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芯片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雨杰 钟连声 +4 位作者 何群 梁彬 王绍成 潘忠诚 王天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生物芯片是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生物分子及生化指标的微小装置,根据其检测靶标不同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及生化芯片;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分为阵列型芯片、液体芯片和微流体芯片。由于具有微量化、并行性、快... 生物芯片是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生物分子及生化指标的微小装置,根据其检测靶标不同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及生化芯片;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分为阵列型芯片、液体芯片和微流体芯片。由于具有微量化、并行性、快速、高通量和自动化检测的特点,生物芯片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本文重点论述生物芯片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微生物学 基因检测 蛋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大肠癌LoVo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的生物活性和血浆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婉明 周琳琳 方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分析转移性大肠癌LoVo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的生物活性和血浆稳定性。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分析W14在25℃和37℃下与靶细胞LoVo的特异结合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W14在血浆环境下对LoVo细胞的特异识别能力;37℃下W14分别... 目的:分析转移性大肠癌LoVo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的生物活性和血浆稳定性。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分析W14在25℃和37℃下与靶细胞LoVo的特异结合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W14在血浆环境下对LoVo细胞的特异识别能力;37℃下W14分别在完全培养基和人血浆中孵育0.5、1、1.5、2、3、4、6 h,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W14的生物稳定性;用2、4、8、10μmol/L的W14处理LoVo细胞24、48、72 h,MTS实验测定W14的细胞毒性。结果:W14在不同温度和血浆环境中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靶细胞LoVo,能稳定地存在于血浆中6 h不发生降解,且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转移性大肠癌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特异性结合能力,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和低毒性,适应于人体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W14 大肠癌 LOVO细胞 生物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肝癌细胞膜表面糖链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群 李春辉 +5 位作者 潘忠诚 王天骄 张玉魁 钟连声 王绍成 赵雨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利用凝集素糖链特异亲和原理构建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即时检测的凝集素芯片体系,检测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膜糖链的变化.从H22细胞系、正常小鼠和肝癌模型鼠肝组织中提取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激光扫描仪检测凝集素位点捕获的细胞,根据凝集... 利用凝集素糖链特异亲和原理构建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即时检测的凝集素芯片体系,检测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膜糖链的变化.从H22细胞系、正常小鼠和肝癌模型鼠肝组织中提取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激光扫描仪检测凝集素位点捕获的细胞,根据凝集素特异亲和性确定细胞膜表面糖表达谱,显微镜下观察捕获细胞的形态.对凝集素芯片捕获细胞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用甘露糖抑制试验、流式细胞仪和不同血型红细胞验证了凝集素捕获细胞的特异性.结果显示:正常和肝癌小鼠肝细胞膜表面糖链存在较大差异,正常组只有PSA、DSL、STL、NPL凝集素位点捕获到细胞,实验组只有LTL和DBA位点没有捕获到细胞,提示小鼠肝癌组织细胞膜表面糖链显著增加,细胞膜上唾液酸、乙酰葡萄糖、乙酰半乳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糖链表达增加,这些糖链及其相关糖蛋白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该凝集素芯片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动态、即时、通量的检测,为研究细胞膜表面聚糖在细胞发育和癌变等过程中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糖基化 细胞膜 凝集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表面糖识别芯片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何群 宋春阳 +5 位作者 张艳 潘忠诚 王天骄 房凯 张玉魁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制备可以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识别的凝集素芯片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在芯片上制备 22 种凝集素点阵,提取组织和体液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与细胞膜表面糖链特异亲和性对细胞进行自动捕获,激光扫描仪和光镜检测。结果根据芯... 目的制备可以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识别的凝集素芯片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在芯片上制备 22 种凝集素点阵,提取组织和体液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与细胞膜表面糖链特异亲和性对细胞进行自动捕获,激光扫描仪和光镜检测。结果根据芯片上各个凝集素位点捕获细胞情况和该点凝集素的特异性获得细胞膜表面糖谱,并在光镜下对细胞数量形态进行观察。芯片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结论该凝集素芯片可以对细胞进行自动捕获,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总体、即时的观察,对细胞膜糖链特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建立各种细胞膜表面糖谱,为细胞膜表面糖链特征检测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糖组学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共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芙蓉 李彦姝 +1 位作者 张红艳 李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共定位。方法:在有无雌激素或拮抗剂刺激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共定位。结果:在无雌激素刺激下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而在雌激素刺激后两者则共... 目的: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共定位。方法:在有无雌激素或拮抗剂刺激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共定位。结果:在无雌激素刺激下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而在雌激素刺激后两者则共定位于细胞核内。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刺激下,两者在细胞浆内定位增加。结论: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刺激乳腺癌细胞改变ERα和MTA1的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Α MTA1 共定位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ST3家族分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汝海 钟连生 +2 位作者 潘忠诚 王天骄 何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7-500,511,共5页
