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康立超 田亮 +3 位作者 张晓宇 王平福 薄新文 马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36-440,共5页
为确诊新疆某牦牛场的某疾病的发病病源,控制病情蔓延,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生化鉴定、PCR鉴定。结果表明:得到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这6株分离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磺胺、土霉素等药物敏感;根据多杀性... 为确诊新疆某牦牛场的某疾病的发病病源,控制病情蔓延,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生化鉴定、PCR鉴定。结果表明:得到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这6株分离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磺胺、土霉素等药物敏感;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扩增了1条457bp的特异性条带,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提交的12条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生殖道提取物生物活性物质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琛 王新华 +2 位作者 薄新文 刘志强 任耀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检测绵羊生殖道提取物生物活性物质。方法以健康、新鲜、雌性绵羊生殖器官为实验材料,采用各种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对绵羊生殖道提取物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绵羊生殖道提取物具有红细胞凝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抗菌活性、抗... 目的检测绵羊生殖道提取物生物活性物质。方法以健康、新鲜、雌性绵羊生殖器官为实验材料,采用各种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对绵羊生殖道提取物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绵羊生殖道提取物具有红细胞凝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抗菌活性、抗血浆凝固活性、抗补体活性和低溶血活性,无胰蛋白酶水解活性、局部出血活性。结论首次证实绵羊生殖道存在抗菌活性物质和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生殖系统 检测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绵羊附红细胞体四季感染调查
3
作者 钟发刚 何立雄 +1 位作者 黄新 徐雪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9,共5页
【目的】系统了解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实验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新疆7个绵羊主要养殖区绵羊血样850份。【结果】新疆绵羊群体中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 【目的】系统了解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实验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新疆7个绵羊主要养殖区绵羊血样850份。【结果】新疆绵羊群体中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感染率达到97%,PCR检测感染率为75%;一年四季均有感染,季节性流行不明显;区域之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感染强度多为中、轻度感染,而重度感染有两个小高峰,分别在5月到6月和11月到12月。【结论】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存在严重感染;季节转换和饲草料结构的变化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附红细胞体 感染率 感染强度 感染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肉用绵羊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宝麒 赵宗胜 +2 位作者 贾斌 杨华 张文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肉用绵羊的产羔数量低是制约新疆绵羊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绵羊产羔数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了新疆本地品种哈萨克肉用羊、引进品种萨福克肉用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为实验对象,以抑制素... 肉用绵羊的产羔数量低是制约新疆绵羊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绵羊产羔数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了新疆本地品种哈萨克肉用羊、引进品种萨福克肉用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为实验对象,以抑制素βA基因为产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检测该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联。结果表明:3种绵羊外显子5′调控区引物0-2扩增区域存在多态性位点,有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B和BB。测序发现,基因型AA在外显子1的-43bp和-44bp处存在C→A和G→A的连续碱基突变,-38bp处存在C→A的单个碱基突变,-25bp处存在C→G的单个碱基突变。显著性分析显示,哈萨克羊基因型AA比基因型AB和BB产羔数分别多0.20个(P<0.05)和0.26个(P<0.05),德中杂交基因型AA比基因型AB和BB产羔数多0.25个(P<0.05)和0.34个(P<0.05),而萨福克羊3种基因型产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羊抑制素βA是影响新疆哈萨克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产羔数的重要基因,可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抑制素βA基因 产羔数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高寒牧区细毛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舒生泉 李良远 +2 位作者 代蓉 万鹏程 石国庆 《草食家畜》 2013年第2期40-43,共4页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四团地处伊犁地区昭苏高原,该区地面起伏大,冬季(绵羊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这些特殊环境给该区细毛羊的正常产羔及羔羊成活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在细毛羔羊护理上的一些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四团地处伊犁地区昭苏高原,该区地面起伏大,冬季(绵羊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这些特殊环境给该区细毛羊的正常产羔及羔羊成活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在细毛羔羊护理上的一些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新疆高寒牧区细毛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浅析和设计。