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经济脱钩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跃志 吕光辉 秦燕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6,共4页
本文根据脱钩理论与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转移投入概念,建立了绿洲脱钩分析模型,对"七五"以来四个五年计划期间GDP快速增长的天山北坡绿洲经济带的生态—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带脱钩关系特点,进一步提出了绿洲经济优... 本文根据脱钩理论与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转移投入概念,建立了绿洲脱钩分析模型,对"七五"以来四个五年计划期间GDP快速增长的天山北坡绿洲经济带的生态—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带脱钩关系特点,进一步提出了绿洲经济优化调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绿洲经济 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熊黑钢 付金花 王凯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82-1387,共6页
针对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该地区... 针对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该地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为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3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0.83,1998年为0.75,至2005年达到研究时段的最低值0.66,反映出其水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且近几年下降速度加快。后期(2003—200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年均下降率是早期(1993—1998年)的47.96倍,为中期(1999—2002年)的8.39倍。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经济与生态环境、人口、农业用水、水资源利用程度、气候状况5大成分影响。其中前三者累计贡献率为73.58%,反映出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农业灌溉水激增是导致水资源可进一步利用潜力减小的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田露天矿区降尘、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巍 王涛 +3 位作者 汪君 王果 杨建军 卢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文以准东煤田露天矿区降尘、土壤中Zn、Cu、Cr、Pb、Hg、As 6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尘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土壤重金属,As为超标最... 本文以准东煤田露天矿区降尘、土壤中Zn、Cu、Cr、Pb、Hg、As 6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尘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土壤重金属,As为超标最严重元素,Pb为超标最轻微元素,且不存在生态风险;Cr、Hg、As为降尘、土壤中生态风险都较高的元素,降尘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土壤更为严峻,相关分析表明Zn、Cu、Cr具有良好的伴生性,燃煤是As的主要来源;研究区内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为Cr、Hg、As,其他元素应做好防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准东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SPAC系统蒸散与①多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闫人华 熊黑钢 +2 位作者 冯振华 张芳 瞿秀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6,共8页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 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气)>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 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 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系统 绿洲-荒漠过渡带 蒸散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东露天煤矿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建军 张园园 +2 位作者 周耀治 吕光辉 刘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82,共7页
新疆准东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露天采煤活动会造成地表土壤扰动、粉尘污染和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为了探索干旱区露天煤矿生态安全的科学对策,本文选用已投产运营的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准东矿区技改90万t/a露天煤矿为评... 新疆准东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露天采煤活动会造成地表土壤扰动、粉尘污染和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为了探索干旱区露天煤矿生态安全的科学对策,本文选用已投产运营的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准东矿区技改90万t/a露天煤矿为评价对象,以2007年、2009年和2013年为时间点,在PSR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框架下,选取适宜的生态安全评价因子,构建露天煤矿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界定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该矿区2007年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9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13年超出了生态安全分级中极不安全的最小值,矿区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建议当地尽快建设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同时重点开展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工作,以缓解煤炭开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 新疆准东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新疆人工绿洲扩张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芳 熊黑钢 +1 位作者 冯娟 许仲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4-200,F0004,共8页
