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13万株·hm^(-2)(D4)和9万株·hm^(-2)(D5),以筒形(新陆中79号,T1)和塔形(欣试518,T2)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棉密度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长度、果枝和叶片的倾角及方位角、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T1品种的株高在D3或D4处理下最大,T2品种的株高在D4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减小,T1与T2品种的平均果枝节间长度逐渐增加,下部、中部、上部果枝的倾角整体呈增大趋势。D4或D5处理下,2个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最大。不同植棉密度下,T1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下部果枝方位角以及中部、上部叶片的方位角均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LAI分别在D4、D3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增大,单株铃数降低。T1、T2品种分别在D3、D1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结论】不同植棉密度对筒形和塔形棉花品种的株型与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南疆植棉区新陆中79号和欣试518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8万株·hm^(-2)和28万株·hm^(-2)。展开更多
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传统灌溉制度为对照,在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plant water deficit index,PWDI)评估并实施智能灌溉的基础上开展了2 a(2021与2022)田间灌水控盐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分淋洗系数(2021年:1.0与2.0;2022年:1.0、1.4、1.8、2.2与2.6)探讨灌水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与棉花生长以及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PWDI阈值(评估值超过阈值时开启灌水)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分淋洗系数的增大,灌水定额增加,灌水周期延长,灌水总量增大,更多盐分被被淋洗到根区下部甚至根区以下,从而改善根域水盐环境,减轻水盐胁迫,促进棉花生长并增产,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然而,当盐分淋洗系数(灌水定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长期优越的根域水盐环境导致棉花徒长,即营养生长旺盛而生殖生长迟滞,灌水周期缩短,灌水总量急剧上升,产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盐分淋洗、棉花生长与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当试验区PWDI阈值取为0.5时建议对应的盐分淋洗系数取为2.2。该研究可为新疆盐碱棉田高效生产以及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13万株·hm^(-2)(D4)和9万株·hm^(-2)(D5),以筒形(新陆中79号,T1)和塔形(欣试518,T2)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棉密度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长度、果枝和叶片的倾角及方位角、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T1品种的株高在D3或D4处理下最大,T2品种的株高在D4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减小,T1与T2品种的平均果枝节间长度逐渐增加,下部、中部、上部果枝的倾角整体呈增大趋势。D4或D5处理下,2个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最大。不同植棉密度下,T1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下部果枝方位角以及中部、上部叶片的方位角均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LAI分别在D4、D3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增大,单株铃数降低。T1、T2品种分别在D3、D1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结论】不同植棉密度对筒形和塔形棉花品种的株型与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南疆植棉区新陆中79号和欣试518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8万株·hm^(-2)和28万株·hm^(-2)。
文摘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传统灌溉制度为对照,在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plant water deficit index,PWDI)评估并实施智能灌溉的基础上开展了2 a(2021与2022)田间灌水控盐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分淋洗系数(2021年:1.0与2.0;2022年:1.0、1.4、1.8、2.2与2.6)探讨灌水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与棉花生长以及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PWDI阈值(评估值超过阈值时开启灌水)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分淋洗系数的增大,灌水定额增加,灌水周期延长,灌水总量增大,更多盐分被被淋洗到根区下部甚至根区以下,从而改善根域水盐环境,减轻水盐胁迫,促进棉花生长并增产,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然而,当盐分淋洗系数(灌水定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长期优越的根域水盐环境导致棉花徒长,即营养生长旺盛而生殖生长迟滞,灌水周期缩短,灌水总量急剧上升,产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盐分淋洗、棉花生长与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当试验区PWDI阈值取为0.5时建议对应的盐分淋洗系数取为2.2。该研究可为新疆盐碱棉田高效生产以及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