该技术方案也能为其它高寒山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细毛羊 羔羊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PRNP遗传多样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管峰 潘磊 +2 位作者 石国庆 刘守仁 杨利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朊蛋白(Prionprotein,PrP)是近年来被确认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新型病原体,也是目前证明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蛋白质。PrP在多种动物体内表达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其空间结构改变被认为是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 朊蛋白(Prionprotein,PrP)是近年来被确认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新型病原体,也是目前证明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蛋白质。PrP在多种动物体内表达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其空间结构改变被认为是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的根源,研究发现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遗传多样性与绵羊对瘙痒病的抗病性具有显著相关性。文章主要介绍了绵羊PRNP遗传多样性与痒病抗病性的关系以及PRNP遗传多样性对繁殖力和其他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绵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PRNP 遗传多样性 抗病性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发情周期不同组织Cry1 mRNA转录水平相对定量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高磊 甘尚权 +4 位作者 杨井泉 杨剑波 梁耀伟 阿不都艾尼.努拉洪 沈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2,共8页
研究表明,时钟基因Cry1在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内分泌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多浪羊(非季节性繁殖)和中国美利奴羊(季节性繁殖)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主要组织Cry1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表达... 研究表明,时钟基因Cry1在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内分泌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多浪羊(非季节性繁殖)和中国美利奴羊(季节性繁殖)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主要组织Cry1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绵羊Cry1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松果体和甲状腺Cry1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绵羊品种Cry1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组织表达谱基本一致,除下丘脑外,卵巢、子宫、松果体、垂体和甲状腺中Cry1的表达水平均是在发情前期达到峰值;卵巢、子宫、垂体和松果体Cry1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的表达变化幅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ry1可能具有启动发情和季节性繁殖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基因 发情周期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生殖道抗菌肽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琛 王新华 薄新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3-1489,共7页
以屠宰场收集的新鲜、健康、雌性绵羊生殖器官为原材料.采用乙酸浸提、透析、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绵羊生殖道抗菌肽.以G+、G-和真菌为抗菌活性检测指示菌株,利用薄层琼脂糖孔穴扩散法... 以屠宰场收集的新鲜、健康、雌性绵羊生殖器官为原材料.采用乙酸浸提、透析、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绵羊生殖道抗菌肽.以G+、G-和真菌为抗菌活性检测指示菌株,利用薄层琼脂糖孔穴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对分离纯化所得纯品进行分子质量质谱测定、纯度鉴定、N端测序,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所得两个绵羊生殖道抗菌肽分子质量分别为4820.47u和4012.5u,N端部分氨基酸序列分别为AYVLDEPKP和YDSGA.对G+细菌(S. aureus ATCC2592、Streptococcu ATCC55121)、G-细菌(E. coli ATCC25922)、真菌(C. albicans ATCC2002)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活性,对人血液凝固无影响.目前未见有从绵羊生殖道分离纯化得到抗菌肽的报道,并且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抗菌肽在多种动物生殖道天然免疫防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最小抑菌浓度 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娜 韩猛立 +4 位作者 黄新 薄新文 王新华 赵玉龙 钟发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706-711,共6页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采自石河子地区3个场的64份牛全血样品进行核酸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BVDV阳性率为39.06%(25/64),其中有2...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采自石河子地区3个场的64份牛全血样品进行核酸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BVDV阳性率为39.06%(25/64),其中有22对母子对应样品,母牛阳性率为40.91%,犊牛为45.45%,提示新疆石河子地区BVDV垂直感染较严重。9头牛表现临床症状,阳性率为22%,其余为临床健康牛,阳性率为41.81%,数据显示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BVDV隐性感染严重。测序得到2条不同的序列,经5'UTR区域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株病毒与VEDEVAC(匈牙利弱毒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6.2%~100%,用DNASTAR软件进行基因与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属于BVDV-1b基因亚型,未检测到BVDV-2型病毒。提示新疆石河子地区BVDV流行株为BVDV-1b亚型,且经生物型鉴定,所测阳性样品为非致细胞病变型。本研究可为今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应用等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座位多态性与两个肉用绵羊群体眼肌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航行 刘国庆 +4 位作者 张兴国 代蓉 石国庆 吕高瑞 桂东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2-799,共8页
