;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棉株叶片、花和棉铃上花蓟马种群动态;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棉田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棉田花蓟马种群数量从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逐渐上升,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8月下旬后至9月初逐渐下降直至消失。花蓟马种群数量在棉花的叶片、花和棉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种群随着调查时间的变化而波动,且种群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在不同器官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花蓟马种群的初始增长期、爆发高峰期、下降期及全时期中,花上具有最高的花蓟马种群数量。花蓟马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结论】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是棉田花蓟马种群爆发期,其种群在棉田成聚集分布,且主要聚集于棉株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棉花 消长规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在新疆的发生危害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丽娟 杨栋 +7 位作者 王俊 张煜 丁新华 付开赟 王小武 吐尔逊·阿合买提 贾尊尊 郭文超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1期6-8,共3页
2017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区发现番茄潜叶蛾,随后其快速扩散至南疆、东疆多地。本文结合新疆番茄潜叶蛾发生情况,总结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为全区番茄潜叶蛾监测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发生特点 综合防控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瓜曲叶病毒侵染新疆吐鲁番西葫芦的分子检测
6
作者 储天然 廖锴 +9 位作者 罗文芳 何伟 许建军 王少骅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2023年在新疆吐鲁番部分西葫芦植株上发现叶片卷曲、扭曲、褪绿、黄化等疑似病毒病的症状,为精确鉴定侵染新疆吐鲁番地区西葫芦的病毒种类,利用4对DNA双组分双生病毒引物和10对RNA病毒引物对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含有目标条带的扩增产... 2023年在新疆吐鲁番部分西葫芦植株上发现叶片卷曲、扭曲、褪绿、黄化等疑似病毒病的症状,为精确鉴定侵染新疆吐鲁番地区西葫芦的病毒种类,利用4对DNA双组分双生病毒引物和10对RNA病毒引物对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含有目标条带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序列提交至NCBI数据库并进行BLAST比对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了742 bp和539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BLAST比对显示采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病毒分离物与SLCCNV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与数据库中其他病毒分离物存在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说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西葫芦植株被中国南瓜曲叶病毒所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曲叶病毒 分子鉴定 SLCCNV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发生及防控
7
作者 叶晓琴 贾尊尊 +6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小武 赵雯慧 茹先古丽·胡加布都 郭文超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1期11-13,共3页
亚洲玉米螟作为新疆玉米产区玉米田主要害虫,其发生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基于其在田间的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适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解决该虫在田间大爆发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亚洲玉米螟的形态学、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为新疆各... 亚洲玉米螟作为新疆玉米产区玉米田主要害虫,其发生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基于其在田间的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适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解决该虫在田间大爆发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亚洲玉米螟的形态学、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为新疆各玉米产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枣园桃小食心虫幼虫分布规律调查
8
作者 赵雯慧 吐尔逊·阿合买提 +4 位作者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王小武 郭文超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桃小食心虫在南疆多区域造成了毁灭性为害,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幼虫在红枣树上的分布以及越冬幼虫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桃小食心虫幼虫为害对于方向选择并无明显规律,但是在树冠内膛为害较外缘严重,越冬幼虫集中在距离树干0~40 cm,深度5... 桃小食心虫在南疆多区域造成了毁灭性为害,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幼虫在红枣树上的分布以及越冬幼虫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桃小食心虫幼虫为害对于方向选择并无明显规律,但是在树冠内膛为害较外缘严重,越冬幼虫集中在距离树干0~40 cm,深度5~10 cm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分布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敌昆虫班氏跳小蜂低温贮存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娟 刘晓彤 +5 位作者 王珂 董婉莹 付开赟 杨栋 高建诚 黄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11-1714,共4页
班氏跳小蜂是我国外来入侵生物扶桑绵粉蚧的专性优势寄生蜂,其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对班氏跳小蜂的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探索最佳低温处理条件。然后在4℃低温下分别贮藏40、80、120、160、200、240、28... 班氏跳小蜂是我国外来入侵生物扶桑绵粉蚧的专性优势寄生蜂,其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对班氏跳小蜂的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探索最佳低温处理条件。然后在4℃低温下分别贮藏40、80、120、160、200、240、280、300 d,探索其最适低温贮藏时间。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蛹期在温度为14℃、光周期(光照/黑暗)为8 h/16 h的条件下进行长达6 d的低温驯化,后于4℃冷藏80 d,将低温冷藏后的班氏跳小蜂在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70%~80%、光周期为16 h/8 h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其效果与对照相当。此方法能为提高班氏跳小蜂的应用潜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低温贮存 专性寄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0
