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构建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慧 吕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46-550,共5页
根据新疆兵团建制体系及兵团农业资源管理现状,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建立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的意义。采用混合分类法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分为七类,并制定了易于识别和记忆的13位编码方案。将新疆兵... 根据新疆兵团建制体系及兵团农业资源管理现状,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建立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的意义。采用混合分类法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分为七类,并制定了易于识别和记忆的13位编码方案。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数据库划分为"三级",提出了以兵团农场农业资源信息化工程基础、信息化路线、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框架 信息化 农业资源 新疆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兵团现代农业技术选择研究
2
作者 王玲 吕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67-169,共3页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战略进行了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经验,特别是兵团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获得的教训与取得的经验;结合兵团的现实情况,提出...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战略进行了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经验,特别是兵团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获得的教训与取得的经验;结合兵团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兵团现阶段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策略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兵团 技术选择 现代农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发展 选择策略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弃耕地生态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赖先齐 刘建国 +4 位作者 张凤华 潘永胜 吕新 李鲁华 朱建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洪积扇的扇缘地带、冲积平原、干三角洲等地下水位高,含盐重的部位,解放后进行了现代机械技术的大规模开垦,但仍然沿用传统的大水压盐(种稻压盐)、大水漫灌技术,打破了正常的水盐平衡。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酿成大... 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洪积扇的扇缘地带、冲积平原、干三角洲等地下水位高,含盐重的部位,解放后进行了现代机械技术的大规模开垦,但仍然沿用传统的大水压盐(种稻压盐)、大水漫灌技术,打破了正常的水盐平衡。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酿成大范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大面积弃耕。后经用机械开挖排渠,实行井灌、井排建设水源地开发水土资源,进行渠系防渗及推广膜下滴灌节水等一整套现代技术,建成了现代水盐平衡系统,用现代水土开发技术收复弃耕地,开垦夹荒地,实现了生态重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绿洲农业 干排盐 现代水盐平衡 收复弃耕地 生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凤华 陈阜 潘旭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12-214,共3页
研究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开放,绿洲农业生产力呈正向演替,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部分呈逆向演替。人类活动是绿洲演替(正向或逆向)的根本动因,而绿洲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加速其演... 研究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开放,绿洲农业生产力呈正向演替,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部分呈逆向演替。人类活动是绿洲演替(正向或逆向)的根本动因,而绿洲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加速其演替进程的关键,其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格局是主导因素。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良性演替需建立在绿洲资源要素时空优化配置及其协调开发利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农业生态系统 演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慧 王海江 +3 位作者 高攀 张泽 侯彤瑜 吕新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1年第2期31-41,共11页
【有关概念】:农业资源数据是用来描述农业资源的数字、字母、符号、图表、图形或其他模拟量。农业资源数据里包含着农业资源信息。【目前研究现状】: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大力开展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传统... 【有关概念】:农业资源数据是用来描述农业资源的数字、字母、符号、图表、图形或其他模拟量。农业资源数据里包含着农业资源信息。【目前研究现状】: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大力开展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式表现出采集标准不一致,数据质量不高,信息碎片化、流动性低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出一套经济、可行、高效的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本文的内容概括】:本研究综述了国内现阶段农业数据资源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了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研究的意义。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农业资源数据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和梳理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将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拆分成技术指标规范模块、农业资源采集模块、数据质量检查模块、异构数据转换模块、数据分类编码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农业资源共享模块,建立了一套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模型,搭建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展望】:农业资源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实效性关系到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基础。本文已针对现阶段农业资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情况,对分散、异域的农业资源数据进行初步采集与整合,后期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其中不必要和不合理的部分,寻求一种更经济、更合理、更有效的工作程序,为挖掘、揭示和再组织不同农业资源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做好充分的数据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数据整合 方法研究 信息化 虚拟技术 数据采集 科学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连作棉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韩春丽 刘娟 +3 位作者 肖春华 张旺锋 刘梅 黄建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4-1201,共8页
