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天山山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 被引量:31
1
作者 高子毅 张建新 +1 位作者 廖飞佳 林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4-740,共7页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对统计变量的选择和排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选择按连续方式排序的旬流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在区域回归试验中,可在9年的试验期内,以0.0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检测出仅为...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对统计变量的选择和排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选择按连续方式排序的旬流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在区域回归试验中,可在9年的试验期内,以0.0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检测出仅为历史期平均流量4.3%的人工增雨效果,明显提高了统计检验的功效.应用这一方法,对1994-2002年夏季6~8月在新疆天山山区乌鲁木齐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雨试验的效果做了检验,得出增雨期间乌鲁木齐河平均流量增长3.5%,统计显著性水平0.035;降雨量增长19.9%,显著性水平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统计检验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雪对冬麦冻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子毅 贾昭茂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27-30,共4页
自1978年以来,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对冬季层状云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冷云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雪作业。对18个非播云年和17个播云年的冬麦冻害做了对比,在播云期内冬小麦年平均冻害面积减少80%以上。对3个主要因素(麦种... 自1978年以来,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对冬季层状云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冷云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雪作业。对18个非播云年和17个播云年的冬麦冻害做了对比,在播云期内冬小麦年平均冻害面积减少80%以上。对3个主要因素(麦种改良、冬季气温升高和人工增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播云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雪 冬小麦 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3
作者 王智敏 李斌 +3 位作者 冯婉悦 刘贵华 李圆圆 岳治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5-1186,共12页
冰雹灾害是新疆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地域性强、次数多、灾情重等特点,开展新疆不同地区冰雹云微物理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1年新疆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对应NPP/VIIRS卫星资料,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 冰雹灾害是新疆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地域性强、次数多、灾情重等特点,开展新疆不同地区冰雹云微物理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1年新疆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对应NPP/VIIRS卫星资料,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析了冰雹云和深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对比研究了南北疆冰雹云微物理参量差异。结果表明:冰雹云晶化温度(-34.0℃)较深对流云(-30.5℃)更低,深对流云顶高度更高,冰雹云顶存在砧状结构。北疆地区冰雹多发在6—7月,南疆集中在5—7月发生,降雹时刻主要分布在15:00—20:00,南疆冰雹出现在凌晨和上午的占比较北疆多;北疆和南疆降雹持续时间均值集中在12.60 min和12.27 min,冰雹最大直径均值分别为13.53 mm和12.80 mm,北疆冰雹云顶更高、降雹持续时间较长,冰雹直径更大,冻结温度比南疆更低。北疆和南疆冰雹云底温度和云底高度均值分别为5.15℃、1.96 km和4.85℃、2.19 km,北疆云底温度比南疆暖,云底高度比南疆低;云底平均上升速度南疆(2.07 m·s^(-1))是北疆(1.84 m·s^(-1))的1.13倍,北疆冰雹云平均厚度(8.90 km)比南疆(8.79 km)大1.25%;受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北疆冰雹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均值(396个·cm^(-3))比以农业为主的南疆地区(240个·cm^(-3))多65%,冰雹云底最大过饱和度均值分别为0.55%和0.85%。受强上升气流影响,云粒子增长时间短,各个增长带发展缓慢,无雨胚形成带。有针对性地提前在云中低层播撒吸湿性核,促使云底尽早形成暖云降水或提高冰晶繁生能力,在低于-5℃层附近过量播撒AgI冰核,争食云中过冷水,可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强对流云 NPP卫星 云微物理特征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特征分析 被引量:96
4
作者 伍志方 张春良 张沛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207,共6页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 5cm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资料 ,详细分析了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及其风场结构 ;初步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下垫面地理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风场 强对流天气 天气图 雷达回波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浮尘影响因子的强度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禹 王旭 康凤琴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周边2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得到40个气象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同类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致性。剔除一致性要素后共得到海平面气压、气温、风速的日平均及其6 h变化,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最大... 