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PI3K/AKT信号途径影响人乳腺癌MCF-7细胞糖代谢 被引量:8
1
作者 田云 刘臻 +3 位作者 宁倩 莫中成 张蒙夏 唐圣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5,共8页
本文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构建胞质稳定转染M-CSF的MCF-7细胞(MCF-7-M);ATP检测试剂盒检测MCF-7和MCF-7-M细胞的ATP生成;葡萄糖测定试剂盒、乳酸测试盒检测MCF-7和MCF-7-M细胞的葡... 本文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构建胞质稳定转染M-CSF的MCF-7细胞(MCF-7-M);ATP检测试剂盒检测MCF-7和MCF-7-M细胞的ATP生成;葡萄糖测定试剂盒、乳酸测试盒检测MCF-7和MCF-7-M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分泌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和氧化磷酸化抑制剂OLIG处理后,M-CSF对MCF-7细胞的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2 (HK2)、丙酮酸激酶M2 (PKM2)及葡萄糖转运体1 (GLUT-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在ATP消耗剂3-溴丙酮酸(3-BrPA)处理后,MCF-7和MCF-7-M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发现:MCF-7-M细胞的ATP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5);2-DG降低了MCF-7和MCF-7-M细胞的ATP水平,并且降低MCF-7-M细胞ATP的效果更明显(P<0.01);MCF-7-M细胞的糖摄取能力和乳酸分泌量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1),经API-2处理后,MCF-7和MCF-7-M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分泌量均显著减少(P<0.01);MCF-7-M细胞GLUT-1、HK2和PKM2的表达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1);LY294002和API-2均可抑制MCF-7-M细胞GLUT-1的表达(P<0.05);用3-BrPA处理后,MCF-7-M和MCF-7细胞对5-FU的药物敏感性显著增强(P<0.01).综上,得出结论:胞质M-CSF通过诱导GLUT-1、HK2和PKM2的表达,活化MCF-7细胞糖酵解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胞质M-CSF活化MCF-7细胞的糖酵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F MCF-7细胞 MCF-7-M细胞 糖酵解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离子排除列表快速鉴定侗药马卡列丙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凯琳 熊佩 +3 位作者 龚开妍 彭婕 史思林 蔡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为进一步阐明侗药马卡列丙中未知的化学成分,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快速分析侗药马卡列丙中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 为进一步阐明侗药马卡列丙中未知的化学成分,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快速分析侗药马卡列丙中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2μL,负离子模式下,采用一级母离子全扫描和数据依赖性前三强二级子离子扫描并结合排除离子列表模式(Full Scan MS/dd-MS2/Exclusion list)采集数据。通过对照品,参考文献和数据库从侗药马卡列丙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发现。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准确地对侗药马卡列丙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侗药马卡列丙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卡列丙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成分鉴定 离子排除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羊耳菊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培增 刘明娟 +2 位作者 罗贞贵 曾雅静 蔡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羊耳菊(Inula cappa)花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羊耳菊花中共检测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6.74%。其主要成分为...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羊耳菊(Inula cappa)花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羊耳菊花中共检测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6.74%。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酚(19.70%)、(-)-β-石竹烯(12.19%)、香芹酚(8.13%)和异丁百里香酯(8.1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用量少、灵敏度高且快速等优点,研究结果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Inula cappa)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