为了解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明确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在南疆棉区分别选择新开垦1a和连续植棉5、15、20、30 a的棉田,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棉田0~100cm土壤剖面Mo、Cu、Zn、Mn、Fe等5种微量元素全量的变化规... 为了解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明确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在南疆棉区分别选择新开垦1a和连续植棉5、15、20、30 a的棉田,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棉田0~100cm土壤剖面Mo、Cu、Zn、Mn、Fe等5种微量元素全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棉田微量元素含量与连作年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长期连作后,土壤0~20cm耕作层全钼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持续下降,与连作年限呈一元负线性关系;全铜、全锌、全锰含量随年限的增加先升后降,与年限呈二次函数关系,分别在连作7~10、10~12、17~18 a达到最高累积量,之后持续下降,分别在14~17、20~22、32~34 a降回到开垦初期的水平。土壤剖面中部30~50cm土层各元素全量均随连作年限增加剧烈下降,与连作年限呈一元负线性关系,长期连作易导致该层微量元素缺乏。剖面下层50~90cm土层各元素全量在长期连作后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然而与连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随连作年限延长,0~60cm土层中含量水平越低的元素,含量下降越明显,Mo表现最明显,其次为Zn和Cu,而Mn和Fe下降较少。在长期连作棉田,棉花种植应注重Mo、Zn、Cu等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施用,并结合土壤深度翻耕,提高中部土层微量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长期连作 微量元素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吕新 张伟 +1 位作者 张凤华 张旺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在对西北绿洲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特征、土壤特征、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绿洲农业特征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棉花系统9种矿质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春丽 刘娟 +4 位作者 张旺锋 刘梅 黄皖疆 高旭梅 张宏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34-6241,共8页
在新疆绿洲区,对不同连作棉田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棉花植株的吸收和富集特性以及棉田养分收支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农田土壤-棉花系统矿质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贫化趋势,以Mo的... 在新疆绿洲区,对不同连作棉田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棉花植株的吸收和富集特性以及棉田养分收支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农田土壤-棉花系统矿质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贫化趋势,以Mo的耗竭最为严重。棉株不同器官累积矿质元素的能力有明显差异,叶片中Ca、Mg和Mn的含量较高,根、茎中K、Na、Fe、Mo含量较高,棉籽中Zn和Cu含量最高;不同产品器官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不同,秸秆为:Mo>K>Mg>Ca>Cu>Zn>Na>Mn>Fe,纤维:Mo>K>Mg>Zn>Cu>Ca>Na>Mn>Fe,棉籽:Mo>Zn>K>Mg>Cu>Ca>Mn>Na>Fe。棉花对Mo的吸收能力最强,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Mo耗竭较为严重;随籽棉的收获,从棉田移出Zn、Cu的比例和数量较高,大量元素中移出Mg、K较多;棉花对Mn、Fe、Ca、Na的吸收量虽然较多,然而大部分富集在秸秆中,随着棉花秸秆的还田作用,将归还于耕作层并有大量富集,消耗量不大。新疆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应重点补充Mo、Zn和Cu微量元素肥料,酌情补充Mg、K等大量元素肥料。棉田Ca、Na含量较新疆土壤背景低,预示着棉田土壤在向着脱盐碱方向发展,然而两元素在秸秆中的比例较高,因此棉花长期连作农田,应注意防止耕作层土壤向次生盐碱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绿洲 土壤 棉花 矿质元素 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下)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小麦品质 生态研究 新疆 气候条件 平均温度 品质性状 降落数值 供试品种 品种数量 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河流域绿洲土壤特性空间分异与合理开发模式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凤华 赵强 +1 位作者 潘旭东 李玉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6,共4页
水土资源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域分异及绿洲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以玛纳斯河流域为案例,重点分析沿流域纬度梯度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从山地到沙漠,土壤养分表现为由高到低,具有波动性,其中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土壤盐分... 水土资源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域分异及绿洲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以玛纳斯河流域为案例,重点分析沿流域纬度梯度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从山地到沙漠,土壤养分表现为由高到低,具有波动性,其中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土壤盐分空间变化规律明显:在前山区地带,土壤含盐量低;在冲积扇、冲积扇缘及冲积平原上部绿洲区,土壤耕层总盐高、表聚性强;从冲积平原中下部到干三角洲绿洲,耕层盐分含量依次降低,但剖面盐分含量呈现依次增加趋势,形成盐分聚集的漏斗效应,尤其进入沙漠边缘区,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农业开发应该遵循这种分异规律,并进一步提出绿洲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性 空间分异 开发利用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旭梅 刘娟 +3 位作者 张前兵 罗宏海 谷天佐 张旺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探明新疆棉花长期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趋势,明确不同耕作措施的调节效应,采用空间替代法,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及其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增加,0... 为探明新疆棉花长期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趋势,明确不同耕作措施的调节效应,采用空间替代法,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及其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增加,0~60 cm土层中土壤pH值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土壤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真菌数量不断增加,放线菌数量呈波动状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及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均呈增加趋势,而磷酸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代谢熵(qCO2)呈减小趋势。