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野生型水稻及其低硅突变体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楠
闫国超
+5 位作者
叶木军
樊小平
肖卓熙
陈好
彭苗
梁永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水稻是典型的富硅植物,植硅体沉积在水稻体内可封存有机碳。本文分析不同吸硅能力基因型水稻植硅体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固碳特征,探究水稻植硅体固碳机理。【方法】盆栽试验在浙江大学玻璃房内进行。供试材料为水稻低硅突变体L...
【目的】水稻是典型的富硅植物,植硅体沉积在水稻体内可封存有机碳。本文分析不同吸硅能力基因型水稻植硅体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固碳特征,探究水稻植硅体固碳机理。【方法】盆栽试验在浙江大学玻璃房内进行。供试材料为水稻低硅突变体Lsi1和Lsi2及其野生型,所有施肥和管理措施一致。于成熟期,取水稻地上部茎、叶、鞘样品,常规方法测定硅、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结果】1)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硅含量、植硅体含量、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突变体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野生型> Lsi2野生型> Lsi2突变体> Lsi1突变体,Lsi1和Lsi2突变体水稻植硅体碳含量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突变体> Lsi2突变体> Lsi2野生型> Lsi1野生型。2)野生型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鞘>叶>茎,而突变体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叶>鞘>茎,水稻叶片中的植硅体碳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最高,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分布趋势为叶>茎>鞘,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叶>鞘>茎。3)水稻植硅体含量与硅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高吸硅的水稻植硅体含量高,且形成的植硅体比表面积小,表明植硅体含量及其形态受其遗传特性的影响。植硅体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植硅体碳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表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除了受植硅体含量影响,还受植硅体所包裹的有机碳浓度影响。4) 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生物量、植硅体储量、植硅体碳储量显著高于其突变体。【结论】具有高吸硅能力的野生型水稻与其突变体相比,生物量、硅、植硅体、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增加,分布不同,虽然植硅体碳含量降低,但植硅体碳储量增加。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比低硅突变体水稻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突变体
植硅体
植硅体碳
植硅体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5-1507,共13页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及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N、P、K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养分间吸收存在协同效应。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1.0%、0.9%、4.2%;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27.5%、70.8%。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显著增加水稻N、P、K吸收量,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和N素积累,提高籽粒中的养分分配及N素利用效率。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与NBPT相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有利于抽穗后N、P、K的吸收、转运,促进养分积累,大幅度同步提高黄泥田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施肥模式
黄泥田
养分累积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肥配施生化抑制剂对黄泥田土壤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董春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5,共9页
中国南方黄泥田土壤中养分淋失严重,尤其是氮(N)和钾(K),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威胁,还严重制约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培养,研究尿素(U)和尿素硝铵(UAN)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2-...
中国南方黄泥田土壤中养分淋失严重,尤其是氮(N)和钾(K),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威胁,还严重制约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培养,研究尿素(U)和尿素硝铵(UAN)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及两者配合施用对黄泥田土壤中K素淋溶特征的影响,探讨提高黄泥田供钾能力的施肥技术。不同氮肥种类淋溶液中,K^+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UAN处理(103.0 mg·kg^(-1))高于U处理(93.9 mg·kg^(-1)),且抑制剂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培养结束时(第72 d),UAN处理K^+淋失量较U处理高6.7%。U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大小表现为U>U+NBPT>U+NBPT+CP>U+CP>CK,其中U+NBPT、U+CP和U+NBPT+CP处理较U处理分别降低8.7%、20.2%和14.9%;UAN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表现为UAN>UAN+NBPT>UAN+NBPT+CP>UAN+CP>CK,其中UAN+NBPT、UAN+CP和UAN+NBPT+CP处理较UAN处理分别降低6.0%、13.8%和9.2%。不同施肥处理K^+淋溶率表现为UAN>UAN+NBPT>U>UAN+NBPT+CP>UAN+CP>U+NBPT>U+NBPT+CP>U+CP。培养中期(第36 d),U和UAN处理肥际微域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添加CP处理有效维持土壤中较高的速效钾含量。与单施NBPT相比,配施CP可以减少黄泥田土壤中NO_3^-淋溶,增加土壤晶格对K^+的固定,减轻K^+淋溶风险,有效时间超过72 d。对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y)随NO_3^-累积量(x)的变化进行拟合,其中以线性方程(y=ax+b)和Elovich方程(y=alnx+b)的拟合度最高,且抑制剂处理间a、b值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之,在黄泥田土壤中单施CP,或与NBPT配施可以有效增加K^+吸附,降低土壤中K^+淋溶损失,减轻养分淋失风险,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淋溶
黄泥田土壤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尿素
尿素硝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10
4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1 位作者
戴锋
董春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1,共8页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中N素形态分别以NHJ-N和NO,-N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N和总氮(TN)浓度于第1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7.9%~ 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 69.7%份次施肥);稻田渗漏液中NO;-N和TN浓度于第1 ~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1.4%~ 56.5%、56.6%~ 61.6%(一次性施肥)和45.3%~ 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会提高田面水NH4^+-N浓度,而脉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脉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显著降低渗漏液NO3^--N浓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渗漏液NO3^--N峰值。新型服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氮肥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延缓黄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减少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田面水
渗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野生型水稻及其低硅突变体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楠
闫国超
叶木军
樊小平
肖卓熙
陈好
彭苗
梁永超
机构
教育部
污染
环境
修复与
生态
健康
重点
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191)资助
文摘
