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烟煤增压富氧燃烧的热重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雷鸣 王春波 +1 位作者 阎维平 王松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6,共6页
利用TherMax500型加压热天平研究了大同烟煤在增压富氧条件下的燃烧行为,主要考察压力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粉常压时的非均相着火,在中低压力下转变成均相着火,当压力增加到4 MPa后又逐渐向非均相着火过渡,并在6 MPa时... 利用TherMax500型加压热天平研究了大同烟煤在增压富氧条件下的燃烧行为,主要考察压力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粉常压时的非均相着火,在中低压力下转变成均相着火,当压力增加到4 MPa后又逐渐向非均相着火过渡,并在6 MPa时完全转变成非均相着火。在均相燃烧时,随着压力的升高,挥发分燃烧速率逐渐加快,煤粉热解程度逐步加深。由于不同压力下着火方式的改变,煤粉的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并非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单调变化,因而导致煤粉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随着压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燃烧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压力 着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流化床热态临界流化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皓宇 阎维平 +1 位作者 王春波 王彦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8-15,共8页
在内径80 mm的加压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陶粒砂两类实验物料在压力(0.1~0.6 MPa)和温度(20~800℃)范围内的最小流化速度umf。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最小流化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相同的压力下,温... 在内径80 mm的加压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陶粒砂两类实验物料在压力(0.1~0.6 MPa)和温度(20~800℃)范围内的最小流化速度umf。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最小流化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相同的压力下,温度对最小流化速度的影响随床料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别。较全面地总结了文献中已有的umf经验关联式,发现umf计算值与本实验值偏差较大。基于厄贡方程和文献中已有的关于最小流化空隙率的实验结论,给出了确定增压流化床热态最小流化速度的合理计算步骤。该方法的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为增压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度 高温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富氧燃烧与捕集CO2电站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阎维平 董静兰 任海锋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2-717,共6页
以300MW燃煤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在6~8MPa压力下增压富氧燃烧的经济性,并与常压富氧燃烧下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压力的提高,烟气中水蒸气的凝结热得以回收,用于加热汽轮机低温凝结水,减少汽轮机抽... 以300MW燃煤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在6~8MPa压力下增压富氧燃烧的经济性,并与常压富氧燃烧下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压力的提高,烟气中水蒸气的凝结热得以回收,用于加热汽轮机低温凝结水,减少汽轮机抽汽,使汽轮机出力增加,电厂的毛输出功率接近320MW;增压富氧燃烧的空气深冷分离制氧(ASU)功耗大大增加,占毛输出功率的26%,而烟气压缩(CPU)的功耗大大降低,约为毛输出功率的0.2%;综合考虑电站其他辅机功耗后,6~8MPa下增压富氧燃烧的电厂净效率比常压富氧燃烧下提高了4.5%.与常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相比,增压富氧燃烧在CO2的捕集、压缩液化与封存(CCS)技术中的经济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富氧燃烧 增压富氧燃烧 CO2捕集 经济性 毛功率 净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富氧焚烧垃圾电站烟气净化工艺流程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何雪鸿 阎维平 赵永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8-152,159,共6页
基于CO2捕集的富氧燃煤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工艺,可以在烟气压缩净化流程中联合脱除HCl、SO2及NO等污染物并资源化回收酸液。运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一个350 t/d的回转窑式纯氧熔融焚烧垃圾排烟... 基于CO2捕集的富氧燃煤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工艺,可以在烟气压缩净化流程中联合脱除HCl、SO2及NO等污染物并资源化回收酸液。运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一个350 t/d的回转窑式纯氧熔融焚烧垃圾排烟的联合脱酸烟气净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主要节点的物质流量、组分和化学反应的参数,以及脱除HCl、SO2和NO的效率。结果表明:该烟气净化工艺脱除HCl和SO2的效率约为100%,脱硝效率也可达93%,每小时可回收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306 kg和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硝酸51 kg。此外,针对停留时间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生活垃圾焚烧 烟气净化 数学模拟 ASPEN 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酸露点温度的计算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钧 阎维平 +1 位作者 高宝桐 李春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7,共4页
