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1
作者 徐春燕 简雯 欧阳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VWI)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VWI)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31例,轻度组40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16例。所有患者行DSA及HRMR-VWI检查评估斑块及血管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HRMR-VWI参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HRMR-VWI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RMR-VWI参数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联合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轻、中、重度血管狭窄的AUC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0.964 vs 0.822、0.843,P<0.05;0.930 vs 0.795、0.776,P<0.05;0.917 vs 0.786、0.792,P<0.05)。结论HRMR-VWI可有效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情况,为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何成 刘阳 +3 位作者 廖庆峰 简佳庆 付小刚 简勇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新余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37例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新余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37例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激光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治疗费用及咳嗽、咳痰、咳血、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100.00%)和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8.95%,73.68%);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1.05%,15.79%);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费用为(1000.18±21.29)元,低于对照组的(2010.04±40.51)元;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咳血、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为(5.39±0.43)d、(6.15±0.49)d、(5.12±0.42)d、(3.06±0.12)d短于对照组的(9.12±1.02)d、(10.37±0.65)d、(8.16±0.57)d和(5.1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快速缓促进患者支气管管腔通畅和缓解其躯体不适症状,还能减轻其治疗负担,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高效、安全、低廉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支气管镜 冷冻 药物 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管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荣平 陈文萍 +1 位作者 贺爱民 刘桂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1-422,366,共3页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8年5—6月出院的624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24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其中单一用药274例(43.91%),二联用药272例(43.59%),三联用药78例(12.50%);围手...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8年5—6月出院的624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24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其中单一用药274例(43.91%),二联用药272例(43.59%),三联用药78例(12.5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8.37d;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提示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不规范,应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测量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4
作者 曾治民 廖琴 +1 位作者 蔡婧 刘安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皮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初治患者...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皮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初治患者,对其行术前常规胸部SE序列MRI平扫和纵隔DWI扫描(b值分别为600、800和1 000 s/mm^2),测量并记录不同b值时肺门纵隔淋巴结的ADC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45例患者共送检淋巴结791枚,其中在DWI上测得ADC值的淋巴结共计68枚,包括32枚转移性淋巴结和36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最合适的b值为600 s/mm^2,在此条件下,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0.24)×10^(-3)mm^2/s,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2.67±0.16)×10^(-3)mm^2/s,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P<0.001)。转移性淋巴结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平均ADC值<2.32×10^(-3)mm^2/s为阈值诊断非小细胞性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时,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1%、92%、31%、8%、76%和90%。结论:DWI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快速可行的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6
5
作者 周卫东 刘元铃 +4 位作者 张雪 邹卫兵 谭为 罗仁 赵晓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97-3600,共4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经确诊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分别入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NP方案化疗组(观察组)和单纯NP方案化疗组...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经确诊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分别入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NP方案化疗组(观察组)和单纯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每组55例,入组患者接受2个疗程化疗。从治疗肿瘤效果、生存质量、药物毒性反应、中医治疗疗效4个方面评价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肿瘤客观评价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KPS评分、化疗药物所致的毒性反应和中医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 生活质量 药物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C-CD_(133)纳米微粒抑制肝癌干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长文 蒋星星 +3 位作者 殷香保 黄跃英 雷康 熊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制备包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多药转运体的特异抑制剂FTC且连接CD_(133)抗体的纳米微粒,并评价其特性和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复乳蒸发法制备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载体的包封FTC的载药纳米微粒,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在其表面连... 