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37例报告 被引量:66
1
作者 杨映弘 吴晓莉 +4 位作者 颜璟 吴艳军 蔺原 岳晓林 程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技术对37例59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MWA。颈部皮肤取l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微波针穿刺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技术对37例59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MWA。颈部皮肤取l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微波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内开启微波,甲状腺结节的消融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法。术后1、3、6个月观察结节消融区体积、体积缩小率、结节最大径、甲状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37例59枚甲状腺结节MWA过程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19例术后颈部有胀痛感,次日明显减轻。术后放射性耳根痛3例,持续2~3 d疼痛自行缓解。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4个月患者声音恢复正常。无颈部皮肤烧伤、出血和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0.86±0.25)cm^3,明显小于术前(3.49±0.27)cm3(q=60.269,P<0.05)。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68.35±3.17)%,明显大于术后1个月(17.18±1.24)%(q=159.162,P<0.05)。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术后6个月(0.62±0.19)cm,明显小于术前(2.16±0.45)cm(q=35.038,P<0.05)。术后1、3、6个月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37例随访(7.4±1.3)月(6~10个月),13枚结节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好,微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映弘 吴艳军 +2 位作者 蔺原 岳晓林 任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将甲状腺疾病61例随意分成2组,腔镜组30例,开放组3l例。分析比较腔镜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颈部感觉情况、吞咽情...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将甲状腺疾病61例随意分成2组,腔镜组30例,开放组3l例。分析比较腔镜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颈部感觉情况、吞咽情况及美容效果评价。结果开放组手术时间比腔镜组明显缩短[(78±34)min vs.(126±53)min,t=4.125,P=0.000)]。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0±13)ml,明显少于开放组(34±19)ml(t=-3.313,P=0.002)。术后24、48h疼痛腔镜组比开放组轻(t=-3.255,P=0.002;t=-2.598,P==0.012)。术后3个月腔镜组1例发生颈部感觉减退,2例吞咽不适,开放组有11例颈部感觉减退或异常(r=10.894,P=0.001),9例吞咽不适(x^2=5.773,P=0.016)。腔镜组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均满意,开放组19例对术后美容效果不满意(x^2=52.141,P=0.000)。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隔离带法与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映弘 颜璟 +4 位作者 吴艳军 吴晓莉 蔺原 岳晓林 路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比较液体隔离带法和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46例采用液体隔离带法(A组),45例采用杠杆撬离法(B组)。记录手术时间,... 比较液体隔离带法和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46例采用液体隔离带法(A组),45例采用杠杆撬离法(B组)。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颈部压迫感、皮肤烧伤、颈部血肿的发生情况。A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6.5%),B组无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42.83±12.19)min,B组(35.16±10.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颈部压迫感发生率23.9%,B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颈部血肿发生率19.6%,B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均无颈部皮肤烧伤。杠杆撬离法对保护颈部重要结构免受损伤的效果优于液体隔离带法,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 被引量:4
4
作者 颜璟 杨映弘 +2 位作者 岳晓林 蔺原 吴艳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68-,17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后腹腔镜引导下手法复位嵌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1例小儿嵌顿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2例同时行小肠浆膜破裂修补术,1例行乙状结肠肠脂垂切除术,无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后腹腔镜引导下手法复位嵌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1例小儿嵌顿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2例同时行小肠浆膜破裂修补术,1例行乙状结肠肠脂垂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18例患儿随访3~19个月,平均11.4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嵌顿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 被引量:2
5
作者 颜璟 罗涛 +3 位作者 岳晓林 吴艳军 蔺原 杨映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7例顺利完成穿孔修补;1例术中探查发现穿孔位于胃窦部,直径达1.2em,周缘胃壁组织菲薄,修补困难,改三孔法手术穿孔处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17例单纯行穿孔修补手术时间95~110min,平均103min;1例行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手术时间145rain。1例发生右膈下脓肿,经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发热时间28—36h,体温最高达38.1℃。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无穿孔再发,无切口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14d,平均7.2d。13例随访2~4个月,复查胃镜提示溃疡愈合。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 穿孔修补术 经脐单一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艳军 耿成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分析2种术式治疗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2013年9月—2015年9月,甲状腺癌120例,分为全切组和腺叶切除组各60例,全切组行甲状腺完全切除术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腺叶切除组行患侧甲状腺切除和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分析2种术式治疗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2013年9月—2015年9月,甲状腺癌120例,分为全切组和腺叶切除组各60例,全切组行甲状腺完全切除术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腺叶切除组行患侧甲状腺切除和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出血、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复发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中,复发情况和各指标影响不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喉返神经的损伤明显少于全切组患者,结果表明,腺叶切除手术与全切手术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基本相同,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发生率,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杰 耿成义 罗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9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9例,观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9例,观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肿瘤直径、原发病灶、形态、边界、包膜侵犯。结果: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9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6例,占31.28%;未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23例,占68.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形态和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多发病灶和包膜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诉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多发病灶和包膜侵犯为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肿瘤直径、多发病灶和包膜侵犯为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单侧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映弘 吴艳军 +2 位作者 颜璟 蔺原 岳晓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C肽值是预测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表明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预测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袖状胃切除 间置回肠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光艳 付再碧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8期73-74,共2页
总结了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危害的途径、防护现状,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对策包括加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做好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准备、规范化疗的操作规程、加强化疗后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理。认为应从预防入手,将危害降至最低。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危害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凤 代梦霜 +2 位作者 胡大燕 贾婷婷 付再碧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单发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切除术组(n=44)和微创旋切术组(n=83)。开放...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单发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切除术组(n=44)和微创旋切术组(n=83)。开放切除术组行常规开放式切除手术治疗,微创旋切术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结果双侧乳腺超声下均表现为乳房皮肤回声清晰,腺体回声呈散在光点,分布欠均匀,内可见不规则稀疏区。微创旋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切除术组(P<0.05);术后6、12、24 h,微创旋切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0.05),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和对乳房形状、大小、柔软度、对称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放切除术组(P<0.05);微创旋切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美观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微创旋切术 乳腺纤维瘤 疼痛程度:乳房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