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类型及其应用
1
作者 张玲 杨海麟 王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7,共5页
全面地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技术秘密和技术标准等,以及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行业性知识产权,如植物保护品种、新药保护等;同时对不同类型、特点、用途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比较,期望对医药、工业、... 全面地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技术秘密和技术标准等,以及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行业性知识产权,如植物保护品种、新药保护等;同时对不同类型、特点、用途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比较,期望对医药、工业、农业等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合理地应用各种知识产权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知识产权 专利 著作权 商标 技术标准 新药保护 植物保护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许伟 张晓君 +3 位作者 李崎 许泓瑜 许正宏 赵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1-525,共5页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传统发酵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传统发酵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微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行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群落结构 功能 传统发酵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高工业微生物代谢产物生成量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麟 杨胜利 王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67,共4页
以产胆固醇氧化酶短杆菌DGCD2(Brevibacterium sp.)、红曲霉YHQ70(Monascus sp.)、虎奶菇和乳酸脱氢酶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超声处理对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了超声处理影响菌体代谢的原因。
关键词 超声波 生成量 工业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S-SPME技术分析葡萄果皮与果肉挥发性香气物质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2 位作者 李记明 姜文广 于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酚,这些化合物在果皮中的含量是果肉中的1.58~20.54倍。不同的风味化合物在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有19种化合物在果皮中含量较多,茴香脑、(S)-3-乙基-4-甲基戊醇、萘在4种葡萄皮中含量远高于果肉。不同品种葡萄果皮中,高含量化合物是不同的,主要风味成分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GC-MS) 葡萄果皮 葡萄果肉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的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翟培 侯丽霞 +3 位作者 乐国伟 施用晖 韩晋辉 代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5,共5页
研究不同微生物诱导家蝇幼虫表达的抗菌肽特性。用3种不同的病源菌通过针刺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通过Sephadex G25分离,用Hult mark改进法和抑菌圈测定法作抑菌试验,用毛细管电泳(CE)分析不同微生物诱导得到的抗菌肽样品差... 研究不同微生物诱导家蝇幼虫表达的抗菌肽特性。用3种不同的病源菌通过针刺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通过Sephadex G25分离,用Hult mark改进法和抑菌圈测定法作抑菌试验,用毛细管电泳(CE)分析不同微生物诱导得到的抗菌肽样品差异,检测抗菌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发现不同微生物诱导产生的家蝇抗菌肽具有广谱抑菌性,但不同样品对不同病源菌抑菌活性有差异,不同测定抑菌效果的方法对抑菌结果有影响,各种抗菌肽样品CE蛋白谱具有明显不同。抗菌肽样品都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说明不同微生物诱导产生的家蝇抗菌肽类型以及抗菌肽含量与诱导源有关,抗菌肽为家蝇幼虫体内固有成分,诱导增加了抗菌肽的表达量同时刺激新抗菌肽的产生。用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家蝇幼虫可产生较多含量高活性好的抗菌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幼虫抗菌肽 抗菌活性 CE蛋白谱 热稳定性 酸碱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7
6
作者 高江婧 任聪 +4 位作者 刘国英 葛向阳 王慧琳 叶方平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6,共6页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酸乙酯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乳杆菌科占绝对优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醅中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_1)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这些微生物也是窖泥中的高丰度微生物。结果表明,在长期发酵过程中,窖泥为酒醅持续不断地提供其主体的厌氧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微生物对发酵后期己酸、丁酸、乙酸的合成具有重要贡献。虽然窖泥来源的微生物在酒醅微生物中占比较低,但对于浓香型白酒的贡献却非常巨大。该研究为从发酵角度控制浓香型原酒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窖泥 微生物菌群 风味物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传统黄酒类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应用系列–2 黄酒麦曲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莫新良 徐岩 +2 位作者 罗涛 范文来 赵光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7,共5页
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闻香法、结合气质联用对中国黄酒麦曲中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嗅闻法中的香气强度法和香气活力值分析了麦曲中有重要贡献的香气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从黄酒... 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闻香法、结合气质联用对中国黄酒麦曲中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嗅闻法中的香气强度法和香气活力值分析了麦曲中有重要贡献的香气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从黄酒麦曲中共分离出了42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香气最强的物质是1-辛烯-3-酮、1-辛烯-3-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香气较强的物质是苯乙醛、己醛、己酸乙酯、辛酸乙酯、愈创木酚、香兰素等;香气活力值显示有18种化合物的浓度高于其香气阈值,其中香气活力值大于10的依次是:1-辛烯-3-酮、4-乙烯基愈创木酚、1-辛烯-3-醇、己酸乙酯、己醛、辛酸乙酯、愈创木酚、苯乙醛等,这些化合物的OAV值大,且香气强度也强,因此它们是黄酒麦曲中对麦曲香气有重要贡献的香气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麦曲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气相色谱闻香法 香气强度 香气活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5种生物胺的HPLC定量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温永柱 范文来 +1 位作者 徐岩 聂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05-308,共4页
