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修正模型研究
1
作者 郑海生 申道明 闫金友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了研究45Cr14Ni14W2Mo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行为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晶粒生长试验。定性分析了微观组织形貌,确定温度在1100~1200K内,耐热不锈钢晶粒呈现为等轴晶;而温度在1300~1400 K内,则表现为混晶形态。同时,还定量分析了平均晶粒尺... 为了研究45Cr14Ni14W2Mo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行为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晶粒生长试验。定性分析了微观组织形貌,确定温度在1100~1200K内,耐热不锈钢晶粒呈现为等轴晶;而温度在1300~1400 K内,则表现为混晶形态。同时,还定量分析了平均晶粒尺寸,并深入探讨了保温时间和温度对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行为的具体影响。针对耐热不锈钢晶粒的生长规律,基于传统的Sellar和Beck模型,提出并计算了一个修正的晶粒生长数学模型,用以表征和预测耐热不锈钢晶粒的生长行为。结果显示,该修正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不锈钢 晶粒生长 修正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模型界面过渡区断裂行为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军 丁亚红 +1 位作者 郭猛 郭书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8-145,共8页
采用三点弯曲梁法研究了水灰比和碳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模型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棱柱体试件(40 mm×40 mm×160 mm)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ABAQUS... 采用三点弯曲梁法研究了水灰比和碳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模型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棱柱体试件(40 mm×40 mm×160 mm)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裂缝高度和界面强度对其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ITZ断裂行为的荷载-位移曲线由上升直线段、上升曲线段、下降曲线段三个部分组成。随水灰比增大(0.40、0.45、0.50),模型ITZ的临界位移和最大荷载逐渐减小,而碳化骨料使得最大荷载分别提高64.40%、37.26%、32.02%。随裂缝高度增加(0、4、8、12、16 mm),荷载-位移曲线的临界位移逐渐增大,最大荷载和失稳韧度逐渐减小,并且这三者相邻裂缝高度间以及相邻界面强度间的变化百分比逐渐减小。随界面强度增大(0.6、1.2、2.8 MPa),这三者的变化趋势与随裂缝高度增大正好相反。本研究可为RAC力学性能与ITZ力学行为的关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断裂行为 荷载-位移曲线 失稳韧度 碳化骨料 内聚力模型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建筑高强度耐火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7-199,202,共4页
采用Mo、Nb、V合金化方法设计了4种高强度耐火钢,对热轧态钢筋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钢筋进行了正火处理,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合金元素等对耐火钢筋性能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热轧态Mo+Nb、Mo+V,Mo+Nb+V钢筋屈强比超过0.8,不能达到建... 采用Mo、Nb、V合金化方法设计了4种高强度耐火钢,对热轧态钢筋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钢筋进行了正火处理,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合金元素等对耐火钢筋性能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热轧态Mo+Nb、Mo+V,Mo+Nb+V钢筋屈强比超过0.8,不能达到建筑用钢的基本要求。经过820℃正火处理后的Mo+Nb、Mo+V钢筋和860℃正火处理后的Mo+Nb+V钢筋屈强比是在0.8以下,塑性提高较大。同时,在钢筋耐火性能方面,Mo+Nb合金化效果优于Mo+V合金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钢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铰接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4
作者 赵利媛 潘林 张利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8,135,共7页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复杂,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有不同的影响。为提升建筑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抗侧刚度,减少地震引起的平面位移,本文针对装配屈曲约束支撑(BRB)的铰接钢框架结构体系展开抗震性能研究。以某6层建筑(...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复杂,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有不同的影响。为提升建筑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抗侧刚度,减少地震引起的平面位移,本文针对装配屈曲约束支撑(BRB)的铰接钢框架结构体系展开抗震性能研究。以某6层建筑(总高为22.5 m)为研究对象,采用外置铰接钢框架与BRB组合加固方案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别建立原型结构与优化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比分析其在3种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组合加固体系后,建筑的层间位移角波动幅度减小,楼层水平位移明显降低,最大位移从约32 mm降至26 mm以下。虽然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结构刚度退化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但优化后的复合结构体系在3种地震工况下均表现出更优的抗侧刚度特性,研究证实,基于BRB与铰接钢框架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合理设计可实现结构延性与刚度的协调提升,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建筑铰接钢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桥黄河湿地水质状况及不同水体类型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风险评价
5
作者 周会萍 魏景沙 +2 位作者 邵思佳 孙士咏 黄艳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9,共9页