烟气酸露点的准确计算对于电站锅炉的设计、烟气脱硫、尾部受热面改造都非常重要。现有文献对酸露点的计算方法讨论较少,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偏差较大。针对某电厂实际燃用煤种和运行工况,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出烟气酸露... 烟气酸露点的准确计算对于电站锅炉的设计、烟气脱硫、尾部受热面改造都非常重要。现有文献对酸露点的计算方法讨论较少,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偏差较大。针对某电厂实际燃用煤种和运行工况,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出烟气酸露点计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修正后的计算公式,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烟气 酸露点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对火焰的介电感应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琪 刘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6-62,共7页
电容层析成像方法(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用于燃烧监测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行的,然而,ECT对火焰的介电感应机理以及ECT测量结果与火焰宏观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未做探讨。文中在考虑带电粒子运动与电磁场之间耦合作... 电容层析成像方法(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用于燃烧监测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行的,然而,ECT对火焰的介电感应机理以及ECT测量结果与火焰宏观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未做探讨。文中在考虑带电粒子运动与电磁场之间耦合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运动方程,推导了与火焰微观特性相关的复等效介电系数表达式。在适当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火焰复等效介电系数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火焰的ECT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火焰介电系数 介电感应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流化床鼓泡流化特性的冷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皓宇 阎维平 +1 位作者 吴威 王春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9-125,共7页
在内径90?mm的冷模加压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4种不同粒径范围0.15~0.17、0.2~0.22(Geldart A类颗粒)、0.36~0.4、0.4~0.45?mm(Geldart B类颗粒)的石英砂为实验物料,在压力(0.1~4.5?MPa)范围内进行了加压鼓泡流化实验。研究了压力对... 在内径90?mm的冷模加压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4种不同粒径范围0.15~0.17、0.2~0.22(Geldart A类颗粒)、0.36~0.4、0.4~0.45?mm(Geldart B类颗粒)的石英砂为实验物料,在压力(0.1~4.5?MPa)范围内进行了加压鼓泡流化实验。研究了压力对最小流化速度umf、最小鼓泡速度umb、床层膨胀高度H、最小流化和最小鼓泡床层平均空隙率???mf、??mb及乳化相平均空隙率???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压力的增加,Geldart B类颗粒的umf减少,但减少的幅度逐渐变小,而Geldart A类颗粒的umf却基本保持不变。在相同的流化风速下,两类颗粒的H都随压力的增加而增高,但压力对两类颗粒的???mf影响较小。Geldart A类颗粒的umb、??mb和???D都随压力的增加有比较明显的增大。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平均粒径为0.38?mm的Geldart B类颗粒,在高压下表现出了Geldart A类颗粒的特性,为增压流化床的设计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流态化 最小流化速度 最小鼓泡速度 膨胀高度 空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站联产电石系统的性能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泳宇 阎维平 +1 位作者 姜平 杨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传统的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领域均是以煤气化为基础。燃煤电站联产电石系统将氧热法电石生产系统与电站锅炉燃烧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相对节能率、产品生产成本及万元产值CO2排放量3个指标,对超临界350 MW燃煤发电机组联产30万t/a电... 传统的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领域均是以煤气化为基础。燃煤电站联产电石系统将氧热法电石生产系统与电站锅炉燃烧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相对节能率、产品生产成本及万元产值CO2排放量3个指标,对超临界350 MW燃煤发电机组联产30万t/a电石系统进行了能量、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计算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对比发电单产系统和电石单产系统,联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为18.35%;电石生产成本为685元/t,供电成本为0.32元/(kW·h),低于该纯度的电石售价和山西省上网电价;万元产值CO2排放量为19.79t/万元,比常规燃煤发电机组下降17.74%。联产电石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保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动力多联产 燃煤电站 联产电石 相对节能率 供电成本 CO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热管内不同形态纳米颗粒流动及传热特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商福民 刘登瀛 +2 位作者 冼海珍 杨勇平 杜小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00-2204,共5页