应用紫外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技术,建立了白酒中多种生物胺的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包括液液萃取(LLE)、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氮吹浓缩、RP-HPLC检测。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和水,... 应用紫外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技术,建立了白酒中多种生物胺的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包括液液萃取(LLE)、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氮吹浓缩、RP-HPLC检测。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和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54nm。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种生物胺的最低检测限为0.001~0.032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6%,回收率为80.19%~104.05%。研究结果表明,白酒中生物胺与发酵酒中不同,其吡咯烷浓度最高。初步检测了三种基本香型的白酒,与浓香型、清香型白酒相比,酱香型白酒具有更低的生物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生物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定量白酒中的γ-内酯 被引量:28
9
作者 聂庆庆 徐岩 范文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9-164,共6页
γ-内酯是食品中的一类重要风味化合物,存在于水果、葡萄酒及白酒等多种食品中。该研究通过液液萃取及固相萃取(SP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定性、定量了白酒中的8种γ-内酯。该定量方法快速,选择性强,对白酒中各内酯均有... γ-内酯是食品中的一类重要风味化合物,存在于水果、葡萄酒及白酒等多种食品中。该研究通过液液萃取及固相萃取(SP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定性、定量了白酒中的8种γ-内酯。该定量方法快速,选择性强,对白酒中各内酯均有较好的线性(R2≥0.9908,γ-十二内酯),检出限范围为0.22(γ-癸内酯)~4.30μg/L(γ-壬内酯),低于各内酯的阈值,对不同香型成品酒及原酒的重现性均较好(RSD<15%),可用于白酒中微量成分γ-内酯的快速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酯 白酒 固相萃取(SPE)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发酵与蒸馏过程中5种生物胺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温永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146,157,共4页
应用液液微萃取(LLM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建立了白酒固态发酵酒醅中多种生物胺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某兼香型酒K厂酒醅为试样,对酒醅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进行研究,定量方法包括震荡提取、离心、液液微萃取、丹磺酰氯柱... 应用液液微萃取(LLM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建立了白酒固态发酵酒醅中多种生物胺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某兼香型酒K厂酒醅为试样,对酒醅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进行研究,定量方法包括震荡提取、离心、液液微萃取、丹磺酰氯柱前衍生、RP-HPLC检测。结果表明,腐胺和尸胺随着酒醅发酵时间延长,含量增加,且只有很少量的被蒸馏进入酒中。吡咯烷是白酒的主要生物胺,在蒸馏过程中大部分被蒸馏出来。与其它饮料酒相比,白酒中的生物胺含量是最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生物胺 发酵 蒸馏 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生产中高效降解糠醛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海月 范文来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糠醛的微生物,利用GC-MS对降解过程中样品所含的糠醛及糠醇进行检测并全定量。同时,经过氯化苄抽提基因组方法后,再进行测序与序列比对,菌株鉴定结果为宛氏拟青霉。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酱香型 酒醅 糠醛 糠醇 宛氏拟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璞 孙志浩 +1 位作者 倪晔 刘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95-101,共7页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C_4平台化合物,生物基琥珀酸可作为合成大宗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在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发酵过程固定CO_2,使得微...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C_4平台化合物,生物基琥珀酸可作为合成大宗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在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发酵过程固定CO_2,使得微生物发酵生产琥珀酸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围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琥珀酸生产菌的选育、其代谢机理与产酸条件、发酵过程工艺、产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化学品 琥珀酸产生菌 代谢工程 发酵 提取工艺 生物质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汁生物酸化菌株产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庆芳 张强 +2 位作者 孙军勇 李崎 顾国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19,共4页
对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进行了生物酸化产酸性能的初步研究。确定15%(w/w)头道麦汁更易于菌株活化,发酵产酸温度为46℃。对其进行了不同分割比例下3h的产酸情况实验,证实该菌在分割50%后,12h能恢复到分割前的酸度;若按日糖化8批次,每... 对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进行了生物酸化产酸性能的初步研究。确定15%(w/w)头道麦汁更易于菌株活化,发酵产酸温度为46℃。对其进行了不同分割比例下3h的产酸情况实验,证实该菌在分割50%后,12h能恢复到分割前的酸度;若按日糖化8批次,每批次总投料量10t计算,2个15t的培养罐可满足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汁生物酸化菌 生物酸化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传统黄酒类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应用系列-4 黄酒非糖固形物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俊 徐岩 赵光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28,共5页