【目的】探索陈桥黄河湿地水环境状况及不同类型水体营养化状态和水华爆发风险,为该区域湿地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陈桥湿地选取4种水体类型共10个代表性样点,测定全氮(TN)、全磷(TP)、氨态氮(NH4-N)等10个理化指标及铅... 【目的】探索陈桥黄河湿地水环境状况及不同类型水体营养化状态和水华爆发风险,为该区域湿地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陈桥湿地选取4种水体类型共10个代表性样点,测定全氮(TN)、全磷(TP)、氨态氮(NH4-N)等10个理化指标及铅、镉等6个重金属指标,进行湿地水质综合污染评价及4种不同类型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风险评价。【结果】研究区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陈桥湿地大部分样点TN、PT(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属中度污染水平(1.5<P_(T)≤2.0);COD含量在32~112 mg/L之间,湿地受有机物污染较大。库塘湿地TN、NH4-N含量显著较低,核心区湖泊NO3-N含量相对较高;生活污染河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D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水体;核心区湖泊EI值达87.96,为重富营养化状态;缓冲区河流、生活污染河、库塘区均为中度营养化状态;核心区湖泊、缓冲区河流、库塘的C_(N)/C_(P)分别为34.33、21.00和25.34,均为磷限制水体;生活污染河C_(N)/C_(P)值为12.06,蓝藻水华爆发风险较高。【结论】陈桥黄河湿地生活污染河、核心区湖泊水质恶化风险较大,需要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桥湿地 综合污染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建筑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白翔宇 蔡韩英 张利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66-10170,共5页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都不大于0.2 W/(m·K),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建筑内外墙、屋顶和保温砂浆建筑领域。以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短切玻璃纤维为改性材料,制备了不同纤维含量(0,3%,6%和9%)(质量分数)的纤维增强复合保...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都不大于0.2 W/(m·K),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建筑内外墙、屋顶和保温砂浆建筑领域。以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短切玻璃纤维为改性材料,制备了不同纤维含量(0,3%,6%和9%)(质量分数)的纤维增强复合保温发泡材料。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SEM和导热系数测试仪对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导热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增强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纤维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0.241和0.115 MPa;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吸水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纤维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吸水率达到最小值27.9%;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易脆率逐渐降低,韧性逐渐增强,当纤维的含量为9%(质量分数)时,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易脆率最低为10.2%;当纤维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气孔尺寸最小约300μm,当纤维的含量增加到9%(质量分数)时,气孔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且尺寸分布不均匀,有较大气孔出现;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导热系数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纤维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了最低值为0.033 W/(m·K)。总体分析可知,当纤维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纤维增强复合保温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纤维 酚醛树脂 保温发泡材料 力学性能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火处理对建筑耐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卫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4-227,共4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正火温度对建筑耐火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后耐火钢组织主要为铁素体与M-A岛,M-A岛含量随着正火温度升高而增加,770℃时,M-A岛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M-A岛随温度升高含量降低。随着正火温... 通过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正火温度对建筑耐火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后耐火钢组织主要为铁素体与M-A岛,M-A岛含量随着正火温度升高而增加,770℃时,M-A岛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M-A岛随温度升高含量降低。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升高,正火温度超过770℃后,抗拉强度开始下降。耐火钢的最佳正火温度为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钢 组织 M-A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隧道施工盾构端头土体加固三维有限元参数化分析——以天津地铁6号线宜宾道站—鞍山西道站区间隧道开挖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芸 段琼 桂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724-8731,共8页