对长期连作的障碍棉田采取深度翻耕和水旱轮作均能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并能有效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能增加0~60 cm土层中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0~20 cm土层中真菌数量;深度翻耕既增加了20~40cm土层中的Cmic和Nmic,又增加了0~60 cm土层中的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水旱轮作仅增加了0~20 cm土层中的Cmic,并使该土层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土壤深度翻耕可提高棉田0~60 cm土层中的基础呼吸速率,使土壤表层的qCO2增高,而降低深层土壤qCO2。因此,土壤深度翻耕和水旱轮作等措施均可用于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环境,并有效缓解棉花长期连作引发的不利影响,是克服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棉田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基础呼吸 耕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上)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9-376,共8页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中(含自然条件和人为栽培措施)籽粒品质形成主要受气候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灌浆期平均温度在20~28℃,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较有利于烘烤品质的形成.通过小麦品质指标对气候条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质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降落数值、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均受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灌浆期温度决定小麦的最终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新疆地域广阔,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3%左右,点片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地和荒漠之间,荒漠绿洲间间距较大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多种荒漠绿洲气候生态条件.环境与品种互作,是决定新疆强、中、弱筋类型的基础.新疆小麦以强筋、中筋型为主.石河子、奎屯、奇台和南疆多数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较高(20~28℃)适合种植强筋、中筋小麦.哈密等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常出现>32℃的高温,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蛋白质质量较差,粉质和拉伸特性不佳,烤烘品质变差.巴里坤、昭苏等温凉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8℃,适合中、弱筋小麦生产,灌浆期间若降水过多容易出现穗上发芽,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新疆是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温度差异较大,专用小麦生产应注意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及栽培措施应配套.新疆是灌溉农业,麦田肥水可控性强,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轻,同时,麦收期间晴天较多,雨水少,除个别地区外小麦很少有霉烂和穗上发芽等现象,较适合中强筋小麦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品质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绿洲区4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41
13
作者 郭海明 于磊 林祥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6,共5页
对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连续4年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L-323生长速度比阿尔冈金快,二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特点;胖多和金皇后3年中生长速度逐年加快,第3年胖多在所有品种中生长速度最快。4个品种4年总产... 对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连续4年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L-323生长速度比阿尔冈金快,二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特点;胖多和金皇后3年中生长速度逐年加快,第3年胖多在所有品种中生长速度最快。4个品种4年总产草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4年总产草量由高到低排列的混播组合为:胖多>金皇后>阿尔冈金>WL-323。各品种在生长第4年产草量迅速下降,胖多粗蛋白含量最高。对4个品种综合评价后得出,胖多生产性能最佳,绿洲区进行苜蓿引种时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疆 绿洲区 苜蓿品种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30a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与农业生产力演变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月健 徐海量 +3 位作者 王成 凌红波 刘红玲 王绍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39-2549,共11页
以空间地域差异明显的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GIS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支持下,对该流域上、中、下游4个生态类型区过去30a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前人修正的Costanza模型,进行了流域整体的生态健康评价;最后分析了流域生态安全格... 以空间地域差异明显的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GIS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支持下,对该流域上、中、下游4个生态类型区过去30a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前人修正的Costanza模型,进行了流域整体的生态健康评价;最后分析了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认为:过去30a间,4个生态类型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值及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为:(1)上游山区指数值下降0.13,由较安全区到预警区;(2)中游绿洲城市区指数值增加0.09,由预警区到较安全区;(3)中下游绿洲农区指数值下降0.19,由预警区到中警区;(4)下游荒漠区指数值下降0.14,生态安全状况在预警区间持续下降。流域的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值降低0.13,由健康状态到一般状态。农业生产力在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发展模式下得到了高速发展,但也导致农业耗水占到了年均引水量的90%,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埋深普遍下降了10多米等生态负效应。这表明农业的表观生产力确实提高了,但潜在的生产力下降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农业生产力的演变具有同向性,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提高的农业生产力是不利于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类型区 玛纳斯河流域 农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沙漠边缘绿洲棉田抵御风沙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建国 吕新 +2 位作者 李振河 徐公赦 赖先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153,186,共4页
