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代谢特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凌空 翟磊 +3 位作者 姚粟 宋振 杨玉新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从新疆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确定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 从新疆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确定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抑菌能力,筛选获得了3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的乳酸菌,即Lactobacillus pentosus CPC1(CICC 6283)、Lactobacillus pentosus CPC2(CICC 6294)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CC3(CICC 6287),为乳酸菌在果蔬发酵中的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分离鉴定 生长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色食品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玉新 韦鹏 +2 位作者 李丹 杨婕 宋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3,共4页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自然发酵的新疆特色食品中分离筛选出3株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6、L-7和L-8分别被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自然发酵的新疆特色食品中分离筛选出3株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6、L-7和L-8分别被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及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产酸试验结果表明,这3株菌均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发酵12 h后发酵液pH值可达4.0以下,其中菌株L-7产酸能力最强,在15 h后其发酵液pH值在3.5以下,可用于辣椒酱或其他发酵食品发酵剂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特色制品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翟磊 凌空 +3 位作者 宋振 姚粟 程池 杨玉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27,共6页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哈萨克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奶酪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这些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哈萨克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奶酪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这些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抑菌能力,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的乳酸菌,即Lactobacillus paracasei KCH3(CICC 6277),Lactobacillus fermentum KM1(CICC 6278)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KC3(CICC 6290),为果蔬发酵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多相分类学鉴定 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浸提新疆红树莓中花色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其钢 沈艾彬 陈国辉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76-79,共4页
以新疆红树莓为原料,选取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三个主要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各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优化花色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5.0 g红树莓样品中加入经盐酸酸化的体积分数80%乙醇溶液(p H 3),料液... 以新疆红树莓为原料,选取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三个主要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各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优化花色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5.0 g红树莓样品中加入经盐酸酸化的体积分数80%乙醇溶液(p H 3),料液比1∶7(g∶m L)、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65 min,该最优条件下得到的花色苷含量为56.45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树莓 花色苷 提取工艺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分类及抗菌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薛明 沈艾彬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2期87-89,共3页
着重介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包括动物性来源、植物性来源、微生物来源等)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简要陈述其防腐机理、合理使用及存在问题,进一步说明防腐剂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天然防腐剂 食品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6
作者 杨玉新 王纯立 +1 位作者 谢志刚 王晓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1期169-171,共3页
微生物肥是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物(载体)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是一种间接性肥料。以微生物肥处理大棚蔬菜土壤,对其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组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细菌、乳酸... 微生物肥是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物(载体)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是一种间接性肥料。以微生物肥处理大棚蔬菜土壤,对其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组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土壤有益微生物显著增长。而反硝化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显著性检验差异均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厌氧发酵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茴香精油抑菌性及其在番茄沙司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新萍 高新慧 +2 位作者 杨玉新 王德萍 敬思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滤纸片法分析茴香精油的抑菌活性,β-环糊精包结法制备茴香精油微胶囊,以色差、菌落数和感官评定为依据确定与目前常用的化学防腐剂苯钾酸钠效果相当的茴香精油微胶囊在番茄沙司中的合适添加量,并用于制备茴香味番茄沙司。结果表明茴香... 滤纸片法分析茴香精油的抑菌活性,β-环糊精包结法制备茴香精油微胶囊,以色差、菌落数和感官评定为依据确定与目前常用的化学防腐剂苯钾酸钠效果相当的茴香精油微胶囊在番茄沙司中的合适添加量,并用于制备茴香味番茄沙司。结果表明茴香精油对霉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次之,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0.05%和1%;将茴香精油微胶囊稳态化处理后添加于番茄沙司中不仅赋予产品特殊风味,而且有一定的防腐效果。茴香精油微胶囊在番茄沙司中的合适添加量为1.3%。茴香精油可作为天然的风味剂和防腐剂用于制作番茄沙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精油 抑菌作用 微胶囊 番茄沙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味番茄沙司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晏小欣 廖菁 杨玉新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7期144-147,共4页