为确定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所需范围,以天津地铁6号线宜宾道站-鞍山西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进行三维建模,土体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对破除封门及开挖状态下的盾构施工进行了参数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为确定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所需范围,以天津地铁6号线宜宾道站-鞍山西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进行三维建模,土体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对破除封门及开挖状态下的盾构施工进行了参数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破除封门状态下,纵向土体最佳的加固长度为9 m。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端头土体纵向加固长度宜为盾构主机长度加上1.5~2.0 m止水厚度,最后的纵向加固长度宜取12 m;盾构处于开挖状态下,纵向土体加固长度为12 m,盾构机尾即将离开加固区时,盾构机机头与机尾的最大竖向位移为15.5 mm,倾斜角度为0.1°,故此工况下盾构机不会产生“磕头”现象。采用盾构隧道端头加固参数可以确保该区间隧道工程开挖状态下施工安全,对软土地区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开挖 端头土体 加固范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北部华北落叶松林树高与胸径生长的多因子响应耦合模型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新生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李振华 于艺鹏 王晓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4,共12页
【目的】分析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密度和主要立地因子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建立树木生长的多因子响应耦合模型,为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预测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和2019年... 【目的】分析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密度和主要立地因子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建立树木生长的多因子响应耦合模型,为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预测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和2019年,在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分别选择42和57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林分结构特征以及坡向、土壤厚度等立地因子,并收集2003—2017年在叠叠沟小流域调查的93块样地历史数据。基于192块样地数据,分析树高和胸径对林龄、密度、坡向、土壤厚度等因子的响应规律,利用2/3和1/3的数据建立和验证树高与胸径生长的多因子响应耦合模型。【结果】树高和胸径对林龄、密度、坡向、土壤厚度的响应规律各异;树高和胸径随林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在林龄超过20年时缓慢增加;树高和胸径随密度增加先表现为稳定,后在密度分别超过2000、1500株·hm^(-2)时缓慢下降,在密度超过3000、2300株·hm^(-2)时加快下降;树高和胸径随坡向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增加先表现为稳定,后在坡向超过80°时迅速降低;树高和胸径随土壤厚度增加先表现为增加,后在土壤厚度分别超过90、80 cm渐趋稳定。基于连乘耦合、立地指数和立地因子3种林木生长模型表达式,建立树高和胸径响应林龄、密度、坡向、土壤厚度和立地指数的耦合模型并拟合模型参数;树高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804、0.902、0.806,NS系数分别为0.793、0.903、0.762;胸径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846、0.803、0.834,NS系数分别为0.837、0.840、0.818;3种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结论】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随林龄、密度、坡向、土壤厚度增加分别表现为先快后慢增加、先稳定后下降、先稳定后降低、先升高后稳定,建立的连乘耦合、立地指数和立地因子多因子耦合模型精度均较高,但鉴于研究区尚未确定立地指数分布规律并综合考虑各模型精度、应用难度、结构复杂程度差异,建议采用多因子连乘耦合模型预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林木生长 林龄 林分密度 立地指数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场地的三维应力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顺群 蔡田明 +4 位作者 张勋程 张丙坤 杨长松 周光毅 周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7-484,共8页
由于具有明显的瞬时性和突变性,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的应力变化特征与静力荷载和常规动力荷载显著不同。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应力状态,采用三维应力测试技术对某非饱和土路基进行了原位测试。三维土压力盒分别设置在地面以下0... 由于具有明显的瞬时性和突变性,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的应力变化特征与静力荷载和常规动力荷载显著不同。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应力状态,采用三维应力测试技术对某非饱和土路基进行了原位测试。三维土压力盒分别设置在地面以下0.3 m和0.6 m处,在埋点地面投影处施加连续竖向冲击荷载,实时采集应力测试数据,并利用应力变换方法得到了相应的三维应力、主应力和主方向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一维应力测试方法和成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了三维应力测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测试数据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冲击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应力分量瞬时增长明显且其增量为正值,而y方向上的正应力增量为负值。主应力方向角α、β和γ在冲击过程中发生明显偏转,α变化范围在90。以内,而β和γ由初始值快速减小至其补角,且3个方向角在一次冲击持续时间内发生多次往复变化。该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的应力反应和演变过程具有理论意义,可为地震或其他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本构模型、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 冲击荷载 三维应力测试 主应力 主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水分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的林下日蒸散量变化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新生 王晓 +1 位作者 王彦辉 李振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58,共10页