作者 潘洪生 姜玉英 +2 位作者 王佩玲 刘建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0,共9页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新疆棉花害虫的深入研究和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害虫 种群消长 影响因子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表达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冬梅 李海强 +5 位作者 丁瑞丰 汪飞 李号宾 徐遥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研究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2009年和2010年以中棉所43、GK62、GK19和sGK321等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为试验材料,利用ELISA技术对其不同器官的Bt杀虫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年度间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Bt杀虫... 为研究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2009年和2010年以中棉所43、GK62、GK19和sGK321等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为试验材料,利用ELISA技术对其不同器官的Bt杀虫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年度间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Bt杀虫蛋白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2年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不同,有些品种年度间差异明显;Bt杀虫蛋白含量因棉花器官的不同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差异较大。各品种中Bt杀虫蛋白含量随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子叶期的子叶中的含量最高,子叶期、3叶期和7叶期的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的顶叶、蕾、花瓣和幼铃;棉蕾在现蕾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开花期和结铃期;花瓣在开花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结铃期。在现蕾期,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高于棉蕾;在开花期,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顶叶,后者又高于花瓣;在结铃期,嫩叶与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花瓣与幼铃。研究结果说明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的表达水平受棉花器官种类、棉花生育期、棉花品种和种植年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转BT基因棉花 BT杀虫蛋白 时空动态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洪波 程登发 +3 位作者 吐尔逊 郭文超 陈林 张云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3,共4页
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和32℃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 d,... 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和32℃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 d,而在32℃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32.9 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和32.26日.度,幼虫期4.6℃和526.32日.度,蛹期5.1℃和270.27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4℃和117.65日.度,整个未成熟期7.9℃和675.68日.度,整个世代8.1℃和832.35日.度。结合乌鲁木齐市各月平均气温和累积有效积温,推测出马铃薯甲虫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8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海峰 赵海燕 +5 位作者 刘恩良 王锁牢 白微微 李广阔 雷钧杰 高永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结果】小麦白粉病在5月中旬开始为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和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果树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果树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高于小麦单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麦间作 枣麦间作 小麦单作 小麦白粉病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新华 刘芳慧 +8 位作者 解玉梅 李翠梅 何江 付开贇 吐尔逊 阿不都热合曼.胡吉 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热西提 许建军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的最佳使用药剂及用药量。【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喷施4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95.29%、201.13 kg/667m^2、355.63元/667m^2和1∶56.57。其次是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喷施10 g/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分别为92.10%、192.50 kg/667m^2、336.50元/667m^2和1∶34.65。再次是阿维·氯苯酰(亮泰),喷施30 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则为92.60%、193.69 kg/667m^2和330.64元/667m^2。此外,撒施3%辛硫磷(掌声)、1%联苯·噻虫胺(家保福)、0.4%氯虫苯甲酰胺(科德抗)等颗粒剂则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低,依次为60.39%、70.25%和79.28%。【结论】生产上玉米螟防治最佳使用的药剂种类及用药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4 m L/667m^2、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阿维·氯苯酰(亮泰)30 m L/667m^2、24%甲氧虫酰肼(雷通)40 m L/667m^2、氯虫·高氯氟(福奇)12.5m L/667m^2、氯虫·噻虫嗪(福戈)8 g/667m^2、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0 m 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 玉米螟 药效试验 经济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第二代棉铃虫的为害和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号宾 马祁 +1 位作者 王锁牢 汪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3-196,共4页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研究了新疆第二代棉铃虫在自然情况下对棉花的为害和防治指标。结果发现,蕾铃减少率(Y1)与百株虫口密度(x)间的关系为Y1=-33.9444+14.9663lnx;皮棉减产率(Y2)与百株虫...