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竞赛助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以新疆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前利 刘润香 +1 位作者 阿力木江·吐斯依提 邵战林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220-222,226,共4页
学科竞赛是高校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在梳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重要国家级学科竞赛概况的基础上,以新疆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逻辑关系框架,分析学科竞赛在大学... 学科竞赛是高校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在梳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重要国家级学科竞赛概况的基础上,以新疆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逻辑关系框架,分析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提出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创,不仅要加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还需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科竞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大学生 实践创新能力 提升路径 人才培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新疆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与农用地需求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桥顺 刘新平 +1 位作者 陈士银 朱亚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64-569,共6页
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密切相关,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然而怎样把两者一一对应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研究创新地从空间的角度把新疆农业产业部门及产值与用地类型相挂钩,分析了新疆农业产... 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密切相关,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然而怎样把两者一一对应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研究创新地从空间的角度把新疆农业产业部门及产值与用地类型相挂钩,分析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新疆产业对土地需求变化的驱动力,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比重和用地比重的变化趋势,对调整新疆农业结构和优化农用地结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用地结构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开发的生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1 位作者 张琳 梁玲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6-1404,共9页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孜勒苏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 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II);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 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 0×10~4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 60到0. 35,而克孜勒苏州则上升1. 3~2. 1;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 0×10~4hm^2生态退耕,每年将分别化解32. 06×10~4t和15. 60×10~4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地区与巴音郭楞州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II级,而克孜勒苏州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 0×10~4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 003 4,下游巴音郭楞州在增加15×10~4~20×10~4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孜勒苏州将在15 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生态响应 GWR 生态预警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托管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欣 刘新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19-23,共5页
基于CNKI核心期刊、CSSCI及CSCD数据库,回顾2000—2019年农村土地托管文献,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中国农村土地托管在内涵、模式、影响因素、利益来源、成效方面的实证研究及促进土地托管发展的相关建议。通过总结梳理中国农村土地托管的... 基于CNKI核心期刊、CSSCI及CSCD数据库,回顾2000—2019年农村土地托管文献,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中国农村土地托管在内涵、模式、影响因素、利益来源、成效方面的实证研究及促进土地托管发展的相关建议。通过总结梳理中国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证研究及相关对策,分析现有文献有关农村土地托管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本国农村土地托管的发展及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9年关于农村土地托管的文献数量总体在逐年增加,文献中关键词出现较多的是土地托管、土地经营、农业生产、农机服务和规模经营等;不同学者对不同地区农村土地托管的研究在内涵、模式、影响因素、利益来源、成效方面等都存在差异,并根据当地土地托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不同的促进土地托管健康发展的对策。①加强对农村土地托管后与托管前效益对比方面的研究。②缺少对农村土地托管利益分配方式方面的研究。③深入对农村土地托管风险防范与调控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托管 文献量化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研究——基于阿克苏市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张琳 《农技服务》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新疆地区在迎来国家"一带一路"和"十三五"重大规划发展之际,也遇到了土地执法监察问题。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为研究对象,从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手段、队伍建设现状整体,到阿克苏市国土资源部门和... 新疆地区在迎来国家"一带一路"和"十三五"重大规划发展之际,也遇到了土地执法监察问题。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为研究对象,从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手段、队伍建设现状整体,到阿克苏市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基层局部,以实地调查问卷为依据,总结阿克苏市土地执法监察现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地区整体加阿克苏市局部的解剖研究,为学者提供研究参考资料,填补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土地执法监察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土地储备成本收益研究——以克拉玛依市为例
6
作者 郭茹 刘新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42-148,共7页
以克拉玛依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14个土地储备潜力评价区,构建土地储备成本和收益科目计算体系,引入圈层理论与空间引力模型对土地储备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区土地储备总成本为247 241.73万元,平均单位面积... 以克拉玛依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14个土地储备潜力评价区,构建土地储备成本和收益科目计算体系,引入圈层理论与空间引力模型对土地储备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区土地储备总成本为247 241.73万元,平均单位面积土地储备成本355.86万元/hm^2,土地预期总收益为213 546.92万元,平均单位面积土地储备收益307.36万元/hm^2。一级圈层土地储备成本每公顷上涨1万元,将带动二级圈层土地储备成本平均每公顷增加0.46万元,单位空间距离上的波动衰减量为0.27万元/km;二级圈层与三级圈层单位空间距离上的波动衰减量为0.19万元/km。一级圈层土地储备收益每公顷增加1万元,对二级圈层黑油山片区和风华片区波动引力值达到0.62万~0.64万元,衰减幅度达到36%,引力衰减量为0.19万元/km;一三级圈层与二三级圈层引力衰减幅度分别为89%和90%,衰减力量相当。