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C01410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曹飞 俞文豪 +5 位作者 唐晓男 马子冬 常廷民 龚亚斌 廖明娟 康小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3-76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LINC01410是长度为647 bp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其异常表达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LINC01410促进... 背景与目的:LINC01410是长度为647 bp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其异常表达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LINC01410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防治ESCC提供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GEPIA2)在线分析LINC01410在肿瘤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ESCC数据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关系;采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LINC01410可能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ESCC患者新鲜肿瘤组织标本62例,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编号:2018036;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编号:2019-018)。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LINC014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应用LV-NC、LV-over/LINC01410转染EC109细胞并建立稳定过表达细胞株EC109/NC、EC109/OE,采用shRNA-NC、shRNA-LINC01410转染EC9706细胞并建立稳定敲降细胞株EC9706/NC、EC9706/KD;应用RTFQ-PCR检测LINC01410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INC01410对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 1,TCF/LEF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PIA2分析显示,在ESCC组织中LINC014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正常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LINC01410的ESC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LINC01410的患者(P=0.042)。RTF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ESCC组织中LINC014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LINC01410高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与食管正常上皮细胞HEEC相比,LINC01410在EC109、EC9706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5);LINC01410在EC109/OE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1),而在EC9706/KD细胞中显著下调(P<0.01)。MTT结果显示,EC109/OE细胞48 h时细胞活性显著高于EC109/NC细胞(P<0.01);EC9706/KD细胞48 h时细胞活性显著低于EC9706/NC(P<0.0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EC109/NC细胞相比,EC109/OE细胞克隆数显著增多;与EC9706/NC细胞相比,EC9706/KD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EC109/OE细胞株迁移的细胞数显著多于EC109/NC细胞(P<0.01),而EC9706/KD细胞迁移的细胞数显著少于EC9706/NC细胞(P<0.01)。GSEA分析显示,Wnt/β-catenin、EMT等信号转导通路显著富集在高表达LINC01410的ESCC组织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示,EC109/OE细胞中TCF/LEF1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EC109/NC细胞,EC9706/KD细胞中TCF/LEF1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EC9706/NC细胞(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EC109/NC细胞相比,EC109/OE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而N-cadherin、β-cantenin、cyclin D1、c-Myc等蛋白显著上调;与EC9706/NC细胞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而N-cadherin、β-cantenin、cyclin D1、c-Myc等蛋白显著下调。结论:LINC01410具有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MT、Wnt/β-catenin等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长链非编码RNA-LINC01410 增殖 迁移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M1过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晓鹤 张彩凤 +3 位作者 夏永华 李贞娟 周慧聪 韩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3-2287,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过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株胃癌细胞系中CADM1蛋白的表达。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过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株胃癌细胞系中CADM1蛋白的表达。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MKN-45细胞,采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CADM1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所筛选的稳定细胞株。采用CCK-8试剂和Boyden小室分析过表达CADM1对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KN-45细胞中CADM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KN-28和SGC-7901细胞(P<0.05)。此外,成功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过表达CADM1的MKN-45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CADM1组中MKN-45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101.53±6.89)和pcDNA3.1组(98.77±7.03)相比,pcDNA-CADM1组中MKN-45细胞穿膜的细胞数(52.35±3.89)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CADM1组中p2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MMP-2和MMP-9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CADM1过表达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因而CADM1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的阻断对皮肤鳞癌SCL-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夏永华 刘冬 +4 位作者 张彩凤 付丹丹 李敏 李占国 田中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利用siRNA技术抑制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亚单位p65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p65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皮肤鳞癌SCL-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终浓度为50 nmol/L的p65siR-NA转染皮肤鳞癌SCL-1细胞,通过RT-... 目的:利用siRNA技术抑制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亚单位p65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p65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皮肤鳞癌SCL-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终浓度为50 nmol/L的p65siR-NA转染皮肤鳞癌SCL-1细胞,通过RT-PCR检测p65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65、bcl-2和bax蛋白表达,利用Caspase-Glo-3/7,8和9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9的活性;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65siRNA转染SCL-1细胞后的48 h,p65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与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3±0.10vs.0.66±0.05,P<0.05);转染48 h后,p65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升,进一步caspase-3/9的活性也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p65siRNA能明显诱导SCL-1细胞发生凋亡,其早期凋亡的比率为20.28%±1.87%,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凋亡率分别为9.13%±1.51%和9.37%±1.38%,F=47.532,P<0.01)。结论:p65siRNA能够阻断皮肤鳞癌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并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以及提高caspase的活性,提示NF-κB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皮肤鳞癌基因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NF-ΚB RNA 小分子干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下调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君 张彩凤 +3 位作者 秦瑞英 任艳芳 王慧玲 华方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2-1977,共6页
目的: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以及宫颈癌细胞株HeLa、SiHa和CaSki中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蛋白的表达,分析SCD-1表达下调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宫颈... 目的: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以及宫颈癌细胞株HeLa、SiHa和CaSki中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蛋白的表达,分析SCD-1表达下调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以及宫颈癌细胞株HeLa、SiHa和CaSki中SCD-1蛋白的表达。利用脂质体2000将SCD-1 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CaSki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SCD-1siRNA后CaSki细胞中SC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利用CCK-8试剂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CaSki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利用Caspase-Glo3/7和9检测试剂盒检测转染后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SCD-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对应的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3株宫颈癌细胞中SCD-1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中CaSki细胞中SCD-1蛋白表达最高(P<0.05)。此外,SCD-1 siRNA组中CaSki细胞中SCD-1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相比,SCD-1 siRNA组中CaSki细胞的增殖显著受到抑制(P<0.05)。SCD-1 siRNA组中CaSki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P<0.05)。进一步发现SCD-1 siRNA转染后caspase-3、caspase-9活性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而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SCD-1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下调介导的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可能与caspase-3、caspase-9活性以及Bcl-2和Bax表达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1 宫颈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兰芳 商艳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伴有腹腔积液患者216例,采用机械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65例和治疗组8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穿刺...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伴有腹腔积液患者216例,采用机械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65例和治疗组8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穿刺放液治疗及相应的支持治疗,对照组经穿刺针头灌注卡铂300 g/m2;观察组不灌注任何药物;治疗组经穿刺针头灌注多巴胺20 mg+呋塞米120 mg,效果不佳者呋塞米剂量改为240 mg。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腹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腹腔积液得到有效控制。3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45,P<0.01);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0.04和0.01,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48,P>0.05)。治疗后3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3组生活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368,P<0.01);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3.829和29.574,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255,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62%和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恶性腹腔积液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适于反复应用,对于体质较弱或不能耐受化疗药物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灌注 多巴胺 呋塞米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