根据塔里木盆地周边2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得到40个气象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同类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致性。剔除一致性要素后共得到海平面气压、气温、风速的日平均及其6 h变化,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最大冻土深度等15个浮尘影响因子,各月15个因子与浮尘天气的相关程度明显不同。多元线性回归浮尘影响因子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浮尘天气的影响程度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08—14时变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对浮尘天气的影响始终是首要的,14—20时变压在春、夏季和08—14时风速差在秋季对浮尘天气的影响程度位居其后。日平均风速的影响虽然也贯穿始终,但影响程度变化较大,以春季和冬季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尘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影响因子 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711测雨雷达探测雹云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伍志方 张沛源 张春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 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 71 1天气雷达对 1 995年 8月 2 6日一次较强单体雹云的对比观测资料 ,分析了南疆北部渭干河灌区单体雹云的结构及发展演变特点 ,比较并分析了两部雷达观测结果的异同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 :71 4CD多普勒... 利用 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 71 1天气雷达对 1 995年 8月 2 6日一次较强单体雹云的对比观测资料 ,分析了南疆北部渭干河灌区单体雹云的结构及发展演变特点 ,比较并分析了两部雷达观测结果的异同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 :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与 71 1雷达相比具有探测能力强、探测精度高的优势 ,而且在探测雹云的结构方面 ,与 71 1雷达的探测结果基本一致 ,可以引用 71 1雷达长期以来对雹云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云 多普勒天气雷达 测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南疆浮尘日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禹 储长江 王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9,共7页
利用1961—2003年南疆36个代表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浮尘日数的分布特征,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影响因子模型,探讨了气温、气温日较差、地气温差、海平面气压、气压差、平均风速、降水量7个气候因子对浮尘日数变化的影响程度。结... 利用1961—2003年南疆36个代表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浮尘日数的分布特征,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影响因子模型,探讨了气温、气温日较差、地气温差、海平面气压、气压差、平均风速、降水量7个气候因子对浮尘日数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疆浮尘日数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季节性;43a内浮尘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具有6~9a的振荡周期,地气温差、平均风速、降水量的相继突变导致1986年浮尘日数突变;3~9月南疆浮尘日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平均风速、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春季气温日较差占主导地位,6~8月是平均风速,9月为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尘日数 变化趋势 突变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等级划分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勇 赵战成 +2 位作者 晏军 唐冶 蔡芸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7-583,共7页
利用新疆1954-2018年雪灾资料分析其灾害时空特征,时间上雪灾灾损强度在90年代后出现明显加大,2010年出现跃增特点,空间上雪灾灾损强度新疆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盆地或平原。用雪灾出现次数、房屋倒塌间数、牲畜棚圈倒塌... 利用新疆1954-2018年雪灾资料分析其灾害时空特征,时间上雪灾灾损强度在90年代后出现明显加大,2010年出现跃增特点,空间上雪灾灾损强度新疆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盆地或平原。用雪灾出现次数、房屋倒塌间数、牲畜棚圈倒塌间数、损坏大棚数、死亡牲畜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来客观构建灾损指数,符合Γ分布的灾损指数结合F分布函数能客观的描绘出雪灾等级,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根据构建的雪灾等级,发现新疆雪灾特重灾区集中在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南疆仅有喀什地区为特重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区划 灾损指数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旱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孔令文 王旭 荆海亮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1期43-44,67,共3页
利用新疆境内51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SPI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对新疆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干旱灾害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SPI指数 干旱特征 防灾减灾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雷达指挥WR-1B型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方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施文全 李斌 胡寻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2-56,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的结构,催化作业过程以及其性能特点同现有的三七高炮比较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时阐述了用雷达指挥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技术方法和要求。
关键词 火箭 防雹 催化作业 雷达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苏冰雹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成海 李金玉 努依也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211-14213,共3页