土地储备成本随着城市外扩呈递减趋势,克拉玛依市当前应合理配置土地储备财政资金,科学布局土地储备规划规模,主要选取市场需求较热、基础设施配备较完善、土地储备成本较低的土地进行储备,并在制度范围内突破融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储备 成本收益 空间引力 克拉玛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区及评价——以新疆阜康市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庆敏 刘新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828,共10页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地貌类型、林地覆盖率、灌溉保证率、土壤侵蚀模数、≥10℃积温、距离河流距离、流域地均径流量以及年均降水量共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阜康市较适宜开发耕地的未利用地(主要包括高度适宜和基本适宜)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2.21%,分布于山前冲积扇中下部和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勉强适宜的未利用地仅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6.36%,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边缘和南部山前冲积扇上部。不适宜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1.43%,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坡地、山前冲积扇边缘以及靠近北部沙漠边缘。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潜力指数、新增耕地潜力、乡镇未利用地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面积、宜耕未利用地比重、平均地块面积、地块破碎度等指标构成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矩阵,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未利用地资源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5个潜力区,Ⅰ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21 000.9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15 222.92 hm2;Ⅱ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12 875.69 hm2,新增耕地潜力为10 155.41 hm2;Ⅲ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5 008.84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4 165.35 hm2;Ⅳ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878.6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753.78 hm2;Ⅴ级潜力区的未利用地均不适宜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可以从时序和空间上为阜康市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未来未利用地差别化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 耕地利用适宜性 开发潜力 生态位适宜度 新增耕地 天山北坡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水污泥和小麦秸秆共堆肥过程中有机质转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琳 刘新平 +1 位作者 常会庆 焦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研究城市脱水污泥堆肥过程中各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对评价堆肥腐熟程度和堆肥产品质量等具有重要应用的价值,为城市污泥堆肥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利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堆肥原料,以小麦秸秆为调节剂,根据... 研究城市脱水污泥堆肥过程中各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对评价堆肥腐熟程度和堆肥产品质量等具有重要应用的价值,为城市污泥堆肥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利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堆肥原料,以小麦秸秆为调节剂,根据污泥和小麦秸秆配比的质量不同设置其C/N为6∶1、10∶1、12∶1、25∶1这4个对照处理组,分析不同阶段堆体的温度、有机质含量、腐殖酸总量、胡敏酸(HA)含量、富里酸(FA)含量以及水溶性有机质(DOM)含量的变化对污泥堆肥腐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4个处理的堆体温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温度较高时则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增加堆肥化腐熟程度;直至堆肥结束时,前3个处理有机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处理4有少量的增加;腐殖酸总量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H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FA含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HA含量与FA含量的比值(H/F)呈上升趋势,H/F的增加说明腐熟堆肥腐殖化程度的提高;DOM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污泥堆肥过程中各有机物的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在C/N为10∶1条件下堆肥腐熟程度较好,为污泥小麦秸秆共堆肥进行科学配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脱水污泥 秸秆 堆肥 腐熟程度 堆体温度 降解 有机质 胡敏酸 富里酸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玥 刘新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62-66,共5页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5年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耕地和其他农用地...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5年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结构性稳步增长,其中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优势度较低,而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保持有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动态变化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对耕地面源污染的防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原伟鹏 王华 +1 位作者 刘新平 曾庆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9-553,共5页
根据新疆玛纳斯县历年统计年鉴及实地调查问卷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选择2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向后Wald法,建立农户防治意愿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对农户防治耕地面源污染意愿影响较为显著的驱动因素有废弃膜回收(... 根据新疆玛纳斯县历年统计年鉴及实地调查问卷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选择2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向后Wald法,建立农户防治意愿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对农户防治耕地面源污染意愿影响较为显著的驱动因素有废弃膜回收(补助情况下)、耕地面源污染与使用农膜相关度、农户对耕地面源污染程度的认知、非农收入比例、户主族别,多数影响因子对农户行为参与意愿表现出正向作用;此外,村委会态度、户主年龄、施肥削减量(补助情况下)、家庭经济情况也较为明显地影响农户防治面源污染意愿。最后提出几点相关对策建议,为制定玛纳斯县耕地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源污染 农户行为 意愿分析 玛纳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土壤养分系统敏感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盛洋 刘维忠 刘新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5-307,共13页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焉耆盆地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气温倾向率为3℃/(10a),降水量倾向率为39 mm/(10a)),LUI微幅上升;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LUI变化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响应差异。土壤养分系统对气温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异质性更高,对LUI变化敏感性更具有响应深度;气候和LUI对土壤养分系统变化的贡献率空间分异明显,并且LUI的贡献率大于气候;土壤养分系统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布局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相互调节和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土壤养分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耕地精准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系统 气候变化 敏感性 适应性 空间分异特征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原伟鹏 田童 刘新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4,共3页