目的比较探讨人类α-2,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探讨其进化规律及其与功能相关性。方法利用网上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核酸及蛋白质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构域分析和进化树绘制。结果人类α-2,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家族... 目的比较探讨人类α-2,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探讨其进化规律及其与功能相关性。方法利用网上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核酸及蛋白质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构域分析和进化树绘制。结果人类α-2,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家族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均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各成员来源于同一祖先并在不同时期分野。结论各成员来自于同一祖先的同一家族,其进化方式属于趋异性进化,家族中各亚型底物特异性可能与其糖基化位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 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 同源性分析 结构域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激酶锚定蛋白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述森 张震 +1 位作者 罗阳 张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A型激酶锚定蛋白(AKAPs)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生发泡期小鼠卵母细胞,显微注射Ht31或Ht31-P,观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情况。结果在蛋白激酶A(PKA)持续激活的情况下,Ht31注射组能促进小鼠卵母细胞减数... 目的探讨A型激酶锚定蛋白(AKAPs)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生发泡期小鼠卵母细胞,显微注射Ht31或Ht31-P,观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情况。结果在蛋白激酶A(PKA)持续激活的情况下,Ht31注射组能促进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重新启动,解除PKA引起的生发泡期阻滞,而Ht31-P对照组不能。结论 AKAPs介导的PKA正确锚定对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阻滞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阻滞 A型激酶锚定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2蛋白亚细胞结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8
作者 霍云龙 王春玉 赵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4-1058,I0011,共6页
目的: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FLAG-Mu2蛋白,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定位并纯化鉴定FLAG-Mu2质粒蛋白复合物,为Mu2蛋白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FLAG-Mu2转染果蝇S2细胞后表达FLAG-Mu2融合蛋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FLAG-Mu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目的: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FLAG-Mu2蛋白,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定位并纯化鉴定FLAG-Mu2质粒蛋白复合物,为Mu2蛋白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FLAG-Mu2转染果蝇S2细胞后表达FLAG-Mu2融合蛋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FLAG-Mu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核浆分离蛋白提取实验观察细胞核提取物中FLAG-Mu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沉淀技术沉淀FLAG-Mu2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及质谱测序以确定蛋白复合物的组分。结果: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FLAG-Mu2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核浆分离蛋白提取检测,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 000,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提取物中。纯化FLAG-Mu2蛋白复合物并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FLAG-Mu2复合物中可能含有pif1A、CG31782、mip120、CG31690和G protein-sa60A。结论:FLAG-Mu2蛋白在果蝇S2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FLAG-Mu2蛋白复合物中有5种可能的蛋白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2蛋白 融合蛋白 亚细胞结构定位 相互作用蛋白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K4与RCBTB1相互作用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昕博 黄昌伟 +2 位作者 路天琦 袁莹 李晓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研究p21激活激酶4(PAK4)与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RCBTB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 目的研究p21激活激酶4(PAK4)与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RCBTB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定位和共定位位置;采用CCK-8实验探究过表达PAK4、RCBTB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PAK4、RCBTB1对胰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PAK4、RCBTB1对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PAK4与RCBTB1共定位于胰腺癌细胞核和核周细胞质内。过表达PAK4、RCBTB1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加速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促进cyclin D1的表达。结论PAK4与RCBTB1相互作用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激活激酶4 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 相互作用 胰腺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沉默PAK5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衰老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冰涛 邢瑶 +1 位作者 李洋 李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503,共9页
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调节多种细胞进程,包括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研究表明,PAK5是调控乳腺癌进程的关键因子,但与衰老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慢... 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调节多种细胞进程,包括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研究表明,PAK5是调控乳腺癌进程的关键因子,但与衰老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敲低PAK5的人乳腺癌MDA-MB-231和BT474稳转细胞系。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PAK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PAK5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敲低PAK5对细胞衰老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敲低PAK5的MDA-MB-231和BT474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质p53、p21和p16的表达;使用CHX与MG132处理细胞,探究PAK5对p53蛋白质表达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敲低PAK5抑制细胞增殖(P<0.05),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而且,敲低PAK5通过上调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质p53、p21及p16的表达(P<0.05)促进细胞衰老。进一步研究证明,PAK5可能泛素化降解p53。这些发现表明,敲低PAK5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同时促进细胞衰老,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21活化激酶5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辅调节因子BAP18在大鼠睾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孙士莹 孙戈 +1 位作者 林琳 赵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4-590,共7页