目的制备包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多药转运体的特异抑制剂FTC且连接CD_(133)抗体的纳米微粒,并评价其特性和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复乳蒸发法制备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载体的包封FTC的载药纳米微粒,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在其表面连接CD_(133)抗体,得到纳米微粒FTC-PLGA-NP-C;分析制备得到的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FTC包封率、载药量和纳米微粒的抗体连接效率;CD_(133)^+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_(133)^+SP细胞,MTT法检测CD_(133)^+SP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SP细胞中ABC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TC-PLGA-NP-C与CD_(133)^+SP细胞的结合效率;将CD_(133)^+SP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FTC-PLGA-NP-C纳米微粒,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ABCG2的表达;以同体积PBS为对照,在CD_(133)^+SP细胞中加入FTC-PLGA-NP-C纳米微粒,同时加入阿霉素,HPLC检测孵育不同时间后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裸鼠腋下荷瘤,成瘤后尾静脉注射FTC-PLGA-NP-C或者0.9%氯化钠溶液,48 h后再由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测量瘤体直径,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 FTC-PLGA-NPC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为60~120 nm,载药量为11.27%,包封率为37.18%,与CD_(133)^+SP细胞有较好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ABCG2在CD_(133)^+SP细胞中表达,且随着FTC-PLGA-NP-C纳米微粒剂量的增加,ABCG2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到4 mg/ml FTC-PLGA-NP-C时已几乎检测不到ABCG2的表达。从24 h开始,PBS中CD_(133)^+SP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很快下降至1μg/ml及以下;而FTC-PLGA-NP-C中CD_(133)^+SP细胞内阿霉素浓度一直维持在2~3μg/ml。生理盐水组小鼠瘤体直径为(1.845±0.076)cm,高于FTC-PLGA-NP-C组的(1.238±0.072)cm(t=5.802,P<0.001);生理盐水组瘤内阿霉素浓度为(2.005±0.154)μg/ml,低于FTC-PLGA-NP-C组的(3.853±0.261)μg/ml(t=6.088,P<0.001)。结论制备的载药纳米微粒FTC-PLGA-NP-C可较好地靶向肝癌干细胞,并抑制其耐药蛋白ABCG2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对常规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物 肿瘤干细胞 FTC CD_(133) ABC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对5-氟尿嘧啶诱导小肠黏膜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泽伟 周卫东 +5 位作者 谭为 骆文婷 卢汉祺 田春阳 周兴宏 赵晓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52-1855,I0006,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5-氟尿嘧啶(5-Fu)诱导雄性Balb/c小鼠肠粘膜炎模型,观察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WYPCP)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高剂量组(HWYPCP)、中剂量组(MWY... 目的:通过建立5-氟尿嘧啶(5-Fu)诱导雄性Balb/c小鼠肠粘膜炎模型,观察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WYPCP)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高剂量组(HWYPCP)、中剂量组(MWYPCP)、低剂量组(LWYPCP)。模型组、HWYPCP组、MWYPCP组、LW-YPCP组给予腹腔注射5-Fu造模;HWYPCP组、MWYPCP组、LWYPCP组给予WYPCP干预。观察小鼠体重分数、大便得分;将小鼠处死后,取其空肠,测量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检测空肠组织的TNF-α、IL-6、IL/1β的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WYPCP组、MWYPCP组体重分数显著性增加(P〈0.01),小鼠大便得分显著性降低(P〈0.05);HWYPCP组、MWYPCP组能显著性抑制5-Fu引起的空肠绒毛萎缩变短、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下降(P〈0.05或P〈0.01),及显著性抑制其TNF-α、IL-6、IL-1β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加(P〈0.05或P〈0.叭)。结论:WYPCP能明显抑制5-Fu引起的肠黏膜炎,保护肠绒毛及隐窝,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5-Fu引起的肠组织中TNF-α、IL-6、IL一1β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复合多糖 5-氟尿嘧啶 肠黏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1-氢-吲唑保护MPP^+诱导凋亡的SH-SY5Y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小凤 朱雯婷 +1 位作者 饶进军 王文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研究6-羟基-1-氢-吲唑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凋亡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以200μmol/L 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建立体外帕金森病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00... 目的研究6-羟基-1-氢-吲唑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凋亡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以200μmol/L 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建立体外帕金森病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00μmol/L MPP+和200μmol/L MPP+联合0.1μmol/L 6-羟基-1-氢-吲唑作用后SHSY5Y细胞内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以及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200μmol/L MPP+作用SH-SY5Y细胞8 h,GSK-3β、CDK5与caspase-3活性升高。200μmol/L MPP+联合0.1μmol/L 6-羟基-1-氢-吲唑作用SH-SY5Y细胞8 h,GSK-3β、CDK5与caspase-3的活性降低。结论 6-羟基-1-氢-吲唑对MPP+诱导凋亡的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可能是抑制GSK-3β、CDK5和caspase-3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基-1-氢-吲唑 SH-SY5Y细胞 MPP^+ 糖原合酶激酶3Β 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 凋亡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生根 廖玉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1314,共4页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是由于运动能力受限、功能障碍和失重而引起全身或局部骨矿物含量增减少所致,但其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笔者就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的开放、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宽宇 徐文丽 +42 位作者 孙丽娟 张宇峰 李祖彬 李春来 刘长山 叶村 周伟 姜德昕 王茅 李新 孙晓霞 钟琰 陈娜 吴刚 孙亚华 张延勇 肖平 孙骁龙 孔祥定 李承 杨朋来 王旭 饶旭东 郭二雅 李富平 李晓彤 陈静 喻昆霖 罗思 邵丽雅 晏涛 于海涛 李娜 刘海鸥 赵月生 孙乐源 王欣 宫博 周维维 靳海霞 任振华 付培亭 郝玉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目的评价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单臂的试验设计,在27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2200例患者口服十味香鹿胶囊,5粒/次,3次/d,疗程8周(2个月经周期)。比较观察时间内患者每个月经周期的经期前... 目的评价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单臂的试验设计,在27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2200例患者口服十味香鹿胶囊,5粒/次,3次/d,疗程8周(2个月经周期)。比较观察时间内患者每个月经周期的经期前7 d乳房疼痛NRS变化,乳房肿块大小、质地和范围,双侧乳腺超声结果(BI-RADS分级)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8 d、治疗56 d的月经前7 d乳房疼痛NR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质地和范围评分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明显增加,随着疗程的延长改善更为明显;治疗56 d的BI-RADS分级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香鹿胶囊 乳腺增生 肝郁兼痰凝证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横筋膜阻滞在肝癌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回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礼 袁文涛 +1 位作者 杨艺 曾剑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67-3970,共4页