"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对于现阶段深水区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 "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对于现阶段深水区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障碍问题和彼此矛盾,剖析农村深化改革中的深层原因和紧密联系,在理顺和协调相应关系并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供给侧端包括土地制度、劳动力、金融资本、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水平等在内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和资源组合配置进行思考和路径探究,为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集对模型的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与防控——以新疆昌吉州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为构建以化肥、农药、农膜为主要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与防控模型,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尝试评价新疆昌吉州不同县市空间区域耕地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异质性。结果表明,2004-2017年昌吉州化肥施用总量、农药使用总量和农膜使用总量逐年大... 为构建以化肥、农药、农膜为主要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与防控模型,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尝试评价新疆昌吉州不同县市空间区域耕地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异质性。结果表明,2004-2017年昌吉州化肥施用总量、农药使用总量和农膜使用总量逐年大幅增加,呈现未来增长态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数据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质地、结构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强度区空间上主要分布于昌吉州西部的昌吉市、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生态风险中度区主要分布于昌吉州中部的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生态风险轻度区主要分布于昌吉州最东部的奇台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研究表明,新疆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存在空间格局的生态风险异质性,呈现东、中、西污染聚集且由西向东依次减轻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农民传统耕作方式、水文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基础状况等因素相关。基于此,运用Bow-Tie模型构建了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的防控与差异化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生态风险 耕地 昌吉州 化肥 农药 农膜 Bow-Ti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GWR模型的国土资源执法满意度的空间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14
作者 黄姿瑜 焦伟 +1 位作者 王晶 刘新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0期3986-3991,共6页
以新疆国土执法监察情况为研究对象,在研究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解读新疆地区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设存在难点,并提出思考。在满意度调查问卷基础上引入Logistic模型回归检验,构建满意度方程,分别对2006、2010... 以新疆国土执法监察情况为研究对象,在研究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解读新疆地区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设存在难点,并提出思考。在满意度调查问卷基础上引入Logistic模型回归检验,构建满意度方程,分别对2006、2010、2014年阿克苏县域满意度进行空间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从问卷情况看,地方财政收入与经费预算情况等客观经济因素制约硬件设备及执法手段;巡查路线固定可能留有执法死角或背影范围;违法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执法监察系统内外部高度关心方向。(2)从执法空间格局上看,东北县(市)执法满意度较高,西南县(市)较低;农村居民用地并不是主要违法对象;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违法情况恶化呈正相关,城市化进程中违法情况和执法难度呈现出加大趋势;民族成分与执法满意度呈负相关,表现为少数民族比重越大,地区执法情况越复杂、形势越严峻。国土执法监察是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秩序的基本途径,需多渠道不断加强完善,提高执法成效,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执法 LOGISTIC 满意度 GWR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供给侧改革: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困”与“谋”
15
作者 黄姿瑜 刘新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供给侧改革信号释放以来,面对土地供给矛盾更加复杂的形势,执法监察工作愈发严峻。文章首先指出土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五大困境,其次对当前执法模式进行剖析解读。以分析执法监察工作现状与难点... 供给侧改革信号释放以来,面对土地供给矛盾更加复杂的形势,执法监察工作愈发严峻。文章首先指出土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五大困境,其次对当前执法模式进行剖析解读。以分析执法监察工作现状与难点为基础,提出执法监察工作创新建议,即机制上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技术上形成基础数据"一张图"、建立四级巡查系统。以提高执法成效,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执法 创新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利用地转型多维驱动测度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晶 刘新平 曾庆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以库尔勒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自身的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对未利用地转型驱动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未利用地最优转型途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未利用地转型的驱动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发... 以库尔勒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自身的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对未利用地转型驱动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未利用地最优转型途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未利用地转型的驱动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强度、产业结构、气候资源、人口压力5个方面,库尔勒市未利用地转型的关键因子为气候条件,其次为产业结构和粮食作物生产情况,且库尔勒市未利用地转型驱动因子的作用有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因素 库尔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偏好视角下农户宅基地抵押行为意愿及模式选择——基于昌吉州12村镇255份问卷调研 被引量:12
17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1 位作者 高玥 曾庆敏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8,共7页
通过选取昌吉州3县市12个村镇255份实地调查问卷,运用Probit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宅基地抵押贷款意愿的因素和抵押偏好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类型、村委会对宅基地抵押贷款态度、宅基地抵押贷款风险认知、对基础设施和社... 通过选取昌吉州3县市12个村镇255份实地调查问卷,运用Probit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宅基地抵押贷款意愿的因素和抵押偏好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类型、村委会对宅基地抵押贷款态度、宅基地抵押贷款风险认知、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满意度等是影响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偏好的主要因素;调研区宅基地抵押意愿的偏好等级与调研区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距离乡镇的距离区位优势和谋求发展致富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针对高、中、初和低四个等别的不同区域差异化施策,设计对应的宅基地抵押贷款模式分别是市场决定模式、政府引导模式、集体组织模式和农民自发模式,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村宅基地的自愿抵押贷款和有序有偿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 农户意愿 二元Probit模型 贷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