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争论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不同区域、不同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碳循环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且差异很大,通过探讨人类开垦活动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争论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不同区域、不同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碳循环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且差异很大,通过探讨人类开垦活动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布格局的影响,将有助于增加人类活动对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及碳循环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该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1976年6月-2016年6月新疆奇台新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NP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76年研究区主要是荒漠草原景观,农田仅有5 150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25%,到2016年,农田面积扩大到64 675 hm^2,增加11倍以上;2)人工绿洲扩张的同时,泉水溢出带消失,水库干涸,灌丛面积从17 871 hm^2下降到5 202 hm^2;3)土壤盐碱化发育进程中断,裸碱地面积减少近70%,并且开始向新生草地演替;4)2016年6月,研究区NPP总量达到了90 602 t,是1976年6月的2.2倍,农田对NPP增量的贡献超过93%,同期,灌丛则净损失了8 265 t NPP,沼泽净损失3 319 t;5)1976年的NPP主要由天然草地和灌丛构成,分别占56.68%和26.61%,2016年的NPP主要由农田和新生草地构成,分别占65.23%和3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草地 农田 新人工绿洲扩张 NPP CASA模型 新疆奇台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古丽娜尔·哈里别克 海米提·依米提 +2 位作者 努尔模达·达拉拜 吐尔逊江·艾沙 程仲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4,共5页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于田绿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并表现出表聚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表层土壤盐分变幅最大;0—5cm土层土壤盐分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5—30cm土层次之,30—70c...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于田绿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并表现出表聚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表层土壤盐分变幅最大;0—5cm土层土壤盐分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5—30cm土层次之,30—70cm土层土壤盐分的空间相关性很弱。水平方向上,0—30cm土层中土壤盐分从东向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30—70cm土层中土壤盐分从东向西逐渐减小;研究区南北两侧土壤盐分含量高,中部盐分含量低。垂直方向上,盐碱地和高、中密度草地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呈现出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其中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最高,高密度草地土壤盐分的垂直变化幅度大于中密度草地,低密度草地和农田土壤盐分含量较低,且垂直变化不大。不同地形和土地利用带来的土壤水分运动差异,是绿洲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绿洲 土壤盐分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地形因素对奇台绿洲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芳 熊黑钢 +1 位作者 田源 栾福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1-739,共9页
在对土壤盐分实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疆天山北坡奇台绿洲盐碱土的分布特征同SRTM数据提取的地形信息的相关性,探讨了区域尺度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盐碱化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化与碱化并存,主要盐分类型为硫酸钠盐和氯化钠盐.... 在对土壤盐分实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疆天山北坡奇台绿洲盐碱土的分布特征同SRTM数据提取的地形信息的相关性,探讨了区域尺度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盐碱化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化与碱化并存,主要盐分类型为硫酸钠盐和氯化钠盐.盐分在垂直剖面上呈V型分布,硫酸盐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区域尺度上,地形对当前盐碱土分布的空间格局起主要作用,低于680 m高程的缓坡区为积盐区,高于740 m高程的陡坡区为碱化区.研究区的碱化是典型的脱盐碱化,盐化和碱化的演化趋势表现为明显的逆向特征,即盐分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pH则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减少.地形因素对表层(0~20 cm)和中层(>20~60 cm)土壤盐分分布格局影响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相关性下降.高程与大部分盐分指标呈极显著相关,其对盐渍化程度、各盐分离子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大于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盐渍化 空间分布 奇台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的碳库格局变化与碳库迁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芳 熊黑钢 +1 位作者 冯娟 许仲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862-7871,共10页
基于地面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40年来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迅速扩张对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碳库格局、碳库迁移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976-2016年,研究区农田面积占比从3.25%增加到40%以上,沼泽消失,水库干涸,灌丛大幅减少,... 基于地面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40年来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迅速扩张对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碳库格局、碳库迁移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976-2016年,研究区农田面积占比从3.25%增加到40%以上,沼泽消失,水库干涸,灌丛大幅减少,土壤盐碱化过程停止,裸盐碱地面积40年里减少近70%,新生草地在裸盐碱地上形成;2016年6月植被有效碳储量约为0.122Tg,比1976年下降了15.7%,成为一个弱的碳源;土壤碳库在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1976年研究区(0-6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为7.814Tg,其中耕地仅占4.2%,1996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比1976年减少12.4%,呈明显碳源特征,到2016年,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比超过50%,总碳储量与1996年相比微降1.2%,土壤碳库重新趋于稳定。其中,裸盐碱地土壤碳库在向耕地、灌丛地、草地土壤碳库的迁移过程中贡献了1.265Tg的碳储量增量,草地土壤碳库在向耕地、灌丛地碳库的迁移过程中贡献了0.894Tg的碳储量增量;若维持现有耕地规模不再进行新的垦荒活动,40a垦荒造成的土壤碳库损失可以逐渐恢复并重新形成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工绿洲扩张 碳库格局变化 碳库迁移 天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不同尺度地下水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倩柔 熊黑钢 张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7-1144,共8页