目的明确腹横筋膜阻滞在肝癌根治术麻醉中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实施肝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腹横筋膜阻滞组(TAP组)与对照组(C组)麻醉药用量、疼痛情况、术后血糖、乳酸水平。结果 61例患... 目的明确腹横筋膜阻滞在肝癌根治术麻醉中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实施肝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腹横筋膜阻滞组(TAP组)与对照组(C组)麻醉药用量、疼痛情况、术后血糖、乳酸水平。结果 61例患者分为腹横筋膜阻滞组(TAP组,n=31)和对照组(C组,n=30)。TAP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AP组24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4 h内需额外给予镇痛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给予补救性镇痛的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P <0.05)。TAP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1 h(T1)、手术结束时(T2)及返回病房前(T3)血糖、乳酸水平均较基础水平显著升高(P <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横筋膜阻滞虽不能降低肝癌根治术手术过程中的应激水平,但联合TAP阻滞的多模式镇痛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筋膜阻滞 肝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术后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药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建国 陈湘君 +1 位作者 邓予新 庞海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灸药联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美洛昔康片,治疗组行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并联用温肾化瘀悬灸法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 目的:探讨灸药联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美洛昔康片,治疗组行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并联用温肾化瘀悬灸法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IgA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RP、ESR、IgA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灸药联用法能有效控制AS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药联用法 强直性脊柱炎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梅化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建国 邹卫兵 +3 位作者 谭振胜 赵黾 姜贵秀 陈湘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采用芍梅化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SS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口服芍梅化阴汤,以12周为1疗程,1疗程后分析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目的采用芍梅化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SS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口服芍梅化阴汤,以12周为1疗程,1疗程后分析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显著性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无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免疫球蛋白Ig G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CRP、ESR、Ig G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梅化阴汤治疗SS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梅化阴汤 干燥综合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国斌 傅红 +1 位作者 师英强 林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结肠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发生于术后 4— 6天 ,症状持续时间为 15— 42天 ,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结肠癌术后功能...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结肠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发生于术后 4— 6天 ,症状持续时间为 15— 42天 ,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结肠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精神紧张、失眠、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淋巴清除的范围 ,及联合脏器切除等均为本病的高危因素 ;诊断的关键是排除机械性胃肠梗阻 ,消化道造影为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 ;联合应用胃动力药物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外科手术 胃排空 障碍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评分及临床参数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nomogram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小芳 汪清华 +4 位作者 杨洪安 肖琼 廖建 高阳 谭永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基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各项术前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 2WI、DWI和ADC以及Gd-EOB-DTPA对比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T_(1)WI共7个序列。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肿瘤的常规影像特征。自7个序列的图像上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然后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预测MVI的预测模型。再将所有序列图像提取的特征整合,经降维分析后最终筛选出6个最佳组学特征并采用线性SVM方法构建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然后基于此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放射组学评分(Radscore)作为后续建模特征。最后共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上述三类资料(即临床资料、常规影像特征、组学特征)中筛选出的特征进行综合模型的构建,包括线性的支持向量机(linear SVM)、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rbf-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和XGBoost(XGB)。采用ROC曲线及概率校准曲线验证并评估单一或联合模型预测MVI的效能,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选择最优模型。结果:临床指标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甲胎蛋白浓度、动脉期瘤周增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边缘、肿瘤生长模式、瘤内出血以及静脉侵犯征象(RVI)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在7种单序列及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中,以多序列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为最佳(在训练集中的AUC=0.913,95%CI:0.822~1.000)。