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的因素分析——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解博红 张国俊 +5 位作者 孙爱平 赵铁锁 杨子善 许芝山 谷妍蓉 宋向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31,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多数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多数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形成性评价和“翻转课堂”对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学习成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上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孙爱平 张国俊 +3 位作者 赵铁锁 于莉莉 孙书明 宋向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4-1535,1540,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功能异常所导致疾病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具有进展更新较快、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该门课程内容繁杂、琐细、抽象、英文缩写符号繁多,...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功能异常所导致疾病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具有进展更新较快、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该门课程内容繁杂、琐细、抽象、英文缩写符号繁多,因此学习时常感到枯燥无味、难懂、难记、难应用。但是由于其在医学生课程中的重要性,被学生形象的比喻为"医学生最头疼"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 应用 实验课 基础医学学科 课堂 人体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牛志国 黄青松 孙书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9-1690,1698,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渗透下,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概念繁多、...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渗透下,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概念繁多、名词新颖、理论性强、内容深奥抽象,往往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互动 生命科学发展 医学院校 桥梁学科 沟通基础 案例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 现代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人群中19项遗传性状特征的分布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祁英杰 杨彩玲 +5 位作者 黄艳梅 李征辉 马亚磊 倪天军 韩金红 高黎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9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 010个无关个体,对前额发际、发旋、发式、达尔文结节、耳垂、耳垢、眼睑、鼻尖、卷舌、翻舌、三叶舌和尖舌12...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9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 010个无关个体,对前额发际、发旋、发式、达尔文结节、耳垂、耳垢、眼睑、鼻尖、卷舌、翻舌、三叶舌和尖舌12项头面部遗传性状,拇指关节、中指被毛、小指弯曲、利手、扣手、交叉臂和叠腿7项躯干部遗传性状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项遗传性状中,前额发际、达尔文结节、眼睑、尖舌、三叶舌和扣手6项在男女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8、5.493、7.264、5.298、7.769和5.144,P均<0.05)。在1 010个河南汉族无关个体中,19项遗传性状构成的表型组合共有938种,其中仅出现1次的有885种(87.62%);匹配概率为0.001 2,个人识别率达0.998 8。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19项遗传性状的表型组合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个人识别等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汉族 遗传性状 个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多维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爱平 骞少举 +4 位作者 张国俊 陈彩丽 解博红 王辉 宋向凤(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4-1217,共4页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医学免疫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多维融入课程思政,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敢于质疑和批判、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符合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社会...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医学免疫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多维融入课程思政,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敢于质疑和批判、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符合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国家级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 多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开放课程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国俊 孙爱平 +4 位作者 赵铁锁 徐春阳 解博红 孙书明 宋向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4-1257,共4页
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抽象、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的特点。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和相关人员... 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抽象、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的特点。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和相关人员能够随时在线学习的便利性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及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新乡医学院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是首个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运行的免疫学在线开放课程,开课第一学期,选课总人数1 734人。本文以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从课程规划、内容设计、微课制作、推广使用及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并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在线开放课程 微课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慕课的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国俊 孙爱平 +4 位作者 徐春阳 孙书明 解博红 郭继强 宋向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65-1768,共4页
课程教学评价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是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托慕课开展形成性... 课程教学评价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是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托慕课开展形成性评价既能达到标准化的评价,也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本文以我校省级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阐述和总结形成性评价在我校的应用效果,并对未来更好的使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慕课 医学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在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细胞损伤及焦亡通路中的作用
8