【目的】水稻是典型的富硅植物,植硅体沉积在水稻体内可封存有机碳。本文分析不同吸硅能力基因型水稻植硅体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固碳特征,探究水稻植硅体固碳机理。【方法】盆栽试验在浙江大学玻璃房内进行。供试材料为水稻低硅突变体Lsi1和Lsi2及其野生型,所有施肥和管理措施一致。于成熟期,取水稻地上部茎、叶、鞘样品,常规方法测定硅、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结果】1)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硅含量、植硅体含量、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突变体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野生型> Lsi2野生型> Lsi2突变体> Lsi1突变体,Lsi1和Lsi2突变体水稻植硅体碳含量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突变体> Lsi2突变体> Lsi2野生型> Lsi1野生型。2)野生型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鞘>叶>茎,而突变体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叶>鞘>茎,水稻叶片中的植硅体碳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最高,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分布趋势为叶>茎>鞘,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叶>鞘>茎。3)水稻植硅体含量与硅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高吸硅的水稻植硅体含量高,且形成的植硅体比表面积小,表明植硅体含量及其形态受其遗传特性的影响。植硅体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植硅体碳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表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除了受植硅体含量影响,还受植硅体所包裹的有机碳浓度影响。4) 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生物量、植硅体储量、植硅体碳储量显著高于其突变体。【结论】具有高吸硅能力的野生型水稻与其突变体相比,生物量、硅、植硅体、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增加,分布不同,虽然植硅体碳含量降低,但植硅体碳储量增加。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比低硅突变体水稻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
关键词
水稻突变体
植硅体
植硅体碳
植硅体碳储量
Keywords
rice mutant
phytolith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storag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机构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省农业
资源
与
环境
重点
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5-1507,共13页
基金
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2014ZX07101-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150502)
+1 种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
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及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N、P、K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养分间吸收存在协同效应。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1.0%、0.9%、4.2%;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27.5%、70.8%。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显著增加水稻N、P、K吸收量,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和N素积累,提高籽粒中的养分分配及N素利用效率。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与NBPT相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有利于抽穗后N、P、K的吸收、转运,促进养分积累,大幅度同步提高黄泥田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施肥模式
黄泥田
养分累积
养分利用率
Keywords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Fertilization model
Yellow clayey field
Nutrient uptak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配施生化抑制剂对黄泥田土壤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董春华
机构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省农业
资源
与
环境
重点
实验室
湖南省农业科
学院
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5,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3B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150502)
+2 种基金
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2014ZX07101-012)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
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中国南方黄泥田土壤中养分淋失严重,尤其是氮(N)和钾(K),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威胁,还严重制约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培养,研究尿素(U)和尿素硝铵(UAN)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及两者配合施用对黄泥田土壤中K素淋溶特征的影响,探讨提高黄泥田供钾能力的施肥技术。不同氮肥种类淋溶液中,K^+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UAN处理(103.0 mg·kg^(-1))高于U处理(93.9 mg·kg^(-1)),且抑制剂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培养结束时(第72 d),UAN处理K^+淋失量较U处理高6.7%。U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大小表现为U>U+NBPT>U+NBPT+CP>U+CP>CK,其中U+NBPT、U+CP和U+NBPT+CP处理较U处理分别降低8.7%、20.2%和14.9%;UAN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表现为UAN>UAN+NBPT>UAN+NBPT+CP>UAN+CP>CK,其中UAN+NBPT、UAN+CP和UAN+NBPT+CP处理较UAN处理分别降低6.0%、13.8%和9.2%。不同施肥处理K^+淋溶率表现为UAN>UAN+NBPT>U>UAN+NBPT+CP>UAN+CP>U+NBPT>U+NBPT+CP>U+CP。培养中期(第36 d),U和UAN处理肥际微域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添加CP处理有效维持土壤中较高的速效钾含量。与单施NBPT相比,配施CP可以减少黄泥田土壤中NO_3^-淋溶,增加土壤晶格对K^+的固定,减轻K^+淋溶风险,有效时间超过72 d。对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y)随NO_3^-累积量(x)的变化进行拟合,其中以线性方程(y=ax+b)和Elovich方程(y=alnx+b)的拟合度最高,且抑制剂处理间a、b值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之,在黄泥田土壤中单施CP,或与NBPT配施可以有效增加K^+吸附,降低土壤中K^+淋溶损失,减轻养分淋失风险,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键词
钾淋溶
黄泥田土壤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尿素
尿素硝铵
Keywords
Potassium leaching
Yellow clay soil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Urea
Urea ammonium nitrate
分类号
F323.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10
4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省农业
资源
与
环境
重点
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500)
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项目(2014ZX07101-012)
+2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150502)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
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中N素形态分别以NHJ-N和NO,-N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N和总氮(TN)浓度于第1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7.9%~ 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 69.7%份次施肥);稻田渗漏液中NO;-N和TN浓度于第1 ~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1.4%~ 56.5%、56.6%~ 61.6%(一次性施肥)和45.3%~ 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会提高田面水NH4^+-N浓度,而脉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脉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显著降低渗漏液NO3^--N浓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渗漏液NO3^--N峰值。新型服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氮肥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延缓黄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减少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
关键词
豚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田面水
渗漏液
Keywords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Yellow clayey field
Surface water
Leachate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野生型水稻及其低硅突变体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张楠
闫国超
叶木军
樊小平
肖卓熙
陈好
彭苗
梁永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氮肥配施生化抑制剂对黄泥田土壤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周旋
吴良欢
董春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