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研究了新疆第二代棉铃虫在自然情况下对棉花的为害和防治指标。结果发现,蕾铃减少率(Y1)与百株虫口密度(x)间的关系为Y1=-33.9444+14.9663lnx;皮棉减产率(Y2)与百株虫口密度(x)间的关系为Y2=-89.7121+24.4342lnx;棉花受害后自我调节补偿能力有限。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棉铃虫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蠹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晓锋 崔荣 +3 位作者 毕海燕 徐兵强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杨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目的】蒲螨Py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蠹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 【目的】蒲螨Py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蠹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在19~31℃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蒲螨的发育历期逐渐减少,产后代数也逐渐减少;在10~15℃条件下蒲螨发育缓慢,不产后代;在19~22℃条件下产后代数较多,单雌最高产226头后代;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发育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67.14X+10.49(R2=0.99)(2009年)和Y=167.67X+10.00(R2=0.95)(2010年)。【结论】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00~10.49℃;有效积温在167.14~167.67日度;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螨 寄生性天敌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冬梅 丁瑞丰 +5 位作者 李海强 李号宾 汪飞 阿克旦.吾外士 徐遥 刘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 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生育期中不同器官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时间表达上,大多数转Bt基因棉花叶片的Bt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棉花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在子叶期含量最高,至蕾期或吐絮期达到最低点。并且不同品种间Bt杀虫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在空间表达上,在花铃期,棉铃和花苞叶的Bt杀虫蛋白含量最低,大多数品种表现为叶片>棉蕾>花瓣(花柱)>棉铃和花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 BT杀虫蛋白 ELISA技术 时空表达 新疆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马铃薯甲虫扩散与河流关系研究--以新疆沙湾县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超 张智 +4 位作者 郭文超 张云慧 孙京瑞 程登发 刘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88-6494,共7页
马铃薯甲虫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自1993年传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以来,迅速扩散传播,对我国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与河流等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马铃薯甲虫虫情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马铃薯甲虫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自1993年传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以来,迅速扩散传播,对我国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与河流等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马铃薯甲虫虫情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沙湾县马铃薯甲虫发生与河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湾县内,马铃薯甲虫扩散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均呈由南向北方向;不同缓冲区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差异极显著,缓冲区危害级别从大到小依次:缓冲区2(1—2 km)>缓冲区4(3—4 km)>缓冲区5(4—5 km)>缓冲区1(0—1 km)>缓冲区3(2—3 km);不同河流流域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也差异极显著,危害级别排序依次是:金沟河>安集海河>玛纳斯河>西岸大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GIS 反距离权重插值 扩散 缓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苜蓿根际寄生线虫种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雪松 杨亚鹏 +2 位作者 杨华 董艳秋 李克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调查新疆苜蓿根际寄生线虫种类,明确寄生线虫种类和优势种群,为评价寄生线虫危害苜蓿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19个地区的苜蓿种植地采集493份苜蓿根围土壤,采用浅盘法分离其中的线虫,根据线虫形态结合文献鉴定线虫种类。【结... 【目的】调查新疆苜蓿根际寄生线虫种类,明确寄生线虫种类和优势种群,为评价寄生线虫危害苜蓿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19个地区的苜蓿种植地采集493份苜蓿根围土壤,采用浅盘法分离其中的线虫,根据线虫形态结合文献鉴定线虫种类。【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7属9种植物线虫。【结论】总体而言,目前新疆苜蓿根际寄生虫种类不多,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真滑刃属线虫、滑刃属线虫、螺旋属线虫是优势种群,未发现根结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寄生线虫 根际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郭文超 张祥林 +5 位作者 吴卫 张伟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丁新华 依米提·热苏力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 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现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的特点;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暴发式增长态势,这一时期传入该地区的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有75种,占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总量的78.95%,新入侵生物种类年平均2.88种。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新疆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未来农林外来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以期为有效遏制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和危害,以及保障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西北荒漠绿洲 一带一路 外来入侵生物 潜在风险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