目的:观察溴区PHD结构域转录因子(BPTF)相关蛋白18(BAP18)在睾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阐明BAP18调控AR信号通路的具体靶基因,探讨BAP18在睾丸细胞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大鼠睾丸支持细胞... 目的:观察溴区PHD结构域转录因子(BPTF)相关蛋白18(BAP18)在睾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阐明BAP18调控AR信号通路的具体靶基因,探讨BAP18在睾丸细胞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大鼠睾丸支持细胞R2C和TM3及睾丸间质细胞TM4和15P-1,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细胞中BAP18和A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BAP18和AR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检测在睾丸R2C细胞中BAP18与AR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R2C细胞中采用带有FLAG标签的BAP18过表达质粒使BAP18过表达(BAP18过表达组)。荧光素酶双基因报告实验检测R2C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对照组采用PcDNA3空载质粒转染R2C细胞,RT-qPCR法检测BAP18过表达前后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作用后R2C细胞中BAP18、AR、STAR、HSD3B1、CYP17A1和DDX25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P18过表达前后T和DHT作用后R2C细胞中CYP17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均有BAP18表达,但AR主要在睾丸间质细胞中表达;在睾丸R2C细胞中BAP18与AR存在相互作用,且上调AR介导的基因转录。与对照组比较,在T和DHT作用下BAP18过表达组R2C细胞中CYP17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在R2C细胞中同时外源转染定量BAP18表达质粒后,在DHT的作用下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升高近3倍,而在T的作用下,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升高1.5倍。过表达BAP18后,BAP18过表达组R2C细胞中AR、STAR、HSD3B1和DDX25 mRNA表达水平与过表达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YP17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过表达前(P<0.05);T和DHT作用后,R2C细胞中CYP17A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T和DHT作用前(P<0.05)。在细胞中过表达BAP18后,T和DHT作用后细胞中CYP17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和DHT作用前(P<0.05),但T和DHT刺激前后细胞中DDX25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18可以在睾丸间质细胞中与AR相互作用并调控AR信号通路重要靶基因CYP17A1,可能参与睾丸间质细胞的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TF相关蛋白18 雄激素受体 转录调控 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双氢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蛋白示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微丝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杜书嵩 赵伟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利用活细胞显微成像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实现实时观察。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Lifeact的真核表达载体即Lifeact-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ifeact-pEGFP质粒转染至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共聚焦激光... 目的利用活细胞显微成像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实现实时观察。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Lifeact的真核表达载体即Lifeact-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ifeact-pEGFP质粒转染至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Lifeact-pEGFP在细胞内的分布进行分析,并检测其在细胞伸展和迁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将Lifeact-p EGFP质粒转染至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存活未受到影响。Lifeact-pEGFP能将活细胞中的肌动蛋白丝标记为绿色荧光,并能够有效监测细胞伸展和迁移过程中肌动蛋白丝的动态变化。结论 Lifeact-p EGFP转染结合活细胞显微成像术可以用于实时记录和分析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丝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act 肌动蛋白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活细胞显微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LMO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功能
13
作者 张明慧 李彦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0-397,共8页
目的探讨LMO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共表达基因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通过Oncomine数据库挖掘LMO2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及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HPA)数据库检索LMO2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 目的探讨LMO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共表达基因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通过Oncomine数据库挖掘LMO2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及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HPA)数据库检索LMO2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KM plotter数据库评估LMO2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利用Coexpedia数据库构建LMO2在乳腺癌中的共表达基因网络,并用FunRich软件对score>3的共表达基因注释;通过GEPIA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基因,进一步分析LMO2与这些关键基因的相关性,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MO2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均明显下调(P<0.05),LMO2低表达预示着乳腺癌患者更差的预后。LMO2的共表达基因主要有ADGRL4、GIMAP6、PECAM1、TGFBR2、MEF2C、CD93、S1PR1、LHFP、GMFG、A2M、LDB2、KCTD12、PTPRB和CAV1。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信号传导等方面。其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有CAV1,显著下调的基因有GIMAP6、TGFBR2、LHFP和PTPRB(P<0.05)。LMO2与GIMAP6(r=0.51)、TGFBR2(r=0.46)、LHFP(r=0.52)、PTPRB(r=0.48)和CAV1(r=0.43)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MO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LMO2与GIMAP6、TGFBR2、CAV1等关键基因共同参与了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功能与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的基因表达调控 LM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高阳 陈思娇 +4 位作者 杨红艳 李红燕 朱贺 郭英华 宋今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8-600,604,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lbum 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因素,以早期预防和指导DN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同步测定尿...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lbum 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因素,以早期预防和指导DN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同步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按ACR分为3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正常清蛋白尿组),男性41例ACR〈22 mg/g,女性49例ACR〈31 mg/g;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微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2例:ACR 22~220mg/g,女性41例:ACR 31~220 mg/g;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大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3例、女性42例,ACR〉220mg/g。