根据绵羊18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及相关报道,选择了可能与Carwell基因连锁或与眼肌性状有关的10个高度多态微卫星基因座,研究它们与眼肌性状的关系。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和复合银染技术分析了这些基因座的多态性,并分别对Dorset和Suff... 根据绵羊18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及相关报道,选择了可能与Carwell基因连锁或与眼肌性状有关的10个高度多态微卫星基因座,研究它们与眼肌性状的关系。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和复合银染技术分析了这些基因座的多态性,并分别对Dorset和Suffolk与新疆细毛羊级进杂交F2代两个肉羊群体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了10个微卫星基因座多态性与超声波测量的眼肌性状(眼肌面积,眼肌厚度,眼肌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Dorset群体中,BM3413基因座对眼肌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TGLA122基因座对眼肌宽度有显著影响(P<0.05),MCMA26基因座对眼肌厚度和宽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从而影响眼肌面积;(2)Suffolk群体中,MCM38、CSSM18、ILSTS54和BM3413对眼肌厚度和宽度同时具有影响而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眼肌面积(P<0.05或P<0.01)。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显著影响绵羊眼肌面积的最有利基因型:Dor-set群体中,微卫星基因座MCMA26的基因型FN(196 bp/222 bp)和基因型EM(192 bp/220 bp);Suffolk群体中,微卫星基因座CSSM18的基因型AE(124 bp/134 bp),ILSTS54的基因型AD(130 bp/148 bp)和CD(134 bp/148bp)以及BM3413的基因型BF(190 bp/232 bp)。综合分析表明:(1)微卫星MCMA26-CSSM18区域可能为Carwell基因的存在位点,而BM3413可能是一个除Callipyge与Carwell之外新的影响绵羊后臀和眼肌性状QTL或基因的存在区域;(2)本研究发现的一些最有利基因型在今后的肉羊选育中有望作为相应群体早期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绵羊 微卫星DNA Carwell基因 眼肌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系统优化与囊胚差异染色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鹏程 石文艳 +3 位作者 周平 代蓉 石国庆 刘守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69-2476,共8页
【目的】评定SOF和CR1培养系统对绵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合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培养体系,为相关试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分析研究SOF和CR1两种培养系统在添加不同蛋白和血清成分时对绵羊体... 【目的】评定SOF和CR1培养系统对绵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合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培养体系,为相关试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分析研究SOF和CR1两种培养系统在添加不同蛋白和血清成分时对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并采用一种简化的差异染色方法,对SOFaaBSA和CR1aaBSA-FBS组培养液培养的绵羊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的总细胞数,滋养层细胞与内细胞团细胞数的组成和比例进行深入比较。【结果】SOFaaBSA和CR1aaBSA-FBS组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孵化率均高于其它实验组,但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SOFaaBSA组的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的总细胞数和滋养层细胞(TE)数均显著高于CR1aaBSA-FBS组(P<0.05),但内细胞团(ICM)数和ICM与TE细胞的比例在两组培养系统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R1aaBSA-FBS培养液能够像SOFaaBSA培养液一样支持绵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CR1培养系统可以用于绵羊体外受精胚胎的生产,但SOFaaBSA培养液相比较CR1aa BSA-FBS培养液而言更加适合绵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体外受精 差异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用绵羊2号染色体GDF8区域4种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彦红 石国庆 +3 位作者 柳楠 代蓉 任航行 刘国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选择了2号染色体GDF8区域可能与生产性能相关性较大的4个高度多态微卫星基因座(BM81124,TEXAN2,FCB128,BMS1591),分析这些位点在Dorset、Suffolk和Texel3个肉羊品种的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 选择了2号染色体GDF8区域可能与生产性能相关性较大的4个高度多态微卫星基因座(BM81124,TEXAN2,FCB128,BMS1591),分析这些位点在Dorset、Suffolk和Texel3个肉羊品种的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12、7、11,其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分别为:0.7778/0.8045、0.712/0.7520、0.7551/0.7852、0.8057/0.8289,可见这些微卫星位点在3个绵羊品种中具有比较丰富的多态性。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进行生产性状与标记间连锁分析的遗传标记,用于进一步的QTL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绵羊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GDF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ILK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毛囊生长期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剑波 甘尚权 +7 位作者 杨永林 张红琳 宋天增 冯静 杨井泉 高磊 石国庆 沈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6,共8页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支架蛋白,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利用PCR技术,首次获得绵羊ILK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不同绵羊品种毛囊生长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支架蛋白,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利用PCR技术,首次获得绵羊ILK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不同绵羊品种毛囊生长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羊ILK基因ORF全长1 359 bp,编码452个氨基酸。