作者 闫海波 王松涛 +4 位作者 杨华 张欧阳 冀世超 杨瑞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GC)致高眼压(OHT)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进程,以及雌二醇(E2)对OHT大鼠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将36只(36眼)1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GC-OHT组、OHT-E2组,每组各12只,其中GC-OHT组和OHT...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GC)致高眼压(OHT)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进程,以及雌二醇(E2)对OHT大鼠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将36只(36眼)1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GC-OHT组、OHT-E2组,每组各12只,其中GC-OHT组和OHT-E2组大鼠在结膜下注射GC,空白对照组大鼠结膜下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2周,OHT-E2组大鼠除注射GC外同时给予E2滴眼液滴眼。造模前及造模后1、2、3、4周对各组大鼠进行眼压测量,造模后4周,通过视网膜电图(P-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各组大鼠视力变化情况。摘取眼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RGCs分布情况及数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NOD样受体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gasdermin-D(GSDMD)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2、3、4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眼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3、4周,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ERG及F-VEP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P50波及P1波幅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P50及P1波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RGCs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RGCs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OHT组大鼠视网膜中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GC-OHT组相比,OHT-E2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GC诱导的OHT会致使RGCs发生焦亡,而E2可能通过抑制焦亡相关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减轻OHT大鼠的RG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糖皮质激素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
9
作者 马璞玉 赵鹏 +5 位作者 齐宇 张子涵 常静 陈杰 岳增文 吴豪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3周开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kg),余2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术后12周再次测腰椎骨密度后处死,取下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获取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骨小梁间隔、骨小梁模式因子等,HE染色观察下颌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术后12周,根据腰椎骨密度,联合组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去势组未达到骨质疏松状态,为骨质减少状态。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去势组比较,联合组骨小梁明显稀疏,骨小梁之间的间距增大,可见到骨缺损、骨断端,呈现明显骨质破坏等骨质疏松的微观表现;联合组下颌骨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均低于假手术组,骨小梁间隔和骨小梁模式因子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相比假手术组,联合组可见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中断,失去正常拱桥状结构,去势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可快速、有效降低兔下颌骨骨密度,破坏骨微观结构,建立下颌骨骨质疏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 去势 地塞米松 下颌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肝癌后继发白癜风2例
10
作者 张大雷 张亚利 +2 位作者 侯英超 张恒坡 王天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8-301,共4页
报告2例肝癌患者经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治疗后继发白癜风。例1.患者男,66岁,肝癌1年余,全身泛发白斑2个月。皮肤科检查:手部、面部及躯干泛发白斑。例2.患者男,59岁,肝癌近1年,全身泛发白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上肢及躯干... 报告2例肝癌患者经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治疗后继发白癜风。例1.患者男,66岁,肝癌1年余,全身泛发白斑2个月。皮肤科检查:手部、面部及躯干泛发白斑。例2.患者男,59岁,肝癌近1年,全身泛发白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上肢及躯干泛发白斑。2例患者伍德灯检查均提示白癜风样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均诊断为白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分子靶向治疗 白癜风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POLR2M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付若楠 魏岱 +4 位作者 吕思臻 赵柢 倪艺铭 朱会芳 千新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6-885,共10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POLR2M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GEPIA2.0、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预测POLR2M在CRC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及采用Log-rank t...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POLR2M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GEPIA2.0、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预测POLR2M在CRC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及采用Log-rank test法评估各组表达的预后差异。应用qRT-PCR法检测POLR2M在人CRC细胞系SW480、HCT-8、RKO、LOVO、DLD-1、HCT-116、SW620及人正常结直肠细胞系FHC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稳定转染DLD-1和RKO细胞上调POLR2M,并分为对照组(LV-NC)和实验组(LV-POLR2M),利用干扰片段SiRNA瞬时转染SW620和SW480细胞下调POLR2M,并分为对照组(Si-NC)和实验组(Si-POLR2M),验证各组转染效率。运用CCK-8、平板克隆、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OLR2M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GEPIA2.0、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POLR2M在CR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且POLR2M表达与CRC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和脉管侵犯均无关(P>0.05);POLR2M过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FHC细胞相比,SW480、HCT-8、RKO、LOVO、DLD-1、HCT-116、SW620细胞系中POLR2M的mRNA表达升高(F=97.7,P<0.05),并成功构建POLR2M稳定过表达和干扰细胞株。与LV-NC组相比,LV-POLR2M组DLD-1和RKO细胞的活力、集落数、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上升(P<0.05);与Si-NC组相比,Si-POLR2M组SW620和SW480细胞的活力、集落数、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下降(P<0.05)。下调POLR2M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 POLR2M在CRC中可能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其高表达可显著促进CR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OLR2M 增殖 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gen Sulfide Prevents ATP-induced Neurotoxicity via Inhibiting The NLRP1/caspase-1/gasdermin D-mediated Pyroptosis Pathway
12