在番茄酱中加入糖、醋、香辛料以及其他调味料等制成番茄沙司,原料中浓缩番茄酱和糖含量、香辛料的选择、配比等都是决定番茄沙司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孜然风味的番茄沙司最佳配方和工艺是26%浓缩番茄酱、20... 在番茄酱中加入糖、醋、香辛料以及其他调味料等制成番茄沙司,原料中浓缩番茄酱和糖含量、香辛料的选择、配比等都是决定番茄沙司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孜然风味的番茄沙司最佳配方和工艺是26%浓缩番茄酱、20%饴糖、6.6%的香辛料、1.05%的孜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沙司 番茄酱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茴香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敬思群 艾合买提江.艾海提 杨玉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8,共6页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茴香种子精油,运用Minitab15.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茴香精油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茴香精油组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茴香种子精...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茴香种子精油,运用Minitab15.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茴香精油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茴香精油组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茴香种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为66 W,液料比为6∶1,蒸馏时间为2.5 h,茴香精油的提取率为6.25%。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茴香种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为110W,液料比为7∶1,蒸馏时间为4.0 h,茴香种子精油的提取率为3.98%。GC-MS分析结果表明茴香种子精油主要由酮类和烯类组成,酮类占48.86%,烯类占33.07%。此外,茴香脑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精油 提取工艺 优化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黄瓜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10
作者 孙莉 张帆 沈艾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35-2239,共5页
【目的】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部果蔬研究院加工型黄瓜品种在中国新疆的适应性,为新疆加工型黄瓜品种的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比对法,对从哈萨克斯坦引进的麦得乌(МЕДЕУ,XK2)、克列培士(КРЕПЫШ,XK3)、士勒... 【目的】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部果蔬研究院加工型黄瓜品种在中国新疆的适应性,为新疆加工型黄瓜品种的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比对法,对从哈萨克斯坦引进的麦得乌(МЕДЕУ,XK2)、克列培士(КРЕПЫШ,XK3)、士勒得(ШИЛЬДЕ,XK6)、奥勒肯(ОРКЕН,XK7)、阿扎特(АЗАТ,XK8)5个品种,以阿亚可斯(Ajax,F)为对照,进行丰产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对比试验。【结果】引进的品种除XK7外,增产都在5%以上,XK3增产达到了20.47%。【结论】XK3号总产量最高,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引进品种,其产量高、长势强、采收期长、抗病性强,可以满足中亚食品研发中心生产俄式酸黄瓜罐头的品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黄瓜 引种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CICC 6287发酵特性研究及其在辣椒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九艳 翟磊 +3 位作者 宋振 杨玉新 程池 姚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229,共7页
旨在对从新疆乳制品中分离菌株CICC 6287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辣椒发酵试验评价菌株CICC 6287作为发酵菌株的优势。采用多相分类技术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能力、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性... 旨在对从新疆乳制品中分离菌株CICC 6287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辣椒发酵试验评价菌株CICC 6287作为发酵菌株的优势。采用多相分类技术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能力、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和抑菌能力表征其发酵特性。在此基础上,将菌株CICC 6287应用于新疆特色辣椒发酵中,评价其在辣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菌株CICC 6287鉴定为产马乳酒乳杆菌,能够降解亚硝酸盐,耐受8%Na Cl和p H3,抑制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产生生物胺的四种氨基酸脱羧酶活性为阴性。接种菌株CICC 6287的发酵辣椒亚硝酸盐的含量1.06 mg/kg,生物胺的含量为5.62 mg/kg,总酸含量达到2.54%。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ICC 6287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能够应用于辣椒发酵,提高发酵辣椒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C 6287 产马乳酒乳杆菌 发酵生物特性 辣椒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酱复合菌种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玉新 任花 李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164,共3页
分析了自然发酵辣椒酱的弊端,通过对复合菌种发酵生产辣椒酱的工艺条件进行探索,得出了最优发酵条件:菌种比例为2∶1∶1,食盐量为8%,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d。得到的产品色、香、味俱佳,安全可口,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辣椒酱 混合菌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CICC 6294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辣椒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翟磊 谢九艳 +3 位作者 姚粟 宋振 杨玉新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121,共6页