所有受检者分别记录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清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并做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的ACR、FBG、PBG、血尿酸、FIB、TG、HbA1c、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HDL-C、LDL-C、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FIB、血尿酸被纳入回归方程,与A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TG、FIB、血尿酸与ACR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怡 陈思娇 +4 位作者 李红燕 杨红艳 朱贺 郭英华 宋今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本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 I)。根据BM 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M I在18.5~23.9 kg/m2)、超重组(BM I...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本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 I)。根据BM 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M I在18.5~23.9 kg/m2)、超重组(BM I在24.0~27.9 kg/m2)、肥胖组(BM I≥28.0 kg/m2),均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尿微量清蛋白(MAU)、尿肌酐(Ucr)、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较(UACR),比较3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FIB、UACR、TG、TC、LDL-C、FBG、FINS水平及HOMA-IR显著升高,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5);而PT、APTT、HDL-C水平则显著降低,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超重及肥胖会加重2型糖尿病的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并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且此异常随肥胖程度的加深而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凝血功能 胰岛素抵抗 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迪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丽华 商秀丽 +3 位作者 王述森 季春燕 何志义 罗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断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肯尼迪病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TA克隆后测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数为50个,符合肯尼... 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断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肯尼迪病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TA克隆后测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数为50个,符合肯尼迪病基因诊断的标准。结论基因诊断可以作为肯尼迪病诊断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雄激素受体基因 多聚谷氨酰胺延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晓 罗莹 +4 位作者 董想 冯艳玲 张文宇 万多 宋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研究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原花青素,给药量为每天20 mg/kg,注射3周。检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结果原花青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 目的研究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原花青素,给药量为每天20 mg/kg,注射3周。检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结果原花青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的释放,并提高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水平,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状况。结论原花青素可以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害,可以作为一种预处理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预处理 肝脏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加司 陈思娇 +2 位作者 史记 邵义 宋今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ride polymorphism,SNP)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探讨SNP与各种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已见于大量报道。传统的检测SNP的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假阳性高,新的SNP检测方法不断出现并应用。纳...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ride polymorphism,SNP)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探讨SNP与各种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已见于大量报道。传统的检测SNP的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假阳性高,新的SNP检测方法不断出现并应用。纳米金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技术,文中介绍几种常见的SNP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HDAC4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阳光 刘姣 李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构建人HDAC4蛋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重组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用EcoRI单酶切pcDNA3.1-HDAC4质粒,得到hHDAC4全长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构建成新载体GST-HDAC4,经鉴定完全正确后转... 目的构建人HDAC4蛋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重组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用EcoRI单酶切pcDNA3.1-HDAC4质粒,得到hHDAC4全长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构建成新载体GST-HDAC4,经鉴定完全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GST-HDAC4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功获得有生物活性的GST-HDAC4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DAC4原核表达载体,获得有生物活性的GST-HDAC4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HDAC4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NF6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和定位
20
作者 李洋 刘彤 +1 位作者 李丹妮 李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5-997,共3页
目的构建环指蛋白6(RNF6)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提取工具细胞HEK-293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hRNF6全长编码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CDNA3.1-myc-his A及pEGFP-C1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 目的构建环指蛋白6(RNF6)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提取工具细胞HEK-293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hRNF6全长编码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CDNA3.1-myc-his A及pEGFP-C1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工具细胞HEK-293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pEGFP-RNF6在工具细胞CV-1和胃癌SGC-7901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hRNF6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A和pEGFP-C1中,酶切鉴定片段为2058bp。Western blot检测到了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78kDa。pEGFP-RNF6在CV-1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内定位以细胞核为主,在细胞质内少量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hRNF6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RNF6蛋白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核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6 基因克隆 融合蛋白 转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