作者 REN Yan-Kai LI Ying-Hong +4 位作者 LI Man-Li YANG Kun-Li FAN Zhi-Ru ZHANG Si-Yu LI Dong-Lia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4,共11页
Objective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with ischemic stroke accounting for 80%-85%of cases.Despite the prevalence,effective treatments remain scarce.The compelling evidence suggest that ... Objective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with ischemic stroke accounting for 80%-85%of cases.Despite the prevalence,effective treatments remain scarce.The compelling evidence suggest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TP in the brain post-stroke can trigger irreversible neuronal damage and necrosis,contributing to a range of neurocellular dysfunctions.Pyroptosis,a recently identified for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is characterized by caspase-1 activation and the action of the Gasdermin D(GSDMD)protein family,leading to cell perforation and inflammatory death.Methods In this study,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ATP-induced neurotoxicity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 sulfide(H_(2)S)against this toxicity through the antagonization of pyroptosis.We employed CCK-8 and LDH assays to assess cell viability.YO-PRO-1 fluorescent dyes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conducted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Western blot analysis was used to measure protei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dysfunction.Resul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TP enhance cytotoxicity and increase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 SH-SY5Y cells,that are mitigated by the H_(2)S donor NaHS.Furthermore,ATP was found to promote the activation of the 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1(NLRP-1),caspase-1,and the cleavage of GSDMD,with NaHS significantly attenuating these effects.Conclusion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H2S protects SH-SY5Y cells from ATP-induced neurotoxicity through a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 NLRP1,caspase-1,and GSDMD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ATP H2S NLRP1 CASPASE-1 GSDMD PYR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究白芍总苷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苏豫 王海涛 +5 位作者 张杨 赵建林 陈玉凤 李江雁 随华 周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炎症损伤及TLR4/NF-κB/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白芍总苷组(TGP)、TLR4抑制剂组(TLR4 inhibitor)和TGP+TLR4激动剂组(TGP+TLR4 agonist),每组各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炎症损伤及TLR4/NF-κB/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白芍总苷组(TGP)、TLR4抑制剂组(TLR4 inhibitor)和TGP+TLR4激动剂组(TGP+TLR4 agonist),每组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与弗氏佐剂诱导AIT大鼠模型。给药6周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POAb、TgAb、TSH、T3、T4、TNF-α、INF-γ、IL-1β、IL-18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明显受损,TPOAb、TgAb、TSH、T3、T4、TNF-α、INF-γ、IL-1β、IL-18水平升高(P<0.01),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TGP组、TLR4 inhibitor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损伤减轻,TPOAb、TgAb、TSH、T3、T4、TNF-α、INF-γ、IL-1β、IL-18水平降低(P<0.01),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TGP组相比,TGP+TLR4 agonist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损伤加重,TPOAb、TgAb、TSH、T3、T4、TNF-α、INF-γ、IL-1β、IL-18水平升高(P<0.05或P<0.01),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TGP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甲状腺组织炎症损伤发挥甲状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炎症损伤 TLR4/NF-κB/NLRP3通路 大鼠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最大螺钉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德猛 何金键 +10 位作者 张铭坤 宋金行 李少娟 任天宁 闫含笑 胡振华 彭丹丹 朱树亮 侯力康 韩木愚 陈志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建立骨盆3D模型,模拟耻骨上支螺钉置入过程,确定逆行耻骨上支螺钉置入最大通道的参数。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2020年12月~2023年1月成年人骨盆CT扫描数据50例,导入Mimics 20.0软件,重建骨盆3D模型并模拟螺钉置入。置入流... 目的建立骨盆3D模型,模拟耻骨上支螺钉置入过程,确定逆行耻骨上支螺钉置入最大通道的参数。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2020年12月~2023年1月成年人骨盆CT扫描数据50例,导入Mimics 20.0软件,重建骨盆3D模型并模拟螺钉置入。置入流程如下:(1)确定耻骨上支螺钉通道的轴线,置入小直径虚拟圆柱;(2)增加虚拟圆柱的直径,直至其恰不突破耻骨体、耻骨上支及髋臼为止,视其为最大螺钉通道;(3)测量最大螺钉通道的长度、直径,螺钉轴线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的角度。结果最大通道长度范围:男性右侧(107.26±7.58)mm、男性左侧(106.96±11.01)mm、女性右侧(102.34±8.30)mm、女性左侧(103.30±10.05)mm;最大通道直径范围:男性右侧(8.10±0.61)mm、男性左侧(8.05±0.66)mm、女性右侧(6.57±0.77)mm、女性左侧(6.48±0.61)螺钉通道最大长度和与横断面夹角在性别和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直径在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男性最大螺钉通道的平均直径为8.07 mm,平均长度107.11 mm;女性平均为6.50 mm,平均长度为102.82 mm。本研究可为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固定耻骨上支骨折提供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上支骨折 逆行耻骨上支螺钉 数字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PS1通过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存及进展
16