ILK蛋白结构经预测含有3个锚定重复序列和1个激酶结构域,并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的磷酸化位点。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绵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骨骼肌、皮肤和小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皮肤、脾脏和肝脏中表达量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3~5月份(毛囊生长起始期),ILK基因在中国美利奴超细型和哈萨克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并均呈逐月上升趋势;在6~10月份(毛囊生长期),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皮肤ILK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同期的哈萨克羊。分析认为ILK可能在调控绵羊次级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连接激酶 基因克隆 毛囊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生殖道抗菌肽cDNA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库朝锋 王新华 +3 位作者 薄新文 张慧 吕廷德 李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
绵羊生殖道抗菌肽(ORTAP40)是从中国美利奴绵羊生殖道分离的一种新型的阳离子抗菌肽,在绵羊发育早期的防御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根据ORTAP40 N端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3′RACE技术克隆了绵羊生殖道抗菌肽3′末端全长cDNA序... 绵羊生殖道抗菌肽(ORTAP40)是从中国美利奴绵羊生殖道分离的一种新型的阳离子抗菌肽,在绵羊发育早期的防御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根据ORTAP40 N端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3′RACE技术克隆了绵羊生殖道抗菌肽3′末端全长cDNA序列,并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为FJ514476,经过cDNA序列分析显示,ORTAP40是一个4.8 ku的小肽,与先期分离纯化的分子质量一致。作者随后参照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偏好性,设计并人工合成了OR-TAP40成熟肽目的基因片段,所合成的ORTAP40基因全长120 bp,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PIC3.5K和pPICZαA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重组酵母胞内表达载体pPIC3.5K-ORTAP40和外泌表达载体pPICZαA-ORTAP40,为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生殖道 抗菌肽 CDNA克隆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羊毛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应诗家 王锋 +9 位作者 石国庆 刘源 祝铁刚 王子玉 崔璐 吴勇聪 张永胜 陈玲香 张有法 陈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6-218,共3页
采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湖羊、哈萨克羊及中国美利奴多胎羊、"A"型羊和细型、超细型羊5个群体,共314只个体,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并进行与绵羊羊毛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0 bp PCR产物经M... 采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湖羊、哈萨克羊及中国美利奴多胎羊、"A"型羊和细型、超细型羊5个群体,共314只个体,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并进行与绵羊羊毛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0 bp PCR产物经M spⅠ消化分析后在5个绵羊群体中均有2个等位基因突变(M占0.910 8,N占0.089 2)和3种基因型(MM占0.839 2,MN占0.141 5,NN占0.019 3),优势等位基因M基因频率比欧洲绵羊和印度绵羊品种高。序列比对发现,第1个M spⅠ酶切位点发生1个碱基C→T突变(g.160 C>T)。中国美利奴羊在该位点处于Hardy-W e 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其中中国美利奴细型、超细型群体在该位点处于Hardy-W e inberg极不平衡状态(P<0.01)。该位点与羊毛纤维直径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 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 羊毛性状 多态性 羊毛弹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Hc38保守结构域的表达及对绵羊的免疫保护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军明 荣光 +2 位作者 王新华 薄新文 钟发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5-299,共5页
构建捻转血矛线虫Hc38保守结构域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PROEXHTa-Hc38,在DH5a中经诱导表达约17ku的蛋白,表达产物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然后将其产物纯化,复性后制备油佐剂疫苗免疫4月龄绵羊,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虽然雌虫数量未见... 构建捻转血矛线虫Hc38保守结构域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PROEXHTa-Hc38,在DH5a中经诱导表达约17ku的蛋白,表达产物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然后将其产物纯化,复性后制备油佐剂疫苗免疫4月龄绵羊,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虽然雌虫数量未见减少,但两者荷虫量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Hc38 原核表达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高硫角蛋白KAP1.3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汇 张红琳 +3 位作者 代蓉 万鹏程 郭洪 石国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79,共6页