【目的】探讨土壤湿度对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下日蒸散变化的影响,为理解林地蒸散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及制定林水协调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了... 【目的】探讨土壤湿度对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下日蒸散变化的影响,为理解林地蒸散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及制定林水协调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了遮断降水输入(防水处理)和自然降水输入2种处理,人为加大土壤湿度梯度,分析2种土壤湿度条件下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量等因子对林下日蒸散量的影响。【结果】在8、9、10月,自然降水的林下日蒸散量分别为67.06、36.32、29.49 mm·d^(-1),防水处理分别为54.22、20.07、11.35 mm·d^(-1),各月自然降水下的日蒸散量均大于防水处理。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日蒸散量随时间进程总体呈逐渐减小趋势,且自然降水下波动大于防水处理。8—10月,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日蒸散量差值总体呈先升后降的波浪状变化,比值总体呈逐渐升高的波浪状变化;在8、9、10月,各日自然降水日蒸散量与防水处理日蒸散量之差的均值依次为0.41、0.54、0.59 mm·d^(-1),比值依次为1.29、1.91、2.74。随潜在蒸散增大,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日蒸散量差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差的比值逐渐增加。土壤湿度对林下蒸散的影响在日潜在蒸散量小于3 mm·d^(-1)时较小,在大于3 mm·d^(-1)时增大,在大于5 mm·d^(-1)时增大极为明显。【结论】2种水分条件的林下蒸散影响因子大致相同,区别为自然降水的林下日蒸散量更多受降水影响,而防水处理则更多受土壤湿度影响。未来应增加多个土壤湿度梯度对林下蒸散差异的影响研究。图7表1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林下蒸散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河沙地人工林套种花生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会萍 庄静静 +1 位作者 邢婷婷 张家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2-998,1035,共8页
【目的】探究套种花生对史河沙地3种常见人工林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为豫东南史河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林农植物选择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史河沙地栾树单种、五角枫单种、杨树单种、栾树套种花生、五角枫套种花生以及杨树套... 【目的】探究套种花生对史河沙地3种常见人工林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为豫东南史河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林农植物选择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史河沙地栾树单种、五角枫单种、杨树单种、栾树套种花生、五角枫套种花生以及杨树套种花生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各林分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林分和不同土层之间人工林套种花生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结果】①在垂直方向上,6种林分的土壤碳氮各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加而下降,同一土层不同林分碳氮组分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水平方向上,6种林分的土壤碳氮各组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套种高于单种。②在浅层土壤中,栾树套种花生的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均为最高,而五角枫单种的含量均为最低。③相关性分析表明,TN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POC、E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和SOC呈显著正相关(P<0.05);MBN和TN及其他氮组分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结论】林农套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沙地人工林的碳氮含量,栾树套种花生模式对史河沙地耕层土壤碳氮含量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花生 套种 土壤 碳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制冷机组中压缩机和回热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司化 申道明 +2 位作者 夏锦红 桂超 薛松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97,共8页
为研究R134a制冷机组中压缩机和回热器运转性能,以制冷机组运行压比为调节变量,使用压缩机排气温度、功耗、等熵效率、机组制冷量及系统能效比COP为评价指标,采用单一变量法对两元件运转性能进行测试。试验运行中,主要通过控制制冷机组... 为研究R134a制冷机组中压缩机和回热器运转性能,以制冷机组运行压比为调节变量,使用压缩机排气温度、功耗、等熵效率、机组制冷量及系统能效比COP为评价指标,采用单一变量法对两元件运转性能进行测试。试验运行中,主要通过控制制冷机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实现压缩机压比的调节。结果表明:压缩机排气温度、功耗随压缩机压比的增加而增大,机组制冷量、COP及压缩机等熵效率随压缩机压比的增加而减小;压缩机功耗与蒸发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他性能指标与蒸发温度呈正相关。根据试验数据揭示压缩机等熵效率与压缩机压比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获取模型可实现压缩机等熵效率的高精度预测,预测平均误差约为0.45%。基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回热器应用前后压缩机功耗、机组性能的变化趋势,除回热器在低压比工况下可明显提升机组制冷量外,在大部分工况下回热器可通过降低压缩机功耗提升机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回热器 压比 排气温度 等熵效率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桥湿地土壤和沉积物碳、氮、磷分布及沉积物污染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会萍 周君丽 +2 位作者 蔡祖国 黄艳丽 庄静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目的】探究陈桥湿地土壤和沉积物养分状况及沉积物污染水平。【方法】分别对陈桥湿地非水体(泥滩区)土壤和水体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样品中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总无机态... 