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PVT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力 郭祥翠 +2 位作者 王倩青 李君 郜智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412,共8页
目的探讨PVT1加重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shRNA干扰PVT1,接着用sh-PVT1单独或联合miR-484 inhibitor转染SiHa细胞,荧光定量检测PVT1及miR-484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PVT1和miR-484的靶向关系;BrdU染... 目的探讨PVT1加重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shRNA干扰PVT1,接着用sh-PVT1单独或联合miR-484 inhibitor转染SiHa细胞,荧光定量检测PVT1及miR-484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PVT1和miR-484的靶向关系;BrdU染色检测PVT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及p38MAPK的磷酸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p38的细胞核转位情况。结果sh-PVT1转染能降低宫颈癌细胞PVT1表达水平(P<0.05),促进miR-484表达(P<0.05);miR-484 inhibitor能明显减弱sh-PVT1对miR-484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PVT1上有miR-484的结合位点;干扰PVT1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sh-PVT1还能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N-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5);此外,抑制miR-484表达明显减弱sh-PVT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PVT1可通过干扰miR-484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运动和上皮间质转化,并诱导p38MAPK通路的活化,进而加重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PVT1 miR-484 P38MAPK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英 马瑞霞 +1 位作者 董学彩 陈彩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7例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和4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用qPCR术检测癌组织中mi...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7例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和4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用qPCR术检测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水平。术后第1天开始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所有患者均随访满5年,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进行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是否高危HPV感染、不同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水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R-191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81.48%vs 33.75%,χ^2=16.905,P<0.01);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miR-191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0.486、3.065、2.339和2.755,均P<0.05)。结论: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随着疾病的恶性进展而表达水平升高,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iR-191 病理学指标 预后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抑制AKT的磷酸化诱导子宫内膜癌MFE-280细胞自噬性死亡和细胞衰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君 王倩青 +3 位作者 郜智慧 李力 高明飞 陈贝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B)诱导子宫内膜癌(EC)MFE-280细胞自噬性死亡和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SAB作用于MFE-28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设置SAB浓度分别为0、0.5、1、2.5μmol/L,分别与细胞进行孵育。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B)诱导子宫内膜癌(EC)MFE-280细胞自噬性死亡和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SAB作用于MFE-28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设置SAB浓度分别为0、0.5、1、2.5μmol/L,分别与细胞进行孵育。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LC3荧光斑点数、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Beclin1、LC3-Ⅰ、LC3-Ⅱ、自噬相关蛋白7(ATG7)、磷酸肌醇3激酶(PI3K)、p-PI3K、丝/苏氨酸激酶(AKT)、p-AKT的表达。结果:SAB对MFE-280细胞的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依赖性,IC_(50)为1.040μmol/L;随着SAB剂量增加,SAB浓度为1、2.5μmol/L时,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Beclin1、LC3-Ⅱ/LC3-Ⅰ和ATG7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LC3荧光斑点数明显升高(P<0.05),MMP明显下降(P<0.05),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SAB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MFE-280细胞增殖,诱导MFE-280细胞自噬性死亡和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子宫内膜癌 自噬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F方案化疗与放射治疗同步进行治疗Ⅱ/Ⅲ期宫颈癌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国燕 许倩 郜智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3-335,共3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发病率在全世界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尽管技术设备不断改进,但其治疗并没有明显提高。近几年化疗已被广泛运用,放射治疗与化疗同步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PCF方案配合放疗治疗Ⅱ/Ⅲ期宫颈癌患者的...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发病率在全世界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尽管技术设备不断改进,但其治疗并没有明显提高。近几年化疗已被广泛运用,放射治疗与化疗同步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PCF方案配合放疗治疗Ⅱ/Ⅲ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方法。方法:将2000年1月——2004年7月我院放射治疗的196例Ⅱ/Ⅲ期宫颈癌患者,随饥分成单纯放疗组和放疗同步化疗组各98例,两组在同样放疗的基础上,同步组同时给予PCF方案[顺铂(DDP)20mg第1~5天;氟尿嘧啶(5-FU)500mg第1、3、5天;环磷酰胺(CTX)400mg第2、4天]化疗2~4周期,两组放射治疗均用^60Co全盆对穿两头照射野DT30Gy后,改为^60Co盆腔四野照射并后装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相比较。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平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放疗同步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76.5%,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同步组高于对照组.经积极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Ⅱ/Ⅲ期宫颈癌放疗同时配合PCF方案化疗可显著提高肿瘤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同步化疗 生存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靶向抑制剂ZM447439增强紫杉醇化疗作用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国燕 李君 +1 位作者 李力 郭祥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549,共5页
背景与目的:Aurora激酶是调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重要激酶,其在众多肿瘤中呈过度表达,该激酶也就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Aurora-B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研究Aurora-B靶向抑制剂增... 背景与目的:Aurora激酶是调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重要激酶,其在众多肿瘤中呈过度表达,该激酶也就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Aurora-B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研究Aurora-B靶向抑制剂增强紫杉醇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化疗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70例宫颈癌、46例CINⅡ和21例正常宫颈病理切片。应用MTT法检测了ZM447439、紫杉醇对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试验。并且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了SiHa细胞在ZM447439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宫颈癌中Aurora-B蛋白高表达(50/70,71.43%),在鳞癌中高表达(42/50,84%),并且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00 3)。ZM447439作用于SiHa细胞株后有明确的随时间和剂量相关的增殖抑制,并且ZM447439可以对紫杉醇有明确的化疗协同作用(Q>1.15)。经Western blot证实ZM447439通过升高P53水平促进SiHa细胞凋亡。结论:宫颈癌中Aurora-B蛋白高表达,靶向Aurora-B的ZM447439可以协同增强紫杉醇对宫颈细胞株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AURORA-B 靶向治疗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缺陷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祥翠 王倩青 +3 位作者 陈贝贝 吴纯华 符华影 刘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3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缺陷患者,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3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缺陷患者,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客观评估围手术期安全性,术后随访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ISQ-12)评价手术疗效。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8.05±16.14分钟,术中出血量20.75±7.34 ml,术后留置尿管3.01±0.25天;残余尿量6.39±5.93 ml。随访期间1例(1.20%)出现阴道残端感染、网片暴露,积极治疗后治愈。术后全部患者随访1、6、12个月,其中46例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POP-Q评分中阴道总长度(TVL)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指示点Aa、Ba、Ap、Bp、C等位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PFIQ-7、PFDI-20、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缺陷术后患者盆腔解剖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性生活满意度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满意度高,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耻韧带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经脐单孔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癌中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的表达及RNA干扰后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7
作者 张艳艳 董学彩 +1 位作者 高玉霞 王文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X-linked,ZFX)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ZFX表达对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6例正常子宫... 目的探讨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X-linked,ZFX)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ZFX表达对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ZFX蛋白表达,培养Ishikawa细胞并分为si-ZFX组、si-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使用qRT-PCR、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中ZFX mRNA表达、细胞增殖活性、细胞迁移和侵袭力。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FX蛋白阳性率为74.49%,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47,P<0.001);ZFX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i-ZFX组细胞中ZFX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24、48、72和96 h时细胞吸光度A值、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ZFX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抑制Ishikawa细胞中ZFX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ZFX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