主要针对不同形态的纳米颗粒在振荡热管内的流动及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压力、相同的热管倾角、不同的充液率条件下,对振荡热管内工质分别为Cu-水纳米流体以及Cu-水纳米流体中Cu纳米颗粒沉积后溶液的流动以及热传输特性... 主要针对不同形态的纳米颗粒在振荡热管内的流动及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压力、相同的热管倾角、不同的充液率条件下,对振荡热管内工质分别为Cu-水纳米流体以及Cu-水纳米流体中Cu纳米颗粒沉积后溶液的流动以及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工质为蒸馏水时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以此来研究振荡热管内气、液以及纳米颗粒多相流动存在时,对热管传输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振荡热管内存在气、液以及不同形态的纳米颗粒多相流动时,对其传热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纳米颗粒 不同形态 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干燥对电厂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阎维平 马凯 +2 位作者 李春启 付志新 佟义英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褐煤中水分较高,若直接用于电厂锅炉燃烧,将导致锅炉热效率和电厂净效率降低,经干燥后的褐煤燃烧对提高电厂经济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以某300MW燃煤粉锅炉机组为例,计算和分析了燃用干燥前与干燥后的褐煤时锅炉内燃烧、受热面换热、烟风... 褐煤中水分较高,若直接用于电厂锅炉燃烧,将导致锅炉热效率和电厂净效率降低,经干燥后的褐煤燃烧对提高电厂经济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以某300MW燃煤粉锅炉机组为例,计算和分析了燃用干燥前与干燥后的褐煤时锅炉内燃烧、受热面换热、烟风系统阻力以及磨煤机出力的改变,得出褐煤干燥对锅炉热效率、燃煤量、风机电耗及制粉系统电耗的影响,对电厂燃用未经干燥及干燥后的褐煤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燃用干燥后的褐煤不仅可大大减少入炉煤量,而且还可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送、引风机及制粉系统等辅机的电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干燥 锅炉效率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春波 侯伟军 +1 位作者 陈传敏 霍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共6页
针对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B)炉内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气体辐射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建立了CFBB富氧燃烧下的传热模型。以一台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通过模型分析了炉内传热情况,并和空... 针对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B)炉内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气体辐射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建立了CFBB富氧燃烧下的传热模型。以一台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通过模型分析了炉内传热情况,并和空气燃烧模式下的传热特性进行比较。进行了氧气浓度在30%、50%、70%气氛下的CFBB炉膛概念性设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中,灰占主导作用,烟气成分变化对传热系数影响不大。氧气浓度越高,越有必要设置外置换热器来维持炉膛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富氧燃烧 传热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煤锅炉烟气再循环方式选择与水分平衡计算 被引量:18
12
作者 阎维平 董静兰 马凯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3-898,943,共7页
在不同的二次烟气再循环方式下,以300 MW富氧燃烧锅炉机组为例,对分别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却器(DCC)进行烟气脱水和湿式脱硫(FGD)与DCC串联进行烟气脱硫及脱水的富氧燃烧系统详细计算并比较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计算和比较... 在不同的二次烟气再循环方式下,以300 MW富氧燃烧锅炉机组为例,对分别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却器(DCC)进行烟气脱水和湿式脱硫(FGD)与DCC串联进行烟气脱硫及脱水的富氧燃烧系统详细计算并比较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计算和比较了各种布置方式下的风机功耗.结果表明:单独采用DCC脱水情况下,锅炉烟气水蒸气体积分数比空气燃烧方式下高10%-15%;二次循环烟气脱水时,锅炉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燃烧方式下高约3%;FGD与DCC串联布置时的锅炉流通烟气水蒸气含量略高于采用单独DCC时二次循环烟气脱水的水蒸气含量;电厂循环水温度为30℃时,DCC出口烟气理论水蒸气体积分数为4.28%;单独采用DCC脱水的干烟气循环方式的风机总电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烟气再循环 水蒸气体积分数 DCC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锅炉燃烧器区膜式水冷壁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春燕 阎维平 +1 位作者 梁秀俊 黄景立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681,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对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在不同超临界工况下燃烧器区膜式水冷壁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采用双线性四边形单元对水冷壁温度场进行剖分,分区段计算了向火侧的热流密度.