建立的5个机器学习综合模型中rbf-SVM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相较于Radscore(测试集:AUC=0.879,95%CI=0.755~1.000)、临床病理(测试集:AUC=0.629,95%CI=0.453~0.805)和常规影像特征预测模型(测试集:AUC=0.567,95%CI=0.384~0.751),Radscore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常规影像特征构建的综合模型列线图(测试集:AUC=0.968,95%CI=0.920~1.000)表现出最优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临床指标、常规MRI征象及组学特征构建的多参数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疾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微血管浸润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透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与外周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萌 邹海 +2 位作者 黄清梅 万红梅 杨金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20-28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透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与外周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5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9岁,男性46.8%),以踝臂指数(ABI)≤0.9定为PAD,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值〈60mL/(min·1... 目的:探讨老年非透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与外周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5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9岁,男性46.8%),以踝臂指数(ABI)≤0.9定为PAD,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值〈60mL/(min·1.73m。)定为CKD。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危险因素。结果:与非CKD患者相比,这些老年CKD患者中合并PAD的比例更高(42.6%vs 17.3%,P〈0.01)。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CKD(OR=2.355,95%CI1.060~5.230)仍是ABI≤0.9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老年非透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GFR〈60mL/(min·1.73m2)与PAD发生独立相关,对这一高危人群进行P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慢性肾脏病 外周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顾小军 王腾勇 +3 位作者 刘新庆 徐速 章根训 刘瑞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口腔鳞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56^+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口腔鳞...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口腔鳞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56^+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百分率为(9.30±2.5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7.36±3.15)%(P<0.001)。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Tim-3的百分率为(14.35±6.3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8±0.86)%(P<0.001),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降低,Tim-3在口腔鳞癌NK细胞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NK细胞 TI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益通痹方治疗髋骨性关节炎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建国 姜贵秀 +3 位作者 赵黾 陈湘君 邓予新 庞海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补益通痹方(黄芪、威灵仙、党参、茯苓、何首乌等)治疗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髋骨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分别给予补益通痹方和美洛昔康片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积分、红细胞... 目的观察补益通痹方(黄芪、威灵仙、党参、茯苓、何首乌等)治疗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髋骨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分别给予补益通痹方和美洛昔康片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6%和63.16%,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益通痹方治疗髋骨性关节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通痹方 髋骨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苜蓿素抗结肠癌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利艳 温世伟 +2 位作者 刘卫云 周艳 徐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8-985,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方法,建立苜蓿素抗结肠癌的"化合物-靶标-疾病-通路"作用网络,来探索苜蓿素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和swisstarget数据库来寻找苜蓿素的作用靶标,用Therapeutic target数据库...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方法,建立苜蓿素抗结肠癌的"化合物-靶标-疾病-通路"作用网络,来探索苜蓿素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和swisstarget数据库来寻找苜蓿素的作用靶标,用Therapeutic target数据库寻找结肠癌疾病的可能相关靶标。采用bioinformatics数据库将两者交叉的靶点进行合并。接着运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结肠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通路进行富集与分析,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苜蓿素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苜蓿素与结肠癌交叉共有靶点有69个,经通路分析发现共涉及通路共有55条,有21条通路与癌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苜蓿素分别能与AKT1、EGFR和ESR1蛋白稳定结合。并分别通过氨基酸残基LYS A276、THR A160、THR A195氢键连接、GLY A159、GLY A294、GLU A198碳氢键等连接与AKT1稳定结合;通过THR A570、METB576碳氢键、ALA A573 PI氢键、VAL A575、PRO A572PI烷基、GLY A574 PI酰基与EGFR能稳定对接;通过GLY B457、ARG A434氢键连接、TYR B459、ALA A430、SER A433、ASN B455碳氢键连接等与ESR1稳定结合。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苜蓿素治疗结肠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苜蓿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肺鳞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及其中医干预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卫东 袁庆 +5 位作者 艾瑛 谭为 万林林 陈凯 何丽 甘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晚期肺鳞癌化疗疗效及其中医干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经确诊的初治晚期肺鳞癌患者,设单纯化疗组(A组):气阴两虚型化疗组(A1组)、瘀阻肺络型化疗组(A2组);化疗联合中医干预组(B组):化疗联合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治...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晚期肺鳞癌化疗疗效及其中医干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经确诊的初治晚期肺鳞癌患者,设单纯化疗组(A组):气阴两虚型化疗组(A1组)、瘀阻肺络型化疗组(A2组);化疗联合中医干预组(B组):化疗联合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治疗组(B1组);化疗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B2组);给予GP方案化疗。从治疗肿瘤效果、生存质量、药物毒性反应、中医症状评分4个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纯化疗组比较:A2组较A1组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中医临床评分明显更低(P<0.05)。化疗联合中医干预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与A组相比,B组生存质量提高率及提高稳定率明显高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中医症状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瘀阻肺络型肺鳞癌患者对GP化疗方案的疗效明显好于气阴两虚型。中医经辨证论治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中医证型 化疗 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 血府逐瘀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