【目的】探究陈桥湿地土壤和沉积物养分状况及沉积物污染水平。【方法】分别对陈桥湿地非水体(泥滩区)土壤和水体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样品中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总无机态氮(total inorganic nitrogen,TIN)、铵态氮(NH_(4)^(+))、硝态氮(NO_(3)^(−))和亚硝态氮(NO_(2)^(−))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并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沉积物污染水平。【结果】(1)沉积物OM、TN、TP和TIN含量远高于土壤;(2)土壤C/N、C/P和N/P均值分别为25.31、16.39和0.66;沉积物C/N均值为18.08,C/P和N/P样点间差异大;(3)各样点沉积物TN、TP和OM均值分别为(1723.35±1562.50)mg/kg、(754.28±98.94)mg/kg和(5.00±4.26)%,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均为轻度或重度污染水平;(4)TP与OM、各氮素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TN与OM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陈桥湿地水体沉积物OM和氮磷含量高于非水体土壤,沉积物污染水平较高,水体生态环境受氮素影响较大,需加强管理,控制水体内源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桥湿地 土壤 沉积物 碳、氮、磷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微肋管内两相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15
作者 司化 申道明 +2 位作者 夏锦红 桂超 薛松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用实验方法对倾斜微肋管内两相流动冷凝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分析管内传热系数在不同实验工况、微肋管中的变化趋势,以揭示各实验变量对管内换热特性的影响机理,获取管内传热系数理论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微肋管内传热系数随质流密... 用实验方法对倾斜微肋管内两相流动冷凝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分析管内传热系数在不同实验工况、微肋管中的变化趋势,以揭示各实验变量对管内换热特性的影响机理,获取管内传热系数理论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微肋管内传热系数随质流密度和干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管倾斜角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相比于光滑管,40°微肋管和25°微肋管换热强化倍率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倾斜角的增加而减小。此外,现有关联式低估了大部分实验数据,其预测误差均随干度、肋片螺旋角等的升高而增大。基于实验数据所获取新关联式可对40°微肋管和25°微肋管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其平均预测误差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管 倾斜角 流动冷凝 传热系数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洪淹时长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艳丽 苏辉 +2 位作者 黄鹏飞 庄静静 周会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选择2021年7月洪水致灾的河南省卫辉市洪淹区典型地块研究洪淹夏玉米田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分布变化,为灾后农田复垦提供高效施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淹水天数(1~2 d、5~7 d、10~12 d、20~25 d、超过30 d)0~40 cm... 选择2021年7月洪水致灾的河南省卫辉市洪淹区典型地块研究洪淹夏玉米田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分布变化,为灾后农田复垦提供高效施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淹水天数(1~2 d、5~7 d、10~12 d、20~25 d、超过30 d)0~40 cm土层的水解氮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40~60 cm土层淹水≥10 d的土壤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淹水不足10 d的;但20~40、40~60 cm土层速效磷的含量则随淹水天数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0~2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速效钾含量越高,20~40、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则随淹水时长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20~40、40~6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天数增加先升后降,淹水10~12 d有机质含量最高。综上,不同淹水天数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由于转化与迁移的途径与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建议洪淹农田及时补施氮肥,补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洪涝 淹水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城市行道树种类组成及碳储量空间分布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振华 王可星 高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1期48-52,共5页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探明城市行道树的种类组成及碳储量空间分布,可为园林绿化部门实现精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参考。本研究在河南省项城市实地调查了市区全部60条道路上行道树的种类、数量及胸径、树高等特征,基于生...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探明城市行道树的种类组成及碳储量空间分布,可为园林绿化部门实现精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参考。本研究在河南省项城市实地调查了市区全部60条道路上行道树的种类、数量及胸径、树高等特征,基于生物量模型法计算了行道树生物量及碳储量,分析了其在不同区域、道路类型及绿带位置上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项城市市区行道树总量为7.55万棵,共29科50属57种,应用量最大的是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等;行道树总碳储量达2686.14 t,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法桐、大叶女贞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行道树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新城区(43.89%)>产业集聚区(29.34%)>老城区(26.77%),主干道(60.70%)>支路(20.03%)>次干道(19.27%),人行道绿带(75.35%)>两侧分车绿带(17.50%)>中间分车绿带(7.15%);整体上,项城市行道树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城市西部高于东部,周边高于中心,主干道高于支路和次干道,并主要集中在人行道绿带上。