依据水冷壁入口和出口工质的实际温度和压力,确定了管... 基于有限元法对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在不同超临界工况下燃烧器区膜式水冷壁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采用双线性四边形单元对水冷壁温度场进行剖分,分区段计算了向火侧的热流密度.依据水冷壁入口和出口工质的实际温度和压力,确定了管内工质温度及管内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了超临界压力下不同工况的水冷壁温度分布,并对造成水冷壁超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误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超临界锅炉 膜式水冷壁 有限元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锅炉烟气CO2捕集中回收NO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阎维平 鲁晓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299,共6页
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CO2捕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CO2捕集时加压降温的特殊工艺流程资源化回收NO的新方法.分析了富氧燃烧锅炉烟气CO2的捕集流程,证明高压低温的工况条件十分有利于NO加速氧化为NO2及NO2液相吸收转化为稀硝酸产品.基... 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CO2捕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CO2捕集时加压降温的特殊工艺流程资源化回收NO的新方法.分析了富氧燃烧锅炉烟气CO2的捕集流程,证明高压低温的工况条件十分有利于NO加速氧化为NO2及NO2液相吸收转化为稀硝酸产品.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与实验数据,对吸收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在压力为3 MPa、温度为30℃时,NO的氧化转化率可达90%,反应时间仅需8.06 s,水吸收不构成控制环节,无需其他化学药剂.按300 MW富氧燃煤锅炉的烟气量及NO和O2的质量浓度范围计算,富氧燃烧发电机组在捕集高浓度CO2的同时,每小时可回收浓度为20%的稀硝酸1 974 kg,折合纯质硝酸395kg,一天能产生约4.7万元的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CO2捕集 NO回收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富氧燃烧烟气辐射特性宽带关联k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米翠丽 阎维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62-68,共7页
针对增压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中高浓度H2O和CO2混合气体的辐射换热问题,以改进的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为基础,建立了CO2气体4.3μm多谱带合并带的分段处理模型,并与逐线计算和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该分段模... 针对增压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中高浓度H2O和CO2混合气体的辐射换热问题,以改进的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为基础,建立了CO2气体4.3μm多谱带合并带的分段处理模型,并与逐线计算和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该分段模型与逐线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与简化模型相比,计算精度大大提高。针对电站燃煤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方式炉内H2O和CO2的生成状况,基于以上模型计算得出不同压力下H2O和CO2各谱带的吸收系数,并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的辐射强度和发射率,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压力下,混合气体的辐射强度和发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压力由0.1MPa逐渐升至1.5MPa时,辐射强度和发射率逐渐增大,但二者的相对变化却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燃烧 气体辐射 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 累积分布函数 多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压汞法分析工业半焦的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邢德山 阎维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3,共7页
为了了解工业半焦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其作为脱硫脱氮吸附剂的性能评价和活化改性提供依据,收集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业半焦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选取粒径约在2.36~3.35mm之间的样品颗粒运用Pore Master-60型... 为了了解工业半焦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其作为脱硫脱氮吸附剂的性能评价和活化改性提供依据,收集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业半焦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选取粒径约在2.36~3.35mm之间的样品颗粒运用Pore Master-60型压汞仪对其进行了孔隙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半焦在未经活化改性时,其孔隙结构尚不发达,在给定测试条件下,样品的孔隙率在12%~23%之间,孔客在0.05~0.15cm^3/g之间,比表面积在6.6~14m^2/g之间。孔隙分布特征体现出一些共性,但不同的半焦样品因煤种和半焦生产工艺的差异其孔隙特征参数亦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关联k模型与离散坐标法相结合的富氧燃烧烟气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皓宇 阎维平 赵文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6,65,共7页