【目的】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科学的论证地下水变化规律,为今后有效的开发、管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方法】以天山北坡奇台绿洲为研究区,从县域和乡级两个不同尺度对其地下... 【目的】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科学的论证地下水变化规律,为今后有效的开发、管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方法】以天山北坡奇台绿洲为研究区,从县域和乡级两个不同尺度对其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县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变化受人口因素影响深,乡级尺度受耕地面积因素影响更大。乡级尺度中,西-东方向农业发展历史长的乡镇地下水埋深早期下降快,后期逐渐趋缓。而早期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地区则反之。南一北方向,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速度依次是中部(0.47 m/a)>北部(0.31 m/a)>南部(0.13m/a)。【结论】县域范围、乡级尺度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因素不同,时空变化特征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地下水埋深 不同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带陆面温度与地表能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人华 熊黑钢 张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以实测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芨芨草地地表能量进行计算,深入探讨了不同天气条件下陆面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表能量的关系特征,建立了适合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绿洲-荒漠过渡带的陆面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受不同... 以实测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芨芨草地地表能量进行计算,深入探讨了不同天气条件下陆面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表能量的关系特征,建立了适合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绿洲-荒漠过渡带的陆面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受不同天气地表能量特征差异的影响,晴天表层土壤(5 cm、10 cm、15 cm)温度变化呈"S"型曲线,雨天与晴天相似,只是振幅减小,而阴天呈直线下降特征。其中,晴天表层土温峰值出现时间由地表向下呈现每5 cm 2.5 h的滞后性。不论何种天气,40 cm及其以下深层土温几乎没有日变化。②各地表能量分量与表层土壤温度均表现出相关系数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至20 cm负相关性达到最大。③各能量分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土壤热通量(G)最大,其次为净辐射(Rn)和感热(H),潜热(LE)最小。④除H外,不同天气条件下各能量分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均表现为晴天>平均>阴天>雨天,土温对能量变化的反应强度(回归系数)也大体表现出相同的规律。⑤经过检验的陆面温度预测模型表明:湿热性能量因子(LE)对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陆面温度的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温度 地表能量 绿洲-荒漠过渡带 天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奇台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黑钢 冯辉 夏倩柔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以多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借助3s技术,探讨了奇台绿洲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弃耕面积与开荒面积之比从前期(1986~1997年)的7.56降为后期(1997-2005)的1.86,但植被覆盖类型的变化始终以开荒为主,大量非耕地转... 以多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借助3s技术,探讨了奇台绿洲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弃耕面积与开荒面积之比从前期(1986~1997年)的7.56降为后期(1997-2005)的1.86,但植被覆盖类型的变化始终以开荒为主,大量非耕地转化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早期占总面积的11.74%增加到后期的40.15%。前期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30.13%,后期仅为37.5%。同时,荒漠转化为低草的比例较前期少,而低草转化为荒漠的比例增加,表明荒漠在不断扩大,反映出绿洲生态环境趋差。人类大面积开垦农田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荒漠边缘依靠地下水生存的低草枯萎,并转化为荒漠。这是导致后一时期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绿洲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法及雷达图法的小城镇生态建设状况分析——以哈密地区伊吾县为例
13
作者 卢文君 刘志辉 习阿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29,共6页
将SWOT法和雷达图法引入生态建设状况分析中,改进了传统的分析方法,使生态建设状况分析从简单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以哈密地区伊吾县生态县建设为例,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SWOT分析法,将伊吾县内部条件和外部... 将SWOT法和雷达图法引入生态建设状况分析中,改进了传统的分析方法,使生态建设状况分析从简单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以哈密地区伊吾县生态县建设为例,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SWOT分析法,将伊吾县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结合,找出了伊吾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为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在分析生态县建设指标时运用了雷达图分析法,明确了伊吾县生态县建设指标达标情况,对重点工程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SWOT 雷达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雷雷佳 刘俊 +3 位作者 刘卫国 周政 刘洋 李昕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27-233,共7页