项城市产业集聚区和老城区道路绿化树木数量少、胸径小,因而其碳储量低,通过增加胸径较大的树木或加强养护工作,以提高项城市城区绿化总体质量和均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城市 行道树 种类组成 碳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对丛枝菌根真菌和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冰 孟世隆 徐路平 《天津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0-35,共6页
为提升丛枝菌根(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适应能力与修复潜能,以三叶草作为宿主,分别用无菌土壤(CK)和等比例添加生物炭(T)作为基质对AM真菌进行扩繁培养,通过设置不同浓度镉(Cd)胁迫(Cd0:0、Cd1:10 mg·g^(-1)、Cd2:20 mg·... 为提升丛枝菌根(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适应能力与修复潜能,以三叶草作为宿主,分别用无菌土壤(CK)和等比例添加生物炭(T)作为基质对AM真菌进行扩繁培养,通过设置不同浓度镉(Cd)胁迫(Cd0:0、Cd1:10 mg·g^(-1)、Cd2:20 mg·g^(-1)),研究Cd胁迫下添加生物炭对AM真菌和三叶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菌根中泡囊和菌丝分布较为稀疏,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CK组的菌根侵染率从51.45%降低到15.44%,孢子密度从22.53个·g^(-1)降低到10.20个·g^(-1)。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孢子产量,T组的苗根侵染率在3种浓度Cd胁迫下较对应CK组分别提高30.75%、45.66%、119.42%,孢子密度分别增加4.31%、9.24%、55.20%。添加生物炭后,三叶草的根长、株高、生物量也显著提升,但根冠比与是否添加生物炭相关性不显著。综上,Cd胁迫下施加生物炭能显著促进菌根侵染,提高AM真菌孢子密度,并且减轻Cd对三叶草生长的毒害,有利于AM真菌的扩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扩繁 菌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研究
19
作者 周会萍 姜金矜 +1 位作者 黄艳丽 庄静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以乔木和灌木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叶性状及其变异特征,揭示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的适应机理。以新乡市16种木本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 以乔木和灌木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叶性状及其变异特征,揭示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的适应机理。以新乡市16种木本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玉兰(Magnolia denudata)、银杏(Ginkgo bilob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紫荆(Cercis chinensi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和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为试材,对其叶面积(leaf area,LA)、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鲜重(fresh leaf weight,FW)、叶干重(dry leaf weight,DW)、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Chl)和叶含水率(leaf moisture content,LWC)这8种叶功能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叶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乔木树种的叶鲜重(90.13%)、叶干重(86.36%)和叶面积(95.13%)呈强变异,叶干物质含量(18.79%)和叶含水率(12.81%)属于弱变异;灌木树种的比叶面积(54.03%)、叶鲜重(60.17%)和叶面积(62.17%)属于强变异;叶含水率(14.60%)属于弱变异。叶功能性状间关系密切,乔木树种的叶面积与叶鲜重和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灌木树种的叶面积与叶鲜重、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含水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8种叶功能性状指标中,叶鲜重、叶干重、叶绿素含量贡献率最大,可作为木本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指标。总体来说,乔木树种的大多叶功能性状的稳定性和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灌木植物相比较弱,乔木树种为适应生态环境,在生存机制上做出的调整程度大于灌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 木本植物 叶功能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侧柏树干心材与边材的厚度及其与直径的关系
20
作者 李振华 王可星 黄艳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在太行山石灰岩山地50年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人工林中,采用树干解析与生长锥法调查了树干径向组分心材、边材、树皮的厚度及方位差异,分析了各组分厚度与树干直径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70株样树的树干直径... 在太行山石灰岩山地50年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人工林中,采用树干解析与生长锥法调查了树干径向组分心材、边材、树皮的厚度及方位差异,分析了各组分厚度与树干直径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70株样树的树干直径分布在3.92~15.95 cm,平均直径为9.80 cm,即平均半径为4.90 cm,其中心材厚度(2.70 cm,占半径的55%)>边材厚度(1.84 cm,38%)>树皮厚度(0.36 cm,7%)。树干半径及心材厚度在不同方位间无显著差异;边材厚度及树皮厚度存在显著的方位差异,南侧最大。树干半径、心材厚度、边材厚度与树干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树干不同方位心材、边材厚度与树干直径的非线性与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心材 边材 直径 相关关系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