通过对昭苏站1961~1999年地面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对1961-1999年地面和高空历史天气图的普查以及1998-1999年静止气象卫星数字云图的普查分析,对昭苏冰雹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和卫星云图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 冰雹 气候变化 天气系统 云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做冰雹预报 被引量:18
12
作者 伍志方 张春良 许焕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 ,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 ,并用 1 995年 7~ 8月的探空资料 ,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 :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 ,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 ,并用 1 995年 7~ 8月的探空资料 ,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 :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及其演变过程 ,还可模拟出多单体雹云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根据大气层结稳定度 ,选择不同的热扰动强度 ,可使空报次数明显减少 ,预报准确率提高到 69.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冰雹云 流场 冰雹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药柜装载堆码仿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晏军 玉奴斯.唐阿塔尔 +1 位作者 赵战成 蔡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89,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弹药存储柜的最大装载空间利用率和箱装弹药的集合包装能力。方法通过SketchUp pro软件,对2种弹药分别进行集装堆码建模设计,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解思路。结果根据弹药类型和储备需求设计了10种堆码方案,经过比较分... 目的为了提高弹药存储柜的最大装载空间利用率和箱装弹药的集合包装能力。方法通过SketchUp pro软件,对2种弹药分别进行集装堆码建模设计,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解思路。结果根据弹药类型和储备需求设计了10种堆码方案,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炮弹侧装堆码方案可堆码存储弹药56箱,分别占承重总量和存储空间的98%和79.05%;火箭弹平装堆码方案可堆码存储弹药24箱,约占承重总量和存储空间的19.2%和79.68%;以炮弹为主的方案中平装堆码方案可堆码炮弹48箱、火箭弹4箱,约占承重总量和存储空间总量的87.2%和69.27%;以火箭弹为主的方案可堆码火箭弹22箱、炮弹8箱,约占承重总量和存储空间的28.4%和60.81%,上述堆码方案在弹药柜利用率和弹药存取方面均优于其他方案。结论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箱装弹药在弹药存储柜中的集装储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堆码 方案设计 建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大风灾害的等级划分和时空变化特征
14
作者 郝雷 阿地里江·玉苏甫江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72-74,共3页
以1980—2019年塔里木盆地周边42个县(市)大风灾害的出现次数、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牲畜死亡数、受灾面积为评价因子,采用比值权重法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县(市)和年大风灾损指数(Z)。基于构建出的灾损指数,结合... 以1980—2019年塔里木盆地周边42个县(市)大风灾害的出现次数、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牲畜死亡数、受灾面积为评价因子,采用比值权重法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县(市)和年大风灾损指数(Z)。基于构建出的灾损指数,结合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确定大风灾害等级阈值,对灾害进行客观、定量的危害性轻重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灾害年出现频次越高则灾情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风灾害 灾损指数 等级划分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计数强度指标在人影防雹作业指挥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晏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85-7087,共3页
分析了农七师气象局1994~1996年71次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利用SD型闪电计数仪对闪电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可识别炮点周围40km范围内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天气系统移动时,闪电频数在50次/5min以上、闪击脉冲在10次/5... 分析了农七师气象局1994~1996年71次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利用SD型闪电计数仪对闪电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可识别炮点周围40km范围内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天气系统移动时,闪电频数在50次/5min以上、闪击脉冲在10次/5min以上可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的作业指标;冰雹云的峰前升度和峰后陡度均较大,闪电活动较活跃且维持时间较长,说明闪电发生频数与降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频数 冰雹云 雷雨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乃县萨吾尔山区设置地面烟炉的可行性及布设位置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胥执强 荆海亮 +1 位作者 阿丽旦 邹琳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根据吉木乃县萨吾尔山区乌拉斯特河流域上、下游降水资料分析,萨吾尔山海拔1400~3000m,降水量在360~430mm之间,萨吾尔山是吉木乃县所有水系的发源地,降水天气过程多,同时地形云资源丰富。在乌拉斯特河流域1400~2600m处西侧和东侧支流河... 根据吉木乃县萨吾尔山区乌拉斯特河流域上、下游降水资料分析,萨吾尔山海拔1400~3000m,降水量在360~430mm之间,萨吾尔山是吉木乃县所有水系的发源地,降水天气过程多,同时地形云资源丰富。在乌拉斯特河流域1400~2600m处西侧和东侧支流河谷带放置烟炉,沿河谷上升气流可把碘化银烟粒送至云中,进行催化增雨(雪)。利用地面烟炉在萨吾尔山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在源头增加降水,形成径流,缓解水资源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乃县 烟炉增水 必要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