作者 宋海岩 朱振东 +1 位作者 余筱敏 张毅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探讨富含丝氨酸结构域1的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 with serine-rich domain 1,RNPS1)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检测RNPS1与Notch3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RTq PCR、免疫荧... 目的:探讨富含丝氨酸结构域1的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 with serine-rich domain 1,RNPS1)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检测RNPS1与Notch3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RTq PCR、免疫荧光检测RNPS1与Notch3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Hoechst与CCK-8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凋亡与增殖;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中N-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与RT-q PCR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中Notch3与HEY1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与正常细胞系相比较,RNPS1与Notch3在胰腺癌组织中及胰腺癌细胞的表达均增高(F=121.612、34.64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敲低RNPS1抑制生物标志物N-Cadherin的表达(t=39.922,P<0.05),促进E-Cadherin的表达(t=8.281,P<0.05),敲低RNPS1可减弱癌细胞的生存、迁移侵袭的能力(t=2.017、4.874、19.747,均P<0.05,),促进了细胞凋亡(t=33.673,P<0.05);敲低RNPS1降低了癌细胞中Notch3与HEY1的表达(t=17.546、6.258,均P<0.05)。结论:RNPS1的表达与胰腺癌细胞生存、恶性表型有关,RNPS1可能通过调控Notch3/HEY1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存及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剪切 胰腺癌 富含丝氨酸结构域1的RNA结合蛋白 生存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亮 李祥 +2 位作者 高志涛 贾慧婕 赵铁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增多,减轻小鼠肿瘤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激素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宇腾 王松涛 +4 位作者 杨华 闫海波 杨瑞 王淑佳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701,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雌二醇对激素性高眼压(OHT)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3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OHT组和高眼压雌激素处理组(E2-OHT组),每组各12只。其中OHT组和E2-OHT组大鼠在结膜下给... 目的 初步探讨雌二醇对激素性高眼压(OHT)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3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OHT组和高眼压雌激素处理组(E2-OHT组),每组各12只。其中OHT组和E2-OHT组大鼠在结膜下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2周,E2-OHT组大鼠除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同时给予雌二醇滴眼液滴眼。各组大鼠在造模后4周摘取眼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RGCs数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中Brn3a及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前各组大鼠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周、2周、3周、4周,各组大鼠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周、2周、3周、4周OHT组大鼠眼压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OHT组相比,E2-OHT组大鼠造模后1周、2周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3周、4周眼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内丛状层,而OHT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迁移到神经节细胞层并且发生了形态学改变(阿米巴样激活状态),E2-OHT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分布形式与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染色结果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OHT组大鼠视网膜中RGCs数量减少,TNF-α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Iba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Brn3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OHT组相比,E2-OHT组大鼠视网膜中RGCs数量增多,TNF-α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Iba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rn3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雌二醇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OHT大鼠视网膜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对RG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雌二醇 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PAPDC1A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郜培琼 千新来 +1 位作者 贺国洋 原志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PAPDC1A的表达。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沉默...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PAPDC1A的表达。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通过CCK-8、Transwell、裸鼠皮下成瘤和裸鼠尾静脉注射等实验观察PPAPDC1A基因对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PPAPDC1A的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程度(P=0.011)呈负相关。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干扰细胞株。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与Vector组相比,PPAPDC1A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生长速度(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0.38±0.03、0.25±0.01)、穿过小室的细胞数(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218.33±7.09、96.33±1.52)、克隆形成数量(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174.33±5.03、245.00±7.00)、体内肿瘤体积(4.16±0.91)、裸鼠肺转移灶数目(5.1±3.84)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PPAPDC1A沉默细胞株的生长速度(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0.14±0.02、0.16±0.05)、穿过小室的细胞数(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13.33±0.57、18.33±0.51)、克隆形成数量(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28.33±1.52、8.67±0.57)、肿瘤体积(0.56±0.21)、裸鼠肺转移灶数目(1.2±1.03)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PPAPDC1A表达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PPAPDC1A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永正 刘维 +7 位作者 周旭茹 黎珂仰 张功铭 梁伟旭 张钰瑞 张子晴 陈飞 陈志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测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长度及途经血管半径,为临床经颈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31具防腐成年大体标本,解剖静脉全程及其属支,确定穿刺入针点和置管终点,测量置管通路左、右侧入路点到各属支及终点的长度... 目的测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长度及途经血管半径,为临床经颈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31具防腐成年大体标本,解剖静脉全程及其属支,确定穿刺入针点和置管终点,测量置管通路左、右侧入路点到各属支及终点的长度和血管压扁径,依据压扁径推算半径。结果左侧入路,至锁骨下静脉长度(20.47±9.08)mm;左右头臂静脉交汇处(91.17±14.12)mm;终点(148.27±17.25)mm。右侧入路,至锁骨下静脉长度(21.59±7.32)mm;左右头臂静脉交汇处(61.06±9.74)mm;终点(123.22±12.68)mm。左侧,颈内静脉半径(3.85±1.29)mm;锁骨下静脉(4.64±1.07)mm;头臂静脉(5.08±1.01)mm。右侧,锁骨下静脉半径(4.79±0.89)mm;颈内静脉(5.03±1.65)mm;头臂静脉(5.23±0.91)mm。上腔静脉半径(7.92±0.97)mm;奇静脉(4.16±1.21)mm。结论右侧入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优势大于左侧;左侧用长度20cm导管、右侧用长度15cm导管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