处于沙漠与绿洲边缘的棉田,风沙灾害严重,常造成大面积棉花受灾。研究并分析了风沙对边缘绿洲棉田危害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了采取风障措施;农业综合技术;选择种植抗逆作物;实行麦棉邻作、麦棉带状间作;建立林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保护绿... 处于沙漠与绿洲边缘的棉田,风沙灾害严重,常造成大面积棉花受灾。研究并分析了风沙对边缘绿洲棉田危害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了采取风障措施;农业综合技术;选择种植抗逆作物;实行麦棉邻作、麦棉带状间作;建立林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保护绿洲-荒漠过渡带;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等7项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绿洲 风沙危害 防沙措施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的热量资源与绿洲农业 Ⅰ、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赖先齐 张凤华 +2 位作者 吕新 李鲁华 秦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石河子地区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1.76℃(1~2℃);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297-0.0335x,r=-0.881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日较差大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 石河子地区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1.76℃(1~2℃);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297-0.0335x,r=-0.881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日较差大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的'冷害'等,深刻地影响绿洲特色农业、栽培技术及人们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地区 热量资源 绿洲农业 沙漠增温效应 绿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娟 韩春丽 +1 位作者 高旭梅 张旺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研究了新疆典型植棉区不同耕作措施对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连作棉田耕地质量的变化,以及为新疆棉区维持棉田高产、高效的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棉田长期连作,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 研究了新疆典型植棉区不同耕作措施对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连作棉田耕地质量的变化,以及为新疆棉区维持棉田高产、高效的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棉田长期连作,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呈现出递增的趋势。长期连作的棉田经过水旱轮作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又能明显升高;而经深翻的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酶活性在表层0~20cm土层有所下降,而在20—40cm土层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连作棉田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景峰 郭成藏 +4 位作者 谈建鑫 康亚龙 曹晶晶 田宝庚 刘建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45-551,共7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25、30年)和3个土层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研究了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土壤全...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25、30年)和3个土层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研究了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土壤全氮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在不同的年限,增加的程度不同;棉花短期连作(5年和10年)0~60 cm土壤全氮储量是一个明显的渐增过程,随后是一个缓慢增长的积累过程。从增长速率来看,0~60 cm土壤氮储量的增长速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不同土层深度来看,各年限的土壤全氮储量随深度增加均有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0~20 cm)全氮储量均大于深层土壤(20~40 cm和40~60 cm),并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0~60 cm剖面土壤全氮储量表聚性越来越明显。从不同连作年限来看,短期连作时期(5~10年)土壤全氮储量的增加体现在0~60 cm各个深度,而经过长期连作后(10~30年),土壤深层20~40 cm深度的氮储量会逐渐增加,但40~60 cm深度增加较缓慢。总之,新疆绿洲棉田土壤中的氮是“氮汇”,并且棉花连作增加了各土层的土壤氮储量,提高了新疆绿洲棉田的持续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绿洲 棉花 连作 全氮储量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区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英翔 史艳红 +1 位作者 王东方 张凤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690-695,共6页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石河子绿洲区为例,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Cowell生态位相似性计测方法,对该区域所分布的7个主要植物种,分别从群落梯度和土壤水分维、土壤盐分维、土壤有机质维、土壤全氮维四种生态因子方面对其生态位分化进...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石河子绿洲区为例,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Cowell生态位相似性计测方法,对该区域所分布的7个主要植物种,分别从群落梯度和土壤水分维、土壤盐分维、土壤有机质维、土壤全氮维四种生态因子方面对其生态位分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梯度上,自然植物种的生态位大小依次为柽柳>角果藜>猪毛菜>花花柴>地白蒿>沙大戟>小叶碱蓬。在单一资源轴上,生态位的土壤盐分维最大,说明该区域多为耐盐植物。综合资源维和群落维,柽柳的生态位最大,其次是角果藜、猪毛菜,为优势种,其余为非优势种。生态位较宽的柽柳与角果藜、柽柳与猪毛菜、角果藜与猪毛菜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4种资源维上均较大(>0.5),而生态位较小的物种与其它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说明柽柳、角果藜、猪毛菜3种优势植物的在利用土壤资源维上有相似性。单一生态因子上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梯度上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说明该区自然植物种在盐分资源梯度上生态分化较小,物种的耐盐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自然植被 群落生态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农区玉米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柳延涛 李鲁华 +2 位作者 陈树宾 龚江 赖先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3-325,共3页
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 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绿洲条件的适应性,应该对春玉米生产进行区域化,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绿洲农区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