采集工业园及周边不同区域表层土壤(0~20 cm),统计分析土壤样品中砷(As)、铬(Cr)、镉(Cd)、汞(Hg)、铅(Pb)、铜(Cu)、锌(Zn)、镍(Ni)8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研究区重金属... 采集工业园及周边不同区域表层土壤(0~20 cm),统计分析土壤样品中砷(As)、铬(Cr)、镉(Cd)、汞(Hg)、铅(Pb)、铜(Cu)、锌(Zn)、镍(Ni)8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研究区重金属累积状况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Cr、Cd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区域土壤重金属平均值表明,重金属累积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农田区域>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过渡带区域>自然荒漠区域。8种重金属分布规律明显,重金属含量较大区域大多集中在农田区域与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区域。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Cr、Cd为轻度污染程度,其余6种重金属处于污染警戒线或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各区域重金属风险程度依次为农田土壤区域>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区域>过渡带区域>自然荒漠土壤区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及RI空间分布图表明,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大部分区域处于污染警戒线范围,部分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整体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河道对达里亚博依绿洲植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世清 安放舟 +1 位作者 师庆东 张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6-239,共4页
研究干旱区绿洲天然荒漠植被的分布规律和制约因素,对荒漠地区的植物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干旱区水资源控制着荒漠河岸植被的分布格局,河流对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于田县克里雅河中下游河道基础上,... 研究干旱区绿洲天然荒漠植被的分布规律和制约因素,对荒漠地区的植物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干旱区水资源控制着荒漠河岸植被的分布格局,河流对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于田县克里雅河中下游河道基础上,应用经典统计学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达里亚博依绿洲植被群落特征同距河道远近和土壤水分数据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区域尺度基于河流因素的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距河道从近到远依次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0~200m)、柽柳(Tamarix chinensi)群落(200~800m)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群落(800~1 700m);植物群落距河道距离与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同种植被群落植被盖度、土壤含水率与河道具有同样的相关性,而且离河道越远植被长势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亚博依绿洲 河道 植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田绿洲盐渍化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古丽格娜.哈力木拉提 海米提.依米提 +2 位作者 阿布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热比娅.吐尔逊 胡小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41-546,共6页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渍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渍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为9.18,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同3月比较,5月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及pH呈上升趋势。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C1^-〉CO3^-〉SO3^2-〉HCO3^-,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以0-20cm为例对盐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3月和5月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绿洲 土壤剖面 盐渍化土壤 土壤可溶性盐 土壤盐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田绿洲沙漠化驱动因素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外尔·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艾则买提·艾赛提 许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262-17266,共5页
以于田绿洲为研究对象,选择该区1949~2011年的9个人为因子和1960~2011年的5个自然因子的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于田绿洲沙漠化过程中的自然与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于田绿洲沙漠化发展过程... 以于田绿洲为研究对象,选择该区1949~2011年的9个人为因子和1960~2011年的5个自然因子的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于田绿洲沙漠化过程中的自然与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于田绿洲沙漠化发展过程当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50.08%,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6.53%,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31.98%。人为因子(F1)、人为和自然因子的共同作用(F2、F3)、自然因子(F4)对于田绿洲沙漠化影响的综合作用力的定量表达式为F=0.500 8F1+0.183 1F2+0.1367F3+0.065 3F4。近60多年来,于田绿洲沙漠化的发生及扩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逐年增加;但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加速沙漠化过程,同时也可以使其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于田绿洲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胡杨肥岛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君洋 王明力 +2 位作者 赵来朋 葛翔宇 杨建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82-287,共6页