旨在研究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及相关调控序列的表达活性。以绵羊基因组为模板,克隆KAP1.3基因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5个系列缺失片段pGL4.10表达载体构建,将不同重组质粒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通过裂解细胞测定其荧光值方法来检测启动子的... 旨在研究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及相关调控序列的表达活性。以绵羊基因组为模板,克隆KAP1.3基因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5个系列缺失片段pGL4.10表达载体构建,将不同重组质粒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通过裂解细胞测定其荧光值方法来检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结果显示,除KAP1.3-P5片段其余片段均具有表达活性,其中KAP1.3-P1片段表达活性最高,而缺失-944至-707处的KAP1.3-P2对启动子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缺失-944至-394处KAP1.3-P3片段对启动子活性影响比较大,从P3和P4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两个片段都缺失了转录因子bHLH的结合位点,但P4的活性比P3高出约20%,由此推测在-394至-195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负调控元件,在-195和-4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增强元件,但具体的调控元件还需要再进行细致地分析,优化出活性最高且特异性不变的启动子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KAP1.3基因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体系对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鹏程 石文艳 +3 位作者 代蓉 周平 刘守仁 石国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0-1306,共7页
【目的】通过SOFaaBSA和CR1aaBSA-FBS两种培养液对体外胚胎发育率及胚胎凋亡发生的影响,筛选适合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培养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细胞原位凋亡检测技术(TUNEL)... 【目的】通过SOFaaBSA和CR1aaBSA-FBS两种培养液对体外胚胎发育率及胚胎凋亡发生的影响,筛选适合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培养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细胞原位凋亡检测技术(TUNEL),分析这两种胚胎体外培养系统的绵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各发育阶段的细胞凋亡状况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SOFaaBSA和CR1aaBSA-FBS组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孵化率均高与其它实验组,但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在两种培养液培养的2细胞、3-8细胞期的绵羊体外受精正常形态的胚胎中均未发现凋亡信号,凋亡信号在两种培养液中都是首次出现在9-16细胞胚胎细胞中,并且随着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凋亡细胞数随着胚龄增长越来越多。在SOFaaBSA培养液培养的桑椹胚和囊胚细胞胚胎凋亡率显著低于CR1aaBSA-FBS培养液培养的桑椹胚和囊胚(P<0.05),同时,在CR1aaBSA-FBS培养液中桑椹胚和囊胚细胞平均具有凋亡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SOFaaBSA培养液(P<0.05)。【结论】CR1aaBSA-FBS培养系统显著的增加了绵羊晚期体外胚胎的凋亡。CR1aaBSA-FBS能够支持绵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但SOFaaBSA培养液更适合绵羊体外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体外受精 凋亡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疆分离株E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新 钟发刚 +4 位作者 薄新文 杨华 郭燕 刘志强 王新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7-532,共6页
应用RT-PCR方法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新疆石河子分离株、玛纳斯不同年份两个分离株扩增获得的3株BVDV的E2基因序列,分别命名Shihezi148、Manasi和MNS2(GenBank登录号:EU159699、EU159703和EU16993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E2基因长... 应用RT-PCR方法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新疆石河子分离株、玛纳斯不同年份两个分离株扩增获得的3株BVDV的E2基因序列,分别命名Shihezi148、Manasi和MNS2(GenBank登录号:EU159699、EU159703和EU16993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E2基因长度分别为1121bp、1122bp和1122bp,分别编码373、374和374个氨基酸残基。核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3株病毒均属于BVDV基因1型(BVDV-1),Shihezi 148株与澳大利亚Bega株亲缘关系最近,同处于BVDV-1c基因亚型群,其E2氨基酸同源性为90.11%。Manasi株和MNS2株E2基因核酸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别,它们与Changchun 184和匈牙利VEDEVAC株亲缘关系最近,位于BVDV-1b基因亚型群。Manasi和MNS2株与Changchun 184株E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8.66%和9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DVE2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H的扩增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文娟 田亮 +2 位作者 薄新文 马勋 康立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旨在扩增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H的编码基因,并预测OmpH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探讨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H在免疫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对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蛋白OmpH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应用生... 旨在扩增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H的编码基因,并预测OmpH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探讨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H在免疫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对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蛋白OmpH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和方法,对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全长1 478 bp,ORF包含1 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有少量的α-螺旋和延伸带;推测OmpH蛋白有1个细胞黏附位点、2个糖基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 外膜蛋白H 二级结构 B细胞抗原表位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