采用多相分类学技术,对新疆特色发酵辣椒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菌株CICC 6294进行鉴定。从耐酸耐盐特性、产酸能力、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能力和抑菌能力方面对乳酸菌CICC 629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新疆特色辣椒发... 采用多相分类学技术,对新疆特色发酵辣椒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菌株CICC 6294进行鉴定。从耐酸耐盐特性、产酸能力、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能力和抑菌能力方面对乳酸菌CICC 629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新疆特色辣椒发酵中。通过测定新疆发酵辣椒总酸的种类与含量,亚硝酸盐以及生物胺含量,来解析菌株CICC 6294在辣椒发酵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ICC 6294鉴定为戊糖乳杆菌。该菌株氨基酸脱羧酶为阴性,能够在80 g/L NaCl和pH 4条件下生长,且能够抑制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生长。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0 h,亚硝酸盐全部降解。接种菌株CICC 6294的发酵辣椒亚硝酸盐的含量0.81 mg/kg,生物胺的含量为3.19 mg/kg,总酸含量达到27.6 g/kg,提高了发酵辣椒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CICC 6294 戊糖乳杆菌 发酵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番茄理化指标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其钢 陈国辉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2期38-41,共4页
使用6种不同品种的番茄为实验原料,以可溶固形物含量、V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色差为检测指标,分析各品种番茄中理化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里格尔87-5可溶固形物含量为5.3°Bx,其次为UC-82可溶固形物含量为5.1°Bx;不同品种... 使用6种不同品种的番茄为实验原料,以可溶固形物含量、V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色差为检测指标,分析各品种番茄中理化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里格尔87-5可溶固形物含量为5.3°Bx,其次为UC-82可溶固形物含量为5.1°Bx;不同品种间VC含量差异较大,其中UC-82中VC含量最高为28.9mg/100g;不同品种番茄番茄红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里格尔87-5红素含量较高,可达到6.22mg/100g;在送样的6个品种番茄中,里格尔87-5的A值最大,色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可溶固形物 VC 番茄红素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乳酸菌添加对高盐稀态酱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戚晨晨 王猛 沈艾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耐盐乳酸菌的添加时间对于酱油最终风味成分的影响很大。通过分别在发酵30,45天添加耐盐乳酸菌、未添加乳酸菌发酵的酱油对照,研究总酸、无盐固形物、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表明:发酵45天添加耐盐乳酸菌,总酸、... 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耐盐乳酸菌的添加时间对于酱油最终风味成分的影响很大。通过分别在发酵30,45天添加耐盐乳酸菌、未添加乳酸菌发酵的酱油对照,研究总酸、无盐固形物、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表明:发酵45天添加耐盐乳酸菌,总酸、无盐固形物、风味物质的含量均高于30天添加和未添加乳酸菌发酵的酱油对照,为其以后应用于工业生产酿造出风味良好的酱油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乳酸菌 高盐稀态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戚晨晨 陈国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以加工型黄瓜为主要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的还原糖消耗总体呈现递减趋势,但接种发酵过程中前30 d,还原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发酵至120 d时,还原糖含量分别降至2.5 g/100 g、3.0 g/100 g;总酸测定... 以加工型黄瓜为主要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的还原糖消耗总体呈现递减趋势,但接种发酵过程中前30 d,还原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发酵至120 d时,还原糖含量分别降至2.5 g/100 g、3.0 g/100 g;总酸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黄瓜样品中产酸速度明显高于自然发酵黄瓜样品,当发酵至90 d时,自然发酵样品中总酸含量为4.14 g/kg,接种发酵样品中总酸含量为5.75 g/kg。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采集并分析发酵黄瓜中挥发性成分,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共有的挥发性成分30种,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黄瓜样品中新增挥发性成分共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发酵 自然发酵 还原糖 总酸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体系在番茄沙司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戚晨晨 任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2,共4页
针对番茄沙司生产加工管理过程的质量要求,主要探讨了HACCP体系在番茄沙司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番茄沙司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应用HACCP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番茄沙司 HACCP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美味黄瓜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玉新 李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64,共3页
试验以欧洲引进的加工型小黄瓜为原料,讨论了浸渍黄瓜的加工工艺,对影响黄瓜口味所添加的各种辅料的配比、浸渍工艺中黄瓜的烫漂温度、时间等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了最佳配比,最佳工艺参数,从而加工可得到口感色泽俱佳的美味黄瓜产品。
关键词 黄瓜 正交试验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糖色素在酱油中应用状况及前景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其钢 古丽奴尔.吐拉西 +1 位作者 李丹 赵玲玲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9期28-30,共3页
焦糖色素是食品添加剂中着色剂的一个品种,属天然色素范畴。焦糖色素根据不同的工艺可以生产出从棕黑色到金红色系列色泽的产品,广泛地用于食品、药品中。通过阐述焦糖色素机理、生产工艺、化学性质与分类及其在酱油中的执行标准、使用... 焦糖色素是食品添加剂中着色剂的一个品种,属天然色素范畴。焦糖色素根据不同的工艺可以生产出从棕黑色到金红色系列色泽的产品,广泛地用于食品、药品中。通过阐述焦糖色素机理、生产工艺、化学性质与分类及其在酱油中的执行标准、使用情况,为如何选择酱油专用焦糖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焦糖色素 生产工艺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方法简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玉新 方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50-152,共3页
为加大枸杞叶的开发利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在总结枸杞叶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枸杞叶中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功效及提取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枸杞叶 黄酮类化合物 多糖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