针对富氧燃烧方式下由高体积分数水蒸气和CO2混合构成的烟气辐射传热难题,推导出描述非灰气体辐射特性的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与离散坐标法相结合的计算公式.以文献中O2/CO2燃烧方式下炉内水蒸气和CO2的生成为例,采用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计... 针对富氧燃烧方式下由高体积分数水蒸气和CO2混合构成的烟气辐射传热难题,推导出描述非灰气体辐射特性的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与离散坐标法相结合的计算公式.以文献中O2/CO2燃烧方式下炉内水蒸气和CO2的生成为例,采用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计算了不同算例下混合气体的辐射强度和壁面热流量,并与统计窄谱带模型、全光谱关联k分布模型以及灰体加权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宽带关联k分布模型与统计窄带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与文献中的两个模型进行了对比,其计算精度有所提高,并且对混合气体的处理更加简便灵活,适用于O2/CO2燃烧方式下烟气辐射特性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辐射 O2/CO2燃烧方式 宽带关联k模型 离散坐标法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际气体的增压富氧燃煤烟气焓值的计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静兰 阎维平 +1 位作者 李皓宇 裘啸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3-677,共5页
将增压富氧条件下煤燃烧产生的烟气视为实际气体的理想混合物,在维里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余焓数法推导出烟气焓值的计算方程,并对6 MPa、2 MPa和0.5 MPa压力下的烟气焓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维里方程的余焓数法能很好地反映实... 将增压富氧条件下煤燃烧产生的烟气视为实际气体的理想混合物,在维里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余焓数法推导出烟气焓值的计算方程,并对6 MPa、2 MPa和0.5 MPa压力下的烟气焓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维里方程的余焓数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气体的特性,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燃烧 烟气焓值 维里方程 余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热力系统矩阵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邢德山 阎维平 刘亚芝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了使分析方法应用于火电厂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评价和在线监测中,对火电厂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评价进行更加全面合理,寻找提高经济性的有效途径,基于加热器热交换过程中的平衡关系分析,得出了火电厂回热系统各级加热器平衡方程组,并在... 为了使分析方法应用于火电厂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评价和在线监测中,对火电厂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评价进行更加全面合理,寻找提高经济性的有效途径,基于加热器热交换过程中的平衡关系分析,得出了火电厂回热系统各级加热器平衡方程组,并在此基础上,经数学推导,得到了与回热系统特征密切对应的矩阵方程。该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各元素有明显的规律性,对于给定回热系统,可以直接写出矩阵方程。解该矩阵方程可得到符合平衡关系的各级回热加热器抽汽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求得各级加热器的效率,从而简化了运用分析方法求解抽汽系数的过程。利用矩阵方程结合锅炉、汽轮机等设备的分析,可以建立火电厂热力系统分析通用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热力系统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富氧燃烧回收烟气水分潜热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阎维平 刘郑芳 董静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2,共4页
增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具有在较高烟气温度下回收烟气水分潜热的独特优势。以某300MW汽轮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汽轮机变工况热力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高压烟气中水分潜热加热凝结水对汽轮机热耗率与出力的影响,并与常压富氧燃烧进行了比较... 增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具有在较高烟气温度下回收烟气水分潜热的独特优势。以某300MW汽轮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汽轮机变工况热力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高压烟气中水分潜热加热凝结水对汽轮机热耗率与出力的影响,并与常压富氧燃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增压富氧燃烧系统中采用排烟冷凝器,使汽轮机凝结水吸收烟气中水分的凝结放热和烟气的显热,随着烟气温度由190℃降至90℃,可使烟气水分含量由12.38%降至1.17%,回收了全部水分潜热的90.5%;与常压富氧燃烧相比,在机组额定功率下,汽轮机热耗率降低约5.8%;在汽轮机额定进汽量下,汽轮机功率增加约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MW机组 汽轮机 增压富氧燃烧 排烟余热 烟气水分 汽化潜热回收 热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