非糖固形物是黄酒国家标准中的控制指标,也是黄酒生产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其剖析表明,不同生产工艺酒样的非糖固形物成分一致,为糊精、蛋白质类物质,有机酸,无机元素和酚类物质等。其中糊精和蛋白类物质是非糖固形物中... 非糖固形物是黄酒国家标准中的控制指标,也是黄酒生产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其剖析表明,不同生产工艺酒样的非糖固形物成分一致,为糊精、蛋白质类物质,有机酸,无机元素和酚类物质等。其中糊精和蛋白类物质是非糖固形物中的两个最重要组分,两者主要来自酶对原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不同工艺黄酒中非糖固形物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主要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工艺、原料和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非糖固形物 糊精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成熟期豆瓣酱醅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春凤 刘金霞 +2 位作者 蒋立胜 程华曙 李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2-126,共5页
为了探明传统发酵成熟期豆瓣酱醅中的功能微生物种类,采用免培养法(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技术)对发酵成熟酱醅中的细菌16SrRNA和真菌18SrR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酱醅中存在的细菌分别为Staphylococcus属、Lactobacillus属和Tetragen... 为了探明传统发酵成熟期豆瓣酱醅中的功能微生物种类,采用免培养法(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技术)对发酵成熟酱醅中的细菌16SrRNA和真菌18SrR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酱醅中存在的细菌分别为Staphylococcus属、Lactobacillus属和Tetragenococcus属,其与具有最高同源性的菌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9%、98%、99%。成熟酱醅中发现的真菌共5个属,分别为Zygosac charomyces属、Rhizochaete属、Aspergillus属、Rhodotorula属和Phaseoleae environmental sample,与具有最高同源性的菌株的相似性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微生物群落 发酵 基因文库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及其生物转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海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69,共4页
对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作用、发现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 ,同时也对几种HMG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生化转化 降你胆固醇药物 防治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argCJBDFR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雪岚 许正宏 +1 位作者 陶文沂 王正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2-36,共5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簇argCJBDFR,其序列长为6080bp,其中含有argJ、argB、argD、argF和argR5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这5个结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谷氨酸棒杆菌的相应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高度... 采用PCR方法扩增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簇argCJBDFR,其序列长为6080bp,其中含有argJ、argB、argD、argF和argR5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这5个结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谷氨酸棒杆菌的相应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2%、95%、96%、97.5%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齿棒杆菌 精氨酸 基因簇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工业清洁生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框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欣 张晓妮 +1 位作者 毛忠贵 张晓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分析了发酵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对酒精、味精和柠檬酸3种传统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其共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酵工业进行清洁生产的一般性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清洁生产进行评价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框架。
关键词 清洁生产 发酵工业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丝状菌固态培养研究的膜培养技术
19
作者 师俊玲 李寅 陈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84-1689,共6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膜转移培养技术 ,并以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的固态培养为例 ,从菌体生长、孢子产量及培养基中 pH变化等方面对该培养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培养体系可以将菌丝体与培养基完全分开 ,...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膜转移培养技术 ,并以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的固态培养为例 ,从菌体生长、孢子产量及培养基中 pH变化等方面对该培养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培养体系可以将菌丝体与培养基完全分开 ,但不影响菌体的正常生长与孢子形成 ;通过膜转移培养技术可将盾壳霉的孢子产量提高 1 8倍以上 ;用浸有液体培养基的脱脂棉支撑体培养体系可达到与琼脂培养体系相同的研究目的 ,但其操作更为简单 ,更利于连续培养研究 .这种培养体系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其他丝状菌的固态连续培养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壳霉 固态发酵 补料 连续培养 膜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PLC技术建立重组碱性蛋白酶的快速纯化方案
20
作者 唐雪明 沈微 +3 位作者 邵蔚蓝 王正祥 方惠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构建了以地衣芽孢杆菌为宿主的产碱性蛋白酶的工程菌BA0 71以后 ,为了给探索重组酶的性质及其稳定性奠定基础 ,利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 (FPLC)技术 ,建立了快速高效纯化碱性蛋白酶的方案。发酵液通过硫酸氨沉淀、DEAE A 5 0脱色及聚乙... 在构建了以地衣芽孢杆菌为宿主的产碱性蛋白酶的工程菌BA0 71以后 ,为了给探索重组酶的性质及其稳定性奠定基础 ,利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 (FPLC)技术 ,建立了快速高效纯化碱性蛋白酶的方案。发酵液通过硫酸氨沉淀、DEAE A 5 0脱色及聚乙二醇浓缩得粗酶 ,再经过CM Sephadex C 5 0、Sephadex G 75柱层析后较好地得到了单一组份的重组碱性蛋白酶 ,酶纯度提高了 76.2倍。SDS PAGE显示重组碱性蛋白酶分子质量为 2 8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LC技术 碱性蛋白酶 基因工程菌 快速蛋白液相层析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