综合分析艾比湖流域胡杨冠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分布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SOC、TN、TP含量及C/N、N/P、C/P的水平和垂直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性差(LSD)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肥岛外至冠... 综合分析艾比湖流域胡杨冠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分布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SOC、TN、TP含量及C/N、N/P、C/P的水平和垂直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性差(LSD)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肥岛外至冠幅中央,随着距离的增加肥岛效应不断增强,SOC、TN含量显著增加(P<0.05),0~5、5~10、10~15 cm这3个土层深度下SOC和TN含量分别增加85%、83%、83%和87%、75%、78%,而TP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深度的增加,TN、SOC和TP含量都表现出减小的趋势,0~5 cm的TN、SOC含量显著大于10~15 cm(P<0.05),各土层深度下TP差异均不显著;从肥岛外至冠幅中央随着肥岛效应不断增强,0~5、5~10、10~15 cm这3个土层的N/P和C/P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83%、66%、74%和80%、77%、80%,而C/N变化不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N/P和C/P都呈减小趋势,0~5 cm的N/P显著大于10~15 cm(P<0.05)。说明胡杨冠下土壤C、N变化显著,空间异质性强,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但P变化不显著;N/P和C/P受肥岛效应显著影响,随着肥岛效应的增强明显增加,而C/P几乎不受影响;胡杨冠下肥岛的P素有效性较高,有机质矿化分解速率较快,同时表现出较为严重的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肥岛 胡杨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里雅绿洲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海米提.依米提 安外尔.艾则孜 +1 位作者 赛迪古丽.哈西木 艾则买提.艾赛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选择克里雅绿洲喀尔克乡西部的一块带状芦苇地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布设28个样点,采集芦苇覆盖度、株高、冠幅长、冠幅宽和密度这5个生长指标,分0—10,10—30,30—50cm三层取土壤样品并测定各层的土壤含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性统计... 选择克里雅绿洲喀尔克乡西部的一块带状芦苇地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布设28个样点,采集芦苇覆盖度、株高、冠幅长、冠幅宽和密度这5个生长指标,分0—10,10—30,30—50cm三层取土壤样品并测定各层的土壤含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芦苇分布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层土壤含水量与芦苇生长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改善研究区脆弱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从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芦苇分布区三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大,各层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强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但其变异程度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特征有4种:即底聚型、中聚型、表聚型、表聚型和底聚型混合等。底聚型土壤含水量剖面为研究区最主要的剖面类型,其次是中聚型土壤含水量剖面,再次是表聚型和底聚型混合的土壤含水量剖面,表聚型土壤含水量剖面的分布面积最小。土壤含水量与芦苇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层土壤含水量与芦苇生长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各层土壤含水量对芦苇覆盖度、株高和密度的正面效应不太明显;对芦苇冠幅长和冠幅宽等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下层土壤含水量相对于上层土壤含水量而言,对芦苇生长起到更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绿洲 土壤含水量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巴里坤县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耦合分析
20
作者 赵娟 张云霞 张永福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92-100,共9页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探究典型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特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巴里坤县2013—2019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显示,①巴里坤县内牧草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探究典型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特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巴里坤县2013—2019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显示,①巴里坤县内牧草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牧草生态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面积分别减少了22.94%和26.49%,其余各生态空间面积有所增加。②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基本安全区和较安全区占比超过57.88%。③巴里坤县各景观单元评价小区景观生态安全值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其中2013—2016年表现为趋同性,2016—2019年表现为趋异性。2013和2016年各评价单元景观生态安全值半变异拟合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2019年为线性模型,且随机因素(人为活动)引起的系统总变异呈下降趋势。④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值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其中基本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区面积不断增加,分别增加了8907.15、2541.46和4797.08 km^(2),严重失调区和中度失调